-
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常规T2WI、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PCa患者作为PCa组,选取同期5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BPH组,进行横断面研究。两组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DWI及DCE-MRI扫描,对比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峰值时间(Tmax)、峰值强度(SIpeak)、信号强化率(SER)、最大增强斜率(MSI)及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并综合分析癌灶和非癌灶间差异。统计T2WI、DWI、DCE-MRI检查结果,对比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PCa的诊断效能。结果:PCa组ADC值低于BPH组,EADC值高于BPH组( P<0.05);PCa组Tmax值低于BPH组,SER、MSI值高于BPH组( P<0.05);PCa组Ⅲ型TIC曲线占比(64.00%)高于BPH组(14.81%),Ⅱ型TIC曲线占比(24.00%)低于BPH组(66.67%, P<0.05);常规T2WI序列诊断出癌灶32例,另有10例BPH患者外周带检出低信号;DWI检查检出癌灶34例,另有10例BPH患者中央腺区检出稍高信号结节,ADC信号稍低,6例增生外周带高信号斑片影;经DCE-MRI检查50例PCa患者中42例病灶区呈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或缓慢下降,2例表现为低峰值强化下降型,2例外周病灶表现为上升型,4例表现为不典型图形,4例病灶不明确;54例BPH患者中,10例T2WI检出低信号区;16例DWI检出稍高信号结节,其中8例ADC呈稍低信号;46例呈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或呈平台强化;8例中央增生结节出现早期明显强化,并早期下降;T2WI、DWI、DCE-MRI联合诊断PCa的灵敏度(96.00%)、准确度(92.31%)高于3种方法单独诊断( P<0.05)。 结论:T2WI、DWI、DCE-MRI联合检查能获得更全面病灶信息,显著提高PCa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利于减少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鼻腔鼻窦淋巴上皮癌的影像表现及与嗅神经母细胞瘤功能MRI参数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淋巴上皮癌(LEC)的CT和MRI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与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动态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例鼻腔鼻窦LE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5~58(45±9)岁。观察其CT和MRI表现,测量MRI动态增强参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收集同期18例ONB患者影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校正 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LEC和ONB患者间各参数差异。 结果:6例LEC肿瘤起源于鼻腔筛窦区,1例起源于鼻眶区,其中位于左侧6例,双侧1例。7例LEC均表现为软组织影伴骨质破坏,3例伴骨质硬化;病变实性部分密度及信号较均匀,出现不同程度局部浸润。病变形态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及沿黏膜蔓延两种形式,其中条状息肉样肿块3例,球形肿块3例,沿鼻腔及鼻甲蔓延增厚1例。6例LEC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最大强化指数(CI max)为1.51±0.46,流出率(WR)为14.26%±6.24%,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平台型4例、流出型2例,达峰时间(T peak)为(40.09±4.59)s,呈迅速达峰表现。6例LEC患者行DWI检查,ADC值为(0.80±0.14)×10 -3 mm 2/s。LEC与ONB之间比较WR、ADC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t=4.873, P=0.020; t=3.255, P=0.025)。 结论:LEC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鼻腔鼻窦LEC常规影像学表现、功能MRI参数指标及临床资料等,有助于与其他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鼻腔鼻窦SMARCB1缺失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SMARCB1缺失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鼻腔鼻窦SMARCB1缺失癌,免疫组化染色均为SMARCB1阴性表达。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包括分期、肿瘤位置、大小、CT密度及骨质改变、MRI信号、增强特点、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将14例患者的ADC值与病理Ki-67增殖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6例SMARCB1缺失癌临床分期T4期12例、T3期4例;发生于筛窦4例、鼻腔1例、鼻腔和筛窦8例、筛窦和上颌窦1例、筛窦和额窦1例、筛窦和蝶窦1例;肿瘤最大径(4.5±1.2)cm。CT呈等密度13例,密度不均匀伴局部坏死3例。骨质改变包括13例局限性骨质侵蚀破坏,3例广泛性骨质侵袭破坏。与邻近肌肉相比,16例T 1WI均呈等信号,3例局部可见低信号;T 2WI呈等信号9例、高信号7例,内部可见条带状低信号6例。MRI轻度强化11例、中等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10例。14例行动态增强扫描,TIC类型Ⅲ型(速升流出型)10例、Ⅱ型(速升平台型)4例。14例ADC值为(1.02±0.27)×10 -3 mm 2/s,Ki-67增殖指数为48%±21%,无明显相关性( r=-0.38, P=0.183)。 结论:SMARCB1缺失癌发生部位以鼻腔筛窦多见,侵袭性骨质反应,MRI T 2WI内部线条状分隔影、轻中度强化、Ⅲ型TIC有一定特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外阴肌上皮癌MRI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外阴肌上皮癌,患者女,37岁,以近半年会阴无痛性肿物逐渐增大为主要临床表现。MRI示会阴部形态不规则肿物,边缘光整,T 1WI呈等信号,T 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不均匀,与阴蒂分界欠清,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晚期轻度流出。术后随访24个月肿瘤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动态对比增强MRI纹理分析预测高级别胶质瘤IDH基因表型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CE)-MRI纹理分析术前鉴别脑高级别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表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DH基因型明确的29例高级别胶质瘤,其中IDH突变型10例,IDH野生型19例。采用荷兰飞利浦Achieve 3.0 T超导MR扫描仪进行数据采集,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平扫、增强及动态对比增强(DCE)。采用Omni Kinetics软件进行DCE数据分析及纹理分析,生成全脑容积转运常数(K 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参数图;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各参数图ROI内5个常用纹理特征(能量、熵、惯性、相关性、逆差矩)。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比较IDH突变组与IDH野生组各参数图纹理特征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特征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鉴别IDH突变型与IDH野生型高级别胶质瘤的效能。 结果:IDH突变型高级别胶质瘤K trans、Ve的熵分别为5.368±1.458、6.698±1.081 ,IDH野生型高级别胶质瘤K trans、Ve的熵分别为7.334±1.385、8.213±1.32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570、-3.113, P值分别为0.001、0.004)。IDH突变型高级别胶质瘤K trans、Ve的逆差距分别为0.567± 0.147、0.417±0.106,IDH野生型高级别胶质瘤K trans、Ve的逆差距分别为0.393±0.119、0.296±0.10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452、3.014, P值分别为0.002、0.006)。K trans的熵鉴别IDH突变型与IDH野生型高级别胶质瘤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74),对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也最高(100%);Ve的逆差距对鉴别诊断的特异度最高(94.7%)。 结论:DCE-MRI纹理分析有助于术前高级别胶质瘤IDH基因表型的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RI对乳腺成簇环样强化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成簇环样强化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因临床触诊、超声或X线检查可疑恶性病变而行MRI检查表现为成簇环样强化的68例乳腺疾病患者的影像征象。采用 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间分布方式、T2抑脂信号强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有无导管扩张、有无周围腺体水肿、有无胸大肌水肿的差异,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腺恶性病变MRI影像征象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68例患者共68处成簇环样强化病变,均为单发病变,其中良性18例(26.5%),以浆细胞性乳腺炎最多见(9例);恶性50例(73.5%),以浸润性乳腺癌最多见(4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成簇环样强化,分布方式呈区域样分布,T2抑脂稍高信号,TIC为Ⅲ型,有导管扩张,有周围腺体及胸大肌水肿;浸润性乳腺癌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成簇环样强化,分布方式呈区域样分布,T2抑脂等信号,TIC为Ⅲ型,无导管扩张,有周围腺体及胸大肌水肿。在MRI征象T2抑脂信号强度及导管扩张,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Z=3.003, P=0.003; χ2=7.174, P=0.007);而在分布方式( χ2=5.510, P=0.313)、TIC类型( χ2=3.538, P=0.133)、周围腺体水肿( χ2=0.164, P=0.686)及胸大肌水肿( χ2<0.001, P>0.9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T2抑脂信号强度呈等信号( OR=0.182,95% CI为0.036~0.914, P=0.039)、病变无导管扩张( OR=0.198,95% CI为0.047~0.846, P=0.029)是乳腺恶性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乳腺癌MRI检查表现为成簇环样强化的影像征象,T2抑脂信号强度呈等信号、病变无导管扩张是乳腺恶性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MRI有助于乳腺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参数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多参数MRI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8例共91枚甲状腺结节的MRI表现,观察结节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信号、是否伴囊变、增强程度、强化方式及周围结构侵犯,测量ADC值,绘制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分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良恶性结节MRI征象。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联合诊断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评价MRI征象和联合模型的诊断性能。 结果: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间结节大小、形态、边缘、囊变、T 1WI信号、ADC值、强化方式、TIC类型及甲状腺被膜是否侵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边界不清楚(OR=77.61)、无囊变(OR=36.11)和TIC类型(OR=83.41)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预测因素,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9、0.788、0.751。将三者联合建立诊断模型,其AUC为0.977,灵敏度为0.986,特异度为0.904。 结论:甲状腺多参数MRI可用于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联合独立危险因素边界不清楚、无囊变、平台型或流出型TIC类型的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面神经静脉畸形的高分辨率CT及MRI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面神经静脉畸形(FNVM)的高分辨率CT及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3例FNVM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颞骨HRCT及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观察病灶位置、病灶形态、信号特点、DCE-MRI强化方式,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23例FNVM病灶位于膝状神经节19例、乳突段1例、内听道3例。19例以面神经膝状神经节为病灶中心的患者中,HRCT表现为蜂窝状骨质改变13例、表现为光滑的膨胀性骨质改变6例。位于乳突段的病灶HRCT亦表现为蜂窝状骨质改变。3例位于内听道的病灶中,有2例可见点片状高密度新骨形成,另1例出现骨壁吸收破坏。所有23例病灶MRI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结节,T 1WI呈等信号14例、低信号8例、高信号1例,脂肪抑制T 2WI呈高信号15例、等信号8例,增强后均呈明显的不均匀强化,ADC值为(1.18±0.20)×10 -3 mm 2/s,DCE-MRI见特征性的“点到面”充填式强化方式,TIC曲线呈Ⅰ型(持续上升型)。 结论:FNVM的HRCT和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蜂窝状骨质改变和“点到面”充填式强化方式为较有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RI预测乳腺癌转录因子E2F2高表达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MRI诊断乳腺癌转录因子E2F2高表达的价值,以及进一步评估乳腺癌的生物侵袭性。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92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82(56±11)岁,均接受MRI,包括T 1WI、T 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转录因子E2F2高表达组和E2F2低表达组。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MRI特征及病理学特征。将单因素分析中 P≤0.1的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测乳腺癌转录因子E2F2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92例患者中E2F2高表达组68例、E2F2低表达组24例。2组在瘤周水肿、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构成比、雌激素受体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脉管内癌栓及分子分型构成比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瘤周水肿( OR=7.061,95% CI 1.837~27.144, P=0.004)是预测乳腺癌转录因子E2F2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MRI上显示瘤周水肿是预测乳腺癌转录因子E2F2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乳腺癌的侵袭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多参数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鉴别BI-RADS 4类病灶良性与恶性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鉴别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病灶良性与恶性的效能。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6例(66个病灶)BI-RADS 4类乳腺病灶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17,71)岁,均接受乳腺MRI检查,包括T 1WI、T 2WI、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DK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记录患者临床特征、病灶特征及相关MRI定量参数。BI-RADS 4类良性与恶性病灶各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或 χ2检验。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进一步筛选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最后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所有病灶进行重新分类。 结果:56例患者的66个病灶中,恶性24例(24个病灶)、良性32例(42个病灶)。良性与恶性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绝经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良性与恶性病灶的肿瘤最长径、病灶强化类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平均扩散率值、平均峰度值(M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经特征筛选,MK( OR=27.952,95% CI 1.301~600.348, P=0.033)、年龄( OR=1.140,95% CI 1.040~1.249, P=0.005)和病灶强化类型( OR=0.045,95% CI 0.006~0.316, P=0.005)是预测BI-RADS 4类恶性病灶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模型,其预测BI-RADS 4类恶性病灶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对66个BI-RADS 4类病灶重新进行良性与恶性分类的准确度为86.36%(57/66)。 结论:基于DKI参数MK、DCE-MRI的病灶强化类型以及年龄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诊断BI-RADS 4类病病灶的良性与恶性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