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版EAU膀胱癌指南更新解读之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0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进行了内容更新。主要包括:①新增了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变异分类信息;②对卡介苗(BCG)治疗失败的分类进行了修订;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BCG无应答的高危NMIBC的治疗。本文就NMIBC 2020版EAU指南更新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34.3%),女23例(65.7%)。年龄(61.1±13.0)岁。临床症状包括尿道梗阻13例(37.1%),血尿7例(20.0%),尿道出血6例(17.1%),尿路刺激症状5例(14.3%),尿失禁1例(2.9%),腰痛1例(2.9%),阴囊溃疡1例(2.9%),自行查体发现1例(2.9%)。所有患者均行膀胱尿道镜检查,活检病理为尿路上皮癌16例,鳞癌7例,腺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尿路上皮癌合并鳞癌1例,印戒细胞癌1例,肉瘤样癌1例,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肿瘤位于近端尿道13例(37.1%),远端尿道22例(62.9%)。肿瘤最大径<3 cm 14例(40.0%),≥3 cm 16例(45.7%),仅表现为黏膜异常5例(14.3%)。肿瘤分期T 1期12例,T 2期9例,T 3期7例,T 4期7例。影像学检查评估淋巴结:N 0期25例,N 1期2例,N 2期8例。术前3例行淋巴结活检,术中8例清扫盆腔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病理检查提示6例淋巴结转移。1例初诊时伴远处转移。31例行手术治疗,16例行根治性尿道切除术,8例行尿道肿物切除术,7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4例未行手术治疗,1例为上皮样血管肉瘤,行放疗联合化疗;2例行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1例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组35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2(2,122)个月。17例生存,18例死亡,总体中位生存时间23(13,未达到)个月。总体5年生存率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T分期( P=0.019)、肿瘤最大径( P=0.016)和肿瘤位置( P=0.00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3 cm( HR=2.673, P=0.029)和肿瘤位于近端尿道( HR=3.064, P=0.02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年龄、治疗方式、淋巴结清扫、辅助放疗、辅助化疗、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临床N分期、病理N分期对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P>0.05)。女性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χ2=17.246, P<0.01)。 结论:原发性尿道癌临床罕见,症状多样,整体预后差。肿瘤最大径≥3 cm和肿瘤位于尿道近端是影响原发性尿道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NR4A3/NOR-1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NR4A3/NO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涎腺腺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2020年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涎腺肿瘤组织学标本142例,包括腺泡细胞癌24例、涎腺分泌性癌12例、导管癌14例、腺样囊性癌16例、基底细胞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13例、肌上皮癌7例、多形性腺瘤15例、沃辛瘤15例、肌上皮瘤8例、基底细胞腺瘤8例、嗜酸细胞瘤7例;另外收集28例涎腺正常组织及2例胰腺腺泡细胞癌做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这些组织学标本中NR4A3/NOR-1的表达情况,并且和DOG1进行对比。结果:(1)NR4A3/NOR-1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1.7%(22/24),DOG1阳性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5.8%(23/24),二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51),但是细胞定位不同;(2)NR4A3/NOR-1在涎腺正常组织及其他类型的肿瘤中不表达,而DOG1不仅表达在正常涎腺腺泡细胞的腔面,也可以在涎腺分泌性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肌上皮癌及基底细胞腺瘤中表达( P<0.01);(3)NR4A3/NOR-1在涎腺腺泡细胞癌诊断中的灵敏度(91.7%)和特异度(100.0%)均较高,联合使用NR4A3/NOR-1和DOG1可将涎腺腺泡细胞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至100%;(4)NR4A3/NOR-1仅表达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2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未见表达( P=0.018)。 结论:NR4A3/NOR-1特异性抗体是涎腺腺泡细胞癌敏感和特异的生物学指标,NR4A3/NOR-1和DOG1是诊断涎腺腺泡细胞癌的理想抗体组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肺上皮-肌上皮癌4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上皮-肌上皮癌(pulmonary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P-EMC)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EMC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P-EMC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41~71岁,中位年龄64岁。肿瘤位于中央气管支气管,3例为腔内息肉型,1例为管壁全层浸润型,最大径13~48 mm。肿瘤由导管上皮及肌上皮2类细胞构成,组织学特征为外层胞质透亮或梭形的肌上皮细胞围绕内层导管上皮细胞排列成双层管状结构,2类细胞均可不同程度增生。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导管上皮成分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CK19等;肌上皮成分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p63等。二代测序检测发现3例有HRAS和PIK3CA基因突变。随访5~19个月均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P-EMC大体多为腔内息肉型,双层管状结构是其特征性组织学特点,联合应用SMA、Calponin、p63肌上皮标志物有助于显示双层结构,HRAS基因突变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肝脏原发肌上皮癌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报告1例儿童肝脏原发肌上皮癌。患儿,男,1岁,产检时超声发现肝脏占位,出生后超声拟血管瘤密切随访,后期肿块明显增大,CT扫描示肝内低密度占位伴钙化,增强扫描可见不完全填充征象,腹部MRI平扫示右肝前叶可见一团状不均匀长T 1长T 2信号影,其内可见数个类圆形更长T 1长T 2信号影,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序列上肿块边缘呈稍高信号,内部成分呈低信号影。随后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肝脏-肌上皮癌。术后未用任何辅助治疗,随访4年,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晚期上颌窦癌切除术保留眶内容物的眶底修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侵犯眼眶的中晚期上颌窦癌保留眶内容物的眶底修补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行外科治疗的33例侵犯眼眶的T3/T4期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2~80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病变侵袭范围、术前及术中病理进行详细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采用上颌骨全切术、上颌骨扩大切除术、上颌骨高位切除术等手术方式,均伴Medpor眶底修补术。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探讨手术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鳞状细胞癌19例,腺样囊性癌8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5例,上颌窦肌上皮癌1例。眶底修补后患者眶内容物、眼球眼位、视力等功能均保留完好。随访3~8年,随访3年时共6例患者复发,治疗无效死亡,患者生存率81.8%(27/33)。结论:肿瘤切除+Medpor眶底修补术可以很好地保留患者眶内容物、眼球眼位、视力等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66例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9例,女277例;年龄(67.3±10.0)岁。其中97例有吸烟史,29例有肾移植手术史,120例有糖尿病史,76例有冠心病史,146例有高脂血症史,271例有高血压病史,50例有慢性肾病史。43例既往有膀胱癌病史;确诊UTUC时366例合并肾积水,55例合并膀胱癌。566例中,肾盂癌21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肿瘤5例,输尿管癌226例,多灶肿瘤125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UTUC组和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TUC出现其他组织学类型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UTU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566例中,511例为单纯UTUC;55例伴其他组织学类型,其中伴鳞状分化30例,腺样分化6例,黏液变性5例,肉瘤样癌5例,微乳头状癌2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巨细胞癌1例,其他混合性组织学类型4例。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组中既往有肾移植手术史患者占比大于单纯UTUC组[14.5%(8/55)与4.1%(21/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组较单纯UTUC组的术后高级别肿瘤[98.2%(54/55)与80.2%(410/511)]、肌层浸润性肿瘤[89.1%(49/55)与68.1%(348/511)]、淋巴结转移比例[10.9%(6/55)与2.3%(12/511)]和肿瘤最大径[(3.60±2.64)cm与(2.96±1.98)cm]均明显升高(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移植手术史( OR=4.991,95% CI 1.749~13.615, P=0.002)是发生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独立预测因素。随访1~17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8(13.0,59.5)个月,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组较单纯UTUC组的5年总生存率(35.2%与69.3%)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49.9%与77.1%)更低(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示,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总生存( HR=1.860,95% CI 1.228~2.816, P=0.003)和肿瘤特异性生存( HR=2.146,95% CI 1.349~3.412, 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的术后肿瘤分级和肿瘤分期均高于单纯UTUC,且伴其他组织学类型是UTUC患者不良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膀胱癌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膀胱癌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具有异质性的尿路上皮癌。从浅表膀胱肿瘤到肌层浸润性恶性肿瘤,由于其高频复发及转移进展特征,本身具有难治性。尽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但化疗方案选择的局限性、放疗的未普及性和免疫治疗的有效率低等问题,使得临床决策依然存在很大瓶颈。近年已有多个靶向治疗在膀胱癌中崭露头角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答。瞬时受体电位通道是膀胱癌中全新的治疗靶点和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该类通道在膀胱癌中的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及其联合用药增敏铂类化疗的前景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维迪西妥单抗与特瑞普利单抗联用致心肌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68岁女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接受免疫治疗(维迪西妥单抗120 mg+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第1天,14 d为1个周期)。首次用药后19 d,患者诉腰部肌肉酸痛,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CK)1 079 U/L,CK-MB 33 U/L。暂停第2个周期免疫治疗,并予泼尼松20 mg口服、1次/d。5 d后,患者出现胸闷,实验室检查示CK 3 366 U/L,CK-MB 91 U/L,乳酸脱氢酶518 U/L,肌红蛋白1 282 μg/L,高敏肌钙蛋白T 0.068 μg/L,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148 ng/L。结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考虑为维迪西妥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联用所致心肌炎,将泼尼松换为甲泼尼龙160 mg静脉滴注、1次/d。患者上述实验室检查指标逐渐下降,但心电图检查示异位心律,给予胺碘酮等治疗。甲泼尼龙静脉滴注11 d后,改为甲泼尼龙片20 mg口服、1次/d(逐渐减量并停用)。停用激素后4 d复查,患者实验室指标和心电图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4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病理库中的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病例,由高年资泌尿病理医师对HE切片进行复习,总结其形态学特点,部分病例加做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诊断,同时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资料及预后,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学及切片资料的患者45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男女比3.1∶1.0,中位年龄36(13~80)岁。术前诊断为息肉者23例,肿瘤19例,结石3例。临床症状以血尿(13例)、腰腹痛(9例)及无症状(9例)为主。多发息肉29例,单发16例;左侧息肉32例,右侧13例;上段息肉29例,中段9例,下段7例。无泌尿系相关病史27例,泌尿系结石病史10例,其余患者具有支架、狭窄或肿瘤病史。手术方式多样,以输尿管局部切除断端吻合术最常见(20例),其次为输尿管镜下息肉切除术(12例)。从病理确诊到随访截至2022年3月:4例患者失访,其余34例随访时间为60个月(3~85个月),1例3个月后息肉复发,1例2年后息肉复发,其余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或狭窄,2例复发者均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纤维上皮性息肉大体表现多样,可为细长形息肉,可为乳头状或息肉样隆起型小肿物,也可为较大乳头状肿物。镜下分为1、2及3型,其中以3型最多见(28例);本组单纯性纤维上皮性息肉41例,息肉恶变为尿路上皮癌2例,息肉与尿路上皮癌伴发1例,息肉被覆上皮为尿路上皮原位癌、间质为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1例。结论: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学特点多样,镜下3种类型易与炎性息肉、腺囊性炎、乳头状瘤等一系列输尿管良恶性疾病相互混淆,牢记鉴别要点,必要时辅助相应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