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FtMt抑制铁死亡探讨藁本内酯减轻OGD/R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研究基于线粒体铁蛋白(ferritin mitochondrial,FtMt)抑制铁死亡探讨藁本内酯(ligustilide,LIG)减轻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 and glucose-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体外建立OGD/R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模型,HT2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IG 5、10、20 μmol·L-1组,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2 μmol·L-1)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LDH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释放量,倒置显微镜观察HT22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Fe2+含量.为进一步探究FtMt抑制铁死亡的机制,沉默HT22细胞的FtMt,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20 μmol·L-1LIG 组、si-NC 组、si-FtMt 组、si-FtMt+20 μmol·L-1LIG 组.免疫荧光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FtMt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HT22细胞内NADPH/NADP+、GSH、MDA、ATP的含量,激光共聚焦观察mtROS荧光强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Fe2+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Ferrtin、GPX4、ASCL4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LIG可以显著提高HT22细胞存活率,改善损伤的HT22细胞形态及线粒体超微结构,降低细胞内Fe2+含量和降低促铁死亡蛋白ACSL4的表达,增加抗铁死亡蛋白Ferrtin、GPX4的表达.沉默FtMt后,LIG促进FtMt的表达;与si-FtMt组相比,LIG可以显著提高NADPH/NADP+、GSH含量,降低mtROS的荧光强度、MDA含量,提高ATP活性,降低HT22细胞内Fe2+含量,抑制促铁死亡蛋白ACSL4的表达,提高抗铁死亡蛋白Ferrtin、GPX4的表达.综上,LIG通过上调FtMt的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铁死亡,从而减轻OGD/R诱导HT22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PIVKA-Ⅱ在HBV相关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表达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2020年4月—2023年4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7例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作为肝硬化组,同期收治的HBV相关肝癌患者67例作为肝癌组,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51名作为对照组.使用新产业MAGLUMI X8化学发光分析检测血清PIVKA-Ⅱ水平,检测肝功能指标,使用ROCHE cobas6000 E602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甲胎蛋白(AFP).以Graphpad prism分析血清PIVKA-Ⅱ水平诊断HBV相关肝癌的价值.结果 对照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分别为21.0(18.0~27.0)、2.1(1.7~3.3)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分别为22.0(12.0~28.0)、2.3(1.7~3.4)ng/mL,肝硬化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分别为 21.0(15.0~46.0)、2.5(1.7~4.0)ng/mL,均显著低于肝癌组[PIVKA-Ⅱ、AFP 水平分别为 61.1(22.0~2021.0)、6.2(2.5~76.8)ng/mL,P<0.05];对照组血清 ALT 水平为 16.0(13.0~26.0)U/L,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分别为 30.0(18.3~44.0)、31.5(25.0~52.3)、30.5(20.0~54.0)U/L,P<0.05];对照组血清 AST 和GGT水平分别为19.0(16.0~22.0)、24.0(17.0~35.0)U/L,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AST和GGT水平分别为24.0(20.0~31.0)、25.5(17.0~41.7)U/L,均明显低于肝硬化组[分别为 31.5(20.0~47.3)、53.5(23.8~99.0)U/L,P<0.05]和肝癌组[分别为 31.5(21.5~60.0)、60.0(25.8~135.5)U/L,P<0.05];经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血清 PIVKA-Ⅱ 与 AST、GGT和 AFP水平呈正相关(r=0.173,P=0.004;r=0.323,P<0.001;r=0.286,P<0.001);使用 Graphpad prism 分析,与对照组相较,曲线下面积为0.7523,P<0.05,最佳截断值为41.00 ng/mL,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相较,肝癌组PIVKA-Ⅱ曲线下面积为0.7630,最佳截断值为43.50 ng/mL.结论 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诊断HBV相关肝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临床诊断HBV相关肝癌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新型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应用.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法结合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制备以二硝基苯酚(DNP)-牛血清白蛋白(BSA)系统为质控线的SAA检测试剂盒.通过鸡IgY-羊抗鸡IgY系统作为对照评价了 DNP-BSA系统作为质控线的可行性,并通过优化量子点微球与抗体的偶联条件,进一步提高试剂盒的性能,并对试剂盒的空白限、检出限、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特异度、稳定性,以及临床实际样本测定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 以DNP-BSA系统作为质控线的SAA试剂盒受干扰成分浓度的影响小,稳定性高,热稳定性好.量子点微球与SAA抗体偶联比例为100 μg/mg,偶联反应液浓度为25 mmol/L 3-吗啉丙磺酸pH 7.4,与DNP-BSA偶联比例为100 μg/mg,偶联反应液浓度为25 mmol/L吗啉乙磺酸pH 6.0时偶联效果最佳.试剂盒最低检出限为0.5 mg/L;线性范围为1~200 mg/L,R2≥0.99;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5.31%,批间精密度CV%≤15%;在低、高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1.42%、98.83%;在血红蛋白浓度≤5 g/L,胆红素浓度≤0.15 g/L,胆固醇浓度≤15 g/L,甘油三酯浓度10 g/L时,SAA的检测结果无干扰;试剂盒在50 ℃放置21 d,稳定性良好;试剂盒与Roche的SAA电化学发光试剂盒同步检测67例样本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研制的SAA检测试剂盒灵敏度、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特异度及加速稳定性都满足试剂盒的要求,与鸡IgY-羊抗鸡IgY系统相比DNP-BSA系统作为质控线独立性好,测定临床样本准确度和热稳定性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正五聚蛋白3(PTX3)、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22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228例患者分为轻度组(n=81)、中度组(n=102)、重度组(n=45),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86)及预后不良组(n=4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Visfatin、PTX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A19-9水平.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 中度组、重度组血清Visfatin、PTX3、CA19-9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Visfatin、PTX3、CA19-9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胆囊厚度、胆囊长径、胆囊短径及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Visfa-tin 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Z=4.577,P<0.001)和PTX3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Z=3.132,P=0.002)及CA19-9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Z=2.766,P=0.006).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Visfatin、PTX3、CA19-9升高,且与患者病情有关,三者联合诊断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构建预测模型分析AFP、CEA、Hsp90a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构建预测模型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热休克蛋白90a(Hsp90a)等指标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保定市第二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2例PHC患者(PHC组),68例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病组),及同期50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E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sp90a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对PHC的诊断效能,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发生PHC的独立因素,R软件"rms"包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三组AFP、CEA及Hsp90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C组最高,对照组最低,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OR=1.770,95%CI:1.137~2.756)、CEA(OR=2.651,95%CI:1.168~6.015)、Hsp90a(OR=1.402,95%CI:1.141~1.723)是 PHC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FP、CEA 及HSP90单独预测PHC的AUC分别为0.929、0.947、0.899.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669(0.647~0.831).结论 基于AFP、CEA及Hsp90a指标构建的模型对PH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用于早期的PHC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龄孕妇雄激素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高龄孕妇雄激素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5-10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入院待分娩的孕妇共192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及孕妇年龄分为单纯高龄组、高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健康对照组、适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5种雄激素[血清总睾酮(T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游离睾酮指数(FTI)、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和雄烯二酮(A2)]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适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TT、A2、FTI显著增高,SHBG显著降低;单纯高龄组DHEAS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T与研究对象年龄呈负相关(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子代性别、子代体重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T和体重指数为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孕妇雄激素水平与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胰岛素及25羟维生素D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清胰岛素及25(OH)D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30例Ⅰ型EC患者(观察组)及同期30例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25(OH)D3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无论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观察组血清胰岛素、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25(OH)D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EC患者不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的FINS水平及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FIGO分期升高、组织学分级增加、浸润肌层深度增加,患者血清25(OH)D3的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等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Ⅰ型EC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降低,它们可能诱发Ⅰ型EC,对EC的诊断及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在成人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在成人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成人脓毒症患者.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ICU入院前24h内血清甲状腺功能五项.记录所有患者入院后28d内死亡率.结果 死亡组血清TSH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降钙素原(PCT)、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急诊入院时血清TSH水平与SOFA评分和PCT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TSH是成人急诊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入院时血清TSH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AUC为0.870(95%CI 0.806~0.934),截断值为2.35mIU/L,特异性为80.4%,灵敏度为87.2%,其预测价值优于SOFA评分、PCT、Cr和BUN.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中,与高血清TSH患者(≥2.35mIU/L)相比,低血清TSH患者(<2.35mIU/L)总生存率更低,中位生存时间更短(P<0.001).此外,死亡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8、IL-1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经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血清TSH与IL-1β、IL-6、IL-18、IL-11和ICAM-1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入院时低血清TSH水平与成人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血清TSH有希望作为成人急诊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早期预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NSE诊断试剂盒性能验证及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试剂盒进行性能验证.方法 按照CNAS-GL037:2019《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WS/T492-2016《临床检测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并结合试验工作,重新设计了检验方法,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对北京九强金斯尔NSE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的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等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估,并与对应罗氏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进行方法学比对.测试结果与厂家所给出的产品分析性能以及美国国家卫生委员会临床检测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ies,NCCL)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 5个水平的正确度偏倚分别为1.74%、-1.42%、-0.88%、-3.09%和-0.90%;2个水平的批内及批间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分别为1.85%和0.88%(判断标准CV<7.5%),4.99%和3.34%(判断标准CV<10%);线性范围(3.5~148.1ng/mL)验证回归系数a值为0.9894,R2=0.9978;最大稀释倍数为8倍,临床可报告上限为1165.2ng/mL;厂家提供的生物参考区间为0~16.3ng/L,符合率R为100%,各性能均通过验证.此外,与罗氏电化学发光试剂盒进行方法学比对,其相关性分析结果为:两种方法的相关性(R2=0.989)、一致性(CCC=0.984)均较好,在临床判定效果上同Roche的电化学发光试剂盒相比,免疫增强比浊方法阳性符合率为95.74%,阴性符合率为96.23%,两者测定值接近,相关系数达0.9894.结论 基于全自动生化分析平台测定的NSE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盒,各性能均可以较好地满足临床使用要求,且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有望进一步推进NSE国产体外诊断试剂盒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检测系统D-二聚体内源性干扰物最大抗干扰能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对不同检测系统的D-二聚体检测时可接受的最大干扰物浓度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随机收集50份患者样本,利用SYSMEX干扰物检测试剂盒4种干扰物胆红素F、胆红素C、溶血血红蛋白、乳糜分别与患者血浆按一定比例稀释,稀释后血浆所含干扰物质浓度与两种检测系统试剂说明书中抗干扰物最大浓度接近,分别在两种检测系统上机检测.结果 当干扰物胆红素F浓度达到D-dimer HS及AcuSTAR D-dimer两种检测系统抗干扰Max浓度时,相对偏差<10%的结果占比分别为26%、46%;当干扰物胆红素C浓度达到D-dimer HS及AcuSTAR D-dimer两种检测系统抗干扰Max浓度时,相对偏差<10%的结果占比分别为18%、86%;当干扰物溶血血红蛋白浓度达到D-dimer HS及AcuSTAR D-dimer两种检测系统抗干扰Max浓度时,相对偏差<10%的结果占比分别为44%、88%;当干扰物乳糜浓度达到D-dimer HS及AcuSTAR D-dimer两种检测系统抗干扰Max浓度时,相对偏差<10%的结果占比分别为30%、58%.结论 在检测D-二聚体时化学发光法抵抗高浓度内源性干扰物质能力优于免疫比浊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