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模型在分级和反馈调节中的制作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制作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动态模型,该模型以甲状腺激素为例,用透明输液壶和医用输液管分别模拟分级和反馈调节中的不同器官和血管,用不同颜色的H2O2溶液模拟各种激素,用H2O2分解产生大量能量导致温度计示数上升模拟甲状腺激素能够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作用,利用虹吸现象导致液体倒流和H2O2分解产生大量O2增大输液壶中的压强助推液体倒流为原理,动态模拟人体在感受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过程,充分落实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模型与建模"科学思维,促进了学生对大概念的深入理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血流动力学效应优化的体外反搏闭环反馈调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本文旨在实现针对不同的患者个体,以较优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为目标,实现个性化的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的闭环反馈调控数值模拟.方法 通过集中参数模型模拟研究EECP反搏模式对不同的适应症的影响机制,根据PID控制系统的反馈调节原理,将其应用于体外反搏的研究中,把血液循环系统的闭环式0维集中参数模型作为被控对象,用于个性化体外反搏血流动力学仿真.结合体外反搏局部血流动力学效应评价模型为不同适应症(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设定血流动力学效应优化的个性化目标值,根据设定目标值和当前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的误差,通过设置适当的增益系数与误差进行运算来调节不同反搏模式(压力幅值或加压时长)使当前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设定目标值.结果 反搏压力对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增加更加明显.加压时长对于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设定优化目标值舒张压/收缩压(D/S),通过反馈调节反搏压力使当前D/S达到设定D/S,最终使它们之间误差e的绝对值降低至0.06(均<5%),并得到此时的压力幅值.对于脑卒中患者设定目标值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调节系统输入加压时长减小误差,控制系统的输出当前CBF达到设定CBF,使误差e的绝对值降低至0.06(均<5%)并得到此时的加压时长.结论 数值模拟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优化目标值时应施加的压力幅值和加压时长可为临床体外反搏优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胃肠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将2021年1~12月纳入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将2022年1~12月纳入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多点反馈护理模式。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胃肠激素水平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患者胃动素(MTL)、P物质(SP)水平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生长抑素(SS)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接受胃肠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应用多点反馈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以及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鼠前庭内侧核与前庭传出神经元间的直接投射通路及其电生理特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证实新生大鼠前庭内侧核(MVN)与前庭传出(VE)神经元之间的直接投射通路并观察该通路的电生理特性。方法:选用新生(9±1)d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刺激MVN,记录VE的突触后电流;逆行刺激脑干面神经膝部(g7)内侧VE的分布区,记录MVN区域传入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并使用生物胞素染色方法明确被记录的神经元的位置和形态。结果:在电流钳记录中,位于g7内侧的VE神经元静息膜电位范围为-70~-55 mV。单脉冲电流(0.08 mA,0.1 Hz,100 μs)刺激MVN前庭传入神经元,在同侧g7内侧的VE神经元可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其幅度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95.6±23.7)pA和(23.9±5.9)ms。电刺激g7内侧VE神经元分布区后,MVN神经元可记录到逆行动作电位,幅度为(62.0±4.3)mV,持续时间为(94.9±4.7)ms。生物胞素染色标记也显示投射到g7内侧VE分布区的神经元胞体位于MVN内。结论:MVN的前庭传入神经元存在直接投射到g7内侧VE神经元的兴奋性通路,其生理功能可能与前庭中枢对外周前庭传入的反馈调节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砷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对A549细胞凋亡及促凋亡基因Bad和Bik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砷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凋亡及促凋亡基因 Bad和 Bik表达的影响。 方法:于2020年10月,复苏培养A549细胞,利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细胞活力,确定亚砷酸钠(NaAsO 2)染毒A549细胞的浓度和时间。研究分为NaAsO 2染毒组和代谢产物染毒组:NaAsO 2染毒组染毒剂量为0(对照组)、20、40、60 μmol/L;代谢产物染毒组包括60 μmol/L一甲基胂酸(MMA)染毒组、60 μmol/L二甲基胂酸(DMA)染毒组。采用Hoechst33342/碘化丙啶双染法(Ho/PI)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检测染毒后细胞Bad和Bik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Bad蛋白、磷酸化Bad(P-Bad-S112)蛋白、Bik蛋白、裂解Bik蛋白及下游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和细胞色素C(Cyt-C)的相对表达情况,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6、8、9的活性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40、60 μmol/L NaAsO 2染毒组凋亡细胞占比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对照组比较,2.0、4.0、6.0 μmol/LNaASO 2染毒组Bad mRNA表达水平、Bik mRNA表达水平升高,Bad蛋白、磷酸化Bad蛋白、Bik蛋白、裂解Bik蛋白、PARP1蛋白、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aspase 3、6、8、9活性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DMA染毒组Bad mRNA表达水平为1.439±0.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4),Bik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88);MMA染毒组Bad和Bik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5、0.063)。与对照组比较,MMA染毒组Bad、Bik、PARP1、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0.696±0.023、0.707±0.014、0.907±0.031、1.032±0.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69、0.669、0.859、0.771);DMA染毒组Bad、Bik、PARP1、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0.698±0.030、0.705±0.022、0.908±0.015、1.029±0.0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479、0.636、0.803、0.984)。 结论:NaAsO 2可通过引起Bad和Bik蛋白过表达,启动磷酸化Bad的负反馈调节以及Bik的降解,激活下游蛋白PARP1、Cyt-C和Caspase途径,介导A549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失匹配负波的神经反馈技术在认知功能改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脑电神经反馈(NF)技术改善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认知功能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自2019年4月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招募的10名SCD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通过脑电NF技术在2周内进行5次基于失匹配负波(MMN)的神经活动调节。以中线额中点(Fz)、中央点(Cz)以及顶点(Pz)3处电极为训练电极,基于Oddball范式以听觉音调刺激(标准刺激1000 Hz,偏差刺激为个人听力辨别阈值)诱发事件相关电位(ERP)的MMN特征,视觉圆盘刺激反馈患者动态神经活动信号。比较SCD患者NF训练前后的ERP波形及标准MMN特征(幅值与潜伏期),评估患者训练前后神经活动水平变化;使用9种(3种类型×3种梯度)N-Back工作记忆任务与听力辨别能力测试评估认知能力改善情况。结果:ERP分析结果显示,与训练前比较,SCD患者训练后MMN波形更显著,标准与偏差刺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Fz、Cz以及Pz电极3处MMN幅值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9种工作记忆任务中,听觉音调3-Back任务训练前后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MMN的NF技术可显著提高SCD患者的MMN幅值与听觉工作记忆任务准确率,有望成为改善临床早期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潜在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拓扑异构酶ⅡA基因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与CD4 +T细胞的数量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上皮性卵巢癌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的表达与CD4 +T细胞数量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方法:使用基因信息数据库(GEPIA)、生存分析Kaplan-Meier Plotter和人类蛋白质谱数据库(The Human Protein Atlas)并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卡方检验研究了TOP2A信使RNA(mRNA)在正常卵巢组织和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EOC患者Kaplan-Meier生存预后的关联;同时,在基因注释富集数据库中还对TOP2A的共表达基因及其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中的富集情况进行了分析。此外,通过免疫相关分析数据库平台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了TOP2A基因与CD4 +T细胞及其亚群以及其他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 结果:TOP2A在正常卵巢组织和CD4 +T细胞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0比8.40, t=1.225, P>0.05),但在EO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4.78±2.63比0.44±1.22,|log2FC|>2, P<0.05; χ2=14.548, P<0.05);共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涉及在有丝分裂细胞周期、PID-E2F途径和转录调控TP53等,而KEGG主要富集在代谢调节过程、正/负反馈调控生物过程、细胞周期以及细胞的生长发育;TOP2A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纯度以及CD4 +T细胞和多种免疫细胞的数量显著相关( r=0.123, P<0.05);TOP2A组织中高表达不利于EOC患者的生存预后[40个月比48个月,风险比( HR)=1.21,95%可信区间( CI):1.06~1.38, P<0.05]。但仅有肿瘤微环境浸润CD8 +T细胞数量对EOC患者生存预后有显著影响[ HR=1.40,95%可信区间( CI):0.98~2.02, P<0.05]。 结论:EOC组织中TOP2A mRNA表达与CD4 +T细胞数量呈正相关,且肿瘤浸润CD8 +T细胞的低分布不利于EOC患者的生存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用于围术期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血压是生命体征之一,也是临床决策和干预的重要参考指标。围术期常采用手动给药、微量泵间歇或持续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等方式进行血压管理。然而上述方法存在一定缺陷。研究表明,手动滴定药物控制血压时,在管理时间内约42%血压值低于推荐的目标范围 [1,2];在血压管理期间目标血压发生"超射"达到2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或者在低于目标血压值10~15 mmHg范围波动 [3]。虽然制定了严格的血压控制流程,但麻醉医生的执行率和依从性依然较低 [4]。这种传统的血压管理方式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血压变异,甚至引起脏器损伤和功能不全 [5,6,7]。近年来有学者开发出血压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并将其用于围术期血压管理。该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快速反应和实时调节,可将血压最大程度地控制在目标范围 [8,9]。本文将对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在围术期血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物反馈与六磨汤联用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与六磨汤联用治疗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气秘证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肛肠医院120例FC气秘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六磨汤。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于静息状态下测定肛管静息压(resting anal pressure,RAP),用力收缩肛门测定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anal maximalcontraction pressure,AMCP),保持放松状态并向直肠气囊内注入气体记录直肠感觉阈值(rectal sensation threshold,RST)及直肠最大耐受量(rectal maximum tolerance,RMT);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P物质、NO水平;记录不良事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50/56)、对照组为64.4%(38/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90, P=0.002)。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 t=-15.36, P<0.01);RAP[(48.31±4.15)mmHg比(53.64±5.46)mmHg, t=-5.88]、RST[(30.14±3.17)ml比(35.42±3.12)ml, t=-9.00]、RMT[(154.21±15.27)ml比(160.61±16.38)ml, t=-2.16]低于对照组( P<0.05),AMCP[(156.67±15.62)mmHg比(132.26±13.21)mmHg, t=9.07]高于对照组( P<0.01);P物质高于对照组( t=9.08, P<0.01),NO低于对照组( t=-6.58, 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生物反馈与六磨汤联用可有效缓解FC气秘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调节肠神经递质水平,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TLR2和sTLR4在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是一种广泛表达于机体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在免疫反应中可以帮助识别并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近年来,随着对TLR不断的深入研究,可溶性TLR(soluble TLR,sTLR)在越来越多的体液中被发现。sTLR与TLR胞外域结构高度同源,可与跨膜TLR竞争配体。sTLR作为TLR的负反馈调节途径之一,在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sTLR2、sTLR4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sTLR,二者表达水平的变化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加重并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现就sTLR的产生、激活与在感染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对疾病诊疗、预后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与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