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PV基因分型及p16/ki-67双染色对宫颈转化区3型女性CIN Ⅱ+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和p16/ki-67双染对宫颈转化区(TZ)3型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术(LLETZ)治疗的TZ 3型女性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LLETZ前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宫颈管搔刮术(ECC)检查及p16/ki-67双染对CIN Ⅱ+的诊断价值.分别计算不同诊断方式预测组织学诊断CIN Ⅱ+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使用McNemar检验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结果 纳入接受LLETZ治疗的患者共101例,其中CINⅡ+51 例(50.5%).37 例 HSIL 患者中 28 例 CIN Ⅱ+(75.7%);64 例 LSIL 患者中 23 例 CIN Ⅱ+(35.9%).感染HPV 16型女性中82.1%组织病理学为CIN Ⅱ+,但CIN Ⅱ+患者中感染HPV 16型女性仅为45.1%.高危型HPV预测诊断CIN Ⅱ+的阳性预测值仅为60.7%,阴性预测值为100%.p16/ki-67双染检查的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79.7%.LSIL女性中p16/ki-67双染预测CIN Ⅱ+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危型HPV更高(76.1%vs.35.9%),而在HSIL女性中ECC双染可改善高危型HPV阳性预测值(96.5%vs.75.7%).结论 p16/ki-67双染可提高TZ 3型女性常规筛查对CIN Ⅱ+预测效能,有助于更好监测TZ3型女性宫颈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泛素样蛋白质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癌细胞增殖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泛素样蛋白质2(UBQLN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手术获取组织情况,分为正常组、癌旁组和肿瘤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评估UBQLN2在肿瘤组织、远端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分析UBQLN2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相关性;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UBQLN2在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SW620、SW480、LOVO、HCT116以及人正常肠上皮细胞HIEC细胞中的表达;分别过表达和干扰UBQLN2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随后CCK-8检测干扰前后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结果 UBQLN2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中阳性面积(32.57±12.44)%显著高于肿瘤组织(12.68±9.79)%;UBQLN2 mRNA表达在转移阴性病人肿瘤组织中0.98±0.15显著高于转移阳性病人肿瘤组织0.33±0.08;UBQLN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呈正相关;UBQLN2在人正常肠上皮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细胞,且在HCT116中表达最低;HCT116过表达UBQLN2培养36 h后,与pcDNA3.1-NC组细胞增殖能力0.78±0.23比较,pcDNA3.1-UBQLN-2组细胞0.52±0.18增殖能力显著降低;SW480细胞敲减UBQLN2培养36 h后,与si-NC细胞0.65±0.37增殖能力比较,si-UBQLN-2组细胞0.89±0.36增殖能力显著增加.结论 UBQLN2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细胞中明显低表达并与转移呈负相关,UBQLN2可抑制结直肠癌增殖并与病人预后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CD方案治疗后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案选择及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一线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BCD)方案诱导治疗后首次复发采用不同二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9年7月至2022年10月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主的北方地区3家医院的经BCD方案诱导治疗后首次复发的MM患者,根据二线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4组:免疫治疗组(包含达雷妥尤单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方案)、1种新药治疗组[包含蛋白酶体抑制剂(PI)或免疫调节剂(IMiD)之一,PI或IMiD组]、2种新药联合治疗组(同时应用PI和IMiD,PI+IMiD组)、传统化疗或姑息组。比较4组患者疗效、二线治疗无进展生存(2ndPFS)期和总生存(OS)期,并分析2ndPFS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217例MM患者,中位年龄62岁(范围31~83岁),男性占56.2%(122/217),二线化疗方案比率分别为免疫治疗8.8%(19例)、PI或IMiD治疗48.4%(105例)、PI+IMiD治疗29.9%(65例)、传统化疗或姑息支持12.9%(28例)。免疫治疗组、PI或IMiD组、PI+IMiD组及传统化疗或姑息组的二线化疗后总反应率(ORR)分别为94.7%(18/19)、56.2%(59/105)、73.8%(48/65)、32.1%(9/28)( χ2=24.55, P<0.001),中位2ndPFS期分别为17.7、9.0、9.2、4.6个月( χ2=22.74, P<0.00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I或IMiD组与PI+IMiD组2ndPFS相似( χ2=1.76, P=0.923)。亚组分析显示,诊断时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首次复发时采用免疫治疗的2ndPFS最长(22.0个月)( χ2=15.03, 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二线方案选择免疫治疗( HR=0.11,95% CI 0.05~0.27)、最佳疗效达部分缓解及以上( HR=0.47,95% CI 0.34~0.66)、非侵袭性复发( HR=0.25,95% CI 0.17~0.37)为影响2ndPFS的独立因素。 结论: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一线BCD方案治疗后首次复发的MM患者,二线方案选择免疫治疗可获得更深的缓解和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对基线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亦是如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辅助化疗对ⅢA-N2期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及预后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CT)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LNR)的影响,以及分析LN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128例ⅢA-N2期NSCLC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两组,观察组(64例)进行NCT+手术治疗,对照组(64例)直接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生存情况。根据LNR和N2淋巴结状态分亚组,进行亚组生存分析。并对观察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转移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阳性患者率和LNR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2.1比4.9±2.4、92.2%比100%、19.1%比22.4%(均 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低LNR亚组均比高LNR亚组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 P<0.05)。观察组非多站N2淋巴结转移者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 P<0.05)。观察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低LNR患者具有更好的2年PFS和OS(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越高,死亡( HR=2.178,95% CI: 1.025~4.626, P=0.043)和进展( HR=2.130,95% CI: 1.123~4.038, P=0.021)的风险越大。 结论:NCT能够改善ⅢA-N2期NSCLC患者的预后和降低LNR,LNR有望可能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Cav-1、YKL-40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清陷窝蛋白1(Cav-1)与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联合检测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小梗死组(<5 cm 3)、中梗死组(5~10 cm 3)和大梗死组(>10 cm 3),选择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av-1、YKL-40水平,并分析脑梗死体积与血清Cav-1、YKL-40水平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av-1与YKL-40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情况,分析血清Cav-1、YKL-40与预后之间相关性。 结果:不同梗死体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v-1、YKL-4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 P<0.001)。血清Cav-1、YKL-40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r=0.854, P=0.004; r=0.867, P=0.00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Cav-1(以21.78 μg/L为诊断截断值)联合YKL-40(以158.69 ng/ml为诊断截断值)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85.59%,约登指数为0.532,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 CI:0.741~0.932),显著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 P<0.05),诊断效能最佳。随访8个月和12个月时,联合诊断结果阳性组患者发生死亡的比例以及mRS评分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 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v-1、YKL-40呈显著高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对于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比较不同地域ACS患者PCI术后的二级预防依从性和长期预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我国真实世界中,于不同地域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对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及其长期预后。方法: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本研究选取OPT-CAD研究中诊断为ACS且行PCI治疗的患者。以长江一线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根据患者就诊医院的地理位置分南方组和北方组。为减少选择偏倚和潜在的混杂因素,两组间患者根据倾向性评分按1∶1最临近匹配法匹配。主要终点为患者出院后60个月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60个月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以及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2、3、5型出血。记录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他汀类、β受体阻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ACEI/ARB)等。匹配前后均比较两组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 049例ACS患者,其中南方组共1 958例患者,北方组共5 091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南方组和北方组各1 324例。匹配前,北方组患者中吸烟、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有既往史(心肌梗死、PCI及卒中)和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较南方组高( P均<0.05)。北方组复杂病变、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和血栓病变占比均高于南方组( P均<0.05)。出院后60个月,南方与北方组的抗血小板治疗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中南方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的比例高于北方组[9.8%(130/1 324)比1.1%(14//1 324)],而北方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比例高于南方组[(67.4%(893/1 324)比46.5%(616/1 324)]。其他二级预防用药的使用上,南方组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24.5%(325/1 324)比16.8%(222/1 324), P<0.001]及ACEI/ARB[19.4%(257/1 324)比10.0%(133/1 324), P<0.001]治疗的比例高于北方组。匹配后,北方组出院后60个月MACCE[8.4%(111/1 324)比6.2%(82/1 324), P=0.030]和BARC2、3、5型出血[6.0%(80/1 324)比4.0%(53/1 324), P=0.016]发生率高于南方组。 结论: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PCI术后的ACS患者伴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的比例较高,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复杂,对药物依从性较差,预后也相对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绒毛膜羊膜炎不同分级与胎龄<34周早产儿宫内感染性肺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绒毛膜羊膜炎不同分级与胎龄<34周早产儿宫内感染性肺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患有宫内感染性肺炎且胎龄<34周的早产儿,按照患儿母亲的绒毛膜羊膜炎分级标准将患儿分为低级组( n=34)、中级组( n=33)、高级组( n=33),对比三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绒毛膜羊膜炎分级与患儿各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三组宫内感染性肺炎早产儿呼吸窘迫评分、危重评分、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并发症例数及死亡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宫内感染性肺炎早产儿最高吸氧浓度、WBC、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宫内感染性肺炎早产儿IL-6、IL-8及TNF-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随着孕妇的绒毛膜羊膜炎炎症加重,其血清白介素水平升高(均 P<0.05)。绒毛膜羊膜炎分级与患儿呼吸窘迫评分、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入院1 h最高吸氧浓度,入院1 h血清WBC、PCT、IL-6、IL-8、TNF-α及肺炎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 r=0.459,0.578,0.486,0.525,0.602,0.473,0.517,0.635,0.572,0.481,均 P<0.05),与危重评分呈负相关( r=-0.494, P<0.05)。 结论:母亲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宫内感染性肺炎关系密切,炎症越严重,早产儿感染指标如WBC、PCT炎症因子水平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后早期进食对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营养状况及舒适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进食对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营养状况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行无痛肠镜下息肉摘除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将300例行无痛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完全禁食,仅给予静脉补液,次日开放流质饮食,3 d后过渡到正常饮食;试验组1术后6 h给予流质饮食,次日改为半流质饮食,3 d后改为正常饮食;试验组2术后2 h开放流质饮食,次日改为半流质饮食,3 d后改为正常饮食。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腹痛、腹胀、低血糖、恶心/呕吐以及出血发生率;术后1、3、5 d检查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评价患者营养状态,术后1、3、5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舒适度。结果:试验组1和试验组2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22.46 ± 2.96)、(21.54 ± 2.17) h,较对照组的(26.37 ± 4.87) h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51.812, P<0.01);且试验组2首次排便时间较试验组1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2.477, 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10%(5/98)、2.04%(2/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40%(1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0.582, P<0.01)。术后5 d,试验组1和试验组2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6.16 ± 6.44)、(36.55 ± 6.57) 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97 ± 5.91)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4.732, P<0.05),但试验组1和试验组2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各时段3组患者V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2 h开放饮食可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结合峰值应变指数引导前列腺活组织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TRTE)结合峰值应变指数(PSI)引导前列腺活组织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以及TRTE评分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TRTE检查,对可疑病灶测定PSI,并行TRTE结合PSI引导靶向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再行系统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比较两种活组织检查术的诊断结果。以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式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的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及PSI。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确定PSI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临界值。比较常规超声与TRTE结合PSI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比较TRTE结合PSI引导下与系统性穿刺术活组织检查穿刺点阳性率,并分析TRTE评分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45例(56.25%),前列腺良性病变35例(43.75%)。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经TRTE结合PSI引导靶向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检出前列腺癌42例(93.33%),经系统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检出前列腺癌38例(84.44%);两种方式穿刺活组织检查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80, P=0.180)。前列腺癌组血清PSA水平、PSI均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5.28、14.93,均 P<0.05)。绘制ROC曲线,AUC为0.857(95% CI 0.772~0.941),确定5.68为PSI最佳临界值,当PSI≥5.68诊断为恶性,PSI<5.68诊断为良性。TRTE结合PS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11%、94.29%、92.50%,均高于常规超声(73.33%、68.57%、7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80例患者通过TRTE结合PSI检查共发现可疑病灶89个,对每个可疑病灶进行2针靶向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共穿刺178针,其中88针为前列腺癌,穿刺点阳性率为49.44%;随后进行10针系统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共穿刺800针,其中203针为前列腺癌,穿刺点阳性率为25.38%;TRTE结合PSI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穿刺点阳性率高于系统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34, P<0.05)。在前列腺癌患者中,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RTE评分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 r=0.618, P<0.05)。 结论:TRTE结合PSI引导靶向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有效提高穿刺点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金纳多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其对血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金纳多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纳入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金纳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纯音听阈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以及炎症反应指标血清ET、sVCAM-1、AECA的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受损频率平均纯音听阈、Ⅰ~Ⅵ波潜伏期及Ⅰ~Ⅲ波间期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78.85%)( χ2=5.283, P=0.022);治疗2周后,2组血清ET、sVCAM-1、AEC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金纳多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确切,且能够改善纯音听阈,减轻炎症反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