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对广东省香蕉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广东省香蕉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分析了 1961-2022年广东86个国家气象站年平均气温(Ty)、≥10℃年积温(Ta)、1月平均最低气温(T1)、年极端最低气温(Tmin)和日最低气温≤5℃天数(D≤5℃),以此为评价指标分析了 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1991-2020年、年平均气温突变前(1961-1997年)及突变后(1998-2022年)等6个气候时段广东省香蕉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961-2022 年,广东 Ty、Ta、T1 和 Tmin分别以 0.2 ℃·10 a-1、80.7 ℃·d·10 a-1、0.4 ℃·10 a-1和0.4℃·10a-1的速率显著上升,Ty于1997年发生了突变,D≤5℃以1.5 d·10 a-1的速率显著下降;Ty、Ta和Tmin呈南高北低、平原高山区低的特点,D≤5℃呈南部沿海少、北部山区多的空间分布,T1除粤北高寒山区外大多满足香蕉越冬的热量要求.广东省香蕉种植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最适宜区集中在粤西,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粤东和珠三角南部,次适宜区主要位于珠三角北部和粤北的南部地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粤北的北部.受气候变化影响,广东省香蕉种植气候最适宜区明显北扩东移,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有所缩减;与1961-1990年相比,1991-2020年广东省香蕉种植气候最适宜区面积增加了 3.45 ×106 hm2,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分别减小了 1.83× 106、1.10×106、0.52×106 hm2;与年平均气温突变前(1961-1997年)相比,突变后(1998-2022年)香蕉种植气候最适宜区面积占比增加了 19.04个百分点,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比分别减小了 8.29、7.77、3.00个百分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口腔医师人力资源数量、结构与配置公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口腔医师的数量、结构和配置公平性的现状,为优化我国口腔医师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通过《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获取我国2010和2020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相关数据,对我国口腔医师的现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基尼系数评价2010和2020年口腔医师的配置公平性。结果:2020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总数达27.80万人,与2010年(11.10万人)相比增幅为150.5%。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总体质量结构有所改善,口腔医师队伍性别比例均衡且年龄分布合理,口腔医师队伍以青年为主,44岁及以下人员共占71.6%(19.91万人/27.80万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下降至7.9%(2.20万人/27.80万人),高级职称总人数从1.15万人增加至2.20万人。口腔医师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较好,全国及各地区的基尼系数均在0.3以内。结论:我国口腔医师数量、质量和配置公平性仍存在不足,需提升口腔医师的供给和质量,合理规划口腔医师人力资源配置。建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人才供给;医教协同,增加高层次教育供给;多主体参与,共促人才供给体系;优化指标,提升医师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玻璃体切割与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和非PPV (NVS)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于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11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以及角膜、眼内及全眼像差测量。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患眼角膜、眼内及全眼像差,计算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 )。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计算Scheimpflug图像中的晶状体密度。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黄斑区划分为以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1 mm的中心区,1~ 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测量黄斑区整体、中心区、内环区、外环区血流密度(SVD)和血流灌注(SP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PV联合黄斑前膜(MEM)剥除组(PPV组)和NVS直接剥除MEM组(NVS组),分别为10例10只眼、11例11只眼。两组患者年龄( t=-0.72)、logMAR BCVA ( t=-0.98 )、晶状体密度( t=-1.10)、DLI ( t=1.15)、黄斑区整体SVD ( t=0.82)和SPD ( t=1.19)、角膜像差( t=0.45 )、眼内像差( t=-0.22)、全眼像差( t=0.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眼均采用27G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手术。NVS组患眼NVS条件下剥除MEM,PPV组患眼PPV条件下剥除MEM,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晶状体混浊程度、DLI、视觉质量、黄斑区SVD和SPD以及MEM复发情况。两组各指标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PPV组、NVS组患眼手术时间分别为(20.81±3.52)、(5.70±1.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23, P<0.001)。末次随访时,PPV组、NVS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65±0.25、0.44±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6, P=0.04 );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眼BCVA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2、4.41, P=0.03、 P<0.001)。PPV组、NVS组患眼晶状体密度、DLI分别为10.64±1.58、6.24±3.99和5.77±1.63、7.74±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90、2.85, P<0.05)。两组患眼黄斑区SVD( t=1.03)、SPD ( t=1.77)以及角膜像差( t=-0.42 )、眼内像差( t=-1.10 )、全眼像差( t=-1.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MEM复发2只眼,PPV组、NVS组各1只眼;两组患眼MEM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5, P=0.94)。 结论:与PPV联合MEM剥除比较,NVS手术后BCVA提高更多,对晶状体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手术时间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区域长寿水平评价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区域长寿现象是指某一地区(按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单位)在某一时点或一段时间内长寿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并且就全国范围来看,其长寿水平名列前茅的一种人口年龄分布现象。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个体长寿的影响因素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区域长寿水平的评价研究仍相对较少。本文从评价指标及研究发现、研究尺度及数据来源等方面对国内外区域长寿水平评价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3个方面对区域长寿水平评价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第一,充分利用人口死亡监测数据开展区域长寿水平评价;第二,在多源数据充分整合、校核的基础上基于复合评价指标开展区域长寿水平的综合评价,以精准描述各地区长寿水平的时空演变趋势;第三,从区域长寿水平评价向区域健康长寿水平评价转变,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医疗照射与保健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我国保健水平(HCL)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和公开文献中的数据,以全国和各省份人口和医师数量计算HCL。采用多元回归分析HCL与地区人口、面积、行政区划数量、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因素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保健水平与医疗照射频度间关系。结果:我国从2015年起HCL值低于1 000,到2019年尚有两个省份HCL值>1 000;人口、GDP是HCL的影响因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416和-0.583;HCL和人群的医疗照射频度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r= -0.620, P=0.028)。 结论:我国2020年的HCL值为542,各省份之间差异较大。HCL在中国作为医疗照射水平的评价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龄化背景下某市村卫生室建筑无障碍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老龄化背景下某市村卫生室建筑无障碍水平进行评价分析,为改善村卫生室老年人无障碍就医环境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1月,课题组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市12个县区的156家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作为调查对象,设立6个无障碍水平调查指标,每个指标设1~10分,对村卫生室建筑无障碍水平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资料采用秩和比法和四分图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市村卫生室建筑无障碍水平平均得分为32.86分。6项指标中,无障碍通道及门(7.21分)得分最高,无障碍停车位(4.71分)和无障碍厕所(3.28分)得分最低。基于村卫生室建筑无障碍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四分图模型将某市所有县区划分为4类,包括2个老龄化程度高-无障碍水平高的县区、4个老龄化程度低-无障碍水平高的县区、4个老龄化程度低-无障碍水平低的县区和2个老龄化程度高-无障碍水平低的县区。结论:某市村卫生室建筑无障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重点加强停车位、厕所等方面的无障碍改造。政府应根据各个县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以提高村卫生室建筑无障碍水平,方便老年人就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野外-城市界域森林火险时空演变趋势及火险等级划分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野外-城市界域(WUI)人类活动密集,火灾风险极大,在该区域进行森林火险的合理性评价和时空演变趋势分析,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近郊九龙山林场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火险驱动因子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估研究区2004、2009、2014、2019年森林火险指数,通过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探究森林火险指数的变化趋势及空间聚集性,并基于历史火情数据和地理探测器模型验证火险区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1)九龙山林场内火险指数整体的集聚特征变化较大,61.58%的区域火险指数不显著增加,5.62%的区域微显著增加,32.80%区域为不显著减少和微显著减少.(2)森林火险指数空间上呈正相关,森林火险高值聚集区域分布于东部低海拔地区,在研究时间段内面积减少4.89%,低值聚集区域分布于西部高海拔地区,面积减少2.19%.(3)森林火险区划结果显示,九龙山林场森林高火险区域面积占比最小,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高火险区覆盖范围扩大.(4)区划合理性验证结果显示,研究区森林火险等级空间分异性较好,与实际火点分布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究结果较好的反应了研究区森林火险时空格局变化,为九龙山林场进一步合理规划防火设施布局,加强火险管控力度,完善防火应急能力奠定数据基础,提示管理部门应加强防火宣传,以最大限度发挥九龙山的生态环境效益,保障林区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生态韧性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以洮河流域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举措,科学划定生态修复分区是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基本前提.本文以洮河流域为例,构建"生态系统抵抗能力-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生态系统适应能力"的生态韧性分析框架,评价洮河流域生态韧性,划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并提出相对应的生态修复措施.结果表明:洮河流域生态系统抵抗力和适应力指标空间分异较大,低值区与高值区之间缺乏自然过渡;生态系统恢复力指标空间差异明显,由东北向西南生态系统恢复力等级越高;生态韧性空间上呈现循环分布特征.基于韧性评价结果:洮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划分为五大类型,其中低生态韧性脆弱区分布在流域北部,占流域面积的7.49%;生态适应力提升区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原,占流域面积的34.04%;生态恢复力提升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中部偏北区域,占流域面积的6.39%;生态抵抗力提升区分布零,占流域面积的16.57%;高生态韧性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占流域面积的35.52%.根据分区结果提出以提高林草覆盖率、增加景观类型为主的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措施,以期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红芪品质现状及产地适宜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6
红芪为甘肃的道地药材,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及经济效益,然而由于种植户对红芪产地适宜性缺乏全面了解而盲目引种,导致不同产地红芪质量存在差异,使得目前红芪产量及市场价格浮动较大,不仅造成了高品质红芪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而且严重影响农户经济收入、种植积极性及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对红芪资源栽培现状、质量评价及产地适宜性评价指标进行综述,发现红芪生产过程中存在种质低、品质差异大、非药用部位浪费等问题.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严重影响红芪的质与量,因此分析环境因子和社会因素对红芪产地适宜性的影响,为红芪产地适宜区划、资源可持续利用、产业合理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有助于解决红芪产区缩减、品质不一、产量下降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SOFM)网络的中国自然资源生态安全区划
编辑人员丨2024/3/2
自然资源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生态安全区划对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基于自然资源数据、生态环境数据和相关区划资料,从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重要性角度构建了自然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揭示了中国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通过建立区划的原则和指标,按照一级区主要反映自然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二级区主要揭示自然资源生态安全水平的差异,采用SOFM网络制订了中国自然资源生态安全区划方案.结果显示:(1)中国自然资源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偏低,以中警与重警状态区域为主,安全和较安全状态的区域仅占24.22%,其中低安全等级区多分布于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的干旱、半干旱区,高安全等级区则集中分布于水热资源与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东南部地区;(2)中国自然资源生态安全区划方案包括8个一级区与27个二级区,总结归纳各大区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威胁生态安全的问题,并针对二级区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状况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分区、分类推进全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