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U转科患儿照顾者准备度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编制PICU转科患儿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以Meleis过渡理论和Roy适应模式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函询和预调查编制初始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PICU转科患儿的397名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 PICU转科患儿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包含5个维度共23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69.294%;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x2/df=1.998,GFI=0.891,CFI=0.964,IFI=0.916,TLI=0.901,RMSEA=0.060.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6,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5~0.963;分半信度为0.904.结论 编制的PICU转科患儿照顾者准备度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估PICU住院患儿恰当转科时机及照顾者准备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疾病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在医院-家庭过渡期的真实经历,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开展过渡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真实经历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版),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出48个研究结果,归纳为9个类别,综合为3个整合结果:出院准备期处于矛盾之中;出院后生活发生改变,存在多种过渡障碍因素;积极应对疾病,经历自身成长.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医院-家庭过渡期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时期,医护人员应加强过渡期出院准备服务的实施,加强医院与家庭和社区衔接,关注患者心理体验,以帮助脑卒中患者实现从医院到家庭的顺利过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照顾能力干预方案在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Meleis过渡理论制订的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 1月-2023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4个院区接受治疗的94例晚期肺癌患者与其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试验组(n=47).试验组家庭照顾者在常规护理宣教的基础上接受为期4周的基于Meleis过渡理论的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干预,包括角色认识、疾病知识、生活护理、心理支持和社会资源链接4个方面;对照组家庭照顾者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护理宣教、照顾教育和指导.干预后,比较两组家庭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照顾能力、心理负担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失访病例.干预后,试验组家庭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照顾能力和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家庭照顾者的心理负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基于Meleis过渡理论的照顾能力干预方案能有效提高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照顾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移植患者超前过渡期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据调查,肺移植患者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高达33.3%~45.4% [1,2,3],与术后生存率下降相关 [4]。完善的出院准备服务能够促进患者从医院顺利转介到另一个治疗环境(社区医院、家中等),降低再入院和病死风险 [5]。国外有一项关于肺移植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集束包的研究报道,但该集束包仅涉及沟通、出院安排、用药管理及随访等主题,并未从全周期角度进行干预 [6]。过渡期管理是出院准备服务的衍生,时间和地域跨度更为广泛,主要囊括医院到家庭的转移、院内转移、医院向社区的转移及全生命周期的过渡。其以患者为中心,将治疗过程中的断点有效连接,协调贯穿整个过渡期,以确保患者在不同机构或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之间安全转移 [7]。科学合理的过渡期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出院准备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 [8]。肺移植患者不同于普通患者,其术前需要等待移植器官,术前的生理、心理状态度对术后结局影响重大。考虑此特殊性,本研究提出"超前过渡期管理",以扩大转移的范畴,即在患者进入移植等待列表时便启动过渡期管理;据此构建肺移植患者超前过渡期管理方案,涵盖器官等待阶段、住院阶段和居家阶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逆境商在新护士转型冲击与工作准备度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逆境商在新护士转型冲击与工作准备度间的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5—6月选取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42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TSS-NGN)、逆境商量表(ARP)与毕业护士工作准备度量表(WRS-GN)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转型冲击、逆境商与工作准备度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 23.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本研究共调查242名新护士,收回有效问卷228份,有效回收率为94.21%。结果:228名新护士的工作准备度总分为(279.04±47.73)分,转型冲击总分为(81.43±22.22)分,逆境商总分为(132.39±15.00)分。转型冲击与逆境商、工作准备度均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307、-0.291; P<0.01),逆境商与工作准备度呈正相关( r=0.339, 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逆境商在转型冲击与工作准备度间起部分中介效应(β=-0.243, P<0.01),占总效应的38.76%。 结论:新护士的工作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院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培养新护士的逆境商,以减轻转型冲击对新护士工作准备度的消极影响,从而实现其从学校到临床护理工作的良好过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哮喘患儿医院—家庭过渡期准备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关注哮喘患儿从医院到家庭过渡期准备情况,满足患儿与主要照护者的需求,帮助患儿顺利从医院过渡到家庭是目前临床护理实践的重点之一。因此,本文对哮喘患儿医院—家庭过渡期准备度的相关理论模型、研究现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以及提高过渡期准备度的建议等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我国哮喘患儿过渡期准备度的准确评估和干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社区护理需求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社区护理需求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因素之间可能的作用路径,为更全面制订针对性的社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2例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社区护理需求量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帕金森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SPSS 26.0分析数据,探讨出院准备度、自我管理效能、积极应对方式和社区护理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34份,234例患者中男108例,女126例,年龄为39~93(67.25 ± 8.93)岁,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社区护理需求各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排序:疾病治疗(4.16 ± 0.42)分、日常照顾(4.05 ± 0.97)分、跌倒预防(4.04 ± 0.80)分、延续护理(3.95 ± 0.65)分、情感支持(3.77 ± 0.65)分、自主功能(3.75 ± 0.72)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社区护理需求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11、3.05,均 P<0.05)。出院准备度、自我管理效能、积极应对方式与社区护理需求均呈负相关( r=-0.567、-0.412、-0.398,均 P<0.01);自我管理效能和积极应对方式在出院准备度与社区护理需求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 结论: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较为广泛的社区护理需求,小学及以下和高中及以上家庭月收入低下的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较高,建议社区疾病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此类人群。医疗机构应提高出院准备服务,帮助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提升管理疾病的能力,使其顺利地从医院过渡到家庭,从而降低社区护理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呼吸干预训练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呼吸干预训练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临床疗效,为早产儿喂养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3—10月入住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早产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呼吸干预训练,每日1次,连续2周。观察比较2组早产儿的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喂养反应、喂养相关并发症、追赶生长满意率,并采用非营养性吸吮(NNS)评分、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S)评价2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能力。结果:干预组留置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5.3 ± 8.7)、(28.9 ± 9.8)d,短于对照组的(21.7 ± 9.8)、(34.6 ± 1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2、2.32,均 P<0.05)。干预后干预组呼吸、心率及SpO 2差值分别为(6.5 ± 1.3)次/min、(11.2 ± 1.5)次/min、0.048 ± 0.015,均小于对照组的(11.2 ± 1.2)次/min、(16.5 ± 1.3)次/min、0.082 ± 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39、16.40、9.35,均 P<0.05)。对照组出现喂养相关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55.0%(22/40),高于干预组的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0, P<0.05);干预组追赶生长满意率为77.5%(31/40),高于对照组的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78, P<0.01)。干预7、10、14 d时干预组NNS评分、PIOFRAS评分分别为(13.73 ± 2.24)、(29.98 ± 6.67)、(49.08 ± 16.37)分和(15.28 ± 1.41)、(25.08 ± 3.10)、(31.03 ± 3.0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0.30 ± 2.18)、(15.68 ± 2.42)、(28.60 ± 3.61)分和(12.60 ± 1.22)、(17.15 ± 1.51)、(23.75 ± 3.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4.53~-6.94,均 P<0.01)。 结论:呼吸干预训练能够有效缩短早产儿从管饲喂养至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减轻其喂养反应,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喂养行为之间的协调性,从而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及追赶生长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皮下输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总结9例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应用皮下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大剂量皮下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大陆地区没有先例,因此需做好充分的输注前准备与护理,注意药物输注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居家用药指导,关注心理护理,确保患者从医院用药顺利过渡到居家用药。9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皮下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平稳过渡到居家用药,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出院准备度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出院准备度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指标体系,旨在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115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初步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遴选2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立最终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指标体系。结果:115例脊髓损伤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60.39±22.12)分,条目均分为(5.27±2.75)分。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78和0.81,协调系数分别为0.343和0.423,第2轮专家函询中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09~0.18。最终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的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健康指导提供依据,促进患者从医院-社区-家庭的安全过渡和全面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