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A组轮状病毒G1P[8]基因型VP7蛋白的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表达和纯化人A组G1P[8]轮状病毒VP7蛋白(G1 VP7);制备VP7多克隆抗体并进行抗体功能鉴定。方法:利用杆状病毒系统表达G1 VP7蛋白,通过亲和层析法进行蛋白纯化。将纯化后的G1 VP7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多抗血清,纯化得到G1 VP7兔多抗。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WB)、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进行多抗功能验证。结果: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人A组G1P[8]轮状病毒可溶VP7蛋白,并且G1 VP7蛋白主要以三聚体形式存在;制备得到G1 VP7多抗,ELISA结果显示VP7多抗具有较高的效价;WB和ELISA实验表明VP7多抗能够识别多个G型轮状病毒的VP7;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进一步显示G1 VP7多抗可以结合不同A组轮状病毒,包括Wa株(基因型G1P[8])、DS-1(基因型G2P[4])、SA11(基因型G3P[2])、人G9P[8]株。此外,双夹心ELISA初步结果显示包被VP7多抗可以检测到轮状病毒临床样本。结论:本研究成功得到可溶G1 VP7蛋白并制备VP7多抗;G1 VP7多抗可以结合多种G型轮状病毒,为不同G型轮状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80例、女80例,年龄(35.5±14.6)岁(范围5~77岁)。重点观察指标包括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合并畸形、手术入路选择、后路固定节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影像学指标包括寰齿间距、齿突超Chamberlain线距离、延髓脊髓角。结果:"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症状包括四肢无力、麻木和笨拙(67.5%,108/160),步态不稳(30.0%,48/160)和眩晕(20.0%,32/160)。其中130例(81.3%,130/160)合并脊髓病,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13.5±2.5)分(范围4~16分);20例(12.5%)出现颅神经病变。影像学检查显示延脊髓压迫130例(81.3%),脊髓空洞症37例(23.1%),Chiari畸形30例(18.8%)。90例患者接受CTA检查,结果显示55例患者(61.0%)存在椎动脉畸形,5例患者(6.0%)存在颈内动脉内聚迂曲。术式包括后路枕颈融合术(可复位脱位,145例)、前路经口咽松解联合后路融合(不可复位脱位,15例)。160例中57例(35.6%)采用备用术式,即不对称的组合式固定。随访时间为(50.5±22.4)个月(范围24~120个月)。152例患者(95.0%)获得坚强骨性融合;6例患者(3.8%)术后影像学未见明显骨性融合,但动力位X线片未见明显寰枢椎不稳;2例患者(1.2%)出现内固定松动,脱位复发。脊髓病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5.1±1.8)分(范围5~17分),改善率为42.9%±33.3%。术后9例(5.6%)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4例脱位复发症状加重、2例螺钉松动、2例吞咽困难和1例切口感染。结论:"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是寰枢椎脱位的一个亚型,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即发病年龄小,合并脊髓病比例高、病情程度重、预后较差;常合并严重的骨畸形和血管畸形,术中常需使用组合式固定,因此术前需规划备用技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狼疮抗凝物比值、D-二聚体、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对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狼疮抗凝物(LA)比值、D-二聚体(D-D)、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以浙江省荣军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以下肢深静脉造影为金标准,确诊DVT患者82例为观察组,非DVT患者26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LA比值、D-D及sEPCR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sEPCR水平与LA比值、D-D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sEPCR、LA比值、D-D水平对DVT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sEPCR水平、LA比值、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43.30 ± 11.28)μg/L比(112.56 ± 14.62)μg/L、1.51 ± 0.24比1.22 ± 0.18、(1 013.00 ± 319.54)μg/L比(425.17 ± 100.3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sEPCR水平与LA比值、D-D水平均呈正相关( r=0.280, P=0.011; r=0.563, P<0.001),LA比值与D-D水平也呈正相关( r=0.741, P<0.001)。D-D诊断DV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截断值569.43 μg/L时诊断DVT的灵敏度、特异度为87.80%、87.69%;LA比值诊断DVT AUC最小,为0.912,截断值1.23时灵敏度、特异度为87.80%、91.25%;sEPCR + LA比值+ DD诊断DVT灵敏度为95.12%,特异度为95.00%。 结论:LA比值、D-D联合sEPCR对DVT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VZV对Schwann细胞朊蛋白糖基化的影响及甲钴胺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对人Schwann细胞(human Schwann cells, hSC)朊蛋白(cellular prion protein, PrP C)糖基化特征的影响,及甲钴胺(methylcobalamin, MeB 12)的调节作用。 方法:以感染复数1.0的VZV感染细胞48 h,加入250 μg/ml的MeB 12培养48 h,用抗体3F4分别包被上清和沉淀中PrP C,凝集素-ELISA法筛查PrP C的糖基化特征,并测定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 结果:VZV感染组细胞上清与沉淀中的PrP C聚糖比例与未感染组比较有明显变化,总聚糖比分别为1∶1.5和1∶2.6(F=24.18, P<0.001, LSD-t=8.27, P<0.001),提示VZV感染后PrP C稳定性下降,相应的SOD活性(4.43±2.05 U/mg)与未感染组(14.23±1.27 U/mg)比较明显下降(F=18.19, P=0.001, LSD-t=6.54, P<0.001),MDA水平(11.17±1.89 nmol/mg)与未感染组(3.73±0.35 nmol/mg)比较明显升高(F=30.70, P<0.001, LSD-t=8.25,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入MeB 12后,VZV感染细胞沉淀中的聚糖较VZV感染未加药组有明显增加,总聚糖比为1∶2.4,提示MeB 12增强了PrP C的稳定性,相应地SOD活性明显增高(11.07±2.07 U/mg, LSD-t=4.42, P =0.002),MDA水平明显下降(5.23±0.96 nmol/mg, LSD-t=6.58, P<0.001),与感染未加MeB 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VZV可改变hSC中PrP C的糖基化特征,而MeB 12可调节PrP C的糖基化特征,增强PrP C的稳定性,从而提高hSC的抗氧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andwich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Sandwich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法对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工作的低年资护士(≥1工作年限≤5)共50人,按疗区分组,分为对照组(结核一、二病区护士)25人和观察组(结核三、四病区护士)2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培训+考核的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Sandwich+CBL教学法,运用护士应急能力量表、自行设计理论考卷和操作评分标准,对两组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急救理论知识和操作、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急救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急救应急能力评分及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采用Sandwich与CBL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操作技能,完善急救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可提高其急救与应急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皮肤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皮肤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皮肤癌患者82例作为皮肤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sFas、sFas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皮肤癌组血清sFas、sFas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1.06 ± 3.23)μg/L比(5.64 ± 1.18)μg/L、(14.52 ± 3.42)μg/L比(3.27 ± 0.9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606、28.679, P<0.05)。皮肤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病理分级Ⅲ~Ⅳ级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Ⅰ~Ⅱ级患者[(23.57 ± 3.16)μg/L比(16.35 ± 3.62)μg/L、(17.16 ± 3.29)μg/L比(12.15 ± 3.5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931、6.173, 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4.09 ± 3.46)μg/L比(14.37 ± 3.19)μg/L、(18.17 ± 3.64)μg/L比(11.02 ± 3.2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124、9.306, P<0.05);皮肤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与年龄、性别、部位、类型无关( P>0.05)。皮肤癌患者治疗后血清sFas、sFasL水平低于治疗前[(7.94 ± 1.21)μg/L比(21.06 ± 3.23)μg/L、(5.38 ± 1.02)μg/L比(14.52 ± 3.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445、23.191, P<0.05)。 结论:老年皮肤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升高,血清sFas、sFasL水平与老年皮肤癌患者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评估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健脾化痰活血汤结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健脾化痰活血汤结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SCH)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8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5例S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痰活血汤。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 FT4)、IL-10、IL-2、IL-2R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TC、TG、LDL-C及HDL-C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50/53)、对照组为75.0%(39/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601, P=0.006)。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SH [(4.39±1.05)mU/L比(8.20±2.11)mU/L, t=11.747]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FT3[(5.53±1.33)μmol/L比(4.15±1.26)μmol/L, t=5.456]、FT4[(18.54±5.56)μmol/L比(16.18±5.12)μmol/L, t=2.261]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 t=3.218, P=0.002),IL-2、IL-2R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203、3.071, P值均<0.01);血浆TC、TG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764、9.473、9.628, P<0.05或 P<0.01),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 t=5.724, P<0.01)。 结论:健脾化痰活血汤可明显改善SCH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血脂水平,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KIM分型脑白质病变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基于KIM分型脑白质病变(WML)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以头痛或头晕起病的住院患者155例,其中头颅MRI表现为WML者125例(WML组),头颅MRI正常30例作为对照组(NC组)。WML组患者根据KIM分型分为脑室旁组(JVWML组)( n=30)、近脑室组(PVWML组)( n=33)、近皮质组(JCWML组)( n=30)、深部组(DWML组)( n=32)。调查所有受试对象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资料并记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所有受试对象血清Lp-PLA2含量进行测定;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并按照Crouse法计算各自斑块总积分。 结果:WML组Lp-PLA2[(117±37)ng/ml比(95±30)ng/ml]、稳定斑块积分[0(0,2.5)分比0分]、不稳定斑块积分[0(0,3.4)分比0分]均明显高于NC组(均 P<0.05);PVWML组Lp-PLA2[(138±41)ng/ml]和不稳定斑块积分[1.5(0,3.8)分]明显高于NC组(均 P<0.05);PVWML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JVWML组[(100±28)ng/ml]、JCWML组[(101±27)ng/ml](均 P<0.05)。相关分析显示,PVWML组不稳定斑块积分与血糖( r=0.600, P=0.000)、TG( r=0.371, P=0.034)、LDL-C( r=0.367, P=0.036)、Lp-PLA2( r=0.567, P=0.001)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 r=-0.368, P=0.035)。将PVWML组所有相关因素与不稳定斑块积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糖( b=0.463, P<0.01)、Lp-PLA2( b=0.347, P<0.05)与不稳定斑块积分仍呈正相关。 结论:血清Lp-PLA2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指标,其与近脑室型WML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炎症机制在缺血性WML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阳性患者阴道灌洗液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及其对子宫颈癌发生的预测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HR-HPV16)阳性患者阴道灌洗液辅助性T细胞(Th)、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及其对子宫颈癌发生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HR-HPV16阳性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试验组患者分为无病变组(78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49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39例)和子宫颈癌组(3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各组阴道灌洗液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IL-12、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子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试验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6、IL-10、IL-17、TNF-α及TGF-β均高于健康对照组,IL-2、IL-12及IFN-γ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无病变组、LSIL组、HSIL组及子宫颈癌组IL-6、IL-10、IL-17、TNF-α、TGF-β、IL-2、IL-12及IFN-γ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子宫颈癌组IL-6、IL-10、IL-17、TNF-α、TGF-β水平均最高,IL-2、IL-12及IFN-γ水平均最低,无病变组、LSIL组、HSIL组及子宫颈癌组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R-HPV16阳性患者阴道灌洗液中低IL-2、高IL-4、高IL-6、高IL-10、低IL-12、高IL-17、高TNF-α、低IFN-γ及低TGF-β表达均为发生子宫颈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列线图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阴道灌洗液IL-6、IL-10、IL-17、TNF-α及TGF-β是预测HR-HPV16阳性患者发生子宫颈癌的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HR-HPV16阳性患者发生子宫颈癌的AUC为0.945(95% CI 0.901~0.988),预测效能较好。 结论:HR-HPV16阳性患者阴道灌洗液Th、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在子宫颈癌患者中呈现病理性改变,且具有较高的预测子宫颈癌发生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2倍基因组长度C2亚型HBV重组体的表达和多肽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获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C2蛋白的HBV多肽。方法:同源重组法构建含1.2倍HBVC2全基因组表达重组体;脂质体法转染HepG2和Huh-7细胞;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核心抗原(HBcAg)水平和分布。电转染法转染人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B-lymphoblastoid cell line,BLCL),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分离鉴定HBV多肽,生物信息学预测亲合力,并检索已报道序列。结果:成功构建了含3881 bp目的片段的HBVC2全基因组的重组体,即pAAV/HBV1.2 C2。HepG2和Huh-7细胞转染重组体后24、48和72 h,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HBsAg和HBeAg均呈现较高水平;HBcAg多分布在细胞核,均在48 h表达水平达高峰。从5株BLCLs细胞裂解液中检出来源于HBsAg、HBeAg和HBcAg的HBV多肽(序列长度≥8aa)共95条。比较分析共同序列和包含或重叠(≥8aa)序列,67条多肽形成了11个HBV多肽热点核心区域,有92条已见报道。51(53.68%)条多肽有相应的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等位基因分型,而与5株细胞所携带HLA等位基因一致的共有21条。 结论:成功构建和表达了pAAV/HBV1.2 C2,获得了真实世界的HBVC2多肽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