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对医院药品控费管理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促进合理用药,观察医药费用控制效果。方法:通过多部门联合制定协调性的干预措施,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加强源头管理,制定合理药品准入制度,发挥医院药师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处方审核制度,设置临床用药权限,对抗菌药物和重点监控的辅助药物实行分级管理。观察鹤山市人民医院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前后5年合理用药指标及医药费用指标的变化[2017-2018年(干预前);2019-2021年(干预后)]。结果: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后,鹤山市人民医院的合理用药指标和药品费用指标明显持续优化。处方合格率逐年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分别从2018年(干预前)的5.2%、15.7%和47.2下降到2021年(干预后)的2.2%、10.9%和37.3,降幅分别为57.7%、30.6%和21.0%。用药结构日趋合理,国家基本药物金额占比上升了51.0%。辅助药物金额占比、药占比、门诊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均明显下降,由2018年(干预前)的20.9%、35.2%、79.1元和1 952.1元分别下降到2021年(干预后)的10.5%、21.8%、57.0元和1 751.0元,降幅分别为49.8%、38.1%、27.9%和10.3%。但非药品费用大幅上升,次均医药总费用呈上升趋势。结论:采取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的管理模式,对促进合理用药和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效果明显,有效推动基层医院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必要作为一种长效工作机制推行应用。建议以此类推应用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以全面提高医疗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冠肺炎背景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应急管理模式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后,由于隔离病区环境污染及防护服等导致操作受限等因素,定点收治医院的静脉用药应集中配置。结合现有流程,对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流程进行优化,调整操作台操作模式,优化排班机制,探索并制定"一审五核对"的节点控制流程,以满足COVID-19患者24 h静脉用药需求;结合新冠病毒药物治疗特点,调整处方审核重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推行无纸化处方,减少不必要的传播媒介;实行分段式输液配送管理,确保无交叉感染;分级分区管控配置环境,加强药师防护管理,规避人员感染风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本次流程重组及优化构建了COVID-19背景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应急管理模式,保障了COVID-19患者静脉用药需求和安全,救治工作有序进行,为今后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武汉城市圈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开展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了解武汉城市圈医疗机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工作开展情况.方法:设计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开展TDM工作的基本情况、人员、仪器、方法、监测种类与样本量、制度、科学研究和观点看法等,调查对象为武汉药学会治疗药物监测专委会的48家委员单位,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共纳入46份有效问卷,其中41家医院开展TDM工作:30家自行开展,11家委托第三方.自行开展单位TDM岗位人数中位数为3人,人员专业以药学、学历以硕士、职称以中级为主,约1/3单位的TDM从业人员无相关资质证明.TDM方法以免疫法居多,HPLC及LC-MS法日渐普及,但剂量调整软件和群体药动学模型涉及较少.41家单位可开展TDM的项目种类共计74种,中位数为6项;精神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甲氨蝶呤和地高辛等TDM证据充分药物的开展单位较多,年样本量较大;不同单位在开展TDM项目种类和2021年检测样本量方面差异较大;部分专科医院开展TDM具有病种优势.超半数单位建立了TDM工作制度(70.7%)和项目审批制度(61.0%);66.7%单位的项目室内质控覆盖率达100%,但仍有2家单位未开展室内质控;56.7%单位未参加室间质评.除提供检测数值外,超半数单位还提供解读报告(70.7%)、参与剂量调整(53.6%)和开展TDM科普宣传(53.6%),仅有26.8%的单位鼓励实验室自建方法用于TDM.不同医疗机构在开展TDM相关临床试验、获得基金课题和发表论文等方面差异较大,大多数单位的TDM相关科研处于起步阶段.与医生开展TDM研究、得到行政部门的财政、政策支持及分析结果和解读报告的及时性被认为是有助于建立成功TDM项目的三大因素;费用报销、医生对TDM的接受度低及TDM操作障碍被认为是影响TDM项目成功的三大障碍.结论:该调查获得了武汉城市圈医疗机构开展TDM工作的多维度现状,在TDM人员资质与岗位培训、个体化方案制定、质量控制、科学研究及管理等方面存在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为后续TDM工作的提升提供了努力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中国药房》杂志稿约
                                    编辑人员丨2024/2/3
                                1 杂志简介和征稿内容《中国药房》杂志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学术类刊物.本刊自1990年1月创刊以来,始终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剂科(药学部)、社会药房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为半月刊,每月15、30日出版(2024年2月的下半月刊于29日出版).主要栏目包括:指南与共识(包括行业指南、共识、规范及相关解读等)、药事管理(包括医药卫生政策研究、医院药学部门管理、社会药房/药店管理等)、药学研究(包括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基础研究)、药物经济学(包括药品的经济学评价、医保支付相关研究等)、药物与临床(包括药物治疗方案研究、血药浓度监测、临床药理研究、不良反应等)、循证药学(包括临床用药系统评价、循证研究等)、药师与药学服务(包括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用药数据分析、处方点评、用药监护、社区药学、药师等人才队伍管理等)、综述等.征稿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医药政策研究及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基础实验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医院药剂科(药学部)管理经验总结,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分析,新药(含老药新用)的临床研究,临床用药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监测,药师队伍建设及临床药学服务,新药或药学研究新进展,国内外药房(药事)管理,药店管理与经营,等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药学会诊标准》制订与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药学会诊是指医疗机构药师应临床科室或医务部门的邀请,出于诊疗需要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和药学监护的药学服务.基于国家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文献、行业专家意见,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遵循科学性、通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组织制订了《药学会诊标准》.该标准对药学会诊基本要求、服务过程、质量管理与评价改进进行了规范和标准化,是医疗机构药师开展药学会诊服务的依据.该文介绍了《药学会诊标准》的制订过程,并针对标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解析,旨在为医疗机构药师开展药学会诊工作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其工作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医疗机构执行情况调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调研分析我国《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颁布后医疗机构执行情况,为推进该类药物皮试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问卷开展调查并运用Excel汇总整理,SPSS 26.0统计分析.调研覆盖我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143家医疗机构.问卷内容涵盖医院基本信息、院内皮试管理相关规定、β-内酰胺类药物皮肤试验方法等共计42个问题.结果 共收到有效反馈问卷143份.调研显示大部分医疗机构已根据《指导原则》规范院内β-内酰胺类药物皮肤试验流程,在不同发文部门更新率、是否选择皮试、皮试液来源及浓度、判读标准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各医疗机构对于《指导原则》执行情况良好,但仍存在固有观念及流程难以转变,实际操作缺乏统一管理标准等问题.我国皮试相关权威资料应统一修订管理,各级医疗机构皮试规定有待进一步规范化与精细化,流程制定需药学专业人员参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多部门协作干预模式在降低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静脉使用率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索通过多部门协作干预模式,降低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静脉使用率,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方法:根据相关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制定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药的点评标准,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临床科室住院患者使用静脉质子泵抑制剂的病例进行专项处方点评,初步结果反馈给对应的临床科室医师,收集临床反馈建议,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合理性终评.根据点评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分管院长、医务处、药学部、临床科室、学科规划办、纪检监察室、信息中心等多部门合作,通报、督促、落实临床科室制定的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管理,对比干预效果.对2020年、2021年、2022年的住院患者使用静脉质子泵抑制药总的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次点评总不合理率为58.39%,第2次点评总不合理率为29.09%,不合理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P<0.01);第2次较第1次在总用药指征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遴选药物不适宜、用药疗程不适宜、给药时机不适宜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2020年、2021年、2022年住院患者使用静脉质子泵抑制剂总的使用率分别为34.44%、23.77%、17.34%,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静脉质子泵抑制剂的病例的专项处方点评和多部门有效干预,明显提高了药物使用合理率,降低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静脉使用率,降低药品使用费用的支出,节约宝贵的医疗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某三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超说明书用药帕累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某三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促进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 2021 年该院各科室老年住院患者 15%的病历,采用帕累托图及其法则分析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及药品种类,并根据相关指南、专家共识等评价部分药品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共抽取病历 2 574 份,其中超说明书用药病历 258 份,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为 10.02%.年龄为 76~85 岁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最高(13.45%),与 65~75 岁、>85 岁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差异显著(P<0.05).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因素为超适应证用药(27.13%)、超给药途径用药(25.58%)、超剂量用药(20.16%);超说明书用药涉及药品种类主要为抗菌药物(34.88%)、中药注射剂(17.05%)、抗肿瘤药物(16.28%).结论 医院需针对老年住院患者超说明书用药问题的主要因素制订并完善监管制度,加强药学部门与临床各科室的合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基于管理软件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肿瘤患者用药批次
                                    编辑人员丨2023/9/16
                                为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治疗时会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方案中药物输注顺序影响联合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1,2].正确的给药顺序可以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或避免毒性,消除或延迟耐药性,给药顺序不当不仅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会使药物的抗瘤作用减弱,严重时甚至导致最终治疗失败[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专业技术服务的部门,通过静脉用药处方医嘱审核干预、加药混合调配、参与静脉输液使用评估等药学服务,为临床提供优质可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4].中日友好医院PIVAS服务全院48个临床科室,承接普通药物、抗菌药物、肠外营养制剂及抗肿瘤药物的静脉用药配制,日均配制量约2200袋.我院PI-VAS配制的抗肿瘤药物涉及多个临床科室、病种多样,化疗方案及抗肿瘤药物的配制复杂,科学合理地决策药品配制批次,能保证抗肿瘤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版块设想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为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建设设想与实践.2020年3月起,医院药学部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规划相关版块6个,已开展项目包括线上复诊续方与在线审方、线上药学门诊、腹膜透析液智能化配送服务、区域联盟药学服务专栏等,拟开展项目包括饮片流转、互联网医院临床数据平台等.统计应用平台的科室、医师、药师数量及服务患者数等.结果 平台运行近30个月,上线复诊续方业务科室69个,医师735名,月均处方数近8500张;在线审方团队药师40名,日均审核处方约350张;药学部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8 800人,药学门诊共接待患者1 420例次,药学专栏服务覆盖40家合作体单位.结论 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为慢性病患者用药提供了方便,为药师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平台,且给医院药学部门和药品配送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