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标注和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是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CCTA数据进行图像重组、斑块评估和血管分析,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临床机构提供了全新的影像后处理和诊断方式。影像人工智能产品的生产研发、验证确认、临床质控等活动均需要依托图像数据的高质量标注结果。为了规范CCTA的数据标注,本共识对CCTA的标注提出统一的共识和指导意见,从数据集适用范围和定义、数据要求、标注流程及标注规则等各个方面阐述专家组就该问题达成的共识,旨在帮助业内形成统一认知,提高CCTA数据的标注质量,推动相关数据集的建设,促进CCTA相关的人工智能研究规范化发展,提升冠状动脉疾病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精细化作业流程重组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精细化作业流程重组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山西白求恩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职工作员人员23名,分为管理前(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和管理后(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管理前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后实施精细化作业流程重组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管理质量、物品合格率及不良事件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管理后,操作规范性、专业理论知识、消毒清洗及灭菌包装等得分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工作人员在安全识别水平、环境管理、风险防范意识、回收发放质量及服务质量方面得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管理后,分类清洗、物品消毒、灭菌等合格率高于管理前;漏放化学指示卡、记录缺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采取精细化作业流程重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强化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水平及工作质量,提高消毒供应室物品消毒灭菌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前半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前半期体重增加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从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天津市19家社区医院招募妊娠早期的单胎孕妇。根据妊娠前体重指数(BMI)将孕妇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 2)、正常体重组(18.5 kg/m 2≤BMI≤24.9 kg/m 2)和超重/肥胖组(BMI≥25.0 kg/m 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入选者的基本信息。随常规产检测量入选者的身高、体重及血压等。分别计算各组入选者妊娠20 +6周前3个时段(0~13 +6、14 +0~20 +6、0~20 +6周)的妊娠期体重增加率(rGWG)。按常规产检流程随访至产后42 d,观察入选者发生HDP的情况。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孕妇3个时段的rGWG与妊娠20周后发生HDP的关系。 结果:研究最终纳入孕妇9 805名,年龄(30.6±3.8)岁,其中汉族9 418名(96.1%),初产妇6 845名(69.8%),妊娠前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有1 184、6 831和1 790名。发生HDP的孕妇共508例,总体及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HDP发病率分别为5.2%(508/9 805)及1.8%(21/1 184)、3.9%(269/6 831)和12.2%(218/1 790)。校正年龄、妊娠前BMI、初产妇及高血压家族史后,与0~13 +6周rGWG≤0.00 kg/周的孕妇比较,总体中妊娠13 +6周前rGWG≥0.18 kg/周的孕妇发生HDP的风险增加28%( RR=1.28,95% CI 1.04~1.56, P=0.015),其中超重/肥胖组风险增加39%( RR=1.39,95% CI 1.04~1.85, P=0.026),而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均未见rGWG与HDP的相关性( P均>0.05);总体及不同BMI组妊娠14 +0~20 +6周均未见rGWG与HDP的相关性( P均>0.05);与rGWG≤0.14 kg/周的孕妇比较,总体孕0~20 +6周rGWG≥0.28 kg/周的孕妇发生HDP的风险增加36%( RR=1.36,95% CI 1.11~1.67, P=0.003),其中正常体重组rGWG≥0.29 kg/周的孕妇HDP风险较rGWG≤0.15 kg/周的孕妇高46%( RR=1.46,95% CI 1.11~1.93, P=0.008),超重/肥胖组体重增加过多有增加HDP风险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35,95% CI 0.99~1.85, P=0.059),而低体重组则未见rGWG与HDP的相关性( P均>0.5)。 结论:妊娠前半期体重增加过多的孕妇发生HDP的风险增加(妊娠前低体重者除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分枝杆菌荧光报告噬菌体的构建及其在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设计基于纳米荧光素酶(Nluc)的新型荧光报告系统,构建新型分枝杆菌荧光报告噬菌体ΦFN,分析该噬菌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能力。方法:构建P furAma启动子控制表达的Nluc荧光报告系统,将其整合至耻垢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测试其在分枝杆菌的荧光报告能力;随后将P furAma- nluc报告系统整合到TM4分枝杆菌噬菌体基因组中,构建新型分枝杆菌荧光报告噬菌体ΦFN;通过调整药物预处理时间、感染时间等条件,建立ΦFN检测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流程,在96孔板中检测52株已知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3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的耐药性。 结果:整合型表达荧光报告系统P furAma- nluc的耻垢分枝杆菌可报告下限达到100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低于已报道的P left启动子表达 nluc系统。新型分枝杆菌荧光报告噬菌体ΦFN可通过孔板读值法在24 h内检测到分枝杆菌的存在,检测下限达到100 CFU。药物与待测菌预培养48 h后再加入噬菌体孵育24 h,敏感菌在10 5 CFU以下均无法检测到荧光信号,可有效区分敏感株并进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以罗氏药敏实验作为金标准,使用ΦFN检测5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对利福平、异烟肼和链霉素的耐药性,检测准确性分别是51/52、48/52、49/52。 结论:利用新型重组荧光报告噬菌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的耐药性具有极高的准确性,报告时间仅需3 d,有望成为一种快速简便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作业流程重组联合精细化干预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作业流程重组联合精细化干预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采用常规消毒质量控制管理模式作为对照组,2020年5~12月采用作业流程重组联合精细化干预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效果、器械处理合格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及服务意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清洗、消毒及包装合格率分别为94.29%、99.43%、97.14%,对照组分别为87.43%、88.57%、85.14%,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5.76%,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作业流程重组联合精细化干预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器械处理合格率,使工作更加规范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业务流程重组构建健康体检重要异常性结果的信息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业务流程重组构建健康体检重要异常性结果的信息管理效果。方法:对徐州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后出现重要异常结果者进行研究,该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体检者应用常规管理模式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n=250),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体检者应用基于业务流程重组构建的信息管理为观察组( n=250),对比两组各项体检重要异常性结果的复查率、检出率及满意度评分。 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量表无统计差异( P>0.05);信息管理后,对照组体检者重要异常性结果复查率(53.60%)比观察组(88.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体检者中重要异常性结果中临床检验类、放射影像类、心电图类和超声医学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满意度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业务流程重组构建的信息管理可有效提升体检者重要异常结果的复查率及检出率,并改善体检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可降解组织工程听骨支架的制备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结合3D打印技术与可降解复合材料,探讨可用于中耳听力重建的组织工程听骨支架的制备方法。方法:选择国产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copolymer, PLGA)和可降解陶瓷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按设计配比应用低温沉积方法制备打印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低温沉积打印装置,根据所需支架的外形设计编程代码,选择合适的打印程序文件,低温环境下制备组织工程听骨支架。支架打印成型后冷冻干燥,灭菌备用。分别用光镜、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观特征与内部结构,检测其孔径、孔隙率以及力学特性。结果:3D打印后可获得所需降解支架,呈小柱状,直径1.5 mm,长度6.0 mm,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其表面有微孔。扫描电镜下构成支架的单丝呈横竖交织的经纬结构,间距1.2 mm,单丝间有交联孔道互相连接。支架表面可见直径100~400 μm类圆形或四边形孔隙,其间的交联孔道直径约50 μm,周边圆形微孔直径约10~40 μm。在PLGA材料表面附着粒径约700 nm的β-TCP微粒。整体支架的平均孔隙率为(83.43±0.01)%,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含量约0.7 μg/mm 3。经冻干处理后支架机械强度适中,拉伸及挤压后无明显变形,符合组织工程骨力学要求。 结论:运用低温沉积打印法,通过严格控制的流程与条件,可制备供植入实验的高分子聚合物-可降解陶瓷听骨组织工程支架。该复合材料具有合适的孔隙率及力学特性,可负载成骨诱导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冠肺炎背景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应急管理模式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后,由于隔离病区环境污染及防护服等导致操作受限等因素,定点收治医院的静脉用药应集中配置。结合现有流程,对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流程进行优化,调整操作台操作模式,优化排班机制,探索并制定"一审五核对"的节点控制流程,以满足COVID-19患者24 h静脉用药需求;结合新冠病毒药物治疗特点,调整处方审核重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推行无纸化处方,减少不必要的传播媒介;实行分段式输液配送管理,确保无交叉感染;分级分区管控配置环境,加强药师防护管理,规避人员感染风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本次流程重组及优化构建了COVID-19背景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应急管理模式,保障了COVID-19患者静脉用药需求和安全,救治工作有序进行,为今后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教材"思考与练习"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从课前导学、课中助学、课后促学3个角度,通过巧用、重组及改编情境绘制流程图、模式图和结构图;通过拓展方式、范围及多种改编等方法将原来相对简单的题型和情境应用在教学中.化解学生情感上难以进入新课、知识脉络不清晰及复习课知识难以提取的障碍;突破文字描述抽象、逻辑思维不清楚的难点;打破课堂及课后教学评价模式单一和题型单一的限制等,以实现高中生物学新教材"思考与练习"的教学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中国人群的BRCA胚系突变筛查专家共识(2024年版)
编辑人员丨2024/4/27
BRCA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的胚系突变是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核心风险因素.在人群中,特别是已有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BRCA基因检测可以发挥预防性管理作用,有助于降低此类遗传性疾病的死亡率和社会危害.近年来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BRCA胚系突变检测方案逐步落地,检测可及性不断增强.为了进一步规范相关检测工作,完善中国人群中胚系突变筛查的工作流程,本共识制定小组依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目前在人群中开展BRCA胚系突变检测过程中所共同关注的筛查开展场景、技术方案、质量控制、结果解读与报告、遗传咨询等热点问题形成带有质量等级评价、证据综合的初步推荐意见,并采用多学科专家讨论、德尔菲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专家意见进行调查汇总、归纳梳理和反复修改,最后形成了《基于中国人群的BRCA胚系突变筛查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期为中国人群的BRCA胚系突变筛查提供证据借鉴和规范依据,并为后续的相关指南制订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