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中重度难治性过敏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是指使用高剂量吸入皮质类固醇(含或不含其他控制性药物)治疗,病情仍得不到控制的、较为顽固的过敏性哮喘。作为重组人源化IgE单克隆抗体的奥马珠单抗,是目前唯一被授权应用于6~18岁中、重度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生物制剂。其对血清游离IgE具有高度特异性,能有效阻断IgE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膜表面的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相结合,下调该受体在炎症细胞表面的表达,阻止炎症细胞脱颗粒而引发的过敏反应。与单纯使用常规控制性药物相比,联合奥马珠单抗作为附加治疗,能显著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风险和恶化率,减少频繁就医状况及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剂量,改善肺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来那度胺(lenalidomide)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方案(LD方案)治疗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onoclonal Ig deposits,PGNMI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采用LD方案治疗的PGNMI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行肾活检并接受LD方案治疗≥3个月的患者共6例。随访6~19个月,肾脏缓解3例,缓解率为50%(3/6)。所有患者肾脏病理光镜: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单一κ型IgG3沉积于系膜区和血管袢。在服用LD方案前,6例患者的中位尿蛋白量7.76(1.27,14.57)g/24 h,中位血肌酐118.5(70.7,289.1)μmol/L,中位血白蛋白34.5(22.4,37.5)g/L。5例血清游离κ、λ轻链浓度升高,但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均正常。2例血补体C3下降。6例行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2例单克隆浆细胞升高,所占比例分别为0.7%和0.5%。1例患者血M蛋白阳性,为κ型IgG3。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的中位尿蛋白量3.33(0.33,11.23)g/24 h,中位血肌酐108.7(80.4,160.9)μmol/L,中位血白蛋白35.9(24.5,45.6)g/L。5例血清游离轻链浓度升高患者中,4例浓度较服药前下降。2例补体C3下降的患者升高至正常浓度,另2例患者补体C3略有下降。随访期间,1例患者的血M蛋白阳性未见转阴。所有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均正常。不良反应有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四肢麻木感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本文首次报道LD方案用于治疗PGNMID可能有效,但需进一步关注来那度胺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OEMS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POEMS综合征是罕见的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副肿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及多系统受累。其诊断的主要标准包括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克隆性浆细胞增殖、硬化性骨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升高、卡斯尔曼病;次要标准包括脏器肿大、内分泌异常、特征性皮肤改变、视乳头水肿、血管外容积增加、血小板增多。详细的病史、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骨X射线体层摄影检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量、骨髓活组织检查、肌电图等,可协助该综合征与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以及其他浆细胞疾病(包括淀粉样变性、骨髓瘤、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周围神经病)相鉴别。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gM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以纳差、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起病,最终确诊为罕见的IgM型原发性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IgM-pAL)患者的诊治过程,以增强临床医师对IgM-pAL的认识和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528例 皮肤瘙痒—红细胞增多—M蛋白血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一例TEMPI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该患者起病表现为双下肢皮肤瘙痒,后进展为皮肤破溃,同时发现红细胞增多和M蛋白血症,极易诊断为POEMS综合征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经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腹部CT等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确诊TEMPI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生成为特征。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将可检测的MM定义为血M蛋白≥1 g/dl和(或)尿M蛋白≥200 mg/24 h,如不满足上述标准,则需血清游离轻链(sFLC)≥100 mg/L(10 mg/dl)且sFLC比值异常 [1]。血清和尿液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阴性,但骨髓穿刺浆细胞比例≥10%则称为不分泌型MM,血、尿M蛋白阳性但M蛋白量小于可测定范围称为寡分泌型MM。关于不分泌型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与可检测的MM患者是否存在差异的研究目前报道尚少。近年来,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剂(IMiDs)等新药的出现使MM患者的总体预后得到极大改善 [2],本研究旨在评估新药时代我国不分泌型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舒尼替尼与帕博利珠单抗联用致吉兰-巴雷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56岁男性患者肾癌复发并脾脏转移,口服舒尼替尼(50 mg/d,用药4周、停药2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减量至25 mg/d),因病情需要,加用帕博利珠单抗(100 mg静脉滴注,1次/3周)。应用舒尼替尼3个周期、帕博利珠单抗5个周期后,患者出现肌肉和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障碍、肢端感觉异常,并陆续出现排便困难、饮水呛咳、吞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经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后被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考虑可能与联合应用舒尼替尼和帕博利珠单抗有关。停用上述两种药物,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3 d后患者可自行翻身;5 d后吞咽、呼吸困难和肌肉、关节疼痛症状缓解;10 d后可在床旁站立;1个半月后可以独立行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家族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6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家族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的家族遗传、临床、治疗及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9年7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家族性W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及随访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6例WM患者中,4例起病表现为头晕乏力,1例以反复低热及异常出汗为首发表现,1例因肺部感染住院发现;其中有2例患者的兄弟诊断为WM,另有2例患者的兄弟体检时发现IgM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6例WM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中位发病年龄为63岁(51~70岁)。6例WM患者中位随访71.5个月(4~217个月);至2020年6月随访结束,2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中1例转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其余4例规律化疗中。2例IgM-MGUS患者无症状随访中。结论:WM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临床表现异质性大,有家族史者预后可能较差。应加强对WM的认识,提高筛查家族史的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克隆抗体治疗IgG4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immunoglobulin-G4 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纤维炎性疾病,其特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导致的纤维化和组织破坏。随着对IgG4-RD的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靶向治疗为有效控制疾病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减少了药物带来的相关副作用。B细胞表面抗原CD20阻断剂利妥昔单抗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靶向治疗药物,此外,奥贝利单抗、伊奈利珠单抗、埃罗妥珠单抗等多种单克隆抗体也在积极的进行临床试验。文章就单克隆抗体治疗IgG4-R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gG4-RD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呼吸科视角看肺轻链沉积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轻链沉积病(pulmonary light chain deposition disease,PLCDD)是一种罕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由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在肺组织沉积引起,早期临床表现轻微,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结节及薄壁囊腔,病理显示组织中嗜酸性无定形蛋白样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阴性。肺轻链沉积病的确切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存在的问题包括诊断困难、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效果评价、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标准不明确等方面。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PLCDD的病理机制、标准化的诊疗流程、治疗效果评估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