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痛风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痛风是嘌呤生成和代谢异常导致单钠尿酸盐(MSU)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作为机体受到刺激时对抗细胞外病原体的免疫策略之一,MSU晶体诱导的NETs可激发促炎反应,而聚集的NETs(aggNETs)可以通过降解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进而缓解急性痛风性炎症,并且NETs可以与MSU晶体结合共同参与痛风石的形成。本文概述了痛风中NETs形成的机制及在痛风不同阶段NETs发挥的作用,以期为痛风的诊治找到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性粒细胞密度对单钠尿酸盐晶体诱导中性粒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密度对单钠尿酸盐(MSU)晶体诱导中性粒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三磷酸腺苷的参与机制。方法:制备MSU晶体,分离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别采用MSU晶体刺激不同密度中性粒细胞(5×10 6/ml为低细胞密度,20×10 6/ml为中细胞密度,100×10 6/ml为高细胞密度)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刺激后细胞荧光强度及活性氧产生,偏振光显微镜观察MSU晶体分布,免疫荧光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的形成,流式微球检测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8、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MIP-1α、MIP-1β水平。 结果:(1)低细胞密度下,经MSU晶体干预后,中性粒细胞后侧向散射角(SSC)值为170±19;中细胞密度为128±13;高细胞密度为93±9,较低细胞密度显著降低( P<0.05)。(2)与低细胞密度比,高细胞密度下经MSU晶体干预后中性粒细胞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1.8±0.2比6.2±0.7, P<0.05);而使用氧化三磷酸腺苷和MSU晶体干预后,中性粒细胞的荧光强度较单纯MSU晶体干预明显增加(低细胞密度为7.5±0.3,中细胞密度为4.6±0.2,高细胞密度为3.4±0.5, P<0.05)。(3)经MSU晶体刺激后,加入活性氧荧光探针的中性粒细胞活性氧产生增多,且随着中性粒细胞密度增加,活性氧产生明显增加(荧光强度0.85±0.32比2.49±0.78比4.5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加入氧化三磷酸腺苷干预后中性粒细胞活性氧产生显著降低。(4)MSU晶体刺激中性粒细胞后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高细胞密度下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较多,进而促进MSU晶体聚集,氧化三磷酸腺苷可减少MSU晶体干预后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5)高细胞密度下,中性粒细胞经MSU晶体刺激后上清中IL-1β、TNFα、IL-8、MIP-1、MIG、MIP-1α、MIP-1β水平均显著低于中细胞密度( P<0.05)。 结论:MSU晶体刺激中性粒细胞后,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呈细胞密度依赖性,三磷酸腺苷可能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RNA-146a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在RAW264.7细胞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炎症反应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RNA(miR)-146a参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①培养RAW264.7细胞,给予单钠尿酸盐(MSU)晶体刺激建立痛风炎症模型,经200 μm/ml的MSU晶体刺激后,分别在0、3、6、12 h时间点收集细胞及上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TaqMan探针法)检测miR-146a,RT-q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NF-κB、IL-1β、TNF-α mRNA,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IL-1β浓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RAF 6、NF-κB、IL-1β蛋白表达水平。②用Lipofectamine 2000将miR-146a模拟物(mimic)、miR-146a抑制物(inhibitor)及两者相应对照物分别转染至RAW246.7细胞,将其设置为miR-146a mimic组、miR-146a mimic对照组(mimic control)、miR-146a抑制物组、miR-146a抑制物对照组(inhibitor control),分别用200 μg/ml的MSU晶体刺激各组细胞6 h后,分别检测各组miR-146a、IRAK 1、TRAF 6、NF-κB、IL-1β mRNA和TRAF 6、NF-κB、IL-1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近似正态分布定量资料以 ± 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① MSU晶体刺激RAW264.7细胞后,实验组在3、6、12 h miR-146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 t=-10.234,-17.059,-26.204, P均<0.01),实验组在6、12 h IL-1β蛋白浓度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t=7.552,9.007, P<0.01);分别检测2组IRAK1、TRAF 6、NF-κB、TNF-α、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刺激组在3、6 h IRAK 1、TRAF 6、NF-κB、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t=9.847,6.147, P<0.01; t=3.49,3.32, P<0.05; t=3.643,8.471, P<0.05; t=8.726,49.68, P<0.01),实验激组在3个时间点的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 t=4.691,11.115,12.816, P<0.01)。分别检测TRAF 6、NF-κB、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组6、12 h的TRAF6、NF-κB蛋白相对表达较对照组升高( t=8.052,8.119, P<0.01; t=22.454,5.845, P<0.01),实验组在3个时间点IL-1β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 t=18.561,4.74,8.432, P<0.01)。②转染后检测miR-146a mRNA表达,mimics组较mimics control组明显升高( t=31.769, P<0.01);inhibitor组较inhibitor control组明显降低( t=-4.22, P<0.05)。③ miR-146a mimic组经200 μg/ml MSU晶体刺激6 h后,mimic组IRAK1、TRAF6、NF-κB、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较mimic control组均降低( t=-14.754,-21.201,-19.381,-17.323, P<0.01),TRAF6、NF-κB、IL-1β蛋白表达水平较mimic control组也降低( t=-3.137,-32.974,-18.789, P<0.05),inhibitor组结果正好相反。 结论:①过表达miR-146a可降低IRAK 1、TRAF 6、NF-κB、IL-1β表达,抑制MSU晶体介导的炎症,而抑制miR-146a表达可使炎症加重,提示miR-146a参与负反馈调节痛风炎症。② miR-146a可能靶向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痛风性关节炎的自发性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与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单钠尿酸盐结晶(MSU)在关节内和周围沉积的慢性炎症状态。多年来,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探索IL-1β的功能,并将其作为MSU参与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既往研究表明,IL-1β的形成和释放可以通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来实现。最近的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影响力不容忽视。本文深入探讨NLRP3炎症小体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并综述了其作用机制和可能的抑制剂,从而为未来开发出更有效、更安全的抗痛风药物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尿酸正常男性痛风患者的临床及关节超声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因急性痛风发作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140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关节超声特点,年龄18~70岁。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血尿酸正常组(sUA≤420 μmol/L)38例,血尿酸升高组(sUA>420 μmol/L)102例。结果发现痛风患者均以下肢关节受累最多见,即使血尿酸正常男性痛风患者亦可于超声下发现尿酸盐沉积,同样需要规范降尿酸治疗。超声可作为血尿酸检测外痛风诊断重要补充方法;血尿酸升高组痛风患者可能病情更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痛风与自噬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在体内沉积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慢性关节炎、反复痛风石沉积,严重者可导致肾脏损害,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自噬是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保护机制,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而痛风与自噬的关系尚不明确,但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痛风与自噬关系密切。现通过自噬与信号通路、自噬与痛风中性粒细胞的关系、通过调控自噬治疗痛风,3个方面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脾肾同调理论探讨平胃散合用五苓散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合成过多或尿酸分解及排泄障碍引起尿酸在血液中积聚,使血液或组织液中的尿酸超过其饱和度形成单钠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及其他组织内,引起关节疼痛、畸形、痛风石、功能障碍等病理性改变的疾病,是生理与病理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从脾、肾的生理功能出发,探究脾、肾与痛风发生发展的关联,认为水精不布、湿浊蓄积是痛风发生发展的关键,脾肾亏虚、骨髓失充是痛风迁延难愈的根本.针对脾肾的生理特点及该病的发病特点,采用平胃散合用五苓散,通过健脾燥湿化浊以调补脾胃(土)的功能,温肾化气利水以恢复肾脏(水)的功能,达到 脾(胃)肾同治的目的.文章将根据脾肾同调理论对平胃散合并五苓散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抗IL-17A单抗调控痛风自噬及痛风炎症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抗IL-17A单抗(司库奇尤单抗,secukinumab)调节痛风自噬及痛风炎症的机制.方法 收集57份急性期痛风(acute gout,AG)、57份间隙期痛风(intermittent gout,IG)患者和82份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RT-qPCR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ATG)ATG4B、ATG7、ATG16L1、Beclin-1 和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B,LC3B)mRNA转录水平.在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加入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建立急性痛风炎症模型,RT-qPCR和ELISA法检测在0、1、2、4、6、8h及不同浓度(0、100、200、400 μmol/L)司库奇尤单抗作用下IL-1 β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为对照(未经MSU处理)、MSU(100 μg/mL)、MSU+秋水仙碱(100 μg/mL+30 μg/mL)、MSU+司库奇尤单抗(100μg/mL+400 μmol/L)组,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IL-1β、ATG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IL-1β、IL-12、IL-35表达水平.结果 AG、IG和健康对照组间ATG4B、Beclin-l和LC3B mRNA转录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896、11.78、3.856,P均<0.05),其中 AG组均低于IG及HC组(t分别为2.692、3.234、2.231 和2.085、4.795、2.748,P均<0.05);ATG16L1 mRNA转录水平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49,P<0.001),其中AG组显著低于HC组(t=3.860,P<0.001).在急性痛风炎症模型中,IL-1β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在2~4 h达到高峰,司库奇尤单抗浓度在400 μmol/L时抗炎作用最强.与MSU组相比,MSU+司库奇尤单抗组ATG16L1、LC3B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降低(t分别为2.343、2.916,P均<0.05),ATG4B、ATG7、Beclin-1、ATG16L1、LC3B-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t 分别为 28.84、11.6、8.402、4.124、2.458,P 均<0.05);对照、MSU、MSU+秋水仙碱、MSU+司库奇尤单抗组间 IL-12和IL-35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7.009、6.518,P均<0.01),与MSU组相比,MSU+司库奇尤单抗组中IL-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2.604,P<0.05),IL-35蛋白表达水平也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8,P>0.05).结论 司库奇尤单抗可调控自噬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痛风炎症,为痛风治疗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痛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研究痛风患者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寻找痛风发病的关键基因及免疫细胞,探究免疫细胞与痛风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痛风的芯片GSE160170,借助R语言筛选差异基因,随后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并借助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再对其进行富集分析,同时对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IL-6、IL-1β、TNF、CCL3、CXCL8和CXCL1为痛风发病的关键基因,主要通过IL-17、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细胞对脂多糖、细菌来源分子及生物刺激的反应等过程导致疾病发生;免疫浸润结果表明记忆性B细胞、活化的NK细胞、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活化的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痛风患者中表达显著;免疫细胞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活化的肥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未活化的NK细胞与单核细胞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关键基因和差异表达的免疫细胞与痛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为痛风的免疫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水蛭素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讨水蛭素治疗单钠尿酸盐(MSU)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用 250 μg/mL MSU诱导RA-HFLs细胞炎症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1 μmol/L)组及水蛭素低(1 U/mL)、中(2 U/mL)、高(4 U/mL)浓度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水平;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A-HLFs细胞凋亡率及IL-1β、TNF-α、NF-κB水平显著升高,细胞活力显著降低,α-SMA、Col-Ⅰ、Col-Ⅲ mRNA及TGF-β1 蛋白表达和p-Smad2/Smad2、p-Smad3/Smad3 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水蛭素各浓度组RA-HFLs细胞凋亡率及IL-1β、TNF-α、NF-κB水平显著降低,细胞活力显著升高,α-SMA、Col-Ⅰ、Col-Ⅲ mRNA及TGF-β1 蛋白表达和p-Smad2/Smad2、p-Smad3/Smad3 水平显著降低(P<0.05).水蛭素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水蛭素能促进RA-HFLs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