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蒿琥酯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与HO-1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青蒿琥酯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4只,8~9周龄,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6):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青蒿琥酯组(A组)和青蒿琥酯+HO-1抑制剂锡原卟啉Ⅸ组(AS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组于缺血前1 h经尾静脉注射青蒿琥酯40 mg/kg,AS组于缺血前12 h经尾静脉注射锡原卟啉Ⅸ 7.5 mg/kg,缺血前1 h经尾静脉注射青蒿琥酯40 mg/kg。于再灌注2 h时麻醉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湿重/干重(W/D)比值,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采用比色法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MDA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肺组织IL-6 mRNA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 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MPO活性、MDA含量和AI升高,IL-6 mRNA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比较,A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MPO活性、MDA含量和AI降低,IL-6 mRNA表达下调( P<0.05);与A组比较,AS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MPO活性、MDA含量和AI升高,IL-6 mRNA表达上调( P<0.05)。 结论:青蒿琥酯可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机制可能与激活HO-1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O-1在七氟烷改善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血红素氧合酶-1 (HO-1)在七氟烷改善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136只,体重20~25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4):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组(SAE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七氟烷组(SAE+Sevo组)和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七氟烷+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组(SAE+Sevo+ZnPPⅨ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模型。SAE+Sevo组和SAE+Sevo+ZnPPⅨ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立即吸入2%七氟烷-33%氧气2 h,Sham组和SAE组吸入33%氧气2 h。SAE+Sevo+ZnPPⅨ组于造模前30 min时腹腔注射HO-1抑制剂ZnPPⅨ 25 mg/kg。于造模后6、12和24 h时处死6只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皮层组织TNF-α、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HO-1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皮层组织HO-1表达。于造模后24 h时处死6只小鼠,采用TUNEL染色检测皮层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每组取10只小鼠,分别于造模后3、5、7和14 d时行Y迷宫实验,计算自发交替百分比。 结果:与Sham组比较,SAE组、SAE+Sevo组及SAE+Sevo+ZnPPⅨ组皮层组织TNF-α、IL-1β、HMGB1水平、细胞凋亡指数、HO-1活性及其表达水平升高,自发交替百分比降低( P<0.05)。与SAE组比较,SAE+Sevo组皮层组织TNF-α、IL-1β、HMGB1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HO-1活性及其表达水平、自发交替百分比升高,SAE+Sevo+ZnPPⅨ组皮层组织TNF-α、IL-1β及HMGB1水平降低( 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AE+Sevo组比较,SAE+Sevo+ZnPPⅨ组皮层组织TNF-α、IL-1β、HMGB1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HO-1活性及其表达水平、自发交替百分比降低( P<0.05)。 结论:七氟烷改善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机制与提高皮层组织HO-1活性,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牙周炎症环境中内皮细胞焦亡现象的体内外研究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体内外模型观察牙周炎局部组织内皮细胞在炎症环境下是否发生焦亡,为探究牙周炎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牙周病2018年新分类标准收集无全身疾病、牙周健康者及Ⅲ~Ⅳ期C级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牙龈组织中焦亡标志性蛋白消皮素D(GSDMD)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每组通过结扎3只小鼠上颌第二磨牙2周建立牙周炎模型(结扎组),使用显微CT(micro-CT)检测小鼠牙槽骨吸收情况(以不做结扎处理的小鼠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对健康及炎症小鼠牙龈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与GSDMD共定位进行定量分析;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质量浓度为0.5、1.0、2.5、5.0、10.0 mg/L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联合腺苷三磷酸(ATP)处理HUVECs,同期设置0 mg/L Pg-LPS组为对照组。使用扫描电镜观察 HUVECs形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SDMD的N端结构域(GSDMD-N)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SDMD蛋白表达及分布,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HUVECs的增殖能力,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HUVECs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GSDMD主要分布于血管周围,且表达水平较健康组织显著升高;micro-CT结果显示,结扎组小鼠上颌第二磨牙周围牙槽骨吸收较对照组小鼠显著增多( t=8.88, P<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结扎组小鼠牙龈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GSDMD与CD31存在明显的共定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Pg-LPS联合ATP模拟的炎症环境中,HUVECs细胞膜上出现不同大小的孔洞,呈现典型的细胞焦亡形态,其中2.5 mg/L Pg-LPS+ATP组细胞膜上孔洞最多且扩张融合,细胞有裂解死亡的趋势。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2.5和5.0 mg/L Pg-LPS+ATP组焦亡标志性蛋白GSDMD-N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F=3.86, 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2.5 mg/L Pg-LPS+ATP组较对照组GSDMD平均荧光强度升高最显著( F=35.25, P<0.001)。CCK-8结果显示,0.5、1.0、2.5、5.0和10.0 mg/L Pg-LPS+ATP组细胞增殖相对值(分别为0.52±0.07、0.57±0.10、0.58±0.04、0.55±0.04和0.61±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02)( F=39.95, P<0.001)。PI染色结果显示,PI阳性细胞数占比在2.5 mg/L Pg-LPS+ATP组最高[(56.07±3.22)%]( F=88.24, P<0.001)。 结论:牙周炎症环境中内皮细胞发生明显的焦亡现象,提示内皮细胞焦亡可能是造成牙周炎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肠弯曲菌合并多种厌氧菌致脑脓肿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直肠弯曲菌合并多种厌氧菌致脑脓肿患者。直肠弯曲菌是弯曲菌属的一种,主要从活动性牙周感染患者中分离,分离于脑脓肿者较少见。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既往有下肢静脉血栓和脑动脉瘤手术病史,突发单侧肢体无力,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右侧额叶占位,诊断为脑脓肿,行头颅手术引流。脓液培养为直肠弯曲菌、具核梭杆菌、微小微单胞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福赛斯坦纳菌,考虑为直肠弯曲菌合并多种厌氧菌致脑脓肿。先后予美罗培南、万古霉素、青霉素、奥硝唑和氯霉素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以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针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肠损伤时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影响及HO-1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电针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肠损伤时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影响及血红素氧合酶(HO-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50只,8周龄,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10):对照组(C组)、内毒素血症组(E组)、内毒素血症+电针组(E+EA组)、内毒素血症+电针+氯化血红素组(E+EA+H组)和内毒素血症+电针+锌原卟啉Ⅸ组(E+EA+Znpp-Ⅸ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建立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于注射LPS前,E+EA+H组腹腔注射HO-1诱导剂氯化血红素100 mg/kg,E+EA+Znpp-Ⅸ组腹腔注射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 10 mg/kg。于造模前4、3、2、1 d和30 min时,取合谷和足三里穴进行电刺激,刺激参数: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1 mA,刺激时间30 min,造模当天留针至实验结束。于造模后6 h处死小鼠,于回肠末端切取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ROS、ATP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和HO-1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比较,E组小肠组织ROS水平升高,ATP含量和DAO活性降低,HO-1和Drp1表达上调,Mfn1表达下调( P<0.05),小肠组织发生病理学损伤;与E组比较,E+EA组小肠组织ROS水平降低,ATP含量和DAO活性升高,HO-1和Mfn1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 P<0.05),小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与E+EA组比较,E+EA+H组小肠组织ROS水平降低,ATP含量和DAO活性升高,HO-1和Mfn1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 P<0.05),小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E+EA+Znpp-Ⅸ组小肠组织ROS水平升高,ATP含量和DAO活性降低,HO-1和Mfn1表达下调,Drp1表达上调( P<0.05),小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 结论:电针可通过促进线粒体融合、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内毒素血症小鼠肠损伤,其机制与上调HO-1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所致顽固性低钠血症的临诊应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低钠血症是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 AIP)急性发作期常见的实验室异常,可引起癫痫、昏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糖负荷治疗以控制AIP的急性发作。但葡萄糖的应用又可引起低钠血症的加重。在缓解AIP症状的同时又能有效纠正低钠血症成为治疗的难点。本科收治1例3次就诊于本院的AIP病例,其顽固性低钠血症在短期应用小剂量托伐普坦后得以纠正。本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积累诊治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海马HO-1在电针减轻小鼠内毒素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海马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电针减轻小鼠内毒素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C57BL/6J小鼠24只,雌雄不拘,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6):对照组(C组)、内毒素性脑损伤组(LPS组)、内毒素性脑损伤+电针组(LPS+EA组)和内毒素性脑损伤+电针+HO-1抑制剂锌原卟啉组(LPS+EA+ZnPP组)。于小鼠海马CA1区注射携带钙离子荧光探针的病毒和植入光纤,以记录钙荧光信号变化。3周后,LPS+EA组和LPS+EA+ZnPP组选取百会、曲池和足三里穴,给予2/15 Hz的疏密波电刺激,刺激强度以小于1 mA引起轻微的肌肉收缩为准,每天刺激30 min,连续刺激5 d。LPS+EA+ZnPP组每次电针刺激前12 h时腹腔注射锌原卟啉50 μmol/kg,其余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最后1 d电针刺激结束后,腹腔注射LPS 5 mg/kg,建立内毒性脑损伤模型。LPS注射后1 d时行旷场实验,记录站立次数和站立时神经元钙信号幅值;LPS注射后3 d时行新物体识别实验,记录探索指数和探索新事物时神经元钙信号幅值。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行尼氏染色,计数海马CA1区神经元。 结果:与C组比较,LPS组、LPS+EA组和LPS+EA+ZnPP组站立次数减少,站立时海马CA1区神经元钙信号幅值降低,探索指数和探索新事物时海马CA1区神经元钙信号幅值降低,神经元计数减少( P<0.05或0.01);与LPS组比较,LPS+EA组站立次数增加,站立时海马CA1区神经元钙信号幅值升高,探索指数和探索新事物时海马CA1区神经元钙信号幅值升高( P<0.05),LPS+EA+ZnPP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LPS+EA组比较,LPS+EA+ZnPP组站立次数减少,站立时海马CA1区神经元钙信号幅值降低,探索指数和探索新事物时海马CA1区神经元钙信号幅值降低( P<0.05)。 结论:电针减轻小鼠内毒素性脑损伤的机制与激活内源性保护机制HO-1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卟啉病八例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以腹痛为首发表现并诊断为急性卟啉病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月经(2例)和妊娠(3例)为常见诱因,腹痛(8例)、呕吐(7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高血压(4例)、四肢麻木(4例)、抽搐(3例)和肌无力(3例)为常见临床表现,低钠血症为常见并发症(7例)。尿液颜色改变、尿液酸性条件下煮沸或经日光暴晒后呈酒红色可提示该病,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确立诊断。早期识别,祛除病因,高碳水化合物、高糖饮食,补充血红素,以及对症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检测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FH)检测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宫颈异常患者238例进行FH检测及高危型HPV检测,并以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及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H检测与高危型HPV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238例受检者中,TCT检测确诊正常或炎症(NLM)97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以上级别者141例;对ASCUS以上级别者进行病理活检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以上病变70例;CINⅡ级以上患者FH检测阳性率为92.86%(65/70),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率为95.71%(67/70);FH检测对CINⅡ级以上病变筛查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6%(58/70)、85.92%(60/70),高危型HPV检测筛查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29%(66/70)、98.59%(69/70),两种方法筛查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52、10.25,均 P<0.05)。 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FH检测,但FH检测操作简便、经济、快捷,更适合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大范围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牙颌患者唾液中牙周致病菌感染状况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无牙颌患者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感染情况及与有天然牙的牙周炎人群的异同。方法: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队列体检人群中,选取无牙颌患者27例(无牙颌组),根据年龄(年龄差≤5岁)、性别、吸烟状况及糖尿病、高血压患病情况为无牙颌患者匹配同一队列中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患者,分别为无或轻度牙周炎(轻度组)、中度牙周炎(中度组)和重度牙周炎(重度组)患者,每组27例。对108例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牙周临床检查(包括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临床附着丧失、失牙数);并应用PCR技术检测其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纳菌( Tannerella forsythia,Tf)、齿垢密螺旋体( Treponema denticola,Td)、直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rectus,Cr)和变黑普氏菌( Prevotella nigrescens,Pn)的检出率及相对含量,比较4组受检者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检出情况。 结果:无牙颌组78%(21/27)的患者中可以检出1种或多种牙周致病菌。其中Cr检出率最高[56%(15/27)],其他依次递减为Tf[44%(12/27)]、Pn[26%(7/27)]、Pg[22%(6/27)]和Td[11%(3/27)]。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分别有4、2和4种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无牙颌组( P<0.05);同时,该3组中分别有3、2和4种牙周致病菌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无牙颌组( 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牙周致病菌检出种类数均显著高于无牙颌组( P<0.05),其红色复合体(包括Pg、Tf、Td)检出率[均为96%(26/27)]也显著高于无牙颌组[48%(13/27), 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中红色复合体相对含量占5种牙周致病菌总量的比例(均为83%)显著高于无牙颌组(37%)( P<0.01)。 结论:无牙颌组中的大多数患者仍可检出牙周致病菌,但其唾液中的牙周致病菌种类与含量低于口内有天然牙的牙周炎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