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畸牙移动相关的神经压迫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正畸牙移动即施加正畸力将牙齿移动到上下颌骨内的所需位置.在此过程中,牙根可能会与颌骨内的神经管结构(如下颌神经管和切牙管)紧密接触,出现神经损伤的风险.此外,由于神经位于神经管内,牙根先接触骨皮质也可能导致牙根吸收的风险.本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了正畸牙移动相关的神经压迫,提示正畸医生需要注意到神经管存在受压的潜在风险,对于高风险病例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微创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方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应用牵引拔牙、截冠和超声骨刀微创拔牙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观察术后产生下唇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0例全景片和锥形束CT(CB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分别采用3种方法拔牙各20例,术后检查下唇麻木情况.结果:应用牵引拔牙技术和截冠方法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术后无人发生下唇麻木,而应用超声骨刀微创拔牙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微的下唇麻木症状,经用药1个月后好转.结论:牵引拔牙技术、截冠和超声骨刀3种方法均可有效避免智牙拔除后下唇麻木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槽神经离断、磨牙结扎及龈沟液注入联合 使用建立牙周炎小鼠模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建立典型牙周炎实验性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54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小鼠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隙注射生理盐水)、条件对照组(结扎丝压迫牙龈,同时离断磨牙下方牙槽的神经)、实验组(结扎丝压迫牙龈,同时离断磨牙下方牙槽的神经,配合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的注入)三组,每组均18只小鼠.比较三组小鼠饲喂6周后牙龈指数、牙齿松动度构成的差异,比较三组小鼠研究前后血清中IgG、IL-4、IL-6含量的统计学差异,记录牙龈局部临床特征、形态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三组小鼠牙龈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条件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三组小鼠牙齿松动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研究后三组小鼠血清中IgG、IL-4、IL-6含量的差异均显著(P<0.05),两两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实验组小鼠牙龈红肿和溃疡明显、牙周探针探入容易出血,小鼠平均嵴顶在釉牙骨质界下约1.2 mm;病理结果显示,有大量的破骨细胞破坏了牙槽骨和牙槽嵴顶结构,同时组织内有浆细胞浸润.结论:小鼠牙龈局部离断牙槽神经,对磨牙进行结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隙注入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有助于建立典型的牙周炎小鼠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冠去除术(截冠术)并发症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牙冠去除术(截冠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方法:选取50例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确定牙根压迫下颌管患者,分别采用牙冠去除术分次拔除第三磨牙后,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分析病因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近中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截冠,操作过深可损伤下颌神经,应尽量避免;下牙槽神经损伤可口服泼尼松龙、甲钴胺;近中位阻生第三磨牙截冠后,牙体组织萌出可导致智齿冠周炎,截除萌出牙体组织后症状消失;中高位阻生第三磨牙截冠后牙髓暴露,可能引起牙髓炎,可用减张缝合或牙髓处理;近中中低位阻生多根第三磨牙截冠后由于近中根易被新生骨埋伏,不可强行拔除.结论:牙冠去除术前对阻生第三磨牙方向位置、周围软硬组织情况、截冠时操作长度及牙髓后期处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确定合适的操作方案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髓相关性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原因及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当下颌后牙发生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病变时,需对患牙进行根管治疗术,在此治疗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可能由于化学神经毒性、热损伤、机械性压迫等因素导致下牙槽神经损伤(IANI),引起下唇麻木或疼痛等不适;利用视觉模拟评分和神经感觉功能检查可进行初步诊断,借助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可进一步明确损伤部位及类型;对于症状轻微者采取药物、激光等治疗预后良好,疼痛、烧灼感严重或感觉缺失者尽早行显微外科等手术治疗可部分或全部恢复其功能,近年心理干预也逐渐被重视,关注IANI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其下牙槽神经功能恢复;牙髓相关性IANI患者的预后与牙位、根管封闭剂类型、根管充填技术及进行干预的时间、有无根尖周感染等相关,当患牙存在根尖周感染或干预不及时者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