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离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联合人脱细胞异体真皮重塑半侧颜面萎缩畸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联合人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半侧颜面萎缩畸形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各种原因所致半侧颜面萎缩患者19例,男3例、女16例,年龄16~56(29±10)岁。一期手术根据半侧颜面萎缩范围设计获取游离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与面部血管显微吻合后填充入凹陷部位。二期手术对皮瓣进行修整并根据面部亚单位凹陷情况用人脱细胞异体真皮填充。结果:19例患者皮瓣存活良好,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亚单位组织萎缩,主要表现在眶下、鼻唇沟、颞部等部位,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填充修复,经1~8年随访填充效果较好,无明显排异反应。19例患者中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皮瓣肥厚,经常规吸脂或皮瓣修薄手术改善。随访1~8年,19例患者恢复较好。结论:人脱细胞异体真皮能弥补游离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矫正半侧颜面萎缩的局限性,二者联合使用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前后上唇轮廓美学变化的锥形束CT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评估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对锥形束CT上唇轮廓的影响,为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修复美学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行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的32例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的种植治疗前(T0)、戴入放射导板时(T1)及最终修复后(T2)锥形束CT资料。对患者各时间点上唇长度和厚度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对上唇轮廓数据及面部美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种植治疗前相比,最终修复后上唇总长度由(21.72±2.84)mm增加至(24.98±2.93)mm( t=-8.13, P<0.001);上唇中部厚度和上唇唇红厚度分别由(13.24±1.41)和(12.81±1.67)mm下降至(11.36±1.67)和(10.21±1.69)mm( t=7.79, P<0001; t=9.37, P<0.001),患者面下部高度从(54.52±4.95)mm增加至(58.70±4.42)mm( t=-11.05, P<0.001);而鼻唇角则由(95.35°±7.70°)减小至(90.53°±7.28°)( t=7.68, P<0.001)。最终修复后上唇中部厚度比戴入放射导板时[(10.94±1.24)mm]显著增加( t=-0.76, P<0.05)。最终修复后上唇侧面轮廓形态分类为直形(19例;59%)和凹形(13例;41%)。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鼻唇角变化量与剩余牙槽嵴高度占前鼻棘点至上中切牙切点距离的比例呈中等弱相关( r=-0.37, P=0.049)。 结论: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后患者上唇长度增长、厚度变薄,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义齿能恢复上唇支撑,改善患者侧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后牙种植患者上前牙牙龈形态与牙槽骨形态相关性的数字化测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数字化方法探讨后牙种植患者上前牙唇侧牙龈形态和牙槽骨形态的相关性,为前牙修复设计和美学重建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行种植修复的后牙缺失患者64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40例,年龄(25.6±3.3)岁;按牙周表型分为薄龈型(29例)和厚龈型(35例)。采用口内扫描仪进行口内扫描,并拍摄锥形束CT,利用Geomagic和Mimics软件进行测量并记录上前牙唇侧牙冠宽度和高度、龈乳头高度、龈缘角度、骨乳头高度、骨缘角度。结果:所有患者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牙冠宽长比为0.85±0.08、0.80±0.08和0.86±0.09( F=10.71, P<0.01);上颌中切牙间、中切牙与侧切牙间、侧切牙与尖牙间龈乳头高度分别为(3.93±0.86)、(3.47±0.84)和(3.38±0.91)mm( F=7.44, P<0.01),其下骨乳头高度分别为(3.44±0.88)、(3.12±0.75)和(2.72±0.63)mm( F=14.26, P<0.01);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龈缘角度分别为88.3°±7.7°、84.7°±8.9°和81.2°±6.6°( F=13.15, P<0.01),骨缘角度分别为103.2°±13.1°、99.5°±11.2°和110.6°±13.0°( F=13.25, P<0.01)。薄龈型受试者牙冠宽长比(0.81±0.08)、龈缘角度(82.2°±7.4°)、骨缘角度(99.4°±12.9°)均显著小于厚龈型受试者(分别为0.85±0.09、86.5°±8.6°、108.5°±11.4°)( t=-2.79、3.63、5.20, P<0.01);龈乳头高度[(3.93±0.81)mm]和骨乳头高度[(3.43±0.80)mm]显著大于厚龈型受试者[分别为(3.34±0.84)和(2.85±0.71)mm]( t=-4.89、-5.36, P<0.01)。上前牙龈乳头高度与骨乳头高度呈中等程度正相关( r=0.66, P<0.01);牙冠宽长比与骨缘角度呈中等程度正相关( r=0.42, P<0.01);上前牙龈乳头高度与骨缘角度呈中等程度负相关( r=-0.58, P<0.01),骨乳头高度与骨缘角度呈高度负相关( r=-0.82, P<0.01)。 结论:上前牙不同牙位的牙冠形态、牙龈形态与牙槽骨形态各不相同;不同牙周表型患者上前牙牙冠宽长比、龈乳头高度、骨乳头高度、龈缘角度、骨缘角度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梳子瓣技术和步序设计理念在整形美容与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梳子瓣技术和步序设计理念在整形美容与修复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应用梳子瓣技术行整形美容与修复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梳子瓣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遵循步序设计的理念,即分步、按序进行术前、术中的设计和调整,将设计与手术步骤相结合。其主要操作包括:沿目标区域边缘设计切口并切开,在目标区域基底部广泛分离形成组织瓣,垂直于切缘方向对组织瓣按序裁切并临时缝合固定,边裁切边固定,期间可对切口张力和局部外观进行调整,整个组织瓣分割后形成梳子样外观,沿着临时固定点对整个梳子瓣进行切除,精细缝合切缘,最后拆除临时缝线。术后对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对患者面部恢复情况和手术效果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6例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58岁。其中1例行眉下切口上睑提紧术及睑缘切口下睑成形术,1例行中下面部除皱术,1例行厚唇修薄及右面部抽脂术,1例行面部先天性黑色素痣切除术,1例行眉部先天性黑色素痣切除术,1例行面部皮瓣修整术。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18个月,患者面部均恢复良好,对手术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将梳子瓣技术及歩序设计理念应用于整形美容与修复重建手术中,可精细调整切缘的对合,使切口张力均匀分布,降低术后切口瘢痕形成及外观畸形的风险;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有较好的适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唇M唇修薄成形术改善唇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厚唇合并唇形不佳的美容就医者行上唇M唇修薄成形术,观察术式的效果及风险。方法:2013年9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为自觉上唇形态不佳美容就医者进行上唇M唇修薄成形术415例[女403例,男12例,年龄18~56(25.1±4.4)岁],测量术前及术后唇部形态,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及远期随访。结果:对415例受术者进行统计,术后消肿3~21 (11.8±2.6) d;切口瘢痕软化1~24(2.6±0.8)个月;表情恢复自然1~24(3.1±1.4)个月;麻木感消失12~24个月。术后3个月对受术者标准化二维照片进行测量,上红唇中央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唇峰点红唇高度明显降低,术前(13.3±2.2) mm,术后(11.4±1.7) mm;穹隆点相对高度明显增加,术前(0.4±1.0) mm,术后(2.1±0.5) mm。术后6个月随访,受术者1次手术满意率72.0%,上红唇形态满意率75.4%,远期并发症包括瘢痕明显或不适(3.6%);术区局部麻木(1.7%);表情欠自然(0.7%)。结论:上唇M唇修薄成形术对上红唇形态不佳合并过厚或正常厚度有较好的矫治效果,并发症轻微,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根盾术应用于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1例及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根盾术(socket-shield technique,SST)联合即刻种植即刻修复(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and provisionalization,IIPP)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唇侧骨壁菲薄的上前牙残根,应用根盾术维持唇侧软硬组织丰满度,联合即刻种植即刻临时冠修复恢复牙体外形及进行牙龈塑形.结果 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患牙的形态与功能,应用根盾术后18个月的随访中患者缺牙区唇侧软硬组织轮廓得到较好的保存,呈现出较佳的美学效果.文献回顾结果表明,根盾术的适应证为无保留价值的上前牙,且患牙唇侧牙体、牙周及根尖周组织健康且完整;根盾术可有效维持美学区种植体唇侧软硬组织轮廓,但关于理想根片的冠方高度及厚度、根片与种植体间间隙管理等技术细节尚未达成共识,需要更多临床研究和组织学证据指导临床决策,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提高种植体植入及根片预备的准确性.结论 根盾术联合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在美学区的正确应用有助于美学效果,长期疗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依据,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块状髂骨修复双侧牙槽嵴裂失败原因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块状髂骨移植修复双侧牙槽嵴裂失败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8月33例行块状髂骨移植修复双侧牙槽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临床病历资料、影像资料、手术记录及相关数码照片,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尖牙萌出、分期植骨及牙龈生物型等因素与牙槽植骨失败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33例双侧牙槽嵴裂,男女比例为2∶1,失败6例.厚龈生物型患者双侧牙槽嵴裂植骨失败率(5.0%)低于薄龈生物型(38.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龈生物型可能是导致双侧牙槽嵴裂植骨修复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上应注意对此类型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翻转瓣术恢复上颌单颗前牙种植后组织美学短期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PES方法对翻转瓣技术恢复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后唇侧组织形态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后牙槽突唇侧轮廓轻度凹陷的患者31例,二期手术同期行腭侧翻转瓣术增加唇侧组织厚度,采用PES粉红美学评分方法,分别于术后15天戴入临时冠(T1)、术后5个月最终冠修复(T2)、最终修复后6个月(T3)和12月(T4)对唇侧组织美学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近远中龈乳头、组织边缘水平和牙槽突丰满度的PE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边缘弧度、组织颜色和组织质地的PES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薄、厚龈生物型组织之间P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腭侧结缔组织翻转瓣术,有助于修复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后牙槽突唇侧丰满度的轻度缺陷,提升组织美学效果;组织生物型对翻转瓣手术美学效果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合脂肪来源干细胞的脱细胞异种神经联合富血小板血浆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复合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脱细胞异种神经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早期效果.方法 取 15 只 3 月龄雌性 SD 大鼠双侧坐骨神经进行脱细胞处理,作为异种神经移植体.取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颈背部脂肪垫,采用Ⅰ型胶原酶单独消化法分离培养 ADSCs;兔耳静脉采血后经两步离心法提取 PRP;观察不同体积分数 PRP 对 ADSCs 增殖的影响,以及诱导其为类雪旺细胞可行性.取第 3 代 ADSCs,CM-Dil 活细胞染色剂标记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标记及传代后荧光衰减情况.另取 32 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左侧面神经 1 cm 长缺损模型,随机分成 4 组(n=8),A、B、C、D组分别采用 CM-Dil-ADSCs 复合脱细胞异种神经+自体PRP、CM-Dil-ADSCs 复合脱细胞异种神经、脱细胞异种神经、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术后 1、8 周静态下测量各组动物左侧上唇与面正中线成角(θ 角);4、8 周神经电生理检测记录神经传导速度;8 周荧光显微镜观察 A、B 组再生神经远近端 CM-Dil-ADSCs 数量,各组再生神经甲苯胺蓝染色计数有髓神经纤维、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结构.结果 5%~20% PRP 均能促进 ADSCs 增殖,经 20% PRP诱导后细胞 S-100 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ADSCs 经 CM-Dil 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示细胞标记率达90% 以上,被标记细胞传代后细胞增殖良好,传代后荧光稍衰减.术后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 1 周各组动物面部均发生不同程度功能障碍,A、B、C、D 组左侧 θ 角分别为(53.4±2.5)、(54.0±2.6)、(53.7±2.4)、(53.0±2.1)°,均显著低于健侧(P<0.05);术后 8 周分别为(61.9±4.7)、(56.8±4.2)、(54.6±3.8)、(63.8±5.8)°,与健侧及术后 1 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观察各组动物再生神经完整性及连续性均良好.术后 4、8 周神经电生理检测示,A、D 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快于 B、C 组,B 组快于 C 组(P<0.05),A、D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8 周荧光显微镜观察示,A 组移植神经远、近端横断面均可见大量 CM-Dil-ADSCs通过,B 组通过细胞相对较少.甲苯胺蓝染色示,A、D 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均显著高于 B、C 组,B 组高于 C 组(P<0.05);A、D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示,D 组有髓神经纤维鞘直径大、壁厚,形态规则;A 组髓鞘形态与 D 组相似;B、C 组髓鞘形态不规则,直径小、壁薄.结论 ADSCs 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可在 PRP 诱导下分化为类雪旺细胞,与脱细胞异种神经复合后修复兔周围神经损伤可获得较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及牙根牙槽骨交角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测量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以及牙根与牙槽骨的位置关系,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口腔美学修复、种植方案选择、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40名牙周健康的志愿者,男性16名,女性24名,年龄范围23~34岁,平均(26.30±2.29)岁.运用锥形束CT间接显影法测量受试者的上颌前牙区唇侧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牙槽嵴顶根方l、3、5 mm处牙槽骨厚度,以及牙根与牙槽骨所成交角.结果 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平均厚度为(1.08±0.34)mm,牙槽骨平均厚度为(0.79±0.29)mm,牙根与牙槽骨交角均值为18.01°±8.96°;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与牙龈厚度有正相关关系(r=0.293,P=0.001),尖牙处唇侧牙槽骨厚度与牙根牙槽骨交角呈正相关关系(r=0.457,P=0.003).结论 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薄,牙根与牙槽骨存在一定角度,唇侧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具有相关性;种植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种植位点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及牙根在牙槽骨内的位置方向,选择合理的术式以期获得良好的种植功能及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