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GD2单抗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挖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达妥昔单抗、达妥昔单抗β和那西妥单抗3种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单克隆抗体(单抗)的不良事件(AE)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5年至2023年第2季度以达妥昔单抗、达妥昔单抗β和那西妥单抗为首要怀疑和次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根据《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0版中的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E进行标准化和分类,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信息成分(IC)法进行AE风险信号挖掘。对3种GD2单抗的AE报告信息和AE风险信号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以3种GD2单抗为首要怀疑和次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630例,包括达妥昔单抗465例、达妥昔单抗β 61例和那西妥单抗104例,涉及PT为341、24和125种,分别映射在19、2和12个SOC中。3种GD2单抗相关AE中,均有出现死亡、威胁生命、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不良结局的患者。采用ROR法和IC法进行信号挖掘,共检测出AE风险信号142、3和30个,其中未在相应药品说明书中记录的分别为73、0和6个。报告数居首位的PT,达妥昔单抗和达妥昔单抗β均为发热,那西妥单抗为低血压和疼痛;信号强度居首位的PT,达妥昔单抗、达妥昔单抗β和那西妥单抗分别为穿刺部位脓肿、器械相关的菌血症和喘鸣。3种药物重叠的AE风险信号为发热和疼痛,达妥昔单抗发热信号强度最强,那西妥单抗疼痛信号强度最强。在AE报告数前30位的PT中,那西妥单抗在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的AE风险信号明显多于达妥昔单抗。那西妥单抗AE风险信号中,不同于达妥昔单抗且未在说明书中记录的PT为呼吸异常、发绀和代谢性酸中毒。结论:发热、疼痛和低血压为3种GD2单抗常见AE。那西妥单抗引起疼痛明显,呼吸异常、发绀和代谢性酸中毒为该药独有且未在说明书中记录的AE风险信号,临床应予警惕并及时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重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的复发型米勒-费希尔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系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病。米勒-费希尔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是GBS的一种特殊变异型,大多呈单向病程,临床复发罕见。现报道1例因视物成双伴四肢麻木进行性加重就诊的青年男性患者,急性起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瞳孔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既往3年前因相似症状就诊我院,经免疫治疗好转。该患者有眼肌麻痹、腱反射消失和共济失调三联征表现,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血清抗硫脂抗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抗GT1a抗体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GQ1b抗体IgG(++),抗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 3,GM3)抗体IgM(+),诊断复发型MFS,经免疫治疗后预后良好。提示MFS具有临床异质性,少数患者可出现复发,一般经免疫治疗预后较好。前驱感染、抗GQ1b抗体可能是MFS复发的诱导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少年和成人神经母细胞瘤诊疗策略和挑战: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青少年和成人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治疗及随访的1例最初误诊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的24岁NB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断过程、接受抗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disialoganglioside,GD2)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抑制剂劳拉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关键词"青少年和成人神经母细胞瘤"检索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相关文献;以"adolescent and neuroblastoma"或"adult and neuroblastoma"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排除14岁以下和原发颅内NB病例后进行文献复习,总结该群体NB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结局情况。 结果:患者男,24岁,因体检发现腹部肿块入院,肿瘤原发部位为右侧肾上腺,有淋巴结和骨转移,手术切除腹部肿瘤,经多次病理复核及影像学检查和生物学特征综合分析,确诊为NB。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存在 ALK R1275Q突变。该患者经手术、化疗、放疗及 ALK抑制剂联合抗GD2靶向治疗,病情得以控制。检索获得69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共报道142例青少年和成人NB患者,其中男62例,女80例;平均诊断年龄26.5岁。诊断时82例(82/142,57.8%)肿瘤原发部位在腹部;67例(47.2%)发生远处转移,仅局部病变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64.4%,而发生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5.7%;139例接受治疗,其中仅3例进行了靶向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1.5个月,总体生存率为41.6%。 结论:青少年和成人NB罕见,常原发于腹部,较儿童NB异质性更高,预后较儿童NB差,远处转移是青少年和成人NB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针对该人群靶向治疗方案相对缺乏,使用三代ALK抑制剂与抗GD2免疫治疗的靶向治疗对该人群NB可能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干扰肿瘤微环境基础上调控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表达提高神经母细胞瘤免疫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髓系抑制细胞(MDSC)调控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表达提高神经母细胞瘤(NB)免疫疗效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采用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注射BALB/c小鼠(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建立NB荷瘤模型,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多巴胺(DA)50 mg/kg组、阿霉素(DOX)2.5 mg/kg组和DOX 5.0 mg/kg组,每组30例。在肿瘤细胞接种后7 d和12 d,分别对各组小鼠实施DA或DOX鼠尾静脉注射,了解不同用药组瘤体内MDSC浸润比例,选择调控MDSC最佳药物及浓度;同时检测各组瘤体β1,4-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GalNAcT)水平、GD2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其与MDSC浸润比例和瘤体生长相关性。进一步在干扰肿瘤微环境基础上实施抗GD2免疫治疗,对比各组免疫疗效。结果:各用药组肿瘤生长曲线( F=11.397, P<0.01)、MDSC比例( F=14.632, P<0.01),GalNAcT mRNA水平( F=157.527, P<0.01)、GD2抗原表达( F=173.134, P<0.01)均低于对照组,以DOX 2.5 mg/kg组最著( P<0.05),于药物作用5~11 d后较为明显。各组肿瘤体积和MDSC比例、GalNAcT酶水平、GD2表达均存在正相关( rs=0.928、0.622、0.607, P<0.05);MDSC比例和GalNAcT酶水平、GD2表达均存在正相关( rs=0.718、0.708, P<0.05);GalNAcT酶水平和GD2表达亦存在正相关( rs=0.996, P<0.01)。免疫治疗结果显示,各组肿瘤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8.905, P<0.01);DOX2.5+抗GD2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DOX2.5组、抗GD2组,治疗效果最佳( F=184.706、140.558、617.059, P<0.05)。 结论:小剂量DOX联合应用可缓解MDSC聚集所造成的肿瘤免疫抑制,减少GD2抗原表达,提升NB免疫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GM3抗体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被认为与神经节苷脂抗体的出现密切相关,而抗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3抗体既往报道较少。文中报道1例GM3抗体阳性相关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患者为58岁女性,主因“双下肢无力10 d,右眼睑闭合不全8 d,左眼睑闭合不全伴头晕1 d”就诊。血清抗GM3抗体阳性,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症状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及其相关抗体与儿童实体肿瘤的生物学进展和临床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儿童实体瘤的治疗模式包括化疗、手术、移植和放疗等。尽管多学科治疗积极发展,但高危转移性和/或复发性恶性肿瘤患儿的长期预后仍面临艰巨挑战。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是癌症免疫治疗的主要理想靶点之一。近年来,抗GD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治疗方案逐渐应用于高危神经母细胞瘤、骨肉瘤、软组织肉瘤等儿童肿瘤的临床诊疗。现就GD2与儿童实体瘤的生物学关系及抗GD2免疫疗法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国内开展该疗法诊治各类儿童恶性实体瘤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那西妥单抗致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过敏性休克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7/6
免疫治疗是高危神经母细胞瘤(HR-NB)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西妥单抗是一种靶向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GD2抗原结合,引发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并激活免疫系统中的补体系统,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然而那西妥单抗输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本文报道了1例HR-NB患儿输注那西妥单抗时突发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同时对那西妥单抗不良反应种类及过敏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HR-NB患儿那西妥单抗的输注方案和全程管理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具有中央记忆T细胞表型的新型CAR-T细胞的制备及其对GD2阳性人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通过优化嵌合抗原受体结构制备具有中央记忆T细胞表型并靶向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的新型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检测其对GD2阳性骨肉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 构建由抗GD2单链抗体、CD28铰链区及跨膜序列、4-1BB胞内共刺激域和CD3ξ胞内段组成的新型嵌合抗原受体慢病毒载体,包装纯化慢病毒并感染Jurkat细胞,检测所得新型CAR-T细胞的感染效率、扩增能力、记忆表型以及不同骨肉瘤细胞株的GD2表达水平;慢病毒感染并筛选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和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eRFP)的GD2+MG63细胞系;荧光素酶实验检测新型CAR-T细胞对建系MG63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 获得优化结构的新型CAR-T细胞,CAR阳性率达到92%以上;新型CAR-T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外扩增能力和中央记忆T细胞表型;杀伤实验显示新型CAR-T细胞能够有效杀伤GD2阳性的MG63骨肉瘤细胞.结论 通过优化CAR分子结构成功制备的新型CAR-T细胞具有中央记忆T细胞表型,能够有效杀伤GD2阳性骨肉瘤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致迟发性喉头水肿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NK-92细胞对GD2+神经母细胞瘤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靶向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disialoganglioside,GD2)的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转染NK-92细胞后(GD2-CAR-NK-92细胞),对GD2+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从含靶标GD2的质粒上获得GD2-CAR编码序列,通过电泳和测序鉴定后,将GD2-CAR片段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上,然后用慢病毒对NK-92细胞进行转染,建立GD2-CAR-NK-92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目的蛋白在GD2-CAR-NK-92细胞上的表达.利用非放射性细胞毒性方法检测GD2-CAR-NK-92细胞对GD2+的NB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结果 电泳和测序结果显示GD2-CAR的序列正确,转染NK-92细胞后,GD2-CAR在GD2-CAR-NK-92细胞上的阳性表达率为98.4%.GD2-CAR-NK-92细胞对GD2+的NB细胞株BE(2)-C的杀伤率为37.53%±0.34%,远远高于未被基因修饰的NK-92细胞(pCDH-NK-92和亲代NK-92)的杀伤率(6.03%±1.71%和6.07%±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GD2-CAR-NK-92对GD2-的NB细胞株SK-N-SH的杀伤率为30.90%±0.25%,与未被基因修饰的NK-92细胞(pCDH-NK-92和亲代NK-92)的杀伤率(33.73%±1.50%和34.77%±2.54%)相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表达靶向GD2-CAR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NK-92细胞,所形成的嵌合抗原受体可在NK-92细胞上正确表达.GD2-CAR-NK-92细胞对GD2+的NB细胞有显著的靶向杀伤作用,为嵌合抗原受体技术治疗NB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体外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