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联合骨科熥药对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步态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骨科熥药对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步态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科和骨科门诊收治的12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区组长度为9)产生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3组,剔除失访患者后,针刺组纳入36例、骨科熥药组纳入35例、联合治疗组纳入38例.针刺组采用局部扬刺联合常规取穴针刺方案治疗,骨科熥药组外用骨科熥药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局部扬刺联合常规取穴针刺和骨科熥药治疗,3组每隔1~2 d治疗1次,1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及16周随访时采用IDEEA3便捷式步态分析仪检测患者步态参数,包括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周期时间、单双腿支撑时间比(SLS/DLS)、肢体摆动时间、步速、步长、步幅和抬腿强度、摆腿强度、蹬地强度、跖屈强度.记录治疗期间3组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及16周随访时,3组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SLS/DLS、步速、步长、步幅和抬腿强度、摆腿强度、蹬地强度、跖屈强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针刺组、骨科熥药组比较,治疗后及16周随访时,联合治疗组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SLS/DLS、步速、步长、步幅和抬腿强度、摆腿强度、蹬地强度、跖屈强度改善明显(P<0.05);针刺组、骨科熥药组各步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晕针、滞针、断针、疼痛加剧、严重针具过敏、熥药烫伤或熥药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针刺过后出现轻度皮下血肿8例(针刺组3例、联合治疗组5例),数小时内自行消退.结论 针刺联合骨科熥药可显著提高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步态稳定性,增强各屈伸肌群力量,延长步行距离,提高步频,效果优于针刺、骨科熥药单独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从子午流注学说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基于子午流注学说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子午流注学说是将自然界的时间、空间与人体内在节律相结合的中医时间医学.PCOS以生殖月节律的消失为主要特征,病机以肾虚为本,阴盛而阳虚、阳亢而阴虚、阴阳气不相顺接是其病机关键.PCOS患者昼夜节律紊乱,核心时钟基因的振荡衰减,导致卵巢中的昼夜节律基因定时中断,肾中阴阳转化失衡,气血流注与时间节律不同步,故治疗重在燮理阴阳,重建女性正常的生殖节律.运用子午流注学说,结合女性生殖生理特点,选择不同的给药时间及按时辰值经取穴,有助于解开女性生殖系统的"时间密码",帮助临床调经种子助孕及治未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腹气街理论探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单纯性肥胖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体脂含量过多而堆积,分布多倾向于腹内型.目前,针灸在减轻肥胖方面取得了可靠的临床效果,而腹气街理论对针灸治疗取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根据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特征,结合腹气街的位置和功能,从脏腑和经络两个层面分析腹气街和肥胖病因病机关系,探讨腹气街理论对于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灵龟八法抗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25
衰老是一种在年龄增长过程中,以形态变化、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综合状态.从古至今,人们不断地在追寻健康长寿的方法,抗衰老机理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灵龟八法是一种根据时辰取穴的方法,将八脉交会穴、九宫、干支相结合,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取穴较少.研究发现,灵龟八法对延缓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显著效果.本文结合近十几年来灵龟八法抗衰老的相关文献,对灵龟八法抗衰老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抗衰老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以"通督升阳,从阳引阴"为法治疗偏头痛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针对偏头痛患者疲劳后、遇风寒湿邪易作,以及反复缠绵难愈,痛甚则呕等临床特征,提出阳气不足是偏头痛发作的重要内在基础.督脉为阳脉之海,头为诸阳之会,针刺督脉具有通调阳气的重要作用,并可加强诸阳经与头部的沟通;膀胱经属巨阳,为诸阳经主气,临床常用之"从阳引阴"治疗阴证、虚症、寒证.本团队提出以"通督升阳,从阳引阴"为法治疗偏头痛:以督脉十三针为基础"通督升阳",结合头痛经络辨证进行循经远端取穴,主要包括少阳头痛者配合率谷、角孙、头临泣、完骨、足临泣等少阳经腧穴,阳明头痛者配合攒竹、头维、解溪等阳明经腧穴,太阳头痛者配合申脉、昆仑、后溪等太阳经腧穴;同时根据脏腑辨证选取背俞穴"从阳引阴",主要包括卫阳不足者补肺益气,肝胃虚寒者温中补虚,脾肾阳虚者补益脾肾三大方面.并附验案一则以举例说明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脑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每组15只.采取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只注射不合鱼藤酮的等量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进行任何治疗;电针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后取穴“风府”、“太冲”,连续波,频率120次/min,每次治疗20 min,每天1次,疗程为28 d.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内TH、α-syn的阳性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内Lamp2a、Hse70、α-sy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PD症候群特征,电针干预后模型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检测显示电针治疗通过上调Lamp2A、Hsc70水平能抑制错误折叠蛋白α-syn的表达,提高TH的阳性表达.结论:电针可以抑制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α-syn的集聚,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帕金森病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干预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穴临床应用规律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单穴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电脑检索和手工查阅医学专著、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实践指南中使用单穴的临床类文献,构建“单穴治疗病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病症类型、病症特征、腧穴归经、腧穴部位、腧穴属性5个方面分析单穴临床应用规律.结果 最终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医学专著6部,期刊论文185篇,实践指南4个.医学专著中单穴适用病症包括14个类别,342个病症;数据库论文中包括8个类别,33个病症;实践指南强推荐的针刺单穴治疗病症有腰痛、肩周炎、慢性便秘、原发性痛经4个.单穴主要治疗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症、消化系统病症,症较多,病较少,多为急症、痛症,即刻效应较强;单穴应用多选用阳经腧穴;基本遵循远道取穴的原则,多取四肢远端的腧穴;多选用特定穴,以五输穴、交会穴最为多见,经外奇穴等经验用穴也较多见.结论 单穴治疗在适用病症上具有“急症多,痛症多,治症多,治病少”的三多一少特点;在腧穴选取上具有“特定穴多、经验穴多、远部取穴多、局部取穴少”的三多一少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太阴虚寒证红外热成像特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理论,借助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中医六经理论,对“太阴虚寒证”之太阴脾与其经络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80例受试对象,其中40例为太阴虚寒证患者为试验组,40例为脾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进行红外热像仪拍摄,以中医六经理论为依据,通过研究两组受试者的脾脏的正面体表投影区(即中焦)温度与背面的体表投影区、脾俞、脾募穴章门、脾经食窦、血海以及脾所主脐周温度的相关性,观察体内脏腑功能异常与其所属经络穴位、脾的俞募穴、体表投影区温度变化是否相吻合,探讨脾与它们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正面投影区(中焦)温度与背部投影区、脾之俞募穴、近取穴食窦、远取穴血海以及脐周温度均较对照组低(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正常人和太阴虚寒证受试者的正面投影区(中焦)温度与背部投影区、脾之俞募穴、近取穴食窦、远取穴血海以及脐周温度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P<0.01).结论:太阴虚寒证受试者的正面投影区(中焦)温度与脾功能正常受试者的相比要低,红外热图显示凉偏离.相关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中医六经理论即“太阴脾与经络”的相关性及六经辨证包含经络的正确性,同时为六经包含六气提供了初步的科学证明和可视化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对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取穴规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推拿治疗骨性膝关节炎(KOA)临床腧穴使用规律.方法 在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网(Ⅵ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推拿治疗KOA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段为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所采集的治疗方式、腧穴及其所属经脉特点进行分析,运用描述、关联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技术,分别研究其外在特征和内在联系.结果 共62篇中文文献纳入统计分析,其中,血海(74.19%)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下肢的腧穴使用频率最高(96.13%),这些腧穴主要分布在膝关节周围.通过关联性分析发现,梁丘、血海、内膝眼、阳陵泉相互间连接较强.聚类分析研究发现主穴有犊鼻、内膝眼、足三里、梁丘、阳陵泉、阴陵泉等.血海、梁丘和内膝眼、阳陵泉是最核心的两个穴位组,位于其上一层次的是阴陵泉和足三里,最外层是鹤顶.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得出了临床治疗KOA的腧穴使用的内在规律,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局部取穴为主,更为重视病变部位筋骨气血的调节,这为临床推拿治疗KOA提供选穴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周围性面瘫中医分期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周围性面瘫的发生、发展规律显著.急性期风邪上受,面部经络亏虚,急则治其标,治疗以牵正散祛风通络、化痰止痉为首选,配合针灸面部患侧穴位,以浅刺、轻刺为主;静止期邪气渐入,正虚邪盛,治疗时桃红四物汤活血通络,佐以祛风止痉,针灸局部取穴与远端循经取穴相结合,则风邪得去;后遗症期气血亏虚,脉道不利,应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改善面肌功能,针刺多采用透刺法、深刺法,同时配合远端取穴.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特征各异,分期治疗,针药并用,经络、脏腑通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