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单中心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目的 初步评估基于射频切割的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组研究.2023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入选5例符合标准的心衰患者,采用深圳佰特威心房分流导管行心房分流术.术前及术后即刻行右心导管测量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心房压(RAP)、肺动脉压(PAP)、全肺阻力(TPR)、肺血管阻力(PVR)及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术后对患者进行90 d随访,完善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及心脏功能学评价指标.研究主要终点为手术成功;次要终点包括术后90 d临床成功、超声心动图变化、6 min步行距离(6MWD)变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调查(KCCQ)评分变化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安全性终点为术后90 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实现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与术前相比,5例患者术后即刻PCWP均明显下降,手术成功率100%,术前和术后即刻RAP、PAP、TPR和PVR无明显变化.随访90 d后,4例患者存在持续的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且PCWP较基线明显减低,临床成功率80%.与术前相比,5例患者术后90 d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所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有所降低,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无明显受损;KCCQ评分、6MWD均有所提高,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无死亡,无心衰再住院,无脑卒中相关不良事件,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功能学评价指标,未来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其临床长期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晚孕期胎儿心房内径定量评估心房比例失调胎儿心脏畸形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目的:探讨心房内径多参数在中晚孕期心房比例失调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经胎儿超声心动图发现心房比例失调的胎儿3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孕龄相匹配的正常胎儿250例作为对照组。获取胎儿超声心动图标准四腔心切面,于收缩末期分别测量两组胎儿心房大小参数,包括左心房横径(LAW)、左心房长径(LAL)、左心房面积(LAA)、右心房横径(RAW)、右心房长径(RAL)、右心房面积(RAA),并分别计算RAL/LAL、RAW/LAW、RAA/LAA。分析正常对照组左、右心房大小参数与孕龄的相关性,对比上述各参数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RAL/LAL、RAW/LAW、RAA/LAA鉴别胎儿心脏异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对病例组胎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LAL、LAW、LAA、RAL、RAW、RAA均随孕龄的增长而增大,与孕龄呈正相关关系(r=0.803、0.840、0.885、0.817、0.816、0.897,P均<0.05)。而RAL/LAL、RAW/LAW、RAA/LAA与孕龄无相关性(P均>0.05),RAL/LAL、RAW/LAW、RAA/LAA的正常参考值(95%CI)分别为1.002±0.090(0.991~1.013)、1.096±0.097(1.084~1.108)、1.064±0.092(1.052~1.075)。病例组胎儿的RAL、RAW、RAA、RAL/LAL、RAW/LAW、RAA/LAA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胎儿的LAW、LAA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L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L/LAL、RAW/LAW、RAA/LA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0.977、0.994,分别取1.05、1.30、1.23作为RAL/LAL、RAW/LAW、RAA/LAA的最佳截断值时,诊断胎儿心脏异常的敏感度分别为74.4%、87.2%、97.4%,特异度分别为71.6%、98.8%、96.0%。39例病例组胎儿中12例引产,余27例胎儿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心脏异常。结论:胎儿心房内径比值RAL/LAL、RAW/LAW、RAA/LAA可定量评估胎儿心房比例失调,为发现胎儿心脏异常提供参考依据,当各比值超过相应截断值时应高度警惕胎儿心脏异常的存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右心房在术后心房颤动复发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心房颤动(房颤)已经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房颤临床治疗策略的不断发展,射频消融术逐渐取代常规药物治疗,已成为房颤的临床一线治疗手段,能大幅度地减少房颤负荷、控制房颤节律及改善心脏功能.然而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率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大量研究证明,房颤持续存在,左心房会发生电生理及解剖结构的重构,这是房颤发生发展和维持以及术后复发的重要病理因素.但近期的研究发现,右心房参与维持心房颤动,并且随着房颤持续时间的增加,右心房与房颤患者的临床结果较差独立相关,对于房颤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旨在对右心房与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相关性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18F-FDG PET/CT心房显像的方法学研究及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目的:探讨适合心房 18F-FDG PET/CT显像的方法,并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异常摄取的特征。 方法:前瞻性入组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北京朝阳医院69例房颤患者[男43例,女26例,年龄(64±11)岁]行60及120 min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另招募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男3名,女7名,年龄(66±4)岁]行60 min 18F-FDG PET/CT显像。采用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美国核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学会(SNMMI/ASNC/SCCT)指南推荐的方法抑制心肌生理性摄取。图像分析:(1)左心室心肌 18F-FDG摄取情况定性分析:0级,左心室心肌摄取低于或等于心血池;1级,轻度高于心血池;2级,明显高于心血池。另观察左心房、左心耳和右心房的 18F-FDG摄取情况,高于心血池判定为异常摄取;采用配对 χ2检验比较早期相与延迟相各心房及心耳结构异常摄取的比例。(2)定量分析:测定左心房、左心耳、右心房的SUV max,并测定左右心房腔的SUV mean,计算左心房、左心耳及右心房的靶本比(TBR);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各心房及心耳结构早期相与延迟相TBR间的差异。采用 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房颤患者和对照组心房各结构 18F-FDG摄取差异。 结果:84.8%(67/79)的受试者左心室心肌生理性摄取被有效抑制,仅1例由于左心室摄取较高而影响对左心耳的判读。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左心房、右心房及左心耳延迟相异常摄取的比例均高于早期相,其中左心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19/68)与42.6%(29/68); χ2=8.10, P=0.020]。定量分析示,左心房、左心耳及右心房延迟相TBR均高于早期相TBR[左心房:1.1(1.0,1.3)与1.1(1.0,1.2);左心耳:1.2(1.0,1.5)与1.0(0.9,1.2);右心房:1.4(1.1,1.9)与1.3(1.0,1.5); z值:-6.81~-3.42,均 P<0.05]。87.0%(60/69)的房颤患者存在心房异常摄取,明显高于对照组[0(0/10); χ2=31.50, P<0.001],其中左心耳、右心房异常摄取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耳:30.4%(21/69)与0(0/10); χ2=4.10, P=0.042;右心房:53.6%(37/69)与0(0/10); χ2=8.00, P=0.001]。 结论:采用SNMMI/ASNC/SCCT指南推荐的方法抑制心肌的生理性摄取并适当延长采集间隔,有利于观察心房的 18F-FDG异常摄取。房颤患者心房 18F-FDG摄取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5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并确诊为HDP的孕妇共1 967例为观察对象,根据HDP的具体诊断分为妊娠期高血压506例(25.7%),子痫前期589例(29.9%),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332例(16.9%),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540例(27.5%),回顾性分析4种类型HDP孕妇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差异,心脏结构指标包括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面积(LAA)、右心房面积(RAA)、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收缩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侧壁收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Sm),舒张功能指标包括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E/左心室侧壁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因素。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不同类型HDP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血压、合并糖尿病占比、住院天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与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及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相比,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孕妇的LAD、LAA、RAA和LVEDD更大( P均<0.001),IVST和LVPWT更厚( P均<0.001),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A、侧壁Em、E/Em)和收缩功能指标Sm下降( P均<0.001),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对较好。与子痫前期孕妇相比,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孕妇的RAA更小( P<0.001),E/A更低( P<0.001),其余指标在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发生与较大的LAD、LAA、LVEDD相关,与较小的Em相关( P均<0.05)。 结论:不同类型HDP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不同,其中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孕妇的心脏更大、心室壁更厚,舒张和收缩功能更差,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对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术中虚拟影像融合技术在心脏4种介入瓣膜手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中心使用术中虚拟影像融合技术辅助指导完成15例各类介入瓣膜手术,包括心脏主动脉瓣手术6例、二尖瓣3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2例,介入瓣膜手术入路涵盖股动脉途径、心尖途径、股静脉途径和右心房等常见入路途径。术前常规使用门控全心动周期心脏三维CT扫描获取心脏三维的解剖信息,使用Valve-ASSIST软件包对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术中将三维CT数据正确地投射到二维荧光成像上。对重建后的三维图像使用专用工作站的图像融合软件进行2D实时透视图像与3D进行叠加,并进行实时校对,完成2D-3D影像实时融合。然后在虚拟影像融合技术的辅助下完成手术。术中全部成功完成术前三维CT扫描影像和术中透视二维影像融合重建,虚拟影像随着术中透视角度和手术介入导管床的移动而自动移动,实时指导介入瓣膜手术的进行,置入成功率100%。术中无介入瓣膜移位,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全部顺利出院。虚拟影像融合技术可以方便术中心脏解剖定位,缩短手术时间,进一步提高介入瓣膜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幼儿Uhl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该文报道了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幼儿Uhl畸形。Uhl畸形是一种以右心室心肌组织部分或完全缺失且无脂肪组织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罕见先天性心脏畸形。心脏MRI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极度扩大,右心室壁薄伴运动减弱,脂肪抑制T 2WI未见明确脂肪浸润信号,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扫描见右心室透壁样强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原发性心脏平滑肌肉瘤5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子改变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平滑肌肉瘤(PCLMS)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PCLMS病例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特征及分子学改变,并进行随访。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均无其他部位平滑肌肉瘤病史,年龄37~62岁,中位年龄47岁。主要症状为胸痛和呼吸困难,1例患者出现心悸和下肢无力,1例患者出现头晕。2例肿瘤位于左心房,2例位于右心房,1例位于右心室;肿瘤最大径2.5~14.0 cm(平均最大径6.2 cm)。超声检查大多表现为基底较宽的中等回声团块,CT表现为团块状低密度灶。组织学上,2例为分化良好的平滑肌肉瘤,3例为中、低分化的平滑肌肉瘤,其中2例伴有广泛、疏松的黏液样间质。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MDM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2例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3例有COL1A1-PDGFB基因融合。所有病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2例进行了化疗。截至2021年9月15日,3例于术后0~11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7.7个月),2例存活。结论:PCLMS是一种侵袭性强、易复发、预后差的肿瘤。对其临床影像、病理形态及分子学的研究将有助于临床作出准确的诊断,同时为这种难治性的肉瘤的靶向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伊伐布雷定治疗儿童房性心动过速致心肌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1例11岁女童因“面色苍白伴乏力1个月余,加重伴呕吐2 d,晕厥1次”于2020年3月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心脏B超示全心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28%,右心房内血栓形成。传统抗心律失常即胺碘酮、地高辛、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及射频消融均失败后,给予伊伐布雷定治疗后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并逆转心室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以超声心动图为标准分析静息心电图在心脏形态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目的:探讨利用超声心动图分析12导联静息心电图结果在诊断心脏形态学改变中的准确度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天坛医院门诊及住院常规行12导联静息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心室或者心房肥大的患者,均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超声心动图的结果为标准,判断心电图对心房心室肥大的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249例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患者中86例(准确率为34.5%)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室肥厚,212例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厚的患者中9例(准确率为4.2%)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心室肥厚,208例心电图诊断左心房增大的患者中84例(准确率为40.3%)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房增大,176例心电图诊断右心房增大的患者中5例(准确率为2.8%)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心房增大。结论:心电图诊断结果对于左心室肥厚和左心房增大有一定的检出率,可以作为参考。但是心电图诊断结果对于右心室肥厚和右心房增大的检出率准确性较低,做出结论需慎重。临床医生应联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两方面的结果来对患者做出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