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莫利用药引起顽固性低血糖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 男,83岁,体质量80 kg.因左足第四、第五足趾变黑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外伤左足第四、第五足趾疼痛,未处理,逐渐出现左足第四、第五足趾变黑.既往史:高血压20余年,自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每日一次,血压控制平稳;肾功能异常9年,服用开同和尿毒清颗粒;11年前因右颈动脉狭窄于我院行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年,半年前于我院行双侧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术;1年前因胸主动脉夹层于我院行胸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冠心病3年,2年前于北京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目前应用波立维早1片、阿托伐他汀钙10 mg晚2片,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每日二次、每次一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的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明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肾上腺动脉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PA并行经皮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的 119 例患者的DSA图像,描述肾上腺动脉的数量、起源、分布、角度和直径.结果:119例PA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11)岁,其中男性71例(59.7%).所有患者均成功找到至少1条肾上腺动脉,共获得192条肾上腺动脉,其中肾上腺上、中、下动脉分别有20条(10.4%)、40条(20.8%)、132条(68.8%),起源于肾动脉、腹主动脉、膈下动脉的肾上腺动脉分别有82条(42.7%)、72条(37.5%)、38条(19.8%).72.8%(83/114)的左肾上腺动脉和60.3%(47/78)的右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1腰椎水平.28.1%(54/192)的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2腰椎水平,4.2%(8/192)的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12胸椎水平.左肾上腺动脉与起源动脉肾动脉、副肾动脉、腹主动脉的夹角范围分别为35.90°~160.07°、27.08°~171.99°、0°~158.70°,右肾上腺动脉与上述起源动脉的夹角范围分别为 18.43°~172.53°、69.26°~114.62°、12.32°~232.85°.左、右肾上腺动脉的平均直径分别为(0.98±0.45)mm和(1.27±0.42)mm.结论:本研究提供了PA患者较为详细的肾上腺动脉放射学解剖特征,作为人体解剖学特征的补充,可为肾上腺动脉介入治疗提供实用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股静脉血流缓慢大鼠模型中的成像表达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红外成像技术在股静脉血流缓慢大鼠模型中的成像表达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组(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每次注射1 mg/mL肾上腺素,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前后共2次,首次注射后2 h,将大鼠置于冰水中游泳5 min.建模前后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两组大鼠两侧股三角区域温度,建模完成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凝血指标及白细胞介素-6(IL-6),取右侧股静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1)、凝血酶时间(TT)(P<0.01)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缩短;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2).两组大鼠股静脉切片血管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确炎症细胞浸润及血栓形成.模型组大鼠股三角区域建模前最高温为(35.34±0.47)℃,建模后为(36.57±0.94)℃,模型组大鼠建模前后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股三角区域建模后最高温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股静脉血流缓慢状态大鼠模型红外热成像表达特性为相对高温表达,具有无创无辐射优势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诊断血流缓慢状态的辅助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氧饱和度和腹部局部氧饱和度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肾氧饱和度(RrSO 2)和腹部局部氧饱和度(A-rSO 2)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变化规律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连续选取2019年4-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体外循环(CPB)下行房间隔缺损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的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13个月,体质量4.5~10.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应用近红外线分光仪的探头分别固定于患儿右肾体表定位处和肚脐下方1 cm,术中持续监测患儿RrSO 2和A-rSO 2。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T 0),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 1),阻断升主动脉后5 min(T 2),体温最低时(T 3),开放升主动脉后5 min(T 4),停机后5 min(T 5)的RrSO 2、A-rSO 2、平均动脉压(MAP)、鼻咽温等参数的变化。记录术中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等相关情况。记录围术期(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首次开始进食时间等相关情况。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儿,患儿RrSO 2和A-rSO 2基础值分别为(70.00±7.50)%、(70.70±11.29)%。与T 0比较,患儿RrSO 2和A-rSO 2在T 1时下降,在T 2、T 3、T 4时逐渐升高,在T 5时恢复至T 0水平。患儿RrSO 2和A-rSO 2在T 0、T 1、T 2、T 3、T 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A-rSO 2与RrSO 2呈正相关( r=0.806, P<0.01),RrSO 2和A-rSO 2均与MAP呈正相关( r=0.565、0.605,均 P<0.05),与鼻咽温均呈负相关( r=-0.365、-0.331,均 P<0.05)。其中,术后发生AKI患儿3例,AKI总体发生率10%(3/30例)。与T 0比较,患儿RrSO 2值在T 1、T 2、T 3、T 4时明显降低( P<0.05)。术后发生胃肠功能滞后患儿6例,胃肠功能滞后总体发生率20%(6/30例)。胃肠功能滞后患儿A-rSO 2值在T 0~T 5明显低于未发生胃功能滞后患儿( P<0.05)。 结论: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监测手段,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在婴幼儿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围术期肾功能和肠道功能的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氧饱和度监测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NIRS)脑氧饱和度监测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脑卒中的相关性,为术中NIRS监测提供证据。方法:纳入2018—2020年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及经右腋动脉选择性单侧脑灌注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93例。NIRS用于术中脑灌注的监测,记录基础值和深低温停循环期间的最低值。根据术后有无卒中发生分为无卒中组( n=178,92.2%)和卒中组( n=15,7.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差异,并分析最低NIRS值和NIRS变化值[(基础-最低)/基础]与术后卒中发生的关系。 结果:与无卒中组相比,卒中组术前合并心房颤动(6.7%比0.6%, P=0.026)和低血压(26.7%比9.0%, P=0.031)发生比例更高。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无差异,但卒中组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于无卒中组[(256.1±84.8)h比(217.8±58.4)h, P=0.020]。卒中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39.3±172.8)h比(35.6±45.6)h, P<0.001],气管切开(20.0%比1.1%, P<0.001)、急性肾损伤(73.3%比30.3%, P=0.001)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比例(46.7%比11.8%, P<0.001),以及死亡率(20.0%比5.1%, P=0.022)均高于非卒中组。两组患者术中左侧和右侧基础NIRS、深低温停循环期间最低NIR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卒中组右侧NIRS变化值大于无卒中组(15.2%±15.7%比9.2%±7.0%, P=0.006)。 结论:NIRS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期间的脑氧饱和度监测对控制脑氧供需平衡具有指导价值,相较于最低NIRS值,NIRS变化值与术后卒中更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31岁,因"右侧腰部疼痛2月余"入院,无腹胀、发热等症状。既往史:9年前因左眼黑色素瘤行左眼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2个月前因"胸壁肿块"行肿块切除术,病理结果示:胸壁黑色素瘤(眼部黑色素瘤转移可能)。入院后查体:右侧腰痛,呈间断性钝痛,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常规超声显示右肾下极实质内见大小约3.3 cm×3.1 cm等回声实质团块,内回声均匀,边界清,呈类圆形,局部外凸,周边见包膜样回声(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显示病灶周边见短条状血流信号环绕,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B)。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Bracco公司)1.5 ml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显示右肾下极病灶动脉期周边见环状高增强(图1C),实质期呈整体增强,中央见片状未增强区(图1D),延迟期呈低增强,周边仍见环状增强(图1E),考虑恶性病变,转移瘤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肾血管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的改良右肾动脉离断法在腹腔镜右肾癌并静脉癌栓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肾血管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的改良右肾动脉离断法在经腹腹腔镜右肾癌合并静脉癌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全腹CT平扫加增强检查的70例患者的肾血管CT三维重建图像,男4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7.5(33~75)岁。CT检查结果示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存在较大间隙,为脂肪和淋巴组织;在矢状面上主动脉右侧缘,右肾动脉位于左肾静脉上方14例(20.0%)、后方33例(47.1%)、下方23例(32.9%);在矢状面上下腔静脉左侧缘,右肾动脉位于左肾静脉上方1例(1.4%)、后方26例(37.1%)、下方43例(61.4%)。基于此,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1例右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58.7±6.8)(45~68)岁。术前肾血管CT三维重建检查:在矢状面上主动脉右侧缘,右肾动脉位于左肾静脉后方7例,下方4例;在矢状面上下腔静脉左侧缘,右肾动脉位于左肾静脉后方3例,下方8例;肾肿瘤位于中上部5例,中下部6例;肿瘤最大径线(10.0±1.4)(8.5~12.0) cm;合并Mayo 0级癌栓4例,Ⅰ级癌栓4例,Ⅱ级癌栓3例。11例均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术中观察在矢状面上主动脉右侧和下腔静脉左侧缘,右肾动脉与左肾静脉的关系与术前肾血管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一致。采用改良右肾动脉离断法,即在下腔静脉与主动脉之间,以左肾静脉为标志,挑起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容易发现右肾动脉,结扎并离断右肾动脉后切除右肾及静脉癌栓。结果:本组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10.5±29.8)(70~150) min,游离右肾动脉时间(28.5±5.8)(16~33) min;术中出血量(112.7±83.5)(20~300) ml,11例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10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术后住院时间(4.2±0.8)(4~7)d,11例均无继发出血、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1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9.5±12.1)(3~42)个月,1例术后23个月死亡,其余患者未发生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右肾动脉走行至下腔静脉左侧缘时,多位于左肾静脉后下方。在经腹腹腔镜切除右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时,采用改良右肾动脉离断法可以迅速找到并离断右肾动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氧饱和度监测在主动脉夹层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低温停循环手术中肾氧饱和度(RrSO 2)变化,探讨其对于诊断急性肾损伤(AKI)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观察40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RrSO 2变化。将近红外光谱仪(BGOS-600B)探头分别固定于左右肾体表定位区,持续监测RrSO 2。记录T1(手术开始时)、T2(体外循环开始后)、T3(体外循环阻断主动脉后)、T4(停止循环后)、T5(恢复循环后)、T6(体外循环开放主动脉后)、T7(体外循环停止后)、T8(手术结束时)等8个时间点的RrSO 2。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 结果:左右肾RrSO 2在T1~T8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21±1.10比67.90±1.20, t=1.204, P>0.05;T2:67.92±1.02比67.79±1.24, t=0.512, P>0.05;T3:71.50±0.74比71.74±0.65, t=1.541, P>0.05;T4:53.10±1.45比53.64±1.53, t=1.620, P>0.05;T5:69.83±0.87比69.70±0.98, t=0.627, P>0.05;T6:62.39±0.72比62.28±0.87, t=0.616, P>0.05;T7:64.71±0.80比64.50±1.16, t=0.943, P>0.05;T8:66.69±1.22比66.25±0.90, t=1.836, P>0.05)。手术开始后至体外循环开始时,RrSO 2变化较小,T2与T1比较(67.86±1.29比68.06±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69, P>0.05)。体外循环阻断主动脉后,RrSO 2逐渐上升,T3高于T1(71.62±0.49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610, P<0.05)。停止循环后,RrSO 2逐渐降低,T4低于T1(53.37±2.21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040, P<0.05)。恢复循环后,RrSO 2再次上升,T5高于T1(69.77±0.88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641, P<0.05)。体外循环开放主动脉后,RrSO 2逐渐下降,T6低于T1(62.35±0.63比68.06±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920, P<0.05)。体外循环停止时,RrSO 2轻微上升,T7低于T1(64.61±0.99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700, P<0.05)。手术结束时,RrSO 2轻微上升,T8低于T1(66.46±1.15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174, P<0.05)。 结论:RrSO 2在主动脉夹层低温停循环手术中可以较好反映肾氧合状态,有助于诊断急性肾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甲氧明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动脉张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肾上腺素(adrenaline, AD)、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甲氧明(methoxamine, MOX)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动脉张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两组(每组24只):常氧对照组(C组)和低氧干预组(H组)。H组组放置于低氧箱(10%O 2)中干预4周,C组放置于同一房间内,常压、常氧饲养4周,4周后分别测定两组大鼠体重、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RVSP)、右颈总动脉压(mean circulating arterial pressure, mCAP),分离大鼠的肺动脉和肠系膜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实验,比较AD、NE、MOX对两组大鼠肺动脉环和肠系膜动脉环的最大收缩张力和反应性。 结果:H组mCAP、体重低于C组,而RVSP高于C组( P<0.05)。H组AD、NE、MOX对肺动脉环的最大收缩张力均高于C组( P<0.05),C组和H组AD、NE、MOX对肠系膜动脉环的最大收缩张力较肺动脉环明显升高( P< 0.05)。H组肺动脉环中AD、NE、MOX的ρEC 50[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 50)的负对数]值明显高于C组( P<0.05),MOX的ρEC 50值较AD及NE的ρEC 50值均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正常大鼠肺动脉环和肠系膜动脉环对AD、NE、MOX均产生收缩反应,但肺动脉环较肠系膜动脉环收缩功能弱。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中,肺动脉对AD、NE、MOX产生收缩反应,且较正常肺动脉环反应性和最大收缩张力更强。AD、NE对肺动脉环的反应性和最大收缩张力相似,而MOX与AD、NE相比,对肺动脉的收缩作用较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肾病患者低辐射低碘量冠状动脉CT成像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低电压、等渗低浓度和低容量碘对比剂检查方案用于慢性肾病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共36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而准备行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的慢性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例,使用常规管电压120 kV,步进-发射(step-and-shot, SAS)扫描方案,注射高浓度碘对比剂(碘普罗胺,370 mgI/ml),63~85 ml,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观察组23例,使用低电压SAS扫描方案,依据体质量指数(BMI)选择不同的管电压,即管电压100 kV(BMI≥25 kg/m 2)或80 kV(BMI<25 kg/m 2),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 I/ml),低容量注射45 ml,采用迭代重建算法。两组患者扫描时均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4D CareDose)。两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别采用主观和客观法评价;辐射剂量以剂量长度乘积(DLP)与胸部系数 k的乘积为依据计算;两组摄入的总碘量以碘浓度与注射容量的乘积计算;肾功能变化以检查前和检查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清除率下降百分比计算。 结果:32例患者顺利完成冠状动脉CT检查,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3.789±0.598)和(3.708±0.7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和回旋支(LCX)平均信噪比分别为(12.88±4.53)和(13.67±2.08)、(11.9±5.0)和(12.6±5.1)、(12.78±3.15)和(13.22±3.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平均对比噪声比分别为LAD(10.94±1.31)和(11.27±1.81)、RCA(10.38±1.90)和(11.01±2.26)、LCX(11.71±3.15)和(12.49±3.62),两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平均辐射剂量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了61.75%,分别为(1.09±0.19)和(2.85±0.59)mSv,观察组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260, 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平均碘摄入量分别为(2.71±0.37)和(1.22±0.00)g,观察组降低了54.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162, P<0.05)。碘对比剂注射后72 h内血清肌酐清除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所下降分别为(11.89±4.98)%和(28.75±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004, P<0.05)。 结论:"三低"扫描方案可降低患者总用碘量和辐射剂量,对肾功能影响小,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可用于慢性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