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体内或体外尿流改道术后的肾功能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体内或体外尿流改道(UD)术后的肾功能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RARC+UD的26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4±9.4)岁,原位新膀胱 84例,回肠膀胱 182例.通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患者术后长期肾功能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评估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尿流改道过程中肠管处理的手术入路不同,将 266例患者分为体外尿流改道(ECUD)组(79例)和体内尿流改道(ICUD)组(187例).ECUD组与ICUD组的平均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ICUD组平均手术估计失血量[(303.5±116.5)ml]少于ECUD组[(379.8±23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ECUD 组术后第 1、2、3 年的平均 eGFR 分别为(92.3±26.5)、(90.4±26.5)、(88.1±28.3)ml/(min·1.73m2),ICUD 组分别为(98.9±23.3)、(97.3±23.3)、(95.7±23.5)ml/(min·1.73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2、0.034、0.037).随访期内共有112例(42.1%,112/266)患者出现长期肾功能损伤,其中12例(4.5%,12/266)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KD)3B期及以上,ECUD组9例(11.4%)、ICUD组3例(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长期肾功能损伤将患者分为肾损伤组和未发生肾损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7)、手术入路(P<0.001)、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P<0.001)、病理分期T3期及以上(P<0.001)、术后肾积水(P=0.006)、估计出血量(P=0.007)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手术入路(OR=0.24,95%CI:0.12~0.46,P<0.001)、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OR=4.37,95%CI:1.32~14.45,P=0.016)、病理分期T3期及以上(OR=6.21,95%CI:3.20~12.07,P<0.001)为术后发生长期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期内共30例(11.3%)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其中ECUD组6例(7.6%),ICUD组24例(1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结论:急性和长期肾功能损伤是膀胱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患者的肿瘤病理分期、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尿流改道过程中对肠管处理的入路(ECUD和ICUD),是患者长期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精准评估、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和长期随访,对于保护膀胱癌患者术后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步疗效分析(附9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8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由同一术者完成的9例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56~78岁,平均65.6岁。复发性膀胱肿瘤7例,初发2例;6例既往曾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有膀胱部分切除术史。手术方法:均采用经脐单一切口4.5~5.5 cm,建立单孔机器人操作通道,安装达芬奇Si机器人手术系统1号、2号臂,采用镜头30°向上,在镜下依次行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体外完成尿流改道。其中1例女性患者同时行子宫及阴道前壁切除。结果:9例手术均经脐单通道顺利完成,均未增加辅助孔,无中转普通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尿流改道包括输尿管皮肤造口2例,回肠代膀胱5例,原位新膀胱2例。手术时间280~600 min,平均437.8 min;术中出血量100~450 ml,平均227.8 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肠道恢复时间2~4 d,平均3.1 d;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16 d,平均8.3 d;术后住院时间6~13 d,平均7.7 d。1例回肠代膀胱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予留置胃管、禁食等对症治疗后治愈,余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分期:T 2aN 0M 0期6例,T 2bN 0M 0期1例,T 3aN 3M 0期1例,T isN 0M 0期1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总数12~46枚,平均23.7枚。随访9~12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肾积水和输尿管狭窄,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对于有经验的术者,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术手术切口小、恢复快,短期肿瘤控制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LRP)和传统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49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RALRP23例,LRP26例,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术后恢复指标,应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RALRP组患者和LRP组患者手术时间( t=0.95, P>0.05)、术中出血量( t=1.68, P>0.05)、切缘阳性率( χ2=0.02, P>0.05)、术后通气时间( t=0.22, P>0.05)、拔除引流管时间( t=1.59, 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率( χ2=0.00, P>0.05)、术后生化复发率( χ2=0.08, P>0.05)、术后6个月控尿率( χ2=0.08, 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LRP组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低于LRP组[(14.26±2.38) min比(18.46±2.40) min, t=6.14, P<0.01];RALRP组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低于LRP组[(15.48±2.11) d比(17.69±2.33) d, t=3.47, P<0.01];RALRP组术后3个月控尿率高于LRP组[82.61%比53.85%, χ2=4.59, P<0.05];RALRP组术后阴茎勃起功能恢复率高于LRP组[78.26%比50.00%, χ2=4.19,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RALR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保证满意瘤控的同时减少术后尿失禁、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并在吻合重建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非转移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ANU)和传统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LRNU)治疗非转移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73例非转移性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RANU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64.4±10.8)岁;体质量指数(BMI)(24.4±3.4)kg/m 2;肾盂肿瘤16例,输尿管肿瘤9例,肾盂和输尿管肿瘤2例;肿瘤位于左侧16例,右侧11例。LRNU组46例,男17例,女29例;年龄(67.0±9.6)岁;BMI(23.8±3.0)kg/m 2;肾盂肿瘤22例,输尿管肿瘤19例,肾盂和输尿管肿瘤5例;肿瘤位于左侧30例,右侧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RANU组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完成肾和上段输尿管切除,不更改患者体位,调整机械臂位置后完成下段输尿管和部分膀胱壁的切除。LRNU组腹腔镜下切除肾后,患者改仰卧位切除下段输尿管和部分膀胱壁。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盆腔和肾窝引流管携带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 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RANU组和LRNU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5(176,208)min和132(115,153) min( P<0.01);RANU组3例术中输血,LRNU组无输血病例( P=0.047)。RANU组和LRNU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5.0(2.0,10.0)枚和0.5(0,4.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ANU组和LRNU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4,6)d和5(5,6)d,盆腔引流管携带时间分别为5(3,5)d和4(3,4)d,肾窝引流管携带时间分别为4(3,5)d和4(3,5)d,淋巴结阳性例数分别为2例(7.4%)和5例(10.9%),术后短期(术后至出院日)并发症分别为5例(18.5%)和2例(4.4%),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RANU组中位随访时间14(11,19)个月,LRNU组中位随访时间31(25,40)个月。RANU组和LRNU组的膀胱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6%和91.3%,总生存率分别为96.3%和89.1%,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8.9%和8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ANU是治疗非转移性UTUC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达到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似的控瘤效果,且RANU在淋巴结清扫数量上具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LADG的患者189例,从中筛选符合术后胰瘘诊断标准的27例患者纳入胰瘘组,再随机选择同期的未发生胰瘘患者27例纳入非胰瘘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前特征和手术数据,包括体重指数、内脏脂肪面积、术前病史、肿瘤分期、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分析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高体重指数( t=3.956, P=0.003)、高内脏脂肪面积( t=6.161, P=0.038)、手术时间长( t=2.650, P=0.024)、出血量大( t=1.887, P=0.042)、淋巴结清扫范围广( t =2.092, P=0.001)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胰瘘,而内脏脂肪面积/腹部总脂肪面积比值( χ2=1.334, P=0.324)、术前合并肺疾病( χ2=0.750, P=0.379)、冠心病( χ2=0.081, P=0.500)、高血压( χ2=0.667, P=0.239)、糖尿病( χ2=2.030, P=0.127)、慢性肾脏病( χ2=0.587, P=0.352)、肿瘤分期( χ2=1.388, P=0.500)等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肥胖患者及手术时间长的LADG患者发生术后胰瘘的可能性更大,综合性术前判断及谨慎的术中操作可能是避免术后胰瘘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滑膜肉瘤是一种起源未明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常见于四肢关节周围,原发于肾脏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肾滑膜肉瘤,患者因间断肉眼血尿就诊,术前诊断为右肾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术后随访13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男性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男性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例。患者体检时偶然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并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MESTK,免疫组化染色为ER(+),PR(+),SMA(+)。术后随访4个月,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无肿瘤复发征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学习曲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100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肾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1.5(18~79)岁。平均体质指数24.9(19~31)kg/m 2。TNM分期均为T 1N 0M 0期,具有肾部分切除术指征。肿瘤位于左侧38例,右侧62例。肿瘤平均最大径3.9(1.0~6.7)cm.平均R.E.N.A.L.评分6.7(4~11)分。手术均由单一术者完成,术者拥有10年以上腹腔镜主刀经验,已完成传统腹腔镜手术>1 000台。本组手术为术者开展机器人手术后的前100例。手术平均装机时间14(10~30)min,平均手术时间119.2(60~24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16.7(0~45)min,平均术中估计出血量105.2(30~500)ml。无中转根治性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或普通腹腔镜手术。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Dindo-Calvein分级≥Ⅲ级)。术后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尿瘘、肺部感染、肾周血肿各1例,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无需进一步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无切缘阳性情况。使用累积和检验(CUSUM)方法对装机时间和手术时间的学习曲线进行拟合,根据曲线的拐点(累积和停止上升、累积和开始下降)判断术者机器人手术的3个不同学习阶段,并比较术者不同学习阶段的手术患者特征和围手术期数据。 结果:根据CUSUM法拟合的手术时间学习曲线显示,机器人手术的学习曲线为19例。根据手术时间学习曲线的拐点,将100例手术分为3个阶段:1~19例为学习阶段,20~43例为掌握阶段,44~100例为熟练阶段。3个阶段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侧别、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病理类型、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学习阶段的患者中位体质指数明显低于掌握阶段和熟练阶段(23kg/m 2与26kg/m 2、25kg/m 2, P=0.02)。学习阶段、掌握阶段、熟练阶段的中位装机时间(20 min与12 min与12 min)、中位手术时间(150 min与120 min与100 min)、中位热缺血时间(21 min与18 min与15 min)均呈逐渐缩短趋势( P<0.001)。学习阶段术后中位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掌握阶段和熟练阶段(7d与6d和6d, P=0.011)。学习阶段、掌握阶段、熟练阶段的中位肿瘤最大径(3.7 cm与3.9 cm与4.0 cm, P=0.75)和中位R.E.N.A.L.评分(6分与7分与7分, P=0.16)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学习曲线为19例左右。完成学习曲线后,装机时间、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可较初期明显缩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血管球瘤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肾血管球瘤临床罕见,本文报道2例。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7、60岁,均因体检发现肾肿物入院。2例术前均行B超、CT检查,分别诊断为左肾肿瘤及左肾完全内生型肾肿瘤,分别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分别为血管球瘤和恶性潜能不确定的血管球瘤,术后分别随访121、14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马蹄肾合并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原发于肾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T)占肾脏上皮恶性肿瘤不足1%,合并马蹄肾者更罕见,本文报道1例高分化肾NET合并马蹄肾。患者因左侧腰背部疼痛1个月余就诊,增强CT检查示马蹄肾,左肾肿物,大小约5.0 cm×4.0 cm,肿物距峡部约2 cm;峡部有单独血液供应。行腹腔镜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中离断峡部,完整切除肿瘤及左肾。术后病理为肾高分化NET。术后未行辅助治疗,术后随访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