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学习曲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单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100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肾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1.5(18~79)岁。平均体质指数24.9(19~31)kg/m 2。TNM分期均为T 1N 0M 0期,具有肾部分切除术指征。肿瘤位于左侧38例,右侧62例。肿瘤平均最大径3.9(1.0~6.7)cm.平均R.E.N.A.L.评分6.7(4~11)分。手术均由单一术者完成,术者拥有10年以上腹腔镜主刀经验,已完成传统腹腔镜手术>1 000台。本组手术为术者开展机器人手术后的前100例。手术平均装机时间14(10~30)min,平均手术时间119.2(60~24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16.7(0~45)min,平均术中估计出血量105.2(30~500)ml。无中转根治性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或普通腹腔镜手术。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Dindo-Calvein分级≥Ⅲ级)。术后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尿瘘、肺部感染、肾周血肿各1例,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无需进一步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无切缘阳性情况。使用累积和检验(CUSUM)方法对装机时间和手术时间的学习曲线进行拟合,根据曲线的拐点(累积和停止上升、累积和开始下降)判断术者机器人手术的3个不同学习阶段,并比较术者不同学习阶段的手术患者特征和围手术期数据。 结果:根据CUSUM法拟合的手术时间学习曲线显示,机器人手术的学习曲线为19例。根据手术时间学习曲线的拐点,将100例手术分为3个阶段:1~19例为学习阶段,20~43例为掌握阶段,44~100例为熟练阶段。3个阶段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侧别、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病理类型、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学习阶段的患者中位体质指数明显低于掌握阶段和熟练阶段(23kg/m 2与26kg/m 2、25kg/m 2, P=0.02)。学习阶段、掌握阶段、熟练阶段的中位装机时间(20 min与12 min与12 min)、中位手术时间(150 min与120 min与100 min)、中位热缺血时间(21 min与18 min与15 min)均呈逐渐缩短趋势( P<0.001)。学习阶段术后中位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掌握阶段和熟练阶段(7d与6d和6d, P=0.011)。学习阶段、掌握阶段、熟练阶段的中位肿瘤最大径(3.7 cm与3.9 cm与4.0 cm, P=0.75)和中位R.E.N.A.L.评分(6分与7分与7分, P=0.16)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学习曲线为19例左右。完成学习曲线后,装机时间、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可较初期明显缩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儿童脾切除术三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儿童脾切除和脾部分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技术行脾切除或脾部分切除的3例脾脏肿物患者临床资料.3例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分析患者术前病历资料、手术处理过程、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例脾脏肿物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近期随访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02~185 min,机器人手术系统装机时间12~15 min,术中出血量2~50 mL,术后住院时间11~13 d.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儿童脾切除术和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5例经机器人辅助治疗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患儿术前、术中以及预后情况,总结器人手术在肠旋转不良应用的相关经验。结果:15例患儿中男13例,女2例;胎龄36 +2~40 +4周;早产儿2例,足月儿13例;剖腹产7例,顺产8例;手术时日龄(11.7±5.9)d;手术时体重(3 065±377)g;7例术前超声检查提示肠扭转720°,5例术前B超提示肠扭转540°,3例术前B超提示肠扭转360°;12例胆汁性呕吐,3例非胆汁性呕吐;4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其余7例未合并心脏畸形。15例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7±8)min,装机时间为(14 ± 3)min。术中气腹压力为(5.6±0.3)mmHg;呼气末PaCO 2为(38.4±4.3)mmHg,估计出血量1~3 mL。术后撤离呼吸机时间为(5.2±1.8)h。初次经口进食时间为术后(3.1±1.2)d,足量进食时间为术后(7.2±1.8)d,住院时间为(12.1±2.7)d。1例术后因局部肠粘连导致肠梗阻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因肠动力异常住院时间达27 d,其余13例恢复良好,无呕吐、腹胀、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结果提示15例均喂养良好,手术切口愈合满意,生长发育正常。 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应用安全、可行,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Flexitron后装机的临床调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为满足国家标准和临床需求,对Flexitron后装机的硬件和软件制定临床调试流程、项目内容和测试方法,并建立相关的质量控制规程。方法:临床调试分为硬件、治疗计划系统(TPS)和端对端(ETE)的全流程测试。采用源位置检测标尺测量放射源的到位精度;通过秒表计时、电离室测量、视频分析3种方法检测驻留时间的精度和线性;使用高精度尺测试模拟尺、连接管、源位置检测标尺等测量工具的精度;使用胶片校准标记丝和施源器;使用静电计和井型电离室校准放射源活度。通过实物图像对TPS的显示、重建精度进行评价。采用自制模体完成扫描、计划和剂量测量进行ETE测试。结果:调试项目中的精度检测结果均在可接受的限值之内,源活度测量结果偏差为0.21%,ETE点剂量测量偏差为2.32%,均满足临床使用要求。但精度检测项目中,核磁标记丝的标称和实测值存在2 mm差异,因此基于核磁影像采用标记丝进行管道重建时需要修正。结论:本研究通过总结Flexitron后装机的临床调试经验,制定了后装机、计划系统各项目的质量控制方法及结果的基线水平,为后装机投入临床使用前的调试工作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器性能检查系统在加速器的应用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验证Varian公司TrueBeam系列加速器机器性能检查(MPC)系统的可靠性、精确度与稳定性。方法:装机完成后通过验收数据与第1次MPC运行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MPC结果可靠性;通过人为引入误差的方法验证MPC结果在图像引导放疗应用中的精确度。收集2019—2020年间60组MPC部分结果求,比较各指标稳定性差异。结果:MPC获得的设备误差参数均低于验收获得的误差参数,两者数据差异最大仅为2mm且占阈值比<20%。MPC对辐射和成像位置偏移的感应精度较高, r值均>90%;其中治疗床Vertical方向对位移精度感应较差, r值<73.7%。对于此次验证指标稳定性最好的为治疗床角度方向,标准差均≤0.01,其余各指标稳定性差异不大。 结论:MPC可以作为图像引导放疗常规质量保证的一种验证工具,对于辐射、成像等中心的验证精度优于机架、准直器和治疗床的机械精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0年江苏省放射治疗资源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江苏省各地区医疗机构放射治疗资源现状。方法:以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的子项目"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启动调查,根据调查内容设计统一电子调查表,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分发与回收,对江苏省2020年所有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不包括部队医院)进行调查。结果:截至2020年底,江苏省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共113家(不包括部队医院),其中三级医院86家,二级医院23家,一级医院2家,未评级医院2家,苏北地区医院数量最多。从事放疗工作的人员共2 033人,其中医学物理师319人,占比为15.69%,比例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放射治疗设备195台,其中医用直线加速器153台,后装机31台,γ刀和 60Co治疗机分别为9台与2台。每百万人口拥有加速器数量1.80台,高于2018年全国1.45台的水平。放疗年治疗人数为92 441人,年治疗频度为1.090例/千人口,低于国际上I类医疗保健水平地区。 结论:江苏省放射治疗资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可能仍不能完全满足现有患者的医疗需求,且离I类医疗保健水平地区还有不小差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腹膜后入路应用第四臂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中使用第四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80例初诊为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应用第四臂的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按手术入路分为2组。经腹膜后组312例,男198例,女114例;平均年龄54.0(18~82)岁;肿瘤位于右肾152例(48.7%),左肾155例(49.7%),双肾5例(1.6%);肿瘤大小(3.5±2.7)cm;R.E.N.A.L.评分4~5分105例(33.7%),6~8分143例(45.8%),9~12分64例(20.5%)。经腹腔组168例,男105例,女63例;平均年龄53.2(21~79)岁;肿瘤位于右肾85例(50.6%),左肾78例(46.4%),双肾3例(1.8%);肿瘤大小(3.8±2.9)cm;R.E.N.A.L.评分4~5分52例(31.0%),6~8分81例(48.2%),9~12分35例(20.8%)。经腹膜后组患者取健侧90°侧卧折刀位,镜头孔套管放置于髂嵴上2~3 cm处,分别于腹侧和背侧距镜头孔套管8 cm处放置1个操作孔套管,两操作孔与镜头孔的连线夹角为150°~180°,距腹侧操作孔的腹侧8 cm处建立第四臂操作孔,腹侧操作孔和第四臂操作孔连线与水平线夹角≤15°。术中通过第四臂操作孔放置抓钳,可用于推挡脂肪、腹膜,牵引抬举肾脏等,以获得满意的操作空间和位置;可以协助释放和回收无损伤动脉夹,保证阻断确切可靠;可以协助缝合,保证缝合位置准确、张力适当。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恢复、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放手术。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装机时间分别为(12.3±5.3)min和(7.8±3.8)min,控制台时间分别为(70.5±17.1)min和(89.4±23.9)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7.3±8.2)min和(19.2±9.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2±47.3)ml和(125.8±52.1)ml,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分别为(1.5±1.8)d和(2.7±2.4)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3±1.8)d和(7.4±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0和0.6%(1/168),留置引流管时间分别为(4.6±2.5)d和(4.9±2.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腹膜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腹腔组[21.5%(67/312)与30.3%(51/168), P=0.031],其中Clavien 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62/312)与28.6%(48/168), P=0.030],Clavien Ⅲ~Ⅳ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5/312)与1.9%(3/168), P>0.05]。 结论:经腹膜后入路应用第四臂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与经腹腔入路相比,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手术并发症更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湖南省放射治疗基本情况和质量安全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湖南省医疗机构放射治疗资源现状和质量安全情况。方法:根据调查内容设计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质量安全自评表,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分发和回收,对湖南省2022年所有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不包括部队医院)开展调查,由湖南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采用分层抽样实地检查的方式核对质量安全评价情况。用Wilcoxon检验比较各单位的放疗质量安全自评得分与实地检查得分的差异。结果: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共76家(不包括部队医院),其中三级医院62家、二级医院14家,年收治放疗患者总数44 253人。从事放疗工作的人员共1 381人,其中医师746人、物理师205人、技师397人、维修工程师33人。共有直线加速器88台(其中螺旋断层加速器3台)、伽马刀10台、后装机28台,每百万人口拥有加速器1.33台。正在开展三维适形放疗的单位有36家、静态调强放疗60家、容积弧形调强放疗20家、体部立体定向放疗27家、图像引导放疗44家、呼吸运动管理33家、后装放疗27家。质量安全评价情况中,放疗专业基本要求得分较高,2家单位取得满分,无不及格单位。放疗人员和组织、放疗流程、文档记录等方面无满分单位,得分集中在60~<80分,且均有部分单位不及格。结论:湖南省近年来放疗行业总体稳步发展,放疗人员结构趋向合理,但仍存在放疗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设备利用率不高、技术开展不充分的情况。质量安全方面整体较好,但在放疗人员和组织要求、流程要求和文档记录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今后需要予以持续优化改进,同时将加大实地检查力度,保障放疗质量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心肺复苏患者术后早期脉压损失是ECMO撤机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因心搏骤停行ECPR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成功撤离ECMO辅助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传统心肺复苏(CCPR)时间、ECMO辅助时间、是否发生脉压损失、是否发生并发症、远端灌注管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使用情况。对ECMO撤机失败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6例ECPR患者中有23例成功撤离ECMO,撤机成功率为41.07%。与撤机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患者年龄更大(岁:46.7±15.6比37.8±16.8, P<0.05),脉压损失及ECMO并发症发生率更高〔81.8%(27/33)比21.7%(5/23),84.8%(28/33)比39.1%(9/23),均 P<0.01〕,CCPR时间更长(min:72.3±19.5比54.4±24.6, P<0.01),ECMO辅助时间更短(h:87.3±81.1比147.7±50.8, P<0.01),ECPR辅助后动脉血pH及乳酸(Lac)水平改善更差〔pH:7.1±0.1比7.3±0.1,Lac(mmol/L):12.6±2.4比8.9±2.1,均 P<0.01〕。两组间远端灌注管和IABP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ECPR患者撤机失败的因素有脉压损失、ECMO并发症、装机后动脉血pH和Lac〔脉压损失:优势比( OR)=3.37,95%可信区间(95% CI)为1.39~8.17, P=0.007;ECMO并发症: OR=2.88,95% CI为1.11~7.45, P=0.030;装机后pH: OR=0.01,95% CI为0.00~0.16, P=0.002;装机后Lac: OR=1.21,95% CI为1.06~1.37, P=0.003〕。校正患者的年龄、性别、ECMO并发症、装机后动脉血pH和Lac、CCPR时间的影响后发现,脉压损失是ECPR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 OR=1.27,95% CI为1.01~1.61, P=0.049)。 结论:ECPR术后早期脉压损失是ECPR患者撤离ECMO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加强ECPR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管理对ECMO的成功脱机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场强MR加速器的图像畸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1.5T高场强MR加速器(MR-Linac)的图像畸变,以及MR-Linac和外设对MR图像畸变影响。方法:采用特制的MR几何畸变测试模体和分析软件,建立在以磁体中心为球心的球形体积直径(DSV)内MR图像畸变的基准。分析加速器束流系统、机械系统和外设设备工作时对图像畸变的影响,并通过长期追踪测试来观察MR-Linac图像畸变的稳定性。结果:高场强MR-Linac的图像畸变随着测试点距离磁体中心的距离增大图像畸变也相应增大DSV 400 mm范围内绝大部分测试点在三维方向的图像畸变<1 mm,400~500 mm范围内部分区域的图像畸变>2 mm,最大畸变>7 mm。MR-Linac图像畸变在装机后7个月内保持稳定,加速器以及外设工作时仅对DSV 400~500 mm范围内MR图像几何畸变的最大值有轻微影响。结论:高场强MR-Linac的临床使用中应谨慎治疗肿瘤位置距离等中心>20 cm的病例。MR-Linac在装机后7个月内图像畸变保持稳定,加速器和外设工作时对图像畸变的影响有限,临床上可以忽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