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用于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辅助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辅助镇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患者.本实验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非劣性实验设计,计算出试验所需最低样本量为103例/组,按照10%的脱落失访率,估算每组例数为116例,确定总样本量为232例,将232例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XY组,n=116)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组(DEX组,n=116).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48 h运动状态下(即患者非静止状态)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次要观察指标为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术后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术中肿瘤切除、术后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满意度.结果 与OXY组相比,DEX组患者术后48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低于OXY组(P<0.01),围手术期其他镇痛药物使用量更少(P<0.01).DEX组患者术后镇静效果优于OXY组(P<0.01);DEX组患者术中及拔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较低(P<0.01);DEX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OXY组,满意度高于OX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具有良好的辅助镇痛镇静的作用,可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验证针刺减少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改善预后的效应.方法:将70例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围手术期针刺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于术后6、24、48、72h,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③术后24 h,治疗组患者的腹胀、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治疗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6、24、48、72h,治疗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且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LC围手术期针刺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对LC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髂筋膜阻滞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髂筋膜阻滞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了 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2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髂筋 膜阻滞,试验组接受复方倍他米松和髂筋膜阻滞.比较了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TLR4/NF-KB信号通路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参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麻醉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术中输液量等参数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和术后48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2h的疼痛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7d和14d,观察组的髋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4d,两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和术后48h的血清TLR4和NF-κ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前的血清TLR4和NF-κB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髂筋膜阻滞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恢复髋关节活动度,并与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相关,且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体内检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影响单胺能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滥用该类物质后,会产生刺激和致幻作用并伴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呕吐、胸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和多器官衰竭而死亡,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药理毒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成为法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已有的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体内过程、样品处理以及分析方法,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磁导航鼻肠管置入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电磁导航鼻肠管置入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电磁导航鼻肠管置管技术留置鼻肠管,对照组采用盲插法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的总置管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用时、置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0 d后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结果 试验组总置管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为80.0%;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试验组置管用时为(16.20±5.65)min,对照组为(34.13±13.60)min;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方面,试验组鼻黏膜出血1例、呛咳1例,对照组鼻黏膜出血4例、呛咳5例、恶心呕吐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36);两组均未发生气胸、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在营养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置管后10 d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置管前后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电磁导航鼻肠管置管技术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留置鼻肠管的成功率高,操作用时短,能够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提供早期营养支持,且置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替加环素致低血糖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替加环素致低血糖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3年4月,纳入替加环素致低血糖症的中英文病例报道,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整理及统计.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4篇,经筛选后纳入中文5篇,英文5篇.所报道的病例中,男性占比70%,年龄中位数为71岁.不良反应的表现有心慌、出汗、手抖,以及伴发头晕、恶心、呕吐等.血糖检测结果最低值为1.1~1.5 mmol/L.50%的病人为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最短的为用药后35 h,最长为用药后第8天.采取的措施一般为停药,予以葡萄糖静脉滴注或静推,病人经及时处理后血糖都能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应用替加环素的过程中应警惕低血糖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司美格鲁肽作为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周制剂,具有降糖、减重、保护心肾作用,但其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使用经验有限,仅有个别文献报道。该文报道1例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就诊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合并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司美格鲁肽治疗的经过。患者为32岁女性,主因“间断恶心、呕吐伴血糖升高1年余”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体重指数(BMI)30.43 kg/m 2,糖化血红蛋白6.3%,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9.00和13.83 mmol/L,24 h尿蛋白为1.38 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7.60 ml·min -1·(1.73 m 2) -1且有黑棘皮,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T2DM、肥胖症,临床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加用司美格鲁肽降糖、减重、改善心脑血管预后治疗,经治疗后患者停用胰岛素,血糖控制达标,体重减轻7.0 kg左右,腹围缩小,黑棘皮、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达到综合达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行取卵术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行取卵术患者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的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的患者110例,年龄20~40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55例):丙泊酚无痛取卵组(P组)和布洛芬组(C组)。术前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入室后监护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P组麻醉诱导方法为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2.0~2.5 mg/kg,待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达6分后开始手术,丙泊酚8~12 mg·kg -1·h -1静脉泵注维持麻醉;C组术前15 min于阴道深部置入布洛芬栓剂。记录两组患者年龄、BMI、不孕年限、手术时间、ASA分级、所用超促排卵用药的天数、促排卵用药总量、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 0)、手术开始即刻(T 1)、手术结束即刻(T 2)、术后10 min(T 3)4个时间点的MAP、心率、SpO 2,T 3时的VAS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收集T 0、T 2、术后第1天晨(T 4)、胚胎移植前(T 5)静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数量;记录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 结果:P组MAP、心率在T 1、T 2、T 3时低于C组( P<0.05)。与T 0比较:P组MAP及心率在T 1时升高,T 3时降低( P<0.05);C组MAP及心率在T 1、T 2、T 3时均升高( 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T 3时VAS疼痛评分低于C组,术中体动例数少于C组( 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T 2时NK细胞数量少于C组( P<0.05);与T 0比较,P组T 2时NK细胞数量减少( P<0.05)。两组患者受精卵形成率、胚胎形成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获卵数、获卵率高于C组( P<0.05)。 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取卵术能够降低患者NK细胞的数量,虽对单次妊娠结局无显著促进作用,但可以取得更高的获卵率,对后续妊娠结局有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榄香烯注射液在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液在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80例,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号分为试验组( n=90)和对照组( n=90),试验组术中胸腔冲洗、淋洒留置榄香烯注射液并术后静脉滴注;对照组术中应用生理盐水胸腔冲洗。观察两组安全性指标、近期疗效指标、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远期获益指标。 结果:试验组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肌酐升高、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3.33%(39/90)、0(0/90)、5.55%(5/90)、6.67%(6/90)、4.44%(4/90)、0(0/90),对照组分别为53.33%(48/90)、1.11%(1/90)、2.22%(2/90)、4.44%(4/90)、7.78%(7/90)、1.11%(1/9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1.802, P=0.179; P=1.000; χ2=0.595, P=0.441; χ2=0.424, P=0.515; χ2=0.871, P=0.351; P=1.000)。试验组术后拔管时间为(173.36±41.09)h,术后住院时间为(14.82±4.35)d,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为(81.43±3.89)分,对照组分别为(175.76±40.46)h、(15.34±5.22)d、(80.49±2.67)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95, P=0.695; t=-0.726, P=0.472; t=1.890, P=0.061)。试验组引流液总量为(665.39±201.31)ml,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1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2.67±213.84)ml和8.89%(8/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173, P=0.032; χ2=4.211, P=0.040)。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手术后1周复查,两组的CD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45±6.96)% vs. (53.71±6.54)%, t=1.728, P=0.087];试验组的CD4 +、CD4 +/CD8 +、NK细胞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43±5.05)% vs. (25.92±8.06)%, t=3.501, P=0.001;1.30±0.21 vs. 1.23±0.20, t=0.229, P=0.028;(254.20±15.21)个/μl vs. (237.05±10.73)个/μl, t=2.741, P=0.007]。试验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别为(1.37±0.18)ng/ml、(1.26±0.28)ng/ml、(0.89±0.17)ng/ml、(1.06±0.24)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0.42)ng/ml、(2.92±0.45)ng/ml、(2.38±1.55)ng/ml、(2.82±0.15)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3.928, P=0.014; t=19.728, P=0.011; t=17.924, P=0.006; t=16.625, P=0.003)。试验组患者1年复发率为2.22%(2/90),半年死亡率为1.11%(1/90),对照组分别为5.56%(5/90)和2.22%(2/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595, P=0.441; χ2=0.000, P=1.000)。 结论:榄香烯无瘤技术序贯治疗联合术后静脉滴注对于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应用阳和汤联合透脓散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应用阳和汤联合透脓散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阳和汤联合透脓散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症状体征积分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乳房红肿、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房瘘管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其中联合组上述四项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55/60)比7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8.456,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并且联合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3.24 ± 0.92)ng/L比(3.81 ± 1.02)ng/L、(1.12 ± 0.42)ng/L比(1.41 ± 0.35)ng/L、(32.27 ± 19.03)ng/L比(43.04 ± 21.5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两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阳和汤联合透脓散能够显著改善急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β、IL-6、TNF-α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