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体内检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影响单胺能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滥用该类物质后,会产生刺激和致幻作用并伴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呕吐、胸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和多器官衰竭而死亡,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药理毒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成为法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已有的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体内过程、样品处理以及分析方法,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赛洛西宾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机制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难治性抑郁症是一种具有药物抵抗性的重度抑郁症亚型,目前尚缺乏有效且持久的治疗方法.赛洛西宾是裸盖菇的活性物质,是一种天然的5-羟色胺能致幻剂,能够激活5-羟色胺2A受体介导抗抑郁作用的多个方面.近年来赛洛西宾因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或是其他精神类疾病方面发挥出突出显著的治疗作用而重新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文献中赛洛西宾在神经可塑性、大脑神经连接网络、神经递质、免疫因子、微生物群-肠-脑轴和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研究,探索赛洛西宾对抗难治性抑郁症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该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与物质成瘾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物质成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研究物质成瘾的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 gated cation channels,HCN)参与了许多大脑高级活动,与多种脑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HCN通道在物质成瘾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正逐步得到重视。近年来,关于物质成瘾的研究证实: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情况下,多个脑区的HCN通道功能或表达出现异常,但至今尚未能全面了解其机制以及这种变化导致的行为学后果。因此,本文综述HCN通道在成瘾性精神活性物质(如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苯丙胺类、酒精和烟草)成瘾中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期为物质成瘾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期酒精摄入对小脑神经环路及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酒精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最广泛使用且滥用的精神活性物质,长期过量摄入酒精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其功能受损。小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酒精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小脑皮层神经环路主要体现为外部信息通过苔藓纤维、爬行纤维传入,最终通过浦肯野细胞整合各种信息并输出指令,进而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急、慢性酒精摄入会损伤人体运动协调、运动学习以及部分认知功能,其损伤机制被普遍认为是由酒精摄入导致的小脑皮层神经环路功能异常所引起的。文章结合近年来对长期酒精摄入小鼠模型的研究,对长期酒精摄入影响小脑神经网络机制的各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行为运动、运动协调、认知功能、抑郁等方面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随着精准医学的兴起,人们对探索长期酒精摄入对小脑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机制愈发感兴趣,如何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是未来要研究的重要命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极早产儿的发育结局改善:LISA后的发育结局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胎龄23~26周的早产儿应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后在矫正年龄24个月时的神经认知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德国13个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LISA试验的存活患儿,评估患儿的神经发育结局、听觉、视觉、生长发育状况、再住院天数及潜在混杂因素如母亲抑郁、母乳喂养率和社会经济因素等。结果:182例存活患儿中有156例纳入研究,其中78例LISA、78例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22%的LISA婴儿和42%的插管婴儿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70( P=0.012)。在胎龄25~26周的较成熟早产儿中,两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存在显著差异,4%的LISA婴儿和21%的插管婴儿MDI<70( P=0.008)。 结论:矫正年龄24个月时,LISA婴儿的PDI<70比例较低,MDI得分与插管婴儿相似,胎龄25~26周的早产儿接受LISA治疗后的严重致残率降低。LISA技术安全、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安慰剂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机临床试验中无药理活性的安慰剂可引发人体产生积极的生理反应,从而具有缓解疾病症状的作用,被称为安慰剂效应。本文总结了安慰剂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整合框架理论、安慰剂组学研究及安慰剂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多巴胺、阿片类物质、5-羟色胺和内源性大麻素等信号系统中的分子可能参与了安慰剂效应,也参与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这提示安慰剂效应和抑郁症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分子,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和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卵圆孔未闭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卵圆孔未闭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伴有偏头痛、不明原因头晕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甚至会出现焦虑、抑郁症等精神症状。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卵圆孔未闭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机制包括反常栓塞假说、血管活性物质假说、脑血流调节受损以及基因遗传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封堵卵圆孔。本文现围绕上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及诊治卵圆孔未闭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精神活性物质卡痛的应用现状、药理作用及管制建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卡痛是一种原产于东南亚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在东南亚的特殊药用价值和欧美地区滥用的危害性一直受到关注。近年来我国已经出现卡痛滥用现象,亟需提高对卡痛的认识,加强对其使用的监管。本文总结了卡痛在国内外的使用现状,就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成瘾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卡痛的管制现状,并就我国如何加强管制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2C-B-FLY和25B-NBOH的体外代谢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2C-B-FLY和 25B-NBOH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体外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方法 建立人肝微粒体孵育模型,样品在 37℃水浴共孵育 3 h后离心、吹干、复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Q Exactive质谱ESI+模式对样品进行检测,运用Full scan-ddMS2 数据依赖型采集模式对母药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经人肝微粒体体外孵育实验,2C-B-FLY经代谢共产生 4 种I相代谢物和 1 种乙酰化的II相代谢物,发生了羟基化、去溴化、N-乙酰化等代谢反应.25B-NBOH经代谢共产生8种I相代谢物和2种葡萄糖醛酸化的II相代谢物,包括的主要生物转化反应为O-去甲基化、羟基化、胺基脱氢、N-脱烷基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结论 本研究阐述了2C-B-FLY和 25B-NBOH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为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体内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氟溴唑仑的奖赏效应及其神经环路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氟溴唑仑(Flub)是一种新型苯二氮?类精神活性物质,其成瘾性及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小鼠条件位置偏爱(CPP)模型,研究Flub的奖赏效应,以c-Fos表达评定神经元活性,采用病毒示踪技术追踪神经环路,通过化学遗传技术研究神经环路对奖赏效应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Flub(ip 3 mg/kg)显著增加小鼠CPP评分,增加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能神经元c-Fos表达.抑制VTA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Flub小鼠CPP评分显著降低.病毒示踪显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接受喙内侧被盖核(RMTg)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投射.激活RMTgGABA→VTADA环路或阻断RMTg脑区苯二氮?受体,Flub小鼠的CPP评分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Flub通过激活RMTg脑区GABA神经元中的苯二氮?受体,抑制RMTgGABA→VTADA环路,产生奖赏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