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便携式体外膜肺氧合动物实验在体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本研究旨在验证一种自主研发的新型便携式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西京高级生命支持系统JC-Ⅲ型)在大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共计10只健康小尾寒羊通过颈动脉-颈静脉插管方式进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支持,以评价JC-Ⅲ型ECMO系统的性能.通过持续输注肝素实现全身抗凝,转机过程中每2 h记录1次活化凝血时间(ACT),维持ACT在200~250 s之间;离心泵转速设定在3 000~3 500 r/min.分别于ECMO启动前和启动后24 h监测血红蛋白、血细胞计数、凝血、肝肾功能、心肌损伤等指标变化情况,实验结束后解剖泵头和氧合器,探查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VA-ECMO手术成功率为100%,ECMO转机24 h,流量波动于1.9~2.5 L/min,未发生溶血、泵头血栓、膜肺血栓.ECMO转机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高敏肌钙蛋白Ⅰ、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在体动物实验证实了西京高级生命支持系统JC-Ⅲ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体内检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影响单胺能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滥用该类物质后,会产生刺激和致幻作用并伴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呕吐、胸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和多器官衰竭而死亡,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药理毒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成为法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已有的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体内过程、样品处理以及分析方法,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蛋白组学探讨灵芝酸X治疗肝母细胞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蛋白组学探讨灵芝酸X(ganoderic acid X,GAX)对人肝母细胞瘤HepG2、HuH6细胞模型和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t,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作用机制,为灵芝酸X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采用CCK-8法检测灵芝酸X对HepG2、HuH6细胞活力的影响;EdU实验检测灵芝酸X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灵芝酸X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灵芝酸X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析对照组及灵芝酸X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1)肿瘤体积和质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灵芝酸X的药物毒性.此外,收集HepG2细胞对照组和灵芝酸X高剂量组的细胞,分别进行laber-free蛋白组学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并富集相关信号通路,CYTO-ID?染色检测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量.体外结果显示,灵芝酸X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epG2、HuH6细胞的增殖、迁移、诱导凋亡;体内研究显示灵芝酸X显著抑制肿瘤体积和质量,且对小鼠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无明显损害;laber-free蛋白组学结果显示灵芝酸X在肝母细胞瘤治疗过程中参与多种信号通路,其中自噬途径高度富集.CYTO-ID ?染色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灵芝酸X诱导细胞自噬并上调苄氯素1(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5(ATG5)、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Ⅱ蛋白表达量,下调螯合体1(p62)蛋白表达量.该研究表明,灵芝酸X通过诱导自噬进而抑制肝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诱导凋亡,并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是一种有希望的癌症辅助治疗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连翘苷对奈玛特韦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考察连翘苷单次或多次给药对奈玛特韦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LC-MS/MS法检测大鼠血浆中奈玛特韦的浓度,并验证方法学.将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单次或连续21 d经尾静脉注射2 mg·kg-1连翘苷,灌胃30 mg·kg-1奈玛特韦,考察其药动学特征.采用WinNonlin 8.1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次给药连翘苷后,大鼠体内奈玛特韦的药动学过程无显著变化;连续给药21 d连翘苷后,对照组和连翘苷组中奈玛特韦的清除率分别为10.33±1.67、14.77±1.98 mL·h-1·g-1,AUC0-t分别为2.98±0.56、2.10±0.25h·μg·mL-1,AUC0-∞分别为2.99±0.55、2.11±0.25 h·μg·mL-1;与对照组比较,连翘苷组中奈玛特韦的清除率增加了 43.0%,而AUC0-t、AUC0-∞分别降低了 42.4%、41.7%.结论 长期给予连翘苷会加快奈玛特韦的体内清除,降低生物利用度,提示连翘苷与奈玛特韦联用后可能降低后者的治疗效果,需要谨慎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大鼠体内验证的藏药红景天改善脑微循环障碍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文献研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藏药红景天改善脑微循环障碍的核心靶点、关键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和数据库收集红景天化学成分,利用反向药效团匹配预测红景天的潜在靶点;获取脑微循环障碍靶点,并与红景天靶点映射,构建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获取核心靶点;构建"中药-成分-核心靶点-疾病"调控网络并获取关键成分;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生物过程"网络;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进行动物实验验证,进一步证实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 从红景天中筛选出76个活性成分和285个靶点,获取脑微循环障碍靶点1 074个,交集靶点97个,核心靶点6个,关键成分6个.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有3个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性大于核心靶点蛋白与其原始配体结合性.RT-qPCR结果显示红景天能下调核心靶点CASP3、AKT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藏药红景天能降低CASP3、AKT1蛋白表达(P<0.05).结论 藏药红景天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改善脑微循环障碍,该研究为临床应用藏药红景天治疗脑微循环障碍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体内或体外尿流改道术后的肾功能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体内或体外尿流改道(UD)术后的肾功能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RARC+UD的26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4±9.4)岁,原位新膀胱 84例,回肠膀胱 182例.通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患者术后长期肾功能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评估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尿流改道过程中肠管处理的手术入路不同,将 266例患者分为体外尿流改道(ECUD)组(79例)和体内尿流改道(ICUD)组(187例).ECUD组与ICUD组的平均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ICUD组平均手术估计失血量[(303.5±116.5)ml]少于ECUD组[(379.8±23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ECUD 组术后第 1、2、3 年的平均 eGFR 分别为(92.3±26.5)、(90.4±26.5)、(88.1±28.3)ml/(min·1.73m2),ICUD 组分别为(98.9±23.3)、(97.3±23.3)、(95.7±23.5)ml/(min·1.73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2、0.034、0.037).随访期内共有112例(42.1%,112/266)患者出现长期肾功能损伤,其中12例(4.5%,12/266)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KD)3B期及以上,ECUD组9例(11.4%)、ICUD组3例(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长期肾功能损伤将患者分为肾损伤组和未发生肾损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7)、手术入路(P<0.001)、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P<0.001)、病理分期T3期及以上(P<0.001)、术后肾积水(P=0.006)、估计出血量(P=0.007)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手术入路(OR=0.24,95%CI:0.12~0.46,P<0.001)、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OR=4.37,95%CI:1.32~14.45,P=0.016)、病理分期T3期及以上(OR=6.21,95%CI:3.20~12.07,P<0.001)为术后发生长期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期内共30例(11.3%)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其中ECUD组6例(7.6%),ICUD组24例(1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结论:急性和长期肾功能损伤是膀胱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患者的肿瘤病理分期、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尿流改道过程中对肠管处理的入路(ECUD和ICUD),是患者长期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精准评估、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和长期随访,对于保护膀胱癌患者术后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动态模型在分级和反馈调节中的制作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制作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动态模型,该模型以甲状腺激素为例,用透明输液壶和医用输液管分别模拟分级和反馈调节中的不同器官和血管,用不同颜色的H2O2溶液模拟各种激素,用H2O2分解产生大量能量导致温度计示数上升模拟甲状腺激素能够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作用,利用虹吸现象导致液体倒流和H2O2分解产生大量O2增大输液壶中的压强助推液体倒流为原理,动态模拟人体在感受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过程,充分落实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模型与建模"科学思维,促进了学生对大概念的深入理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JNK信号通路在过敏性鼻炎中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诱导以鼻塞、流鼻涕和鼻痒为主要症状的鼻部炎症反应性疾病.机制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在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后,导致鼻黏膜出现非感染性炎症反应.c-Jun氨基末端激(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家族是MPK家族中的一部分,JNK信号转导通路可以在多种环境条件,比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压力等情况下被激活.JNK对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与分化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经研究证实JNK和许多疾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JNK的信号转导通路能够促进大量炎症细胞产生,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哮喘和AR属于"一气一道"疾病,所以JNK的信号通路在AR中也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探索,AR模型小鼠体内的JNK磷酸化水平在AR小鼠体内呈现出高度的增长,这提示JNK信号通路对AR的发展起到了调控作用.该文就近年来JNK信号通路参与AR机制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干预A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哮喘的病因病机与针灸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哮喘的发病特点与伏邪藏匿于体内、感而后发的特点相似.伏邪理论认为,正气与伏邪之间的相互作用贯穿哮喘整个发生发展过程.在病因病机方面,哮喘以正虚为本,以痰瘀伏邪为标.肺脾肾虚是邪气内伏的内因,外因触发伏邪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痰瘀伏邪既是哮喘发作和进展的主要病理因素,也是加重正气虚损的重要因素.针灸在防治哮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伏邪角度出发: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以痰瘀伏邪为主,针灸选取肺俞、列缺、丰隆、膈俞等穴位,治以化痰祛瘀、宣肺平喘;哮喘缓解期患者以肺脾肾虚为主,针灸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膏肓等穴位,治以补益肺脾肾气.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提出哮喘的针灸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哮喘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靶点在白藜芦醇抗氧化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质疏松症(OP)是骨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骨量降低和骨结构破坏为特征,骨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OP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理机制极其复杂,而年龄增长和雌激素不足引起的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上升,是发生OP的一项重要原因.虽然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众多,但均存在着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的痛苦.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植物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的性质,能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即为其中一个靶点.本文将综述白藜芦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后,通过不同机制发挥其抗氧化应激效应治疗OP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也为临床医师在治疗OP时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