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名方中地黄品种的演变与考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地黄是一味常用的大宗药材,历代经典名方中常收录生地黄、干地黄、熟地黄、干熟地黄、生干地黄等多个品种。为理清经典名方中不同地黄炮制品的来源及品种演变关系,本文对历代本草著作进行了梳理。古今地黄均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天目地黄 R. chingii Li曾作为地方品种。南北朝时期地黄已有栽培,唐宋时期栽培技术成熟;河南怀庆府自明代被认为是地黄的道地产区。《神农本草经》所载"干地黄"包括了今天的生地黄和熟地黄;《名医别录》将"生地黄"和"干地黄"相应分条描述,此时所载的生地黄为今之鲜地黄;宋代《本草图经》将"生地黄"与"熟地黄"相应描述,所载生地黄与今之生地黄相近,生地黄在宋代发生了含义的转变;"熟地黄"在秦汉时期的药方中已有记载,宋代单列并独立描述,明代熟地黄的加工方法多样,近代熟地黄加工方式趋于简化。"生干地黄"与"干熟地黄"在本草中独立成条见于明代本草,分别为今之生地黄和熟地黄,两者名称现今基本不用。通过梳理,为经典名方中地黄类药材的基原及加工提供本草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腽肭脐溯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腽肭脐为一味传统的补肾壮阳药,通过本草考证、香港及内地市场及生产厂家的调查,南极半岛及南设得兰群岛海域的实地考察,提出以下结论:腽肭脐(海狗肾)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主要指源自海狗、海豹类几种海洋动物的外肾。腽肭脐一词,属于古代的外来语,其读音贴近海狗肾来源之一的海象Walrus一词。因为海象的肥耎,汉语中出现了一个音译词"腽肭"。最初宋代的《本草图经》与明代的《本草品汇精要》描述的原动物为海豹类。《本草纲目》(金陵版)所绘者与有鬃毛的海狗(毛皮海狮)的特征比较符合。《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及此后本草书中,加入了主观臆想成分,进而以讹传讹。通过在南极周边海域的实地考察,了解到历史上腽肭脐可能源自海狗(毛皮海狮)及海豹类,这与现今药材市场海狗与海豹两大种群基本吻合。经对现今中国内地与香港市场品种实地考察,以海狗肾之名售卖者,包括海狗、海象、海豹类外生殖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附子及乌头类药物品种与产地及栽培历史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保证附子的使用尽可能遵照传统用药习惯,将古代附子的品种与产地及其栽培历史作以考证,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研究认为唐以后川产乌头的一个种——乌头属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成为主流本品种,宋以后以其栽培品为正品乌头的主要来源,习称川乌,这个种同时也是附子的药物来源。作为经典名方研发所使用的附子应选乌头属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这个种的干燥子根,且以四川江油与陕西汉中的栽培品为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本草图经》中涉及今山东省的草木类药图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草图经》有48幅药图名称涉今山东省区域,其中草木类药图共42幅,分属7个州军。对《本草图经》涉及到今山东省区域草木类药图进行考证,可推测到种的药图26幅,可推测到属的药图3幅,尚有11幅药图待考。《本草图经》涉及今山东省区域的州军冠名药图中,以兖州、齐州、淄州药图篇幅最多,反映了北宋时期该地区的中药资源利用水平。“单州菟丝子”图刻画了菟丝子属植物吸器,“兖州茯苓”图如实描绘了野生茯苓生境,这说明《本草图经》绘图者开展了细致严谨的实地调查,体现了《本草图经奏敕》“欲望下应系产药去处,令识别人,仔细详认根、茎、苗、叶、花、实,形色大小,并虫、鱼、鸟、兽、玉石等,堪入药用者,逐件画图”的要求。“鬼臼”“人参”“山茱萸”“淫羊藿”“漏芦”等部分药图出现文图不一致,这说明北宋时期存在射干混鬼臼、由跋混半夏、漏芦品种混乱等现象,也反映了苏颂“举凡进呈药物,所记形类,与文献不符者,则并存之”的编写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本草图经》中涉及今浙江省的州军冠名药图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草图经》中有38幅药图名称涉及今浙江省。考释出涉及今浙江省的州军冠名药图30幅,共涉及植物药20科29属30种,矿物药1种。尚有7幅植物图有待进一步考证。其中有25个涉及今浙江省的州军冠名药图品种与今品种来源一致,5个品种为浙江省北宋地方习用或异物同名品种,5个品种因形态描述及绘图过于简略,从而导致知名而不知物。在考证分析过程中,发现《本草图经》“明州黄药”图与“秦州红药”图存在图文颠倒现象。除此之外,通过比对刘甲刻本《大观本草》与张存惠刻本《政和本草》中以地冠名图发现,张存惠刻本《政和本草》中“晋州贝母”为刘甲刻本《大观本草》中的“越州贝母”图名更具合理性。浙江省道地药材“台州乌药”以及“浙八味”中“浙白术”“笕麦冬”“温郁金”“浙贝母”的历史分别可追溯到《本草图经》“台州乌药”“越州白术”“睦州麦冬”“温州蓬莪荗”“越州贝母”图,为浙江省道地药材及特色中药资源研究提供了宋代本草图文史料。《本草图经》中产地涉及今浙江省的药材分布情况及记叙风格,反映出浙江省北宋时期中药资源的利用与发展侧重于沿海地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救荒本草》白蒿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白蒿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但《救荒本草》所载白蒿与其他"白蒿"不同.通过查阅古今文献,结合现代植物学知识,从植物形态、生境分布、名称及食用等方面对《救荒本草》白蒿进行本草考证,认为《救荒本草》记载的白蒿更可能是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即中药茵陈的来源植物之一.至于茵陈蒿自《神农本草经》就有收录,但《救荒本草》将其列为"新增",可能是由于早期茵陈蒿植物品种混乱,当地百姓不知茵陈蒿之名造成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药石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药石斛基原复杂,其主流品种有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铁皮石斛D.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金钗石斛D.nobile Lindl.,《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05 年版石斛项下增加了"及其近似种"的描述,难以确定具体物种,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正本清源.对石斛属的起源进行本草考证,对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的本草起源进行梳理,为不同石斛属药材的应用提供参考.霍山石斛是最早作为中药石斛应用的品种,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等方法为《中国药典》2020 年版收录霍山石斛提供了技术支撑;铁皮石斛应为石斛药材中应用时间最久、范围最广的品种,其主要为浙江、云南、贵州,以及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丹霞地貌上生长的种群,应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保护;D.nobile在历代文献中的中文名称混乱,应明确将其作为金钗石斛的拉丁学名.枫斗是我国名贵中药和传统保健品,起源于霍山石斛.古代名医对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川石斛的用法各有特色,建议厘清品种来源、功效,加强现代研究,在修订《中国药典》时将其各自单列,充分发挥中药石斛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红花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以历代中医药古籍中相关记载为依据,对红花名称、来源、产地、用途、采收炮制等内容进行系统考证,以期为红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红花以"红蓝花"之名首载于《金匮要略》,红花一名首见于《开宝本草》,历史上红花还有"黄蓝"之称.红花主流品种为菊科红花属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其栽培历史悠久,种植范围广泛,目前中国的主要产区有新疆、四川、云南等地.红花的花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作染料,或入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红花的苗、种子或加工成的胭脂在历史上也曾有药用记载.历史上酒制红花曾为主流炮制方法,现在红花多以生品入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常山的本草考证及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中药常山的基原、产地、炮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标准现状,为其质量控制和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与典籍文献,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常山的名称、基原、产地、炮制方法及质量评价进行梳理.结果:中药常山在东汉时期使用恒山之名,唐代改名为常山,唐代所描述的常山应为芸香科植物臭常山,宋代后逐渐演化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其产地分布较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长江流域及南部均有生长;常山易混淆品种有臭常山、土常山、滇常山、细叶小檗等;常山主要包括生物碱、香豆素类、甾体类等成分;现代药理证实常山具有抗疟、催吐、解热、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结论:本文通过对中药常山的本草考证和研究现状综述,为常山的质量标准完善、进一步合理地开发利用常山资源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石榴名-性-效-制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4/7/27
通过查阅古今本草专著、方书及其它文献,对石榴名称、药用品种、药用部位、性能、功效应用、炮制等进行考证.结果表明,石榴名称除正名外,异名众多,命名方式各异;石榴药用品种有酸、甘之分,区别较大,存在同名异物现象,药用部位除果皮外,尚有根(皮)及果实、花等.石榴皮药性除酸、涩、温,归大肠经外,尚有寒(凉),归肾经,有毒性等.石榴果皮功效主治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内容之外,尚有止精漏,外用治痈肿疮毒,体癣,水火烫伤,发白等,驱虫则以根皮为主.炮制时须忌铁器,除炒炭增强收涩之性外,尚有煅炭、醋制、炒焦、炒黄等,须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