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马鱼幼鱼常山碱盐静脉注射给药和水溶液暴露给药毒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比分析常山碱盐(DAS)iv给药和水溶液暴露给药毒性的区别.方法 ①将受精后2d(2 dpf)发育良好的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处理)、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iv)和DAS组(0.125,0.25,0.50,1.00和2.00 mg·kg-1,iv),给药后连续观察3d,以斑马鱼心率为0确定死亡,计算死亡率、最大非致死剂量(MNLD)和10%致死剂量(LD10).给药后4h,体视显微镜观察0.50和2.00 mg·kg-1组斑马鱼静脉窦淤血、心包水肿及心率和血流变慢情况,并计算其发生率.斑马鱼iv给予DAS 0.041,0.136,0.412和0.452 mg·kg-1,给药后连续3d体视显微镜观察并计算斑马鱼幼鱼发育畸形表型,包括心包水肿、心率异常、血流变慢、循环缺失、眼睛异常、脑部畸形、下颌异常、肝缺失/变性、卵黄囊吸收延迟、肠腔异常、身体着色异常、身体水肿、躯干/尾/脊索弯曲和肌肉变性等发生率.② 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AS水溶液暴露(2.5,5.0,10.0,25.0,50.0,75.0和100.0 mg·L-1)组,连续暴露并观察3d,计算死亡率、LD10和MNLD.斑马鱼暴露于DAS 0.32,1.06,3.20和11.00 mg·L-1水溶液,连续暴露3d,体视显微镜观察斑马鱼幼鱼发育畸形表型,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 ①斑马鱼幼鱼iv给予DAS的MNLD和LD10分别为0.412和0.452 mg·kg-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iv给予DAS4h后0.50和2.00 mg·kg-1组斑马鱼静脉窦淤血、心率减慢和心包水肿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P<0.01),2.00 mg·kg-1 组血流变慢发生率亦显著增加(P<0.01);DAS 0.041,0.136,0.412和0.452 mg·kg-1组斑马鱼卵黄囊吸收延迟率显著增加(P<0.05,P<0.01),0.452 mg·kg-1组斑马鱼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且死亡斑马鱼具有心包水肿现象.②斑马鱼DAS水溶液暴露的MNLD和LD10分别为3.20和11.00 mg·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20和11.00 mg·L-1组斑马鱼心率减慢和血流变慢发生率均明显增加(P<0.01),1.06,3.20和11.00 mg·L-1组斑马鱼肠道明显变黑且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0.32,1.06,3.20和11.00 mg·L-1组斑马鱼卵黄囊吸收延迟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P<0.01),11.00 mg·L-1组斑马鱼还出现躯干弯曲和下颌畸形且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 斑马鱼幼鱼DAS iv给药和水溶液暴露给药的毒性表型不同.DAS水溶液暴露不仅导致幼鱼心率、血流变慢及卵黄囊吸收延迟和肠道变黑现象,同时还可诱导神经发育毒性;但iv给药则可有效避免明显的胃肠道损伤和神经发育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药常山的本草考证及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中药常山的基原、产地、炮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标准现状,为其质量控制和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与典籍文献,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常山的名称、基原、产地、炮制方法及质量评价进行梳理.结果:中药常山在东汉时期使用恒山之名,唐代改名为常山,唐代所描述的常山应为芸香科植物臭常山,宋代后逐渐演化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其产地分布较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长江流域及南部均有生长;常山易混淆品种有臭常山、土常山、滇常山、细叶小檗等;常山主要包括生物碱、香豆素类、甾体类等成分;现代药理证实常山具有抗疟、催吐、解热、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结论:本文通过对中药常山的本草考证和研究现状综述,为常山的质量标准完善、进一步合理地开发利用常山资源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因毒为能"思想的有毒中药常山毒效转化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基于"因毒为能"思想,分析常山抗疟活性成分常山碱及其衍生物的知识图谱,为其毒效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3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8日核心集检索,导出相关中英文文献,使用CiteSpace、VOSviewer、Excel软件对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国家、被引频次、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 235篇,其中中文137篇,英文98篇.常山碱及常山酮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共有18个国家对常山碱及常山酮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研究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以色列、美国、日本.中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11篇),英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Volcani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17篇).被引频次前10次的中英文文献研究方向为常山碱及常山酮的药理活性、合成等.结论 常山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中英文关键词共现、聚类显示常山碱及常山酮药理活性、毒性、结构修饰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对常山碱及其衍生物的抗疟机制、致吐机制及配伍减毒机制的深入研究是未来的重点研究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核磁共振氢谱内标法测定常山碱的绝对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建立测定常山碱绝对含量的核磁共振氢谱定量分析方法.采用Bruker Ascend 600 MHz超导核磁共振仪,在298 K下,以氘代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对苯二酚为内标,在频率600 MHz,谱宽7 211Hz,脉冲宽度(P1)9.70μs,zg30脉冲序列,扫描次数(NS) 32次,弛豫时间(D1)2 s的条件下采集常山碱样品的氢谱.以化学位移在δ7.71的常山碱双峰和化学位移在δ6.55的对苯二酚的单峰作为定量峰,将样品与内标选定峰的峰面积比对其质量比回归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Y=0.083 3X+0.008 6,r为0.999 6.常山碱的线性范围为2.17 ~ 17.07 g·L-1,精密度试验RSD为0.78%(n=6),重复性试验RSD为1.2%(n=6),测得3批常山碱样品量分别为94.91%,95.09%和95.5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常山碱的含量为96.44%,二者的相对误差为1.27%.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氢谱内标法可用于常山碱绝对含量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常山中常山碱和异常山碱的同步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建立常山中常山碱和异常山碱HPLC同步测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一测多评模式用于这2种生物碱测定的可行性.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乙腈-水-冰醋酸-三乙胺(9∶91∶0.36∶0.7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mL·min-1,柱温30℃.结果表明,常山碱和异常山碱分别在10.7 ~426 ng,10.6 ~424 n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3%,100.4%,RSD分别为2.7%,1.8%.在此基础上,以常山碱为内参物,建立了异常山碱对常山碱的相对校正因子与相对保留值.采用一测多评质量评价模式,经一系列方法学考察,最终实现在同一色谱条件下,仅采用常山碱1个对照品就能同时对常山碱和异常山碱2个活性成分进行同步测定.研究结果为一测多评模式在同分异构体测定中的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常山碱盐灌胃给药抗疟药效及急性毒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常山碱盐(dichroa alkali salt,DAS)抗疟药效及急性毒性作用,了解DAS作为抗疟药的成药性.方法:采用腹腔接种伯氏疟原虫制备鼠疟感染模型,进行体内抗疟药效评价(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4d),动态采集尾静脉血,涂片并吉姆萨染色,镜下观察疟疾小鼠疟原虫的转阴及复燃情况,计算转阴率和复燃率,并计算半数有效剂量(50%effective dose,ED50).采用ICR小鼠对DAS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腹泻及死亡情况,计算半数腹泻剂量(50% diarrhea dose,DD50)和半数致死剂量(50% lethal dose,LD50),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主要脏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鼠疟体内实验发现,DAS在较低剂量即可使感染小鼠全部转阴,但不能有效抗复燃,ED50为0.6 mg·kg-1,95%置信区间为0.5~0.7 mg·kg-1.小鼠急性毒性研究发现,给予DAS后,动物活动减少、行为倦怠,毛色无光、畏冷、进食、饮水欠佳,轻者腹泻、重者便血甚至死亡;DD50为7.9 mg·kg-1,95%置信区间为6.3~10.0 mg·kg-1,LD50为10.8 mg·kg-1,95%置信区间为8.5 ~ 13.8 mg·kg-1;大体解剖发现,给药组小鼠胃明显膨大,脾脏、盲肠萎缩,肠道内容物呈泔水样变化;HE染色发现不同剂量组肝脏、脾脏、胃和盲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组织学损伤.以DD50和LD50为指标,计算DAS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I)分别为13.17,18.00.结论:DAS在较低剂量即可使感染疟原虫的模型小鼠全部转阴,但是毒性大,安全窗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盐酸常山碱的理化性质及其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盐酸常山碱的理化性质并考察其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盐酸常山碱的含量,流动相乙睛-水-三乙胺-冰乙酸(9∶91∶0.35∶0.75),检测波长265 nm;通过摇瓶法测定其在不同pH范围内的油水分配系数,并考察在125℃,30 min灭菌后盐酸常山碱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稳定性,利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常山碱脂质体,分别用葡聚糖凝胶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微柱,采用离心法使游离药物和脂质体分离,测定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比较上述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在pH 6 ~9时,盐酸常山碱的油水分配系数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油水分配系数处于0.016~1.44,盐酸常山碱灭菌后回收率在37.16% ~57.91%,葡聚糖凝胶微柱离心法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离心法测得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常山碱适合制成脂质体,但其稳定性并不理想,故在制备工艺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温度.葡聚糖凝胶微柱离心法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离心法均可以较好地测定盐酸常山碱脂质体的包封率,但比较后建议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离心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小鼠异食癖模型的常山碱盐呕吐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常山碱盐(dichroa alkali salt,DAS)诱导呕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异食癖模型,分别观察3种不同机制的镇吐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5-羟色胺3 (5-hydroxytryptamine 3,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阿瑞匹坦,对DAS所致小鼠体质量、正常饲料摄食量、高岭土摄食量及腹泻和死亡情况的影响,明确DAS可能的致吐途径;然后采用酶联免疫法针对性的检测DAS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回肠和延髓中5-HT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表达情况,以确认DAS是否可影响这2种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配伍昂丹司琼和阿瑞匹坦后,连续给药第4天和药后第1天均可显著改善DAS诱导的小鼠摄食量降低现象(P<0.01),自连续给药第3天起均可显著改善DAS诱导的小鼠体质量降低现象(P<0.01),降低DAS诱导的小鼠腹泻率和死亡率,同时可有效拮抗DAS诱导的小鼠异食行为,但是甲氧氯普胺对上述指标则无明显改善作用;进一步检测呕吐相关神经递质,发现与空白组比较,给予DAS后4,12h回肠和延髓中5-HT含量显著增加,48 h时回肠和延髓中SP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小鼠异食模型可有效表征DAS诱导的呕吐现象,其诱导的呕吐行为可能与回肠和延髓中5-HT和SP含量升高有关,配伍昂丹司琼和阿瑞匹坦可有效拮抗DAS诱导的小鼠异食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鸡骨常山中的一个新生物碱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硅胶、碳十八烷基反相键合硅胶(ODS)、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夹竹桃科植物鸡骨常山枝叶的总生物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N4-甲基脱氧阿枯明(N4-methylpseudoakuammigine,1)、脱氧阿枯明(pseudoakuammigine,2)、维诺林(vinorine,3)、匹克拉林碱(picraline,4).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AMPK/mTOR信号通路研究异常山碱对EC9706细胞能量代谢的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观察异常山碱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凋亡、周期、能量代谢及能量代谢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食管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ECC9706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药物浓度,选择1、2 μg/mL2个质量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常山碱对EC9706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能量代谢检测系统检测异常山碱对EC9706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腺苷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异常山碱作用48 h后能有效抑制EC9706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P<0.01),可以将EC9706细胞阻滞于S期和G2/M期(P<0.05),有效促进细胞凋亡(P<0.05),且明显抑制细胞糖酵解及线粒体代谢能力(P<0.01),与对照组比较,异常山碱组细胞AMPK蛋白表达水平上升,mTOR、p-mTOR、p-ACC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异常山碱可能通过能量代谢调节EC9706细胞周期、凋亡,抑制EC9706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