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 2萃取红参多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红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红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 2萃取法提取红参多糖,考察料液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红参多糖提取的影响。运用Box-Behnken Design法对红参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Logit法计算红参多糖对DPPH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 50),研究其抗氧化活性。 结果:以红参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最优提取条件为萃取温度61.12 ℃、萃取压力20.64 MPa、萃取时间128.37 min、料液比1∶25.61 g/ml,红参多糖得率为36.89%。3组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条件下红参多糖得率相对误差在5%范围内。红参多糖质量浓度为25 μg/ml时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IC 50为10.97 μg/ml。 结论:优化的红参多糖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靠,红参多糖抗氧化活性较强,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响应曲面法优化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制备工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案、响应曲面设计法(RSM)优化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考察其物理表征及热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和饱和水溶液法,以挥发油与微球投料比、微球与水投料比、包合温度为影响因素,包合率为响应值,建立回归模型,优化制备工艺。通过显微、红外、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稳定性试验,表征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结果: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与微球投料比为1∶10( V∶m)、微球与水投料比为1∶15(m∶ V)、温度41 ℃,平均包合率为62.21%,平均产率为85.24%。物理表征和热稳定试验表明包合物成功且热稳定良好。 结论:优化所得的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竹叶石膏颗粒制备及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优化竹叶石膏颗粒提取和成型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竹叶石膏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竹叶石膏颗粒最佳成型工艺;建立特征图谱,以薄层鉴别(TLC)和含量测定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竹叶石膏颗粒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竹叶石膏颗粒最优成型工艺为:糊精为辅料,药辅比1∶1,乙醇浓度80%,乙醇用量为药粉和辅料总量的0.25倍;特征图谱共确定5个特征峰;建立了竹叶石膏颗粒中人参、甘草、生姜的薄层鉴别方法,并测定其中荭草苷、异荭草苷、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提取、成型工艺稳定可靠,颗粒质量一致性良好,可用于竹叶石膏颗粒的质量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酵母源无血清培养基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酵母源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的营养组分,明确培养基成分及浓度.方法 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前期筛选出的SFM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对10种营养组分进行筛选.筛选出对细胞具有促生长作用的因素后,利用RSM进行二次优化,以阐明各变量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促CHO细胞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取对数生长期CHO细胞,用优化后的培养基重悬后,进行传代扩增.结果 经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的10个变量中,酵母抽提物(yeast extract,YE)FM888和微量元素能有效提高细胞比生长速率;非必需氨基酸和FM888对提高细胞存活天数作用显著;FM888、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显著提高活细胞密度.综合选择FM888、微量元素和非必需氨基酸3个因素进行RSM优化试验.优化后的培养基悬浮培养CHO细胞时,其最大比生长速率可达0.025/h,存活天数可达6 d,最大活细胞密度可达7.187 × 106个/mL.将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细胞稳定传代试验,可稳定传代12代,其活细胞密度及细胞活率与对照组(商业化SFM)接近.结论 成功获得成分明确且能支持CHO细胞高密度生长的酵母源SFM,为YE在动物细胞培养中的应用以及高效SFM的开发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常山胡柚果皮精油提取工艺模型筛选优化、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研究常山胡柚果皮(Citrus × aurantium Changshan-huyou pericarp,CP)精油化学成分,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CP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提取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CP精油中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最佳工艺条件:粒径24目、蒸馏水浸泡1 h、液固比34.86 mL/g、提取温度300.00 ℃、提取时间166.21 min,在此条件下,CP精油提取率为0.82%,响应面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可有效地利用已有数据对目标寻优.同时CP精油对DPPH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IC50值为65.01 mg/mL),表明CP精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盐菟丝子工艺优化和含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优选盐菟丝子最佳炮制工艺,并测定不同产地盐菟丝子中总黄酮与金丝桃苷含量,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菟丝子总黄酮和金丝桃苷含量,通过熵权法计算其熵权值以计算其综合评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法,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3个因素,确定盐菟丝子最佳炮制工艺参数.用优选出的最佳工艺参数炮制12批不同产地菟丝子,进行含量测定,完善盐菟丝子质量标准研究.结果:盐菟丝子最优炮制工艺为1%氯化钠溶液浸泡2h,100~110 ℃炒制15 min.用预测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平行试验3次,实际测得平均综合评分为93.57,与理论预测值96.61相对误差为3.14%,与响应面分析预测值接近.12批菟丝子经过炮制后总黄酮含量增加,金丝桃苷含量减少.盐炙品总黄酮含量在27.23~41.26 mg/g之间,金丝桃苷含量在2.72~3.49 mg/g之间.结论: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盐菟丝子炮制工艺可靠稳定,具有实用价值.盐菟丝子总黄酮含量高于生品,金丝桃苷含量低于生品,建议在盐菟丝子质量标准中加入总黄酮作为含量测定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及其药动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制备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考察其载药率、体外释放度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以载药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载药层工艺参数;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缓释层处方.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 组: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组和盐酸伊伐布雷定片组,单次给药后,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运用Das2.0 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载药层处方:盐酸伊伐布雷定原料药0.75 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80 g、水40 g,流化床工艺参数:进风量 13 m3·h-1、进风温度50℃、雾化压力1.2 bar、蠕动泵流速0.9 mL·min-1;缓释层处方:乙基纤维素7.8%、聚乙二醇4000 9.1%、柠檬酸三乙酯20%.平均载药率92.4%,12 h累计释放度为92.37%;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较普通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5.59%.结论 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制备工艺重现性良好,体内外缓释效果明显,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为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乌梢蛇醇溶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指纹图谱表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优化乌梢蛇醇溶蛋白质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指纹图谱表征.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再进行FTIR、SDS-PAGE分析.结果 最佳条件为料液比 1∶43.15,乙醇体积分数 46.35%,提取温度 37.53℃,提取时间 250 min,提取率为 0.407 2%.醇溶蛋白质在 4 000~400 cm-1 波数范围内有 10 个吸收峰,并且其种类丰富,分子量在 11.19~158.10 kDa范围内,其中 26.48、19.67 kDa为指纹图谱主峰.结论 本实验可为乌梢蛇开发利用及分析鉴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UPLC四神丸方中19种有效成分定量测定以及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四神丸方(汤剂)19种成分同时定量分析的UPLC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Accucore RP-MS C18色谱柱(150mm×2.1mm,2.6 μrn),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5 nm,建立1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层次分析法获得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进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并对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了四神丸方(汤剂)中19种成分的U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要求.四神丸方(汤剂)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4倍量,浸泡30 min,提取3次,每次48 min.结论 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为该制剂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优化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四神丸方(汤剂)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载雷公藤红素结肠靶向-酶敏感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构建了一种针对炎症微环境的结肠靶向-酶敏感纳米给药系统以解决雷公藤红素的递送难题.方法 合成透明质酸-金刚烷甲酸(hyaluronic acid-adamantanecarboxylic acid,HA-AD)聚合物,通过1 H-NMR进行结构确认.采用透析法制备装载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的纳米粒(Cel/NPs),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试验优化改善处方,并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ζ电位、形态、稳定性、酶敏感性、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透析袋法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NCM460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情况;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对比研究free Cel和Cel/NPs的体内抗UC作用.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Cel 2.04 mg、环糊精 27.19 mg、HA-AD 7.96 mg、DMSO3.0mL、纯水(reverses osmosis,RO)10 mL、搅拌时间 2h.所得纳米粒为光滑圆整球形,平均粒径为(152.37±1.42)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 0.262±0.009,ζ电位为(-32.1±0.8)mV,Cel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4.18±2.36)%、(5.17±0.13)%,递药体系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和胃肠道稳定性,但在结肠微环境α-淀粉酶的刺激下,可使环糊精迅速解体,从而瓦解Cel/NPs,快速释放Cel;Cel/NPs增加了 NCM460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体内抗UC结果显示Cel/NPs可以显著改善UC,降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恢复小鼠结肠组织状态,增加结肠长度,降低脾脏质量,恢复结肠黏膜上皮完整性.结论 所制备Cel/NPs有利于雷公藤红素抗UC靶向递送,显著改善UC,为结肠病变部位药物靶向递送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