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伏期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分娩潜伏期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联合硬膜外阻滞对初产妇围生期镇痛效果、焦虑抑郁情绪及分娩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5例):潜伏期VR联合活跃期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一活跃期硬膜外阻滞组(B组)。A组潜伏期(规律宫缩至宫口开至1 cm)行VR干预30 min,B组潜伏期不进行VR干预,两组产妇均于宫口开至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产妇宫口开至1 cm时(T 0)、宫口开至1 cm后30 min(T 1)、宫口开至1 cm后1 h(T 2)及硬膜外给药前(T 3)、给药后10 min(T 4)、给药后30 min(T 5)、给药后1 h(T 6)、给药后2 h(T 7)、宫口开全(T 8)时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T 0、T 1、T 5、产后2 h(T 9)时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评分[包括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 S-AI)评分和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 T-AI)评分],T 0、T 1、T 5、产后3 d(T 10)时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评分;ELISA法检测T 0、T 1、T 9时两组产妇唾液皮质醇(cortisol, COR)、IL-6水平及脐动脉血COR、IL-6水平;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镇痛药物用量、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次数及产后满意度等。 结果:与B组比较:A组T 1、T 2时NRS疼痛评分,T 1、T 5时S-AI评分,T 1时T-AI评分,T 1、T 10时EPDS评分,T 1时唾液COR及IL-6水平降低( P<0.05),产后满意率升高( P<0.05)。与T 0比较:A组T 1~T 8时NRS疼痛评分,T 1、T 5、T 9时S-AI评分及T-AI评分,T 10时EPDS评分,T 1、T 9时唾液COR、IL-6水平降低( P<0.05);B组T 3~T 8时NRS疼痛评分,T 5、T 9时S-AI评分及T-AI评分,T 9时唾液COR、IL-6水平降低( P<0.05)。两组产妇脐动脉血COR及IL-6水平、产程时间、镇痛药物用量、PCA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分娩潜伏期应用VR技术联合硬膜外阻滞行分娩镇痛可有效缓解初产妇围生期疼痛、焦虑抑郁情绪及分娩应激,提高产妇产后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压力暴露和不同应激对大鼠唾液腺sIgA和皮质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不同压力和不同应激条件下大鼠血清和唾液中皮质醇、唾液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变化规律,为筛选高气压作业环境下的无创应激监测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暴露压力不同将54只大鼠分为0 kPa组、175 kPa组、350 kPa组、500 kPa组、600 kPa组、700 kPa组,按照应激条件将另外36只大鼠分为生理应激组、心理应激组、身心应激组和空白组,每组9只。2组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清,取舌下腺组织匀浆后取上清液,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唾液和血清中皮质醇、sIgA含量。结果:500 kPa组、600 kPa组和700 kPa组sIgA浓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961, P<0.001; F=4.693, P=0.001; F=4.353, P=0.003),175 kPa组、350 kPa组、600 kPa组血清皮质醇显著高于0 kPa组,350 kPa组显著高于500 kPa组和700 kPa组,350 kPa组、700 kPa组舌下腺组织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0 kPa组、500 kPa组和600 kPa组。不同应激条件下,心理应激组、生理应激组和身心应激组的血清sIgA浓度显著低于空白组( F=4.852, P=0.007; F=4.918, P=0.007; F=3.967, P=0.017)。心理应激组、身心应激组血清和舌下腺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生理应激组的血清和舌下腺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心理应激组。研究结果显示,唾液腺皮质醇和血清皮质醇在不同应激条件下的变化呈现正相关( r=0.609, P<0.01)。 结论:皮质醇作为应激监测指标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唾液指标亦可作为高气压环境下应激监测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项关于产房中早产儿母婴皮肤接触的随机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60分钟的产房皮肤接触(DR-SSC)与5分钟视觉接触(VC)对矫正胎龄6个月时的婴儿母子互动(MCI)、唾液皮质醇水平、母亲产后抑郁情况、压力及亲密性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在德国某个三级NICU进行的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88名早产儿(胎龄25~32周)在初始状态稳定后被随机分为60分钟DR-SSC或5分钟VC。DR-SSC组有45名新生儿,VC组有43名新生儿。结果:DR-SSC组的母亲运动反应(18 vs 15, P=0.030)、婴儿发声及运动反应(7 vs 5, P=0.044;20 vs 15, P=0.032)更佳。另外,DR-SSC组的母婴反应性行为的总分较高(86 vs 71, P=0.041)。DR-SSC组的母亲在产后早期抑郁(15% vs 45%, P=0.003)和亲密性受影响(3 vs 5, P=0.031)的风险均较低。 结论:除了常规的袋鼠妈妈护理外,DR-SSC还能促进母婴互动,降低母亲抑郁以及亲密性受影响的风险。因此,DR-SSC可能对早产儿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丰富环境对早期经历反复操作性疼痛早产儿幼儿期行为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早期经历反复操作性疼痛早产儿幼儿期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6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高危儿门诊建档并随访至2岁的80例高危早产儿(既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历反复疼痛刺激),作为早产儿组;选取同期本院儿童保健科门诊体检的39名足月出生的2岁健康儿童,作为足月儿组。早产儿组根据丰富环境具体实施情况,分为早产儿干预组和早产儿对照组。收集3组儿童出生资料,测量2岁时生长发育指标,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神经心理发育,儿童行为量表评估行为发育情况,收集唾液检测面对新奇事物不同时间点(基线、任务态、结束时)皮质醇水平,通过调查问卷评估家庭环境包括母亲育儿压力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检验比较3组儿童体格发育情况、母亲育儿压力、神经心理发育和行为问题;重复方差分析和LSD检验比较3组唾液皮质醇的分泌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儿童神经心理以及行为发育和皮质醇分泌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干预组44例,其中男17例,出生胎龄(31.3±2.8)周;早产儿对照组36例,其中男29例,出生胎龄(32.5±2.6)周;足月儿组39名,其中男23名,出生胎龄(39.3±2.1)周。早产儿干预组和早产儿对照组在2岁时的身长、体重和头围均低于足月儿组(均 P<0.05)。早产儿对照组儿童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的发育商均低于足月儿组(91±7比97±6,88±9比94±6,89±8比99±8,84±10比100±15,89±7比95±6,均 P<0.01);早产儿干预组在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性和语言方面发育商均高于早产儿对照组(均 P<0.05),与足月儿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早产儿对照组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历针刺性操作次数与2岁时适应性发育商呈负相关( r=-0.48, P<0.05)。早产儿对照组儿童社交退缩、抑郁、躯体不适、攻击行为及破坏性行为得分均高于足月儿组和早产儿干预组( F=8.07、5.67、7.72、7.90、7.06,均 P<0.05);早产儿干预组与足月儿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早产儿对照组的行为问题(社交退缩、抑郁)均与母亲育儿压力呈正相关( r=0.66、0.50 ,均 P<0.05)。在面对视觉新奇事物时,早产儿对照组唾液皮质醇随任务时间变化分泌水平持续高于足月儿组( P=0.006),与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历的致痛性操作次数以及针刺性疼痛次数均呈负相关( r=-0.83、-0.80,均 P<0.01)。早产儿干预组皮质醇随时间变化趋势与足月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72)。 结论:丰富环境干预可改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历反复操作性疼痛的早产儿2岁时神经心理发育,纠正不良行为问题,下调任务态时皮质醇的高分泌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神经介导性晕厥(NMS)是自主神经反射介导的血管张力和心率变化引起的临床症状,平卧后可缓解,是儿童晕厥常见的原因。NMS分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直立性低血压和直立性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类型。近年来儿童NMS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不断深入,心电学指标(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加速度指数)、超声心动图指标(肱动脉介导的血管扩张、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血液学指标(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红细胞硫化氢、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血浆C型利钠肽、血浆合肽素)、直立倾斜试验指标(心率、心率差、心率血压乘积)、24 h尿钠、唾液皮质醇、压力反射敏感性、体重指数、直立位血压变化等对NMS预后评估效果较好。借助生物学标志物,可以针对NMS不同人群实现个体化治疗,改善长期预后。本文将对评估儿童NMS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皮质醇觉醒反应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目标追踪的影响: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工作记忆在皮质醇觉醒反应(cortisol-awakening response,CAR)与多目标追踪(multiple objects tracking,MOT)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0月选取92例ADHD儿童(ADHD组)及94例正常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觉醒后4个时间点的唾液皮质醇水平进行分析检测,分别用1-back及MOT范式评估儿童的工作记忆及MOT。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 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SPSS 26.0中的插件PROCESS model 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结果:(1)ADHD组在CAR、1-back正确率与MOT表现[(30.97±5.63)、(81.33±10.64)%、(2.36±0.37)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41±3.48)、(91.19±7.12)%、(2.62±0.28)个],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9,-7.22,-5.31,均 P<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AR与1-back正确率呈正相关( r=0.293, P<0.01),与MOT表现呈正相关( r=0.740, P<0.01);1-back正确率与MOT表现呈正相关( r=0.368, P<0.01)。(3)工作记忆在ADHD儿童CAR对MOT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13%(0.003/0.049)。 结论:ADHD儿童存在多目标追踪缺陷,且工作记忆在ADHD儿童CAR与MOT表现之间起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后给予褪黑素对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术后给予褪黑素对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20例,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 mg褪黑素组(A组)、10 mg褪黑素组(B组)和安慰剂组(C组),每组40例。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采集唾液后A组、B组、C组患者分别服用5 mg褪黑素、10 mg褪黑素和形状气味相同的安慰剂。分别于术前1 d、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21:00采集患者唾液,采用ELISA法检测唾液中褪黑素、皮质醇浓度;术前1 d、术后第7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睡眠障碍(postoperative sleep disturbance, PSD)发生率,采用简明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Identity Consequence Fatigue Scale, ICFS-10)评估患者疲劳状况;采用St.Mary′s医院睡眠问卷(St.Mary′s Hospital Sleep Questionnaire, SMH)评估患者术前2 d至术后第2天的每夜睡眠质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补救镇痛药物用量、术后48 h内并发症等发生情况。记录术前1 d、拔管时、手术当天、术后第1~3天及术后第7天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结果:A组、B组、C组患者PSD发生率分别为44.7%、23.7%、65.8%,B组较C组明显降低( P<0.01)。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A组、B组SMH评分明显高于C组( P<0.01),术后第1天B组SMH评分明显高于A组( P<0.05)。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A组、B组唾液褪黑素浓度较C组明显升高( P<0.05)。B组术后ICFS-10评分较C组明显降低( P<0.01)。3组患者术后唾液皮质醇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 P<0.01),组间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连续3 d(晚)口服10 mg褪黑素可以降低患者PSD发生率,口服5 mg褪黑素能够改善患者当晚睡眠质量,10 mg褪黑素与5 mg相比对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前唾液皮质醇早/晚分泌比值预测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术前唾液皮质醇早/晚分泌比值预测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10月择期行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28 kg/m 2,术前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焦虑和抑郁状况。术前1 d早晨和晚间采集唾液样本,采用ELISA法测定皮质醇浓度,计算术前早晨皮质醇浓度与术前晚间皮质醇浓度的比值(皮质醇AM/PM比值)。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根据术后48 h内NRS最高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无或轻度疼痛组,NRS最高评分≤3分;中重度疼痛组,NRS最高评分≥4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术后中重度急性疼痛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HADS焦虑评分、术前HADS抑郁评分和术前皮质醇AM/PM比值是术后中重度急性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术前皮质醇AM/PM比值预测术后中重度急性疼痛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95%置信区间0.708~0.898, P<0.001),最佳截断值为3.46,灵敏度为71.1%,特异度为87.7%。 结论:术前唾液皮质醇早/晚分泌比值可预测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亲母母乳气味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亲母母乳气味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亲母母乳气味在新生儿操作性疼痛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2日。由2名评价人员按照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Cochrane协作网手册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 4.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1 424例新生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亲母母乳气味组新生儿致痛性操作过程期间疼痛程度降低,心率降低,血氧饱和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哭闹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亲母母乳气味组新生儿致痛性操作后恢复期疼痛程度降低,心率降低,血氧饱和度提高,唾液皮质醇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亲母母乳气味可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降低心率和唾液皮质醇水平,提高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但纳入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且各研究干预时长和方式也存在差异,仍需要开展设计严谨、大样本的研究进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焦虑抑郁孕妇的孕晚期唾液皮质醇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评估焦虑抑郁母亲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探究孕晚期唾液皮质醇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 2021年1-12月期间在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早孕期单胎妊娠孕妇,对其进行焦虑抑郁评估.有40例焦虑抑郁孕妇作为观察组和同期就诊的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在孕晚期检测唾液皮质醇水平和睡眠情绪测评.比较两组的唾液皮质醇水平和分娩结局,并分析唾液皮质醇水平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抑郁孕妇的唾液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的新生儿出生孕周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5%vs.24.0%).孕晚期的唾液皮质醇水平和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抑郁孕妇在妊娠晚期的唾液皮质醇呈现高水平,他们有更高的剖宫产率,未发现唾液皮质醇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