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规暴露与神经监测喉上神经在甲状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常规暴露与神经监测喉上神经外支(EBSLN)在甲状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衢州市人民医院乳甲外科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行开放甲状腺癌手术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进行神经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 n=300)和未监测组(对照组)( n=200),对照组患者术中常规暴露EBSLN,肉眼观察;监测组患者术中给予EBSLN监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简版(VHI-10)评分、声带功能及血清甲状旁腺素(PTH)、钙离子(Ca 2+)水平变化。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EBSLN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及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监测组手术时间[(112.32±10.42)min]、术中出血量[(10.58±5.04)mL]、引流管拔管时间[(2.07±0.54)d]、术后第1天引流量[(10.55±3.58)mL]、术后住院时间[(3.03±1.03)d]均明显短于、少于对照组( t=18.68、15.09、15.24、32.98、27.37,均 P < 0.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标准化噪音能量(NNE)、振幅微扰、基频微扰、基频值均明显降低,谐波噪声比(HNR)值、VHI-10评分明显升高,且监测组术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均更为显著( t=43.31、27.10、46.45、37.11、8.97,均 P < 0.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PTH、Ca 2+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PTH、Ca 2+水平降低更显著( t=41.14、5.99,均 P < 0.001)。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钙血症4例(1.33%)、甲状旁腺损伤0例(0.00%)、EBSLN损伤8例(2.67%)]明显低于对照组(χ 2=73.41、74.17、76.29,均 P < 0.001)。 结论:开放甲状腺癌术中监测EBSLN,可有效改善患者嗓音及声带功能,降低EBSLN损伤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地塞米松混合罗哌卡因用于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混合罗哌卡因用于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23年3月至12月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24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DR组)和对照组(R组),每组62例。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后分别行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DR组患者注射地塞米松5 mg+0.25%罗哌卡因10 ml,R组患者注射0.25%罗哌卡因10 ml。主要结局指标:分别于术后1和6 d时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吞咽功能,记录吞咽功能障碍(任意一个指标异常)发生情况。次要结局指标:分别于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4、8、12、24和48 h时,记录静态和吞咽状态下NRS评分。分别于术后1和6 d时采用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10)评价嗓音功能;记录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最终DR组纳入61例,R组纳入60例。与R组比较,DR组术后1和6 d时SSA评分、术后1 d时吞咽障碍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后8和12 h时静态、气管拔管后4~24 h时吞咽状态下NRS评分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1 d时VHI-10评分降低,酮咯酸氨丁三醇使用例次减少( P<0.05)。 结论:地塞米松混合罗哌卡因用于颈神经通路阻滞可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药物联合二氧化碳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37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二氧化碳(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嗓音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血管性声带炎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嗓音质量、嗓音障碍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患者满意情况。 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日本言语语音协会声音嘶哑评估标准(GRBAS系统)中的总嘶哑度(G)、粗糙声(R)、气息声(B)三个声样评分分别为(1.60±0.13)分、(1.71±0.21)分、(1.42±0.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0.16)分、(1.98±0.10)分、(1.78±0.13)分( t=8.262、7.061、12.377,均 P<0.05);观察组嗓音障碍指数(VHI)中功能、生理、情感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10.10±1.03)分、(13.26±2.10)分、(7.30±1.10)分、(31.26±4.7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3±2.16)分、(15.42±2.16)分、(8.86±1.05)分、(35.86±5.33)分( t=3.889、4.361、6.240、19.103,均 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2.70%(1/37)、8.11%(2/37),均低于对照组的16.22%(6/37)、27.03%(10/37)(χ 2=3.945、4.573,均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8.38%(29/37)(χ 2=4.163, 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嗓音功能,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循证护理在提高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改善嗓音功能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提高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改善嗓音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8年1~10月收治的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研究组(予以循证护理)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嗓音障碍指数(VHI)、最长发声时间(MPT)、频率微扰(jitter)、噪谐比(NHR)、振幅微扰(shimmer)、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发声练习、用声行为、生活习惯行为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VHI、Shimmer、Jitter、NHR、睡眠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MPT、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VHI、Shimmer、Jitter、NHR、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MPT、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嗓音功能及睡眠质量,患者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声带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n=32)和观察组( n=32),对照组行普通支撑喉镜术,观察组行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疗效、嗓音功能指标[标准化噪声能量(NNE)、基频微扰(Jitter)及振幅微扰(Shimme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发声时间、住院时间、嗓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2%(25/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6.235, P=0.044)。术后两组患者NNE、Jitter及Shimmer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NNE、Jitter及Shimme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3/32),与对照组的18.75%(6/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81)。 结论:显微支撑喉镜手术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声带息肉患者嗓音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监测气管导管对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神经气管导管监测对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神经监测气管导管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暴露,52例)和研究组(术中接受神经气管导管监测,40例)。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2.3±3.3)ml]少于对照组[(16.9±4.0)ml],喉返神经探查暴露时间[(8.7±2.6)min]、手术时间[(4.0±0.8)h]、术后住院时间[(3.2±0.9)d]均短于对照组[(14.4±3.6)min、(4.5±1.2)h、(5.7±1.3)d]( t=5.770、8.391、2.387、10.853,均 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振幅微扰(4.85%±0.58%)、基频微扰(0.28%±0.17%)、标准化噪声能量[(-20.3±4.4)dB]、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简版评分[(1.6±0.5)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43.7±4.8)分]均低于对照组[(3.05%± 0.54%)、(0.42%±0.16%)、(-14.6±3.3)dB、(3.3±0.4)分、(50.4±5.6)分],谐波噪声比[(24.9±4.1)dB]高于对照组[(20.3±4.4)dB]( t=10.446、4.049、7.036、19.076、6.116、5.144,均 P<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23%)( χ2=4.020, P=0.045)。 结论:神经气管导管监测用于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可改善患者声带功能,减轻喉返神经损伤,降低嗓音障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下咽、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下咽、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咽肿瘤术后缺损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76岁;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分期:T2N1M0 1例、T2N2M0 1例、T3N1M0 3例、T4N1M0 1例;皮瓣大小3.5 cm×5 cm~5.0 cm×8 cm;累及食道入口修复2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皮瓣存活情况、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估吞咽功能和GRABS嗓音量表评估发音质量,观察肿瘤局部复发转移情况。结果:6例患者手术切取皮瓣顺利,术后获随访2~36个月。患者皮瓣全部存活,切口一期愈合,无咽漏,吞咽功能均恢复良好(GUSS评为0级1例、1级3例、2级2例)。5例不同程度恢复发音功能(GRBAS评分0分2例、1分2例、2分1例) ,1例全喉切除患者丧失发音功能。3例术后1~6个月拔除气管套管,1例全喉切除、2例放疗后喉部水肿患者至末次随访尚未拔除气管套管。1例术后6个月发现肺部转移,余5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皮瓣血供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下咽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动态CT扫描在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动态变化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动态CT扫描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嗓音科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9~75岁)和健康受试者10名(男5名,女5名,年龄25~58岁),行喉部动态CT Cine电影序列扫描,获得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运动的10个动态序列影像,结合声门区面积和环状软骨位移的动态变化将获得的动态序列影像划分为吸气相和发音相、开相和闭相,分别测量各个相位声带长度、宽度、厚度和声带下方收敛角度。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单侧声带麻痹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声带的三维形态参数。 结果:健康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的过程中,吸气相和发音闭相声带形态相对稳定,发音开相和开闭相变换时,声带形态变化明显,长度变长(1.19±0.10)mm,宽度变宽(2.19±0.17)mm,厚度变薄(2.66±0.56)mm,声带下方收敛角度变小(31.45±4.78)°。声带麻痹组与健康受试组比较,开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的厚度比健康受试组薄( t=10.25, P<0.001),宽度较健康受试组大( t=5.25, P<0.001);闭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下方收敛角度较健康受试组大( t=4.41, P=0.001),健侧声带宽度比健康受试组大( t=2.54, P=0.026),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喉部动态CT扫描为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动态变化的客观定量测量提供了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失神经支配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声带下方收敛角度与声带厚度较健康受试组发生特征性的动态变化。闭相时健侧声带的宽度可用于评估其代偿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累及喉神经处理策略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喉神经是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最常累及的周围结构,经常需要更大的切除范围和相应的重建,由此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及后遗症。因此,治疗策略必须在保证生存获益的同时,兼顾功能保护或重建,在术前进行全面详尽评估,针对不同情况科学分层,制定与之相应的周密的治疗计划。本共识面向甲状腺外科相关医师、嗓音学医师、麻醉医师、康复师和护士等人群,规范累及喉神经的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技术标准和流程,使广大甲状腺癌患者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调强放疗在中晚期喉癌患者术后中的应用及其对凝缩蛋白复合体Ⅰ亚单位H、胸苷激酶1、上皮性钙粘附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研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RFTVR)联合调强放疗(IMRT)在中晚期喉癌患者术后中的应用及其对凝缩蛋白复合体Ⅰ亚单位H(NCAPH)、胸苷激酶1(TK1)、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cadherin)的影响。将喉癌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RFTVR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进行调强放疗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顺铂注射液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吞咽功能、嗓音功能、NCAPH、TK1、E-cadherin水平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中晚期喉癌患者采用RFTVR联合IMRT治疗,患者的NCAPH、TK1、E-cadherin显著下降,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