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探讨黄芪四妙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探析黄芪四妙汤(Huangqi Simiao Decoction,HSD)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HSD的成分靶点及T2DM相关疾病靶点,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药物-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潜在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代谢组学技术检测血清,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结合MetaboAnalyst数据库寻找各组差异代谢物与相关代谢通路,并将筛选的差异代谢物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的交集靶点联合分析相同代谢通路.网络药理学显示,HSD治疗T2DM的9个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汉黄芩素、β-谷甾醇、黄藤素、黄连素、黄连碱、小檗红碱;5个核心靶点为AKT1、TP53、TNF、IL6、VEGFA.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和靶点基因结合较好.代谢组学显示,共鉴定出112个共同差异代谢物,经HSD治疗后,其中88个代谢物浓度上升,24个代谢物下降.富集分析表明,HSD调节T2DM患者机体代谢主要与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等7条代谢通路有关.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析显示,二者均涉及组氨酸代谢通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结果表明,HSD对T2DM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作用机制可能是HSD中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等药效基础通过调控多种代谢物,加强对组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为进一步防治T2DM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李淑荣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李淑荣主任将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分为风火上扰、风痰瘀血、气虚血瘀、阴虚风动4种证型,其中,风火上扰者,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风痰瘀血者,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气虚血瘀者,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阴虚风动者,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李老师临证过程中重视辨舌之虚实、病之久暂,擅用化瘀通络、醒脑开窍之法,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杨正望教授运用金匮温经汤辨治月经后期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杨正望临证擅于将经方理论体系与妇科辨治体系相结合,尤在应用《金匮要略》温经汤时,明确常用加味药物为鸡血藤、香附、葛根、陈皮、柴胡、白芷、仙鹤草等,联合组方为逍遥散、当归四逆汤、当归芍药散,通过总结温经汤组方及随证加减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运用金匮温经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量效关系分析陈友芝"二参一仙汤"治癌方证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利用量效关系探讨陈友芝运用"二参一仙汤"辨治癌症方证用药及其方药衍化规律,为临证辨治癌症提供借鉴.方法:筛选陈友芝治癌医案中含"二参一仙汤"的中药复方,应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Aprior算法及多尺度backbone网络算法,对所选治癌医案中的主治疾病、证型、治法、用药剂量、药物分类、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高频药物组合、核心组方及药物聚类.结果:选取含"二参一仙汤"的治癌方剂172首,并总结出以本虚标实、癌毒内蕴,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主的22种证型治法.运用"二参一仙汤"辨治肿瘤从15~60 g分为9个剂量等次,而30 g剂量使用频次最多,主治胃癌12.21%(21/172)、肺癌9.88%(17/172)、卵巢癌4.65%(8/172)等10种癌症,医案中使用频次前8位的药物有半枝莲、薏苡仁、茯苓等.使用频次≥18次的药物在四气五味及归经上分别以寒、温、平,甘、苦、辛;胃、脾、肝为主.其功效可分为9类,使用频次最高者为清热药.药物关联分析组合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43.60%(75/172).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薏苡仁、茯苓、绞股蓝、苦参、瓜蒌、白芍、藤梨根、象贝为核心组方;衍化出7首"一参一仙汤""二参一仙汤"和"三参一仙汤",功效主治各有侧重.结论:对"二参一仙汤"治癌主证、治法及药物进行量效分析表明,陈友芝临证时常灵活运用半枝莲、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茯苓、白芍及象贝等药,配合衍化方"一参一仙汤""二参一仙汤"和"三参一仙汤"治疗胃癌、肺癌、卵巢癌等癌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王小琴辨证论治肾性高血压病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总结王小琴辨证论治肾性高血压病的经验.王小琴认为肾性高血压病涉及肾、肝、肺、脾四脏,与痰热瘀毒水饮相关,病性虚实夹杂,临床常见的证型有肾脏亏虚、肝阳上亢、土虚木摇、瘀阻肾络、浊邪上犯、风水相激,故其善以参芪地黄汤、六味地黄丸等益肾补虚,以天麻钩藤饮、建瓴汤等平肝潜阳,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培土益木,桂枝茯苓丸、桃红四物汤等调肾化瘀,半夏白术天麻汤、肾元汤等化浊降逆,越婢汤、防己黄芪汤等疏风利水.强调谨守病机,多脏同调,虚实兼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提供依据与思路.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搜集中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筛选数据并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Rstudio软件进行药物功效分类,及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相关性、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探讨中医药用药规律.共得到中药处方 191 首,主要证型有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型、阴虚阳亢证等,使用中药 169 种,频次 1875 次,其中单次使用频次大于 20 次的药物为高频药物,共 26 种,依次为天麻、茯苓、制半夏、牛膝、甘草等,高频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为多,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 14 组常用药物组合,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高的 20 种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6 个药物组方.对痰湿壅盛证H型高血压病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8 组药对,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高的7 种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 3 个药物组方.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病病理因素以"痰""瘀""虚"为主,病位在肝,涉及脾、肺等,常用中药有天麻、茯苓、制半夏、牛膝等,常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与补阳还五汤.该研究展示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中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提供一定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桃红四物汤抗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动物实验探讨桃红四物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运用数据库整理分析桃红四物汤与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及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并获取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获得通路蛋白与核心成分结合能;采用线拴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R)模型,利用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技术考察桃红四物汤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药效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技术考察桃红四物汤对MCAO/R小鼠脑中PI3K、AKT蛋白和炎症因子IL-1β、IL-18表达的影响.结果 桃红四物汤抗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成分可能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山柰酚、豆甾醇、黄芩素、杨梅酮、β-胡萝卜素及常春藤苷,核心靶点可 能 为MAPK14、RELA、TNF、TR53、MAPK1、MYC、FOS、HSP9AA1、ESR1、AKT1、HF1A、CTNNB1.交集靶点主要富集在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 等信号通路,涉及氧化应激、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进程.分子对接预测核心成分与通路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表明桃红四物汤可降低MCAO/R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内IL-1β、IL-18 的表达,提高PI3K、AKT的表达.结论 桃红四物汤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神经炎症,防治缺血性脑卒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R语言分析全国名中医白长川治疗失眠症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基于R语言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全国名中医白长川教授基于"神舍观"治疗失眠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白长川教授治疗失眠症医案202 个,建立Excel 数据库,录入患者诊疗信息,运用R语言进行药物频次及属性分析、相关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同时对医案中的症状和舌象与脉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收集首诊处方202 个,涉及药物175 味,药物占比大于20%的有28 味,使用频率前10 位的药物依次为龙骨、牡蛎、茯苓、柴胡、白术、酸枣仁、远志、石菖蒲、姜半夏、焦栀子;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肺、心、肝为主.相关系数较高的前 5 组药对组合多为安神药,关联分析得出核心药物有柴胡、黄芩、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首乌藤、酸枣仁,此组合可视为小柴胡汤、孔圣枕中丹、酸枣仁汤之变方.聚类分析分为4 类,分别为小柴胡汤、丹栀逍遥散、黄连温胆汤加减以及常用药对组合.对医案进行关联分析得出,支持度最高的症状关联为易早醒和不复睡,舌脉关联为苔薄黄腻、脉沉细.结论:白长川教授基于"神舍观"治疗失眠症的主要方剂有小柴胡汤、丹栀逍遥散、黄连温胆汤等方,核心药物组合是柴胡、黄芩、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首乌藤、酸枣仁,符合调达三焦气机、运脾和胃安神的治疗大法,令阴阳各有所入之处,营卫兼得转化之机,神入其舍、安守于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羚角钩藤汤加减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羚角钩藤汤加减合安宫牛黄丸治疗心肺复苏(CPR)后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2 年 18 日卢云教授参与会诊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 1 例CPR后HIE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药治疗HIE的临床效果.结果 患者男性,40 岁,既往体健,因CPR后出现昏迷、癫痫大发作、中枢性高热、颅内高压等,头颅CT提示广泛脑水肿,西医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控制体温、升压、镇静、镇痛、抗癫痫、脱水、保肝和维持内环境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方案.西医治疗22d后,患者症状控制不佳.请求中医会诊,结合患者四诊(神昏、高热、惊厥、形体肥胖、面色痿黄、唇红、舌红苔白腻、脉弦数弱),中医辨证为肝热生风、痰热蒙闭心窍,使用羚角钩藤汤加减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每日 1 剂,水煎服,麝香、羚羊角粉分3次冲汤,鼻饲下;安宫牛黄丸1粒,人参30g煎汤化开鼻饲下,每日2次.治疗10d后,患者意识清醒,可遵嘱完成简单动作,脱机状态,舌红苔薄白少,脉弦弱.汤剂去泽泻、大黄、麝香,羚羊角粉增至 3g,生白芍增至 30 g,安宫牛黄丸减至每日 1 粒,用法同上.西医治疗停用降温、脱水、镇痛、保肝治疗,减量抗癫痫药物.20 d后患者神清,症状缓解,舌红苔少,脉细弱,头颅CT示:脑水肿明显缓解.西医治疗仅用丙戊酸纳 1 600 mg、每 12h1 次管喂抗癫痫及镇静治疗.40 d随访,患者意识清醒,对答切题,能正常活动,停用镇静治疗,转出ICU至神经内科康复治疗.随访 1 年后患者已能正常生活、工作.结论 中医药的有效介入在CPR后脑复苏中有很大发挥空间,复元醒脑,清肝息风,利水泻浊等法能有效降低患者脑水肿,控制癫痫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的文献考证及临床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通过系统整理古籍与现代文献,对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的处方来源、组成、药物基原、剂量、炮制、煎服法、功效主治等关键信息及现代临床应用进行考证分析.共获取当归四逆汤相关条目1146条,涉及古籍文献152部.基于古籍考证结果,研究建议方中桂枝基原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嫩枝,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的干燥根及根茎,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干燥根,通草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的干燥藤茎,当归、甘草、大枣基原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致.炮制方面,建议甘草宜炙炒,余药用生品即可.经古今剂量换算,建议以水525 mL煎煮当归9 g、桂枝9g、细辛3g、甘草6g、木通6g、白芍9g、大枣25 g,煮取280 mL,每次温服100 mL,每日3次.古籍记载该方治疗以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为表现的血虚寒厥证,经后世医家临证灵活应用,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肩关节周围炎、冻疮等疾病,为当归四逆汤后期研发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