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血化瘀方剂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动态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急性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规律,探讨活血化瘀方剂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 kg/L)、模型组(生理盐水2 kg/L)、脑蛋白水解物组(BP组,5.6 g/kg)、桃红四物汤组(TH组,10.2 g/kg)、血府逐瘀汤组(XF组,15.6 g/kg)、通窍活血汤组(TQ组,9.6 g/kg)、补阳还五汤组(BY组,28.7 g/kg)7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sTBI大鼠模型;对照组不予创伤处理。各组分别于伤后6 h灌胃相应药物,伤后1、3、7 d进行NSS评分;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和NGF的阳性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伤后1 d即出现明显的颅脑损伤症状,表现为NSS评分明显升高,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BDNF和NGF阳性表达明显增加,说明sTBI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并随时间延长呈现一定自我修复能力。与模型组相比,XF组、TQ组和BY组NSS评分于伤后1 d即明显下降(分:6.6±1.5、6.1±2.0、5.7±2.4比9.4±1.5,均 P<0.05),而BP组及TH组NSS评分于伤后7 d才明显下降,且TQ组和BY组NSS评分下降幅度较其他药物组更加显著。与模型组比较,BP组海马组织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分别于伤后1 d、3 d明显升高,并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4个活血化瘀方剂组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于伤后1~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均于伤后7 d明显高于模型组,以BY组升高更为显著〔Wnt3a mRNA(2 -ΔΔCt):154.7±4.1比17.4±1.0,β-catenin mRNA(2 -ΔΔCt):17.05±0.45比2.74±0.13,均 P<0.05〕,其次为TQ组〔Wnt3a mRNA(2 -ΔΔCt):126.6±2.8比17.4±1.0,β-catenin mRNA(2 -ΔΔCt):8.70±1.19比2.74±0.13,均 P<0.05〕。与模型组比较,BP组BDNF和NGF的阳性表达在伤后1 d升高,但3 d达峰值后有所下降;4个活血化瘀方剂组BDNF和NGF的阳性表达于伤后1~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均于伤后7 d明显高于模型组,其中TQ组和BY组在伤后1 d即明显高于模型组〔BDNF阳性细胞(个/MP):56.4±6.2、61.6±7.0比37.4±2.0,NGF阳性细胞(个/MP):58.4±5.0、62.4±4.4比53.4±3.6,均 P<0.05〕,且伤后7 d时升高幅度较其他药物组更为显著。 结论: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和补阳还五汤对sTBI急性期大鼠的神经再生修复均有一定疗效,但作用强度有所不同,以补阳还五汤和通窍活血汤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桃红四物汤辅助治疗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术后患肢末梢循环及血栓素B 2、前列腺素I 2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改良桃红四物汤辅助治疗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患肢末梢循环及血栓素B 2(TXB 2)、前列腺素I 2(PGI 2)水平的影响。 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7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住院顺序分对照组34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改良桃红四物汤辅助治疗。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量踝肱指数(ABI),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血管内径、血流量及患肢深静脉;采用ELISA法检测TXB 2、PGI 2水平,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33/36)、对照组为73.53%(25/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05, P=0.044)。观察组治疗后气血凝滞[(2.13±0.43)分比(3.61±0.96)分, t=5.85]、筋骨损伤[(1.62±0.41)分比(2.74±0.58)分, t=9.37]、肿胀瘀斑[(1.15±0.31)分比(2.28±0.52)分, t=11.12]、肝肾不足[(1.52±0.24)分比(2.15±0.36)分, t=8.66]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01);观察组治疗后ABI[(0.83±0.03)比(0.74±0.02), t=14.68]、血管内径[(0.48±0.13)mm比(0.42±0.11)mm, t=2.08]、血流速度[(60.24±15.46)cm/s比(52.15±12.11)cm/s, t=2.41]高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XB 2水平[(140.76±16.64)ng/L比(168.39±25.28)ng/L, t=5.37]及TXB 2/PGI 2比值[(6.67±1.24)比(9.33±1.69), t=7.54]低于对照组( P<0.01);PGI 2水平[(21.27±2.24)ng/L比(18.71±1.79)ng/L, t=5.26]高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44%(7/36)、对照组为44.12%(15/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94, P=0.026)。 结论:改良桃红四物汤辅助治疗可提高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肢末梢循环状态、减轻术后高凝状态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分析及耐药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XDRKP)耐药表型特点及相关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分离的3 201株肺炎克雷伯菌并根据已有药敏结果筛选116株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纳入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及梅里埃VITEK-compact 2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K-B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复核。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联合乙二胺四乙酸协同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eCIM)检测XDRKP碳青霉烯酶表型,并与碳青霉烯酶基因扩增结果比对。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NDM、blaVIM、blaIMP、blaOXA);氨基糖苷耐药基因: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C、rmtD、rmtG、rmtH、armA、npmA、rmtB、rmtE、rmtF),氨基聚糖苷修饰酶基因变体[aac(6′)-Ib-cr];喹诺酮耐药基因:DNA解旋酶保护蛋白qnr家族基因(qnrA、qnrB、qnrC、qnrD、qnrS),外排泵蛋白基因(oqxAB、qepA),氨基聚糖苷修饰酶基因变体[aac(6′)-Ib-cr];替加环素耐药Tet蛋白基因[外排泵蛋白基因:tet(A)和tet(L)],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tet(M)],替加环素修饰酶基因[tet(X)]。对照分析各XDRKP耐药表型与相应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到XDRKP 116株。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100%(116/116),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99.14%(115/116),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95.69%(111/116)、94.83%(110/116)、88.79%(103/116),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44/116)与替加环素耐药(3/116)检出率较低。mCIM联合eCIM试验结果与碳青霉烯酶基因扩增结果一致率95.65%(110/115)。各耐药基因阳性率:blaKPC 90.52%(105/116),blaNDM 10.34%(12/116),rmtB 81.90%(95/116),armA 2.59%(3/116),oxqAB 65.52%(76/116),qnrB 6.03%(7/116)、qnrS 12.93%(15/116)、aac(6′)-Ib-cr 7.76%(9/116),tet(A)21.55%(25/116)。其余各耐药基因未检出。匹配分析发现,共有65株XDRKP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不匹配,即抗菌药物耐药表型不能用携带相应耐药基因来解释。结论:XDRKP中各类耐药基因的广泛分布和某些基因[如aac(6′)-Ib-cr、oqxAB]的多重耐药作用是广泛耐药产生的潜在原因。不同菌株针对同一类抗菌药物可能携带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此外,部分菌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不匹配,提示耐药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存在其他耐药机制也与XDR的产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人非神经型Niemann-Pick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44岁,2003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轻度头痛及视物模糊,自行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症状未缓解。2008年上述症状加重就诊当地县医院。骨穿提示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增生,占43%,可见H-J小体,可见嗜多色粒红细胞。未予以治疗。后陆续就诊于其他医院治疗,治疗效果不佳。2010年5月因"间断乏力7年余"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后好转出院。后间断出现上述症状。2015年4月2日入院查血常规提示WBC 1.79×10 9/L,Hb 93 g/L,PLT 57×10 9/L。骨穿提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可见少量尼曼匹克细胞(N-P细胞)。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清晰,双肺门影不大。腹部CT检查提示脾脏体积增大,外缘约占10个肋单元。2015年4月5日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 [20]。于2015年4月20日行脾切术。病理示脾脏组织中可见灶性胞浆透亮细胞,免疫组化:CD68(+)、Ki67散在(+)、AACT(+)、CD31(+),(脾)形态学改变结合临床,符合尼曼-匹克病。明确诊断为NPD成人非神经型(E型)。此后患者规律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100 mg/d,定期复查病情稳定。2018年4月查血常规:WBC 8.91×10 9/L,Hb 133 g/L,PLT 280×10 9/L。骨穿:三系增生,全片见少数尼曼匹克细胞。2019年6月患者出现双下肢运动障碍,伴膝关节肿胀。查血常规、肝肾功、RF及CRP均正常。后疼痛加重,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可缓解。2020年12月7日入院查血常规:WBC 8.30×10 9/L,Hb 126 g/L,PLT 219×10 9/L。PET-CT提示双下肢骨髓腔局灶性FDG代谢异常增高,结合病史考虑尼曼-匹克病骨形态代谢改变,双侧膝关节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020年12月16日查 SMPD1基因变异分析。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义乌市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黄褐斑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氨甲环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评分、性激素及氧化应激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44/48)]高于对照组[68.75%(33/48)](χ 2=7.940, P<0.05);观察组治疗后MASI评分[(8.64±1.27)分]低于对照组[(17.93±2.53)分]( t=22.736,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19.83±4.21)ng/L]、黄体生成素(LH)[(3.79±0.68)mU/L]和卵泡刺激素(FSH)[(5.23±1.76)mU/L]均低于对照组[(43.79±4.69)ng/L、(5.81±1.07)mU/L、(10.64±2.60)mU/L]( t=26.339、11.039、11.938,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丙二醛[(3.67±0.40)μmol/L]低于对照组[(4.52±0.32)μmol/L],而超氧化物歧化酶[(78.84±5.67)IU/L]高于对照组[(60.65±5.29)IU/L]( t=11.496、16.252,均 P<0.05)。 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性激素和氧化应激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王克穷以大承气汤治疗肿瘤热结旁流少阴热化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热结旁流少阴热化证为少阴火盛水竭热化之变证,乃火盛水竭,少阴邪热炽盛,乘逼胃中津液,以致燥屎内结,迫肠中浊液从旁而下所致。“旁流”是现象,“热结”是其本质,宜予大承气汤治疗,急下存阴。本证患者泻下物为纯水样便,臭秽难闻,口干舌燥、剑突下疼痛拒按加之少阴病脉微、但欲寐为其典型症状。本证在临床上较少见,易误诊失治,临证需仔细辨证,四诊合参,与其他有“下利”表现的疾病相鉴别,如湿热下利、寒结旁流及阳明腑实证,而“心下必痛”是不可忽视的腹诊要点。王克穷主任医师运用大承气汤治疗肿瘤患者少阴热结旁流证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以佐证观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劳者温之”思想分阶段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性不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性不孕属中医“虚劳”范畴,病机虽与五脏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相关,却以肾精亏虚为主,临床以“劳者温之”为治则,在运用四物汤、六味地黄汤等滋补肝肾的基础上,配伍蛤蚧等甘温、血肉有情之品阴阳同调,并佐以润肺、泻心、健脾、疏肝之品兼顾五脏。同时,需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用药,黄体期以补肾复经汤增内膜、促月事或调整月经周期;卵泡期以养膜优卵促孕汤养内膜、促优卵助孕为主。治疗过程需嘱患者注重饮食、运动及情绪的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李淑荣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李淑荣主任将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分为风火上扰、风痰瘀血、气虚血瘀、阴虚风动4种证型,其中,风火上扰者,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风痰瘀血者,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气虚血瘀者,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阴虚风动者,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李老师临证过程中重视辨舌之虚实、病之久暂,擅用化瘀通络、醒脑开窍之法,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连素在儿童胚胎源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一种苯基四异喹啉生物碱,可从黄连等多种植物中提取,也是黄连解毒汤、左金丸等多种中药方剂的主要成分。黄连素已被证实对微生物感染、炎症、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抑郁症、代谢功能障碍等疾病具有多种有益的生物活性。黄连素可通过不同机制抑制食管癌、结肠腺癌、肝癌、骨肉瘤、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并被发现可以作用于多种儿童胚胎源性肿瘤细胞,如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本文通过文献复习,阐述黄连素在儿童胚胎源性肿瘤中的药物作用,以期对后续黄连素用于胚胎源性肿瘤的研究有所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证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辨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组方思路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2年2月28日有关中医药治疗SAP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Clementine 12.0、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总结核心处方。结果:纳入处方289首,涉及中药185味,包含中医证型38种。基于SAP“病”的整体研究发现,临床治疗SAP以活血化瘀药、补虚扶正药、理气化痰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川芎、丹参、甘草、黄芪、当归等;常用药对包括川芎-当归、川芎-红花、川芎-枳实等。药物复杂网络图及聚类分析显示,补阳还五汤化裁方是治疗SAP的基本方;基于SAP“证”的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是SAP较为常见的中医证型,三者用药均以温、平为主;药味均以甘、辛、苦为主,多归肝、脾、肺、心经。其中,气虚血瘀证以黄芪、川芎、丹参等高频药物组成的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痰瘀互结证常以制半夏、川芎、薤白等高频药物组成的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气滞血瘀证以川芎、当归、枳壳等高频药物组成的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药物聚类分析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可分为3类,痰瘀互结证可分为4类。结论:虚、瘀、痰、滞是SAP的重要病理因素,其中气虚为发病基础,血瘀贯穿本病始终,或兼痰浊及气滞之证。围绕着本虚标实的病机,临床多治以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辨证选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