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褪黑素联合丰富环境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褪黑素联合丰富环境对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prone 8,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8只4月龄雄性SAMP8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褪黑素联合丰富环境组(联合干预组),每组12只。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按8 mg·kg -1·d -1剂量皮下注射褪黑素,模型组和丰富环境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和褪黑素组小鼠饲养于标准环境,丰富环境组和联合干预组饲养于丰富环境;共干预28 d。小鼠在干预前、干预28 d后进行老化度评分,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TUNEL染色分别观察小鼠海马CA1区尼氏染色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情况,ELISA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1~42、在苏氨酸(Thr)205位点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tau pT205)、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TLR4、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 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1)老化度评分:干预后,各组小鼠老化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0.601,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老化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其中联合干预组小鼠老化度评分显著低于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均 P<0.05)。(2)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四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组别交互作用显著( F=30.524, P<0.001);第2~4天,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四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91.328,113.482,均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29.45±1.70)s,(32.44±1.55)s,(37.48±0.84)s]和穿越平台次数[(6.44±0.61)次,(7.16±0.70)次,(12.60±1.23)次]均高于模型组[(15.07±1.28)s,(4.10±0.61)次],其中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小鼠在目标靶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次数均显著减少于联合干预组(均 P<0.05)。(3)尼氏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海马CA1区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09.264, P<0.01),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 060.583, P<0.01)。联合干预组小鼠海马CA1区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多于模型组、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均 P<0.05),凋亡细胞数量少于模型组、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均 P<0.05)。(4)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海马组织IL-1β、IL-6和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2.887,63.506,432.026,均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其中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小鼠海马组织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联合干预组(均 P<0.05)。(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海马组织Aβ1~42、tau pT205、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2.349,98.934,201.635,116.553,均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海马组织Aβ1~42、tau pT205、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其中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小鼠海马组织Aβ1~42、tau pT205、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联合干预组(均 P<0.05)。(6)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海马组织TLR4、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913,102.446,均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海马组织TLR4[(0.63±0.05),(0.55±0.04),(0.42±0.03)]、NF-κB p65[(0.98±0.06),(0.82±0.04),(0.72±0.04)]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0.74±0.07),(1.20±0.05),均 P<0.05],其中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小鼠海马组织TLR4、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联合干预组(均 P<0.05)。 结论:褪黑素联合丰富环境可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行为学实验和网络药理学的至宝三鞭丸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至宝三鞭丸对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东莨菪碱诱导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TCMSP、TCMID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至宝三鞭丸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通过ADMETlab 2.0筛选潜在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PPI网络,进行MCODE模块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至宝三鞭丸高剂量组小鼠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缩短( P<0.05),第四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增多( P<0.05)。获得至宝三鞭丸组方药物863个活性成分,401个潜在靶点,至宝三鞭丸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通路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Ras相关蛋白-A(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传导通路、5-羟色胺受体通路等。 结论:高剂量的至宝三鞭丸可改善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APK信号通路等多条神经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歇低氧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质量(180±1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和5%间歇低氧组(5%IH组),每组32只;每组按取材时间不同随机分为7、14、21、28 d四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UC组大鼠置于实验箱内持续注入空气,氧浓度为21%;5%IH组大鼠置于实验箱内,循环注入氮气及空气,使氧浓度在5%~21%之间变化,每120 s为1个周期。2组大鼠每日实验8 h,其余16 h常规饲养,分别持续进行7、14、21、28 d。各亚组实验后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完成Morris水迷宫实验后处死并取出大鼠海马组织,制备切片标本: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caspase激活因子(Smac)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神经细胞凋亡指数。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UC组不同时间点Apaf-1及Smac蛋白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指数的相关性。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UC组大鼠间歇性低氧7、14、21、28 d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0.83±3.25)、(22.17±2.79)、(20.50±4.51)、(21.17±4.17)s,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分别为(52.17±4.17)、(52.50±2.74)、(51.50±2.43)、(52.00±4.78)s,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5%IH组间歇性低氧7、14、21、28 d逃避潜伏期分别为(33.17±2.14)、(44.33±3.45)、(52.17±3.87)、(64.33±2.73)s,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分别为(44.00±3.03)、(34.50±3.94)、(27.83±3.01)、(20.83±1.94)s,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增加,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目标象限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06.335、61.772, P值均<0.01)。两组间比较:5%IH组不同时间点逃避潜伏期时间均大于UC组,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均小于U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2)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UC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核较大,核膜结构完整,呈椭圆形或圆形,染色质分布均匀呈细颗粒状,细胞器丰富,形态结构正常;5%IH组从7 d开始出现神经元水肿,细胞核变形,核膜模糊,核仁逐渐消失,细胞器肿胀溶解等,随着时间的延长,改变程度越重。(3)Apaf-1、Sma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UC组各个时间点海马CAl区神经细胞Apaf-1、Sma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5%IH组各个时间点Apaf-1、Sma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5.328、42.923, P值均<0.01)。两组间比较:5%IH组各个时间点Apaf-1、Sma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U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4)神经细胞凋亡情况:UC组各个时间点海马CAl区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凋亡少,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IH组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升高,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5.799, P<0.01)。两组间比较:各个时间点海马CAl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高于UC组,A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5)Pearson检验显示:5%IH组各个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Apaf-1、Smac蛋白的表达与凋亡指数均呈正相关( rApaf-1=0.735、0.736、0.685、0.747, rSmac=0.735、0.734、0.679、0.751, P值均<0.05)。 结论:间歇低氧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这可能与其引起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诱导凋亡相关蛋白Apaf-1、Smac的表达,进而造成神经元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与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高水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建立高质量发展策略模型,为公立医院制定和实施高质量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水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为案例医院,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AHP层次分析法量化比较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四象限坐标系分析法建立高质量发展策略模型。结果:案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总优势(S)强度、总劣势(W)强度、总机遇(O)强度、总威胁(T)强度分别为0.095、0.063、0.065和0.024,即内部条件的优势大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大于威胁;四象限坐标系中,增长型策略模型的三角形面积最大(0.003),战略四边形重心位于增长型策略中的机会型区域。结论:以案例医院为代表的高水平公立医院进入外部机遇大于自身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当充分把握外部机遇,采用积极的增长型策略,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战略,促进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交互叠加形成新动能,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列线图风险分层对pT 1-2N 1M 0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pT 1-2N 1M 0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高危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风险分层,筛选放疗获益人群。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936例pT 1-2N 1M 0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者908例,其中放疗(RT)组583例和非放疗(NRT)组325例,进行1∶1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各298例,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OS)期、无瘤生存(DFS)期。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比较不同风险分组人群的生存差异,筛选出放疗获益人群。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组5、8年OS、DFS明显优于非放疗组( 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象限、淋巴结转移数目、T分期、Ki-67水平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肿瘤象限、T分期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OS列线图分析显示,改良根治术后放疗(PMRT)明显改善高危组患者OS( P=0.001),在低危组和中危组中未显示出优势( P=0.057、0.099)。DFS列线图分析显示,PMRT明显改善中危、高危组患者DFS( P=0.036、0.001),而低危组获益不明显( P=0.475)。 结论:对于pT 1-2N 1M 0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年龄≤40岁、肿瘤位于内象限或中央区、T 2期、淋巴结转移2~3枚、Ki-67>3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筛选出可以从PMRT中获益的人群,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与后期神经行为异常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评分法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判断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程度并预测脑损伤后神经行为异常的意义。方法:60只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只、假手术组14只、模型组32只。采用Rice-Vannucci法离断右侧颈总动脉+缺氧制作HIBD模型。模型组大鼠建模24 h内经一般情况评分及Longa评分联合评估,筛选出中、重度HIBD存活鼠进行实验。建模24 h随机选取5只模型组大鼠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验证脑梗死;建模1周各组均随机选取6只大鼠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观察HIBD脑损伤情况;建模4周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随机选择4只、模型组取剩余的8只大鼠采用MRI进行脑损伤体积评估;建模5~6周对各组剩余8只大鼠采用圆筒实验、13周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神经行为。结果:模型组32只大鼠经评估,共筛选出19只中、重度HIBD大鼠。模型组大鼠建模24 h经脑梗死验证均为中、重度HIBD,建模1周脑组织病理可见以灰质为主的脑损伤,4周时MRI显示中、重度HIBD比例为7/8。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建模5~6周圆筒实验左前肢使用率明显减少( P<0.05),建模13周水迷宫实验潜伏期明显延长( P<0.05),穿越平台象限次数明显减少( P<0.05)。建模24 h与4周模型组大鼠右脑损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建模4周MRI脑损伤体积与5~6周圆筒实验左前肢使用率、13周水迷宫实验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呈负相关( P<0.05),与13周水迷宫实验潜伏期呈正相关( P<0.05)。 结论:HIBD大鼠建模24 h内经一般情况评分及Longa评分可初步预测HIBD模型脑损伤程度,建模4周时在脑损伤慢性期通过MRI再次评估,对观测HIBD大鼠中、远期神经行为异常具有很好的预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黄芩苷对抑郁模型小鼠抑郁行为及海马ERK/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BA)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imulus,CUMS)模型小鼠抑郁行为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CUMS组)、氟西汀组(FLU组)、黄芩苷高剂量组(BA-H组)、黄芩苷低剂量组(BA-L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运用CUMS方法对其余四组小鼠造模,造模共进行42 d,并从第21天开始按照分组进行灌胃至造模完成。给药结束后运用糖水偏爱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分别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ERK、CRE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 21.0软件包,经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Tukey法。结果:糖水偏爱实验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的糖水偏爱率降低[(82.88±2.00)%,(64.49±1.24)%; t=19.11, P<0.05]。与CUMS组相比,FLU组[(81.90±1.19)%]、BA-H组[(77.86±2.51)%]、BA-L组[(67.98±2.56)%]小鼠的糖水偏爱率均增加( t=24.83,11.68,3.00;均 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CUMS组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6.33±0.82)次,(1.83±0.75)次; t=9.93, P<0.05]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46.83±4.78)s,(24.25±6.12)s; t=7.13, P<0.05]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14.88±3.00)s,(70.70±4.77)s; t=24.26, P<0.05]。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均增加[(5.00±0.89)次,(5.17±0.75)次,(3.33±0.82)次; t=6.64,7.67,3.31;均 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增加[(36.80±2.66)s,(36.82±5.62)s,(33.28±3.56)s; t=4.61,3.71,3.13,均 P<0.05],逃避潜伏期时间均缩短[(23.37±4.86)s,( 34.83±4.72)s,( 62.15±5.30)s; t=17.02,13.10,2.94;均 P<0.05]。Westo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小鼠海马的ERK蛋白表达[(1.00±0.15),(0.36±0.10); t=6.26, P<0.05]和CREB蛋白表达[(1.00±0.12)(0.29±0.03); t=10.32, P<0.05]均降低。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海马的ERK蛋白表达均增加[(0.87±0.05)、(0.77±0.08)、(0.67±0.03); t=8.25,5.79,5.39;均 P<0.05],CREB蛋白表达均增加[(0.90±0.12)、(0.84±0.14)、(0.62±0.04); t=8.94,6.59,12.25,均 P<0.05]。PCR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小鼠海马的ERK mRNA [(1.00±0.03),(0.41±0.10); t=9.78, P<0.05]和CREB mRNA[(1.00±0.08)(0.61±0.12); t=4.62, P<0.05]均降低。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海马的ERK mRNA均增加[(0.71±0.08)、(0.69±0.03)、(0.59±0.04); t=4.15,4.65,2.84;均 P<0.05],FLU组、BA-H组小鼠的CREB mRNA均增加[(0.87±0.08)、(0.86±0.07); t=3.14,3.19,均 P<0.05]。 结论:BA对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发挥可能与调节ERK、CREB蛋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灵芝三萜联合外源性GM1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突触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灵芝三萜联合外源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GM1)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痫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灵芝三萜组、GM1组、灵芝三萜联合GM1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PTZ( 35 mg·kg -1·d -1)的方法建立慢性癫痫大鼠模型,1次/d,连续28 d;用药各组大鼠在每日腹腔注射PTZ的同时按分组给予相应药物( GM1:腹腔注射30 mg·kg -1·d -1,灵芝三萜:灌胃1 000 mg·kg -1·d -1)。应用Morris水迷宫观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丝切蛋白(cofilin)、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cofilin及其磷酸化p-cofilin和SYN的蛋白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多样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 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各组间的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259,8.240,5.961,均 P<0.05)。与癫痫模型组相比,灵芝三萜组、GM1组和灵芝三萜联合GM1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20.31±7.39)s,(21.81±6.05)s,(17.66±4.76)s]均短(均 P<0.05),穿越平台次数[(4.63±1.41)次,(4.50±1.93)次,(5.50±1.77)次]均多(均 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31.91±5.00)s,(30.49±5.72)s,(35.70±5.34)s]均长(均 P<0.05),以灵芝三萜联合GM1组变化最明显( 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各组海马神经元突触数量、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突触后膜活性区长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693,7.201,5.012,4.033,均 P<0.05)。与癫痫模型组比较,灵芝三萜组、GM1组和灵芝三萜联合GM1组神经元突触数量[(8.00±1.79)个,(7.83±1.84)个,(8.50±1.87)个,]均多(均 P<0.05),突触间隙[(33.83±3.81)nm,(32.43±4.14)nm,(30.23±3.08)nm]窄,突触后致密物质[(57.50±6.03)nm,(58.10±2.40)nm,(60.73±3.81)nm]均厚(均 P<0.05)。灵芝三萜组和灵芝三萜联合GM1组突触后膜活性区长度[(271.66±11.80)nm,(279.06±13.58)nm]均长于癫痫模型组(均 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癫痫模型组cofilin平均荧光强度高于空白对照组,SYN平均荧光强度低于空白对照组( P<0.05);GM1组和灵芝三萜联合GM1组cofilin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癫痫模型组(均 P<0.05),灵芝三萜联合GM1组SYN平均荧光强度高于癫痫模型组( 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癫痫模型组cofilin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1.454±0.080),(1.092±0.099), P<0.05],p-cofilin、SYN的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1.103±0.120),(1.420±0.934);(1.650±0.062),(1.958±0.062);均 P<0.05];灵芝三萜组、GM1组和灵芝三萜联合GM1组大鼠海马组织内cofilin蛋白表达[(1.227±0.071),(1.262±0.078),(1.162±0.129), P<0.05]均低于癫痫模型组,灵芝三萜联合GM1组p-cofilin、SYN蛋白表达[(1.357±0.199),(1.873±0.010), P<0.05]均高于癫痫模型组。与灵芝三萜组、GM1组比较,灵芝三萜联合GM1组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灵芝三萜联合GM1可改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提高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部分指标优于单独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鼻黏膜-海马神经免疫机制探讨醒鼻凝胶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基于鼻黏膜-海马神经免疫机制探讨醒鼻凝胶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的影响.方法 选择21日龄(PND21)SPF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的方法构建AR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滴鼻(50 μL/次),中药组给予醒鼻凝胶滴鼻剂滴鼻(50 μL/次),西药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滴鼻(20 μL/次),2次/d,连续治疗12 d.采用AR大鼠行为学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鼻炎行为学评分;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非受体酪氨酸激酶Fyn、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海马组织Fyn、SP、VIP、NPY mRNA转录水平.结果 ① 鼻炎行为学评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前鼻炎行为学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鼻炎行为学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模型组治疗后鼻炎行为学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② 学习记忆功能: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均明显更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更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平台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均明显更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更高(P<0.05).③ 血清IgE、TGF-β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gE、TGF-β1含量均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血清IgE、TGF-β1含量均明显更低(P<0.05).④ 鼻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EOS计数:模型组鼻黏膜水肿,上皮细胞排列紊乱;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鼻黏膜水肿明显减轻,上皮细胞结构较完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大鼠鼻黏膜EOS计数均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鼻黏膜EOS计数均明显减少(P<0.05).⑤ 海马组织Fyn、SP、VIP、NPY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Fyn、SP、VIP mRNA转录水平和Fyn、SP、VIP平均OD值均明显升高(P<0.05),NPY mRNA转录水平和NPY平均OD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海马组织Fyn、SP、VIP mRNA转录水平和Fyn、SP、VIP平均OD值均明显降低(P<0.05),NPY mRNA转录水平和NPY平均OD值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醒鼻凝胶滴鼻剂可改善AR大鼠鼻炎行为学和学习记忆功能,可能与通过Fyn信号通路调节鼻黏膜-海马神经免疫机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电针对癫痫大鼠血浆代谢物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电针对癫痫模型大鼠的血浆代谢模式,初步探讨电针治疗癫痫的生物标志物,揭示电针改善癫痫的潜在代谢调节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SD大鼠,通过戊四氮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癫痫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15 min/次,1次/d,连续28 d.评价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癫痫发作情况;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病理改变;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各组大鼠的血浆代谢轮廓,经PC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结合数据库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经KEGG富集代谢通路.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癫痫发作频率升高显著(P<0.01),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60 s内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减少,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共筛选出11个显著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到4条显著差异代谢通路.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1),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60 s内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共筛选出显著差异代谢物7个,富集分析得到差异代谢通路2条,均参与了色氨酸代谢.结论:电针可降低癫痫大鼠的发作频率、改善海马结构损伤,其生物学机制涉及调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相关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