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松鼠鼠疫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云南松鼠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2015 - 2018年,在云南鼠疫疫源地和非疫源地的5个调查点进行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对调查中捕获的松鼠,取其脾、肝、肠道标本,低温保存备用。取肠道标本磷酸盐缓冲液(PBS)增菌液,经0.22 μm滤膜滤过后加入到含有100 μl鼠疫疫苗株(EV76)菌悬液的LB液体培养基中,28 ℃、220 r/min恒温气浴振荡培养18~24 h,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噬菌斑的生长情况,电镜下观察鼠疫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同时取脾、肝、肠道标本进行鼠疫菌特异标志基因caf1检测。结果:共捕获到10只松鼠,其中赤腹松鼠8只,珀氏长吻松鼠2只。共分离出4株鼠疫噬菌体,其中在赤腹松鼠分离出2株,在珀氏长吻松鼠分离出2株;家鼠鼠疫疫源地弥勒县和新平县各分离出1株,野鼠鼠疫疫源地剑川县和洱源县未分离出,非鼠疫疫源地永善县分离出2株。肉眼下观察,家鼠鼠疫疫源地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产生的噬斑为透明状,生长状态良好;非鼠疫疫源地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产生的噬斑为半透明状,生长状态欠佳。电镜下观察,噬菌体为较典型的肌尾噬菌体,噬菌体头部直径约40 nm,肌尾约120 nm,肌尾末梢可见尾丝簇。10份松鼠脾、肝、肠道标本caf1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云南松鼠中携带鼠疫噬菌体的比例较高,虽然鼠疫菌特异标志基因caf1检测均为阴性,但由于鼠疫噬菌体的存在,松鼠有可能成为鼠疫菌传播的一种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6种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在不典型肾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6种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对不典型肾结核的早期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不典型肾结核患者46例(结核组)、非结核肾病患者53例(对照组),分别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涂片抗酸杆菌染色镜检(AFB镜检法)、BACTEC MGIT960液体培养(简称液体培养法)、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实时荧光定量PCR(TB-DNA FQ-PCR)、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GeneXpert MTB/RIF),以结核菌培养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在不典型肾结核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T-SPOT.TB灵敏度(95.65%)高于PPD试验(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 P=0.002);GeneXpert MTB/RIF的灵敏度为84.78%,高于AFB镜检法(4.35%)、液体培养法(28.26%)和TB-DNA FQ-PCR(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 P均<0.001),GeneXpert MTB/RIF与三者的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McNemar检验: P=1.000、0.500和0.250)。 结论:T-SPOT.TB与GeneXpert MTB/RIF在不典型肾结核的筛查和病原学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应用价值,推荐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医疗机构呼吸科住院患者结核病筛查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综合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中筛查肺结核患者的效果,为制定患者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和痰标本,痰标本送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结核病实验室进行痰涂片、液体培养和Gene-Xpert检测。结果:研究期间从3 724例住院患者中选择患者407例留取痰标本(影像学报告为疑似结核病患者23例,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患者384例)。三种检测方法共检测发现病原学阳性患者88例,阳性率为21.6%(88/407),其中有影像学报告提示疑似结核病15例,去除影像学提示报告患者的病原学阳性率为19.0%(73/384)。推算在研究期间该院住院患者中结核病患者的病原学阳性率至少为1.96%(73/3 724)。病原学阳性患者中,主要以肺炎(30.1%,22/73)、咳嗽查因(15.1%,11/73)、肺部感染(15.1%,11/73)为主。结论:在综合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中筛查结核病是有效发现患者的方法,而且发现的患者主要为无疑似肺结核的影像学报告患者。在综合医院重点科室开展主动筛查对于患者发现、控制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培养液提前一日低氧平衡和高氧平衡对不同授精方式胚胎早期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培养液提前1 d低氧环境(5%氧气浓度)和高氧环境(20%氧气浓度)平衡对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期间行IVF和ICSI患者的88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培养液提前1 d配制置于培养箱中平衡,根据培养箱氧气浓度分成低氧平衡组(5%氧气浓度)和高氧平衡组(20%氧气浓度)。比较两种授精方式下不同培养液平衡环境对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不同授精方式下低氧平衡组和高氧平衡组间的获卵数、受精率、双原核(two pronucleus,2PN)卵裂率及可用胚胎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第3日可用胚胎率行IVF患者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ICSI患者中低氧平衡组显著高于高氧平衡组[68.52%(664/969)比64.42%(795/1234), P=0.043];不同授精方式下低氧平衡组的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高氧平衡组[IVF:44.99%(808/1796)比41.45%(841/2029), P=0.027;ICSI:42.00%(307/731)比34.95%(317/907), P=0.004]。低氧平衡组的移植胚胎数目均显著低于高氧平衡组[IVF:(1.87±0.34)枚比(1.96±0.21)枚, P=0.001;ICSI:(1.79±0.41)枚比(1.94±0.23)枚, P=0.002]。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液体平衡环境与活产率显著相关( OR=0.238,95% CI=0.139~0.409, P<0.001)。 结论:培养液提前1 d低氧平衡(5%氧气浓度)能够提高IVF和ICSI受精胚胎的发育潜能,显著提高活产率,ICSI效果较IVF明显,但确切结果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和产褥期脓毒症早期识别和处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产科急症,其早期识别、进入重症医学科前的紧急干预和产科处理是产科医生需要重视及关注的临床问题。妊娠和产褥期生理性变化使得脓毒症临床特征不易被识别。对于可能的脓毒症,可使用简单的床边筛查工具进行早期识别。如果脓毒症筛查呈阳性,怀疑或存在感染证据时,无论是否发热,需进一步评估器官损伤的证据进行脓毒症诊断。识别脓毒症后的1 h内启动集束化治疗:疑似或确诊脓毒症的孕产妇,应尽早进行细菌培养(血液、尿液、呼吸道及其他部位体液)和血清乳酸水平测定;最好在1 h内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建议在脓毒症并发低血压或器官灌注不足时尽早给予1~2 L晶体溶液进行液体复苏;尽管进行了液体复苏,但仍伴有持续低血压和/或灌注不足,建议使用血管升压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1 mmHg=0.133 kPa),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一线药物。当怀疑或确诊脓毒症时,应积极寻找感染病灶,有效控制感染源。不建议仅以脓毒症为唯一指征而立即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应依据产科指征,根据孕周、母体及胎儿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考虑。若明确存在宫内感染,应立即终止妊娠。剖宫产通常需要全身麻醉;施行椎管内麻醉是相对禁忌。妊娠和产褥期脓毒症的诊疗应在遵循指南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5例不典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临床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典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例不典型神经型布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结果:5例病例的年龄范围为4 ~ 69岁,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4例有明确的羊接触史。5例病例血清布病抗体均为阳性,3例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阳性,4例腰穿脑脊液(CSF)检查颅内压升高,5例细菌涂片及结核菌培养均为阴性。经磁共振(MRI)检查,2例颅内异常高信号,其中1例异常部位为双侧额顶叶及右侧颞枕叶,表现为长T1、T2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另1例异常部位为双侧放射冠-内囊后肢-双侧大脑脚,表现为连续T2、FLAIR稍高信号。1例脊髓信号异常,表现为C2-3间盘水平椎管内脊髓右侧见小斑片样长T2信号。1例肌电图检查异常。5例病例中,2例诊断为布病性脑炎,1例诊断为布病性脊髓炎,1例诊断为布病性舌咽神经损害,1例诊断为布病性脑脊髓神经病。5例病例均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及头孢曲松3种药物联合治疗,有3例预后良好。结论:不典型神经型布病临床表现多样,应加强临床医生对其的认知,减少漏诊及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苏省常熟地区脓毒性休克指南依从性及预后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常熟地区重症监护病房对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的依从性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筛选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入住常熟地区3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入选患者符合2016年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排除年龄小于18岁、妊娠、中途放弃治疗、入院后6 h内死亡以及已进入其他有关脓毒性休克干预治疗研究的患者。记录其基本情况,既往史,入院时情况,1 h、3 h及6 h集束化治疗(Bundle)的完成情况以及预后。根据患者存活与否分为两组,比较两组Bundle指标完成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3家医院共207例患者纳入研究,1 h Bundle完成率为27.1%,其中乳酸测定完成率81.2%,使用抗生素前血培养留取完成率72.5%,使用广谱抗生素完成率48.4%,液体复苏完成率74.4%,使用升压药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1 mmHg=0.133 kPa)完成率86.0%;3 h Bundle完成率为67.6%,其中乳酸测定完成率97.1%,使用抗生素前血培养留取完成率84.5%,使用广谱抗生素完成率97.1%,液体复苏完成率76.8%;6 h Bundle完成率为30.4%,其中平均动脉压达标完成率98.1%,重新评估容量状态(至少两项指标)完成率48.3%,中心静脉压达标完成率42.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达标完成率10.6%,床边超声完成率48.8%,抬腿及补液治疗完成率42.5%,乳酸升高重新评估完成率55.1%。3 h及6 h Bundle总完成率为27.1%。三家医院的完成情况无明显差别。脓毒性休克患者总病死率为58.9%,住ICU时间为10 d(5,23) d,住院时间为14 d(6,26) d。单因素分析示抗生素使用时间,中心静脉压达标、床旁超声、抬腿补液试验,乳酸升高后重新评估以及6 h Bundle完成、3 h及6 h均Bundle完成、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P=0.005,0.001,0.001,0.002,均 P<0.01),对上述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心静脉压达标( OR=23.236, P=0.001)、抬腿补液试验( OR=0.102, P=0.012),乳酸升高后重新评估( OR=0.197, P=0.001)及APACHEⅡ评分( OR=1.103, P<0.01)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28 d生存曲线显示6 h Bundle完成可降低病死率(Log Rank χ2=8.944, P=0.003)。 结论:常熟地区对于脓毒症性休克治疗指南的依从性并不高,而依从性与预后密切相关,需要加强改进措施,提高指南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淮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对脓毒性休克1 h集束化治疗策略了解状况的问卷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0年1月淮安急诊联盟会议期间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淮安地区21家二级综合医院的143名急诊医师进行脓毒性休克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内容的闭卷式问卷调查。问卷共10道选择题,各题为1分,总分10分。143名急诊医师总的答对题目数为(5.4±2.9)题,其中高(39人)、中(50人)和初级职称者(54人)答对题目数分别为(6.4±3.3)、(6.0±3.2)和(3.4±1.9)题( P<0.01),不合格(答对≤5题)率分别为28%(11/39)、40%(20/50)和56%(30/54)( P=0.03)。对4项措施的了解:高、中和初级职称者对"留取血培养"的回答正确率均超过95%,"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正确率分别为15%(6/39)、24%(12/50)和7%(4/54),另2项措施均为50%左右。对10个知识点:中、高级职称者对"实施策略时机"的正确率分别为60%(30/50)和59%(23/39),初级职称者44%(24/54);对"监测乳酸时机"初、中和高级职称者的正确率分别为65%(35/54)、64%(32/50)和80%(31/39);对"平均动脉压目标值"中、高级职称者的正确率分别为68%(34/50)和62%(24/39),初级职称者为50%(27/54);对"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机"中、高级职称者的正确率分别为50%(25/50)和46%(18/39),初级职称者为17%(9/54)。提示急诊医师对脓毒性休克1 h集束化治疗策略掌握情况较差,需加强相关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诊断艾滋病患者肺结核的临床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 MTB/RIF)技术诊断艾滋病患者肺结核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226例疑似肺结核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痰涂片荧光染色显微镜下检查、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或罗氏固体培养)和Xpert MTB/RIF检测,并分析在艾滋病患者中Xpert MTB/RIF技术诊断MTB感染和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2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痰培养阳性94例(41.6%),其中MTB阳性51例(54.3%),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阳性43例(45.7%)。以痰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且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64抗原阳性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技术诊断MTB的灵敏度为7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66.7%~78.4%],特异度为97.1%(95% CI 95.0%~99.3%)。Xpert MTB/RIF技术诊断痰涂片阳性患者MTB的灵敏度为76.7%(95% CI 67.7%~85.8%),特异度为90.0%(95% CI 83.6%~96.5%)。Xpert MTB/RIF技术诊断痰涂片阴性患者MTB的灵敏度为50.0%(95% CI 41.8%~58.2%),特异度为99.3%(95% CI 97.9%~100.0%)。18例患者同时检测利福平表型和基因型耐药,以表型耐药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技术检测利福平基因型耐药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100.0%。 结论:艾滋病患者中Xpert MTB/RIF技术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且能快速区分MTB和NTM,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株脓毒血症患者血液分离的罕见螺原体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一株自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分离的罕见螺原体DGKH1进行菌种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对DGKH1进行常规细菌培养、染色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相关指数分析,从而确定其分类学地位;参考人型副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株DGKH1可以在哥伦比亚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嗜血巧克力平板上微弱生长,在含有四环素(4 μg/ml)、多西环素(1 μg/ml)、米诺环素(1 μg/ml)、交沙霉素(2 μg/ml)、罗红霉素(1 μg/ml)、克拉霉素(1 μg/ml)和特利霉素(1 μg/ml)的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不生长。在商品化的支原体固体培养基上,DGKH1可形成"油煎蛋样菌落",与人型副支原体相类似。采用常规革兰染色,DGKH1不着色;以磷酸盐缓冲液为基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其菌体呈螺旋形。16S rRNA基因测序显示,分离株与中华绒螯蟹螺原体CCTCC M 207170 T相似性最高(99.85%),但尿素分解试验阳性,与已知螺原体属菌种存在差异。全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菌株与中华绒螯蟹螺原体CCTCC M 207170 T聚类为同一个小的分支,但两者之间的全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和数字DNA-DNA杂交(dDDH)值分别为94.14%和56.00%,均低于原核生物的种鉴定阈值。 结论:分离株DGKH1隶属于螺原体属,是一种与中华绒螯蟹螺原体亲缘关系密切的潜在新种,其部分微生物学特性与支原体相类似,但自然宿主来源和流行病学资料还有待于更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