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8年上海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军团菌污染情况调查及其病原型别鉴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11—2018年上海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军团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军团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8年累计采集上海市黄浦、静安、徐汇、松江4个区内的31家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标本4 817份,对采集的年份和月份的时间特征、地区和场所类型特征、标本的类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在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处理、培养和分离鉴定后,再对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军团菌型别特征分析。结果:4 817份标本中,军团菌阳性率为21.57%(1 039份),其中单种型别阳性占96.25%(1 000/份),以嗜肺军团菌1型为主,占84.31%(876份),其次为嗜肺军团菌7型和6型,分别占4.72%(49份)和3.75%(39份);同时检出多种型别阳性29份占2.79%(29份);有10份标本无法进一步分型。5—10月份中,以7和8月份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7.61%(222份)和28.61%(230份),不同月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以中央空调冷却水和冷冻水的阳性率最高(32.40%),不同水样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场所和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均为嗜肺军团菌1型、7型、6型为主的多样性分布,以嗜肺军团菌1型占比最高,不同情况下占阳性标本的比例均超过71.64%。 结论:上海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存在以嗜肺军团菌1型为主的较严重污染,每年夏季需加强大型商场、超市、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的中央空调冷却水/冷冻水的消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南某市地铁站和车厢室内空气细菌污染状况及菌群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背景]细菌是地铁室内空气中种类最多、来源最广泛的微生物,其中的病原菌可通过空气在人群中传播,导致健康风险增加.[目的]了解中南某城市地铁站内及车厢内空气细菌污染状况及其菌群分布特征,为制定改善地铁室内空气细菌污染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客流量差异,选择中南某市三个地铁站及停靠列车车厢进行同步空气采样监测.采用直读法测定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CO2)、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按照GB/T 18204.3-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要求,以28.3 L·min-1流量采集空气样本,培养检测细菌总数,对细菌微生物种类进行质谱鉴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区分病原菌和非病原菌.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进行不同区域和时段地铁卫生指标的比较分析,采用Bonferroni检验进行两两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CO2 浓度与细菌总数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地铁站内和车厢内空气细菌总数、PM2.5 和PM10 合格率均为 100.0%,温度、风速合格率均为 94.4%,CO2 合格率为 98.6%,湿度合格率为 0%.地铁站内和车厢内空气细菌总数的中位数及第25、75百分位数为177(138,262)CFU·m-3;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比较分析显示,空气细菌总数站厅高于站台,早高峰高于晚高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共鉴定出874株菌株,82类菌种,鉴定结果得分均>9分;空气细菌优势菌为藤黄微球菌(52.2%)和人葡萄球菌(9.8%).在 3个地铁站内和车厢内检出表皮葡萄球菌(2.2%)、鲍氏不动杆菌(0.3%)和纹带棒杆菌(0.1%)这3种病原菌共23例(2.6%),检出位置主要分布于晚高峰时的车厢内.[结论]地铁室内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空气细菌总数存在差异,且存在一定的条件致病菌感染风险,应加强客流高峰时段及各区域的清洁与消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南某市地铁站室内环境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了解中南某市地下地铁站室内空气和公共设施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方法 对中南某市三座地铁站室内不同区域、时间段空气细菌和真菌总数,重点公共设施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采样检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地铁站室内空气细菌和真菌总数中位数分别为194.35和346.29CFU/m3;物表细菌和真菌总数中位数分别为15.00CFU/25cm2和0CFU/50cm2,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分别为2.22%和11.11%.地铁站室内空气微生物水平存在时空分布差异,其中站厅内细菌总数最高,站台内真菌总数最高;早高峰时段细菌总数最高,晚高峰时段真菌总数最高.检票机表面细菌和真菌总数均高于其他公共设施,中午公共设施表面真菌总数低于晚高峰时段,大肠菌群阳性率低于早高峰时段.地铁站室内空气细菌总数与温度(β=-0.06,95%CI:-0.11~-0.01)和风速(β=-0.28,95%CI:-0.55~-0.01)呈负相关关系;空气真菌总数与相对湿度(β=0.01,95%CI:0~0.02)呈正相关关系,与PM2.5(β=-0.01,95%CI:-0.02~-0.01)呈负相关关系;物表细菌总数与PM2.5(β=-0.04,95%CI:-0.07~-0.02)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中南某市三座地铁站室内环境微生物水平较低,公共设施物体表面存在致病菌的污染.地铁站细菌和真菌浓度在不同区域和时间段的分布规律存在差异,且与温度、湿度、风速及PM2.5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2021-2022年西北某城市地铁环境空气质量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背景]城市地铁站多位于地下,空间相对封闭,通风换气不足,人群密集复杂,存在较高的卫生隐患.[目的]了解某市地铁一号线空气质量状况,为防治有害因素和保障乘客健康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于 2021年夏季(7~8月)和 2022年冬季(1~2月)在某市地铁一号线站厅、站台、车厢分别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分层抽样选取 6个站点,每个站点于早高峰时段(9:00-11:00)、平峰时段(11:00-13:00)、晚高峰时段(19:00-21:00)连续监测 3 d,车厢监测频次相同.监测指标包括物理因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度、噪声;化学因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臭氧;生物因素:空气细菌总数;辐射因素:氡.监测结果按照不同位置、不同时段和季节进行比较和讨论.[结果]根据GB 37488-2019《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某市地铁一号线物理因素多不符合要求,特别是站厅、站台、车厢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车厢风速、噪声.物理因素在不同位置有差异(P<0.05),其中夏季不同位置中车厢温度最低,M(P25,P75)为 23.9(23.3,24.6)℃,车厢风速及噪声最高,分别是 0.78(0.37,1.11)m·s-1、76.0(72.0,80.3)dB;冬季不同位置中站厅、站台温度最低,分别为 16.2(13.2,17.2)℃、16.2(13.4,17.0)℃,车厢相对湿度最低,为 26.4%(24.2%,27.9%),车厢风速和噪声最高,分别是 0.83(0.47,1.18)m·s-1、74.5(70.1,78.3)dB.物理因素在不同时段有差异(P<0.05),夏季不同时段中早高峰、平峰时段温度较低,分别是 24.0(23.0,24.8)℃、24.2(23.2,24.9)℃,晚高峰时段相对湿度较低,为 41.9%(37.0%,47.8%);冬季不同时段中早高峰、晚高峰时段温度最低,分别是16.8(13.4,19.7)℃、16.5(15.1,19.4)℃,平峰时段相对湿度最低,为26.8%(24.7%,28.6%),晚高峰时段风速最高,为0.28(0.19,0.51)m·s-1.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辐射因素均符合GB 37488-2019的要求.[结论]某市地铁一号线监测指标中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辐射因素基本都能达到 GB 37488-2019《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物理因素中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噪声多不达标,建议地铁方面充分使用空调系统,辅以加湿设备,调节温度和相对湿度.列车内工作人员应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配备防噪耳塞等措施预防噪声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2016年深圳市地铁站台(厅)空气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深圳市地铁11号线的站台和站厅的空气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于2016年4月8-20日9:00~15:00,对深圳市地铁11号线的18个车站站台、站厅空气中温度、相对湿度、室内风速、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照度、噪声和空气细菌总数指标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 站台和站厅的空气细菌总数均值正常,站台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为0.14%,站厅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为0.12%,除2个地铁站的站台和站厅的细菌总数存在1次超标(复测均合格)外,包括温度、风速、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照度和噪音在内的监测项目指标均合格.站台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站厅二氧化碳浓度(P<0.01),站厅的照度显著高于站台照度(P<0.01),站厅噪声显著高于站台噪声(P<0.05).结论 站台和站厅有部分指标存在差异,深圳市地铁11号线站台及站厅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佩戴时长和空气质量对口罩细菌污染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佩戴时长和空气质量对口罩细菌污染的影响,同时调查普通人群口罩佩戴情况,为人们正确使用口罩提供参考.方法 招募45名健康志愿者,分组佩戴不同类型口罩及佩戴天数,记录每日气温及空气质量指数,检测口罩大肠菌群和细菌菌落总数.在成都市两个地铁站口观察并访谈路人,了解人群口罩佩戴情况.结果 共检测口罩51只(45只实验口罩+6只空白口罩),均未检出大肠菌群;3种口罩细菌数量随佩戴天数增加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4、0.899、0.943,P<0.05);细菌总数较高的口罩,佩戴过程中的平均空气质量指数较高;口罩细菌菌落总数与气温无明显相关.共计观察了489人口罩佩戴情况,正确使用者占29.45%,随机访谈的100名口罩佩戴者中,94人有访谈所提及的口罩使用不当或认知错误.结论 人们在口罩的佩戴、保存方式及使用时长上缺乏足够认识,正确使用率不高;选择合理的佩戴时长有助于减少口罩细菌污染;空气质量可能是口罩上细菌滋生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武汉市地铁空气细颗粒物中金属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掌握武汉市地铁站台及隧道空气中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其所富集的金属污染物特征,并评价其可能造成的人群健康风险.方法 采用滤膜法采集地铁站台与隧道中PM2.5样品,计算其质量浓度;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颗粒物中的金属污染物;用美国环保局(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人群健康风险度.结果 地铁隧道和站台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42.1 μg/m3和114.8μ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M2.5中检出金属污染物有铬(Cr)、钴(Co)、镍(Ni)、砷(As)、镉(Cd),隧道PM25中Cr、Co、Ni、As浓度均高于站台(P<0.05),C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铁站Cr和As的致癌风险在10-6~ 10-4之间,认为该物质存在潜在风险.结论 地铁隧道与站台内PM2.5浓度均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地铁站内PM2.5污染较为严重;PM2.5对金属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富集性;地铁站Cr和As存在潜在风险,应该采取加强对地铁空气质量的监测和加大新风量等措施降低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7年武汉市地铁站运营前公共区域卫生状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2017年武汉市新建地铁站运营前公共区域卫生状况.方法 于2017年10-12月期间,对武汉市新建地铁站开展运营前卫生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室内空气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结果 室内空气监测结果显示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7.50%;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监测结果显示送风细菌总数、送风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4.44%和83.33%;其余指标合格率均为100.00%;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细菌总数、送风真菌总数与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检测结果呈正相关(P<0.0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真菌总数与风管细菌总数检测结果呈正相关(P<0.05).结论 微生物污染是2017年武汉市新建地铁站运营前公共区域的主要污染特征,其污染状况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与室内空气中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宁市地铁1号线各站段氡浓度水平以及地表γ剂量率水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掌握南宁市地铁1号线车站内氡浓度水平以及γ射线辐射水平,评价其对地铁工作人员造成的辐射剂量.方法 采用闪烁瓶法和瞬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地铁1号线氡浓度水平和γ射线瞬时剂量率进行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推荐的评价方法估算地铁工作人员受到氡及其衰变子体以及γ辐射水平造成的人均年有效照射剂量,评价其卫生学效应.结果 南宁市地铁1号线全线氡浓度水平均值为18.5 Bq/m3,地铁氡及其子体给工作人员造成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133 mSv/a,地铁站地表γ射线辐射水平均值为0.097μSv/h,所造成的地铁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0.194 mSv/a,二者造成的总剂量为0.327 mSv/a.结论 南宁市地铁1号线氡浓度水平和γ射线瞬时剂量率不会对地铁工作人员和乘客造成额外明显的受照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地铁站运营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地铁站运营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方法 在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运营前,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在16个车站同类型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随机抽取1套,检测其送风、风管内表面、新风量、冷凝水和冷却水的卫生状况.结果 16个车站中,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β-溶血性链球菌、人均新风量、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集中空调系统冷凝水和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指标均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但其中13个车站(81.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均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结论 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地铁站运营前集中空调系统卫生状况不佳,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