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了提高我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联合制定了《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共识》包括5个部分,针对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中的主要临床问题作出40条推荐意见。《共识》强调临床上需关注老年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增龄变化;推荐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方法,全面评估老年人甲状腺疾病及其干预方法对整体健康状态的影响;推荐老年人在入住养老院、住院、常规健康体检时筛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制定了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有别于非老年人的个体化分层管理,包括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控制目标以及诊治流程图。《共识》将为老年医学科、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和内科医生、全科医生对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诊疗决策与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中枢性尿崩症为首发症状的垂体转移癌的临诊应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10例垂体转移癌患者的肿瘤来源、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显示,10例患者就诊时平均年龄62.0岁,转移灶9例源于肺癌、1例源于乳腺癌。所有患者均以尿崩症起病,部分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以及头痛、视物模糊等占位效应。MRI均显示垂体柄及垂体后叶异常,其中4例表现出特征性"哑铃状"改变。3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肺癌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原发及垂体转移病灶均有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腺癌肿瘤间转移至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肿瘤间转移是人体内的肿瘤类型由一种原发肿瘤转移到另一种原发肿瘤,确诊有赖于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最常见的供体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也有报道显示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肾癌、胆囊癌、黑色素瘤和腮腺肿瘤是潜在的供体肿瘤,最常见的容纳瘤(受体肿瘤)是肾透明细胞癌,其次是脑膜瘤、甲状腺肿瘤、垂体肿瘤及间叶性肿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神经鞘瘤等)。肺腺癌转移至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的肿瘤转移至肿瘤的罕见的肿瘤类型。本文报道1例肺腺癌肿瘤间转移至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学形态,治疗方式为培美曲塞加卡铂化疗一个周期后,患者再未进行其他治疗,带瘤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垂体瘤转化基因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鉴定胃腺癌新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通过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GSE33335和GSE63089基因表达数据集,共含有70例胃腺癌组织和配对的胃正常组织基因芯片数据,使用R语言分析胃癌组织和胃正常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在线分析工具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和分子复合物检测(MCODE)插件分离出关键基因集。使用在线数据库鉴定分离出与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分别用数据库信息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7—9月收治的32例胃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从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验证。结果:使用R语言分析显示,2个数据集中有128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5个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43个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通过String在线工具和Cytoscape软件建立了PPI网络和MCODE模型,获得27个关键基因,其中有25个基因与胃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P<0.05)。25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因中,有14个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其中有3个基因[垂体瘤转化基因1(PTTG1)、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和polo样激酶1(PLK1)]在细胞周期途径中显著富集。PTTG1在胃腺癌和胃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22/32)和18.8%(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TTG1在胃腺癌组织和胃正常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是胃腺癌形成的关键基因。过表达PTTG1的胃腺癌患者预后更差。PTTG1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OU3F3对垂体瘤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POU3F3对垂体瘤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9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150例垂体瘤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POU3F3和微小RNA(miRNA,miR)-127-5p表达水平;采用短发卡RNA(shRNA)和过表达技术在RC-4BC垂体瘤细胞中分别敲降POU3F3和过表达miR-127-5p,采用Lipo2000过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析POU3F3和miR-127-5p对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POU3F3和miR-127-5p及其靶基因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POU3F3和miR-127-5p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与癌旁组织中POU3F3表达水平(1.10±0.19)比较,垂体腺癌组织中POU3F3表达水平(2.84±0.2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癌旁组织中miR-127-5p表达水平(1.04±0.15)比较,垂体腺癌组织中miR-127-5p表达水平(0.34±0.11)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shRNA组细胞G 0/G 1期、S期和G 2/M期[(37.54±3.45)%、(39.10±3.90)%和(20.58±2.87)%]比较,POU3F3 shRNA组细胞G 0/G 1期比例(64.33±6.24)%显著增加,而S期和G 2/M期比例[(20.14±3.01)%和(14.33±2.88)%]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mimic组细胞G 0/G 1期、S期和G 2/M期[(35.66±4.02)%、(40.89±4.61)%和(25.33±2.19)%]比较,miR-127-5p minic组细胞G 0/G 1期比例显著增加[(59.48±6.14)%],而S期和G 2/M期比例[(24.23±2.71)%和(17.59±1.99)%]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27-5p与POU3F3存在碱基配对,FOXD1是miR-127-5p靶基因。与对照shRNA组和对照mimic组细胞FOXD1蛋白表达水平(1.16±0.21、0.97±0.14)比较,POU3F3 shRNA组和miR-127-5p mimic组细胞FOXD1蛋白表达水平(0.22±0.15、0.32±0.1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OU3F3通过miR-127-5p/ FOXD1调控垂体腺癌细胞增殖和周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难治性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大部分垂体腺瘤(PA)是良性的腺瘤,通过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就能治愈。只有0.1%~0.4%的垂体腺瘤,存在着神经系统或全身转移,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被称为垂体腺癌(PC)。在临床中,还有部分为难治PA,呈侵袭性生长,且生长速度较快,对手术、放疗、药物等常规治疗均不敏感,预后极差。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近年来关于免疫治疗在难治性PA和PC中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文针对垂体肿瘤的免疫微环境,以及免疫治疗在难治性PA和PC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垂体肿瘤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癌垂体转移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垂体转移是癌症的罕见并发症,甲状腺乳头状癌又是血行播散倾向较低的肿瘤。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垂体转移。该例患者43岁,因"右眼视物模糊"入院。8年前因甲状腺肿物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没有进一步治疗。入院后MRI检查发现垂体肿物经鞍底突入右侧蝶窦内,为缓解视力障碍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鞍区肿物切除术,术后视力恢复,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垂体转移。2个月后患者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因为左叶肿瘤侵及食管,姑息性切除,随后行放射性碘辅助治疗。该病例提示应增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长期管理,以减少复发、转移风险,放射性碘治疗是重要的补充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帕博利珠单抗致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帕博利珠单抗(PEM)致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EM治疗(用法用量均为200 mg静脉滴注、1次/21 d,21 d为1个周期)的老年晚期肺癌患者。检索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联合化疗以及irAE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干预及预后等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5. 0版进行irAE分级。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00例,其中22例(22%)发生irAE。22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3例;年龄61~90岁;肺鳞状细胞癌15例,肺腺癌7例;临床分期为Ⅲ期者4例,Ⅳ期18例;PEM单药治疗者1例,联合化疗者21例。22例患者共发生irAE 28例次(发生1种irAE者19例,2、3、4种者各1例),其中皮肤irAE 10例次(1级3例次,2级3例次,3级4例次),免疫相关性肺炎8例次(1级1例次,2级7例次),内分泌系统irAE 7例次(甲状腺功能减退1级1例次、2级3例次,1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1例次,1级血糖升高1例次,4级垂体炎1例次),免疫相关性肝炎2例次(1级1例次,3级1例次),免疫相关性心肌炎1例次(3级)。28例次irAE发生时间最短者为初始用药当日,最长为第17个周期用药后20 d,22例次发生在用药第1~8个周期之间。发生irAE后,5例患者停用PEM,多数接受激素和/或对症治疗,20例患者治愈或自愈,1例部分痊愈,1例未改善。结论: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应用PEM后可发生皮肤、肺、内分泌系统、肝脏和心脏irAE,多在用药第1~8个周期之间出现,多为1和2级,停药并给予激素和/或对症处理,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ICER1综合征与儿童恶性实体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DICER1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编码核酸内切酶dicer蛋白的DICER1基因突变,进而下调微小RNA表达,影响细胞的衰老和癌变。与胸膜肺母细胞瘤、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甲状腺癌、肾母细胞瘤、垂体母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幕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等儿童恶性实体瘤之间的遗传病因学及临床特征之间关系密切。本文对DICER1综合征与儿童恶性实体瘤之间的遗传学及临床关系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AX胚系突变相关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肿瘤5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分子诊断和分子分型的遗传性嗜铬细胞瘤(PHEO)和副神经节瘤(PGL)综合征(PPGLs)的个体化精准管理日益得到关注和实践。近年来新发现的 MAX胚系突变相关PPGLs,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罕见。为提高认识并探索个体化的有效诊治措施,对2011年1月至2024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复习,累计77个 MAX胚系突变家系共101例患者。 MAX胚系突变分属于44种突变类型,涉及 MAX的所有5个外显子,多集中于第3、4号外显子(64.4%,65/101);主要为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72.3%)、部分为大片段缺失和内含子变异,基因融合突变少见;约10%的家系患者中存在亲本起源效应。101例患者中,96例(95.0%)发生PHEO,双侧61例,单侧35例;诊断年龄为(31.7±10.9)岁(范围:13~80)岁,男女比例1.2∶1;其中15例为转移性PHEO。11例合并胸腹部PGL。8例(7.9%)合并功能性垂体腺瘤。12例(11.9%)发生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NET),其中合并PHEO 8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4例,神经母细胞瘤、盆腔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和C细胞增生各1例)。6例(5.9%)合并非NET包括舌鳞状细胞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列腺癌、肾嗜酸性细胞瘤、乳腺癌合并肾嗜酸性细胞瘤、胸软骨肉瘤合并多灶性肺腺癌各1例。另5例(5.0%)突变者不合并PHEO,其中4例仅发生单一的其他NET(神经节细胞瘤2例、腹部神经母细胞瘤1例、胰腺NET 1例),1例儿童为无症状携带者。 MAX突变相关PPGLs,发病年龄小,外显率高,表型独特,可能是一种新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或是MEN 5型。所有 MAX突变者应进行PPGL、垂体腺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或)神经节神经瘤(神经母细胞瘤)等神经嵴起源疾病的全面基线评估,并考虑双侧和(或)PHEO转移的风险。对PPGLs合并如功能性垂体腺瘤等其他NET的患者,应进行至少包括 MAX基因在内的遗传学检测和家系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