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0~3岁婴幼儿托育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重庆市0~3岁婴幼儿托育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全和完善0~3岁婴幼儿托育政策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重庆市0~3岁婴幼儿家庭托育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全面分析托育需求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了 11 727个0~3岁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占53.4%,已入托月龄主要在24~36月龄,生均月托育费用为2 351.8元,主要在民办托育机构;未入托家庭的托育需求表现为入托月龄在24~36月龄,可接受月托育费用均值为1 607.4元,倾向公办托育机构.多分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身份(父亲 OR=0.594,95%CI:0.522~0.676)、年龄(OR=1.012,95%CI:1.002~1.021)、城乡(城市 OR=1.670,95%CI:1.490~1.871)、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下学历OR=0.682,95%CI:0.499~0.931)、职业(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者OR=0.814,95%CI,0.665~0.996)、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 元 OR=0.857,95%CI:0.737~0.995)、家庭共同生活人数(OR=0.915,95%CI:0.874~0.957)、0~3 岁婴幼儿月龄(<24 月龄 OR=0.806,95%CI:0.714~0.908)是重庆市 0~3岁婴幼儿托育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托育需求尚未被满足,应呼吁家庭优化父母在育儿照护中的责任分工;政府应加强祖辈照护技能培训,提高家庭照护能力,多途径增加普惠托育供给,降低托育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美国心脏协会指南解读系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社区与心血管健康科学声明》由心血管病学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和预防医学专家组成的写作小组参与起草,并于2023年12月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期刊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该科学声明主要阐述如何利用社区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现有知识,为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路径图,在群体、卫生系统、社区和个人层面改善心血管健康,减轻心血管疾病负担.我国目前也面临着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和乡村之间社区基础设施不均衡而带来的心血管健康不平等的问题.因此,对该科学声明进行解读,可在社区层面上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并建议将社区层面的干预措施纳入改善心血管健康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公众的心血管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城乡中老年人戒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中老年人的戒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控烟行动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0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城乡中老年人的戒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434 例样本,城乡中老年人的戒烟率分别为37.8%、32.6%.在城市,年龄较大、高中及以上学历、在婚、吸烟强度高者戒烟的可能性更大;参加社交活动、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戒烟的可能性更小(P<0.05).在农村,年龄较大、吸烟强度高者戒烟的可能性更大;居住在西部地区、参加社交活动、饮酒、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戒烟的可能性更小(P<0.05).结论:城市中老年人的戒烟率高于农村中老年人的戒烟率.年龄、社交活动参与情况、饮酒、吸烟强度、自评健康状况与城市和农村中老年人的戒烟情况显著相关.此外,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与城市中老年人的戒烟情况显著相关,居住地区与农村中老年人的戒烟情况显著相关.在戒烟健康教育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文化背景来制定控烟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女性乳腺癌2013-2021年死亡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2013-202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和整理2013-2021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乳腺癌相关的死亡率(MR)、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死亡数、城乡别死亡数等指标,分析MR、ASMR、早死寿命损失年(YLL)率等指标趋势变化,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表示,不同地区APC的比较采用Fisher置换检验.结果 2013-202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累计死亡88112例,年平均MR为7.56/10万,ASMR为6.34/10万.2013-202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MR(APC=2.12%,t=5.414,P<0.001),农村地区MR(APC=2.84%,t=7.581,P<0.001),农村地区YLL率(APC=1.61%,t=3.588,P=0.009)呈上升趋势;40~<45岁MR呈下降趋势(APC=-2.76%,t=-4.689,P=0.002),70~<75岁(APC=1.41%,t=2.494,P=0.041)、75~<80岁(APC=3.05%,t=3.690,P=0.008)、80~<85岁(APC=1.82%,t=2.909,P=0.023)呈上升趋势.城市和农村地区女性MR和ASMR的AP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指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2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乳腺癌的综合防治,降低女性乳腺癌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京津冀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京津冀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PHC)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能力。方法:2016年9月至12月,通过对京津冀地区43个区县327个基层卫生机构提取客观文件、对机构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对心血管疾病诊疗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药物可及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⑴基础设施和服务:3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和100.0%的乡镇卫生院(THC)可提供住院服务,20.5%的村卫生室(VC)不能检测血糖,98.1%的VC不能检测血脂;⑵人力资源:19.6%的CHC、THC、社区卫生服务站(CHS)医生学历在大专以下,32.4%的VC村医学历在中专以下,56.3%的CHC、THC和CHS,以及99.5%的VC没有为非在编职工提供法定的"四险一金",30.0%的乡村医生已经超过60岁;⑶信息化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的普及率在CHC、THC、VC中分别为40.0%、41.7%、0;⑷药物可及性:71.9%的基层机构备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s/ARBs)、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s)、利尿剂全部四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2.1%的基层机构没有其中任何一种。结论:京津冀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能力整体较好,但仍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医生薪酬待遇,提升基层医生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城乡卫生资源布局,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三省市基层医药供应系统的协同性等方面需继续努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9—2020年安徽省城乡≥65岁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差异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019—2020年安徽省城乡≥65岁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利用2019—2020年安徽省实施全国老年心理关爱项目的68个社区调查数据,采用患者健康状况抑郁量表评价老年人抑郁症状现况,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城乡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乡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 结果:共纳入15 532名≥65岁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7.12%,乡村(9.08%)高于城镇(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无论城乡,患有慢性病均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老化态度积极和心理韧性好均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有兴趣爱好( OR=0.64,95% CI:0.45~0.91)、与子女关系好( OR=0.56,95% CI:0.41~0.76)、与配偶关系好( OR=0.51,95% CI:0.37~0.71)、朋友数量≥6个( OR=0.48,95% CI:0.32~0.71)是城镇老年人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与邻居关系好( OR=0.58,95% CI:0.41~0.82)、朋友数量1~2个( OR=0.40,95% CI:0.25~0.64)是乡村老年人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而女性( OR=1.49,95% CI:1.06~2.10)、文化程度较高(小学与文盲/半文盲相比, OR=1.81,95% CI:1.19~2.74;初中及以上与文盲/半文盲相比, OR=2.94,95% CI:1.82~4.76)则是乡村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结论:安徽省老年人抑郁症状存在城乡差异,乡村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更高,且城乡老年人抑郁症状相关因素亦存在差异,在实施干预措施时应区别对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杭州市2013─2017学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分析及教学环境的关联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分布变化情况,确定重点人群,探索教学环境等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参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细则》的要求,于2013─2017学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市每个行政区县,分别随机抽取3所学校(小学1所、初中1所、高中1所)的在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查。通过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城乡及学段间学生视力不良分布状况及严重程度的差异。通过秩相关分析,探讨教学环境指标合格率与视力不良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共调查了48所学校244 338名中小学生,这5个学年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76.44%。各学年女生的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 χ2=546, P<0.001),郊县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市区( χ2=5 313, P<0.001),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依次增高,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教学环境指标中课椅符合率与视力不良率之间具有相关性( r=-0.581, P=0.029)。 结论::杭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小学是关键阶段,女生和郊县学生是重点干预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方法:于2015年在山东省49个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18岁人群28 000人,利用修订的一般健康问卷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危和低危人群,采用DSM-Ⅳ、SCID-Ⅰ/P或MMSE对高危人群进行疾病诊断,随机抽取10%的低危人群进行有无精神障碍的诊断。计算患病率并根据研究设计和抽样人口的特征调整患病率和95%的可信区间。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组间患病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完成调查27 489人,调整后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46% (95 %CI 17.02%~17.89%)。各类精神障碍中患病率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物质使用障碍(5.29%)、心境障碍(4.47%)、焦虑障碍(4.46%)、智力及缘于躯体和物质的障碍(1.91%)和精神病性障碍(1.12%),其中最常见的是酒精使用障碍(5.27%)和重性抑郁障碍(2.14%)。男性精神障碍患病率高于女性(23.37%与13.89%;χ2=408.91, P<0.01)。农村居民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9%与17.20%;χ2=1.05, P=0.305)。26.12%(1 047/4 008)的精神障碍患者有中等到严重的功能损害,仅有10.98%(428/3 898)曾经寻求过专业帮助。 结论: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患病率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男性高于女性,城乡无差异;常见的精神障碍为酒精使用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未特定焦虑障碍、未特定抑郁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CVD)是我国城乡居民第1位死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面对我国ASCVD疾病负担不断上升的趋势,血脂管理刻不容缓。近几年世界范围内血脂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血脂指南的修订势在必行。由于人群血脂合适水平随ASCVD危险分层的级别不同而异,在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所谓“正常”的LDL-C水平对ASCVD超(极)高危患者而言则属明显升高。因此,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经认真讨论后,决定将“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改为“血脂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仍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新指南涵盖了从儿童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旨在通过本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血脂管理水平,推进ASCVD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985-2014年中国汉族18岁青少年身高长期趋势的性别差异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1985-2014年中国汉族18岁青少年身高长期趋势的性别变化。方法:选取1985、1995、2000、2005、2010和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124 099名18岁汉族青少年的身高数据。以性别分层,采用ANOVA比较各年度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以及城乡、地区和营养状况亚组中的身高差异。计算各年度性别身高差和身高比。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以身高为因变量,在不同地区分层下分析不同身高水平与性别关系随时间的变化。结果:1985-2014年,中国18岁男性青少年平均身高以1.3 cm/10年的速度增长,女性青少年增长速度为0.8 cm/10年,无论男女,身高增幅最快的阶段均为1995-2005年。男性青少年各亚组平均身高均高于女性( P<0.05)。性别身高差一直在扩大,从1985年的11.1 cm上升到2014年的12.6 cm,性别身高比稳定在1.07~1.08之间。无论男女,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均表现为城市高于乡村,东北地区高于其他地区( P<0.05),2000年后的男性肥胖青少年和2010年后的女性肥胖青少年平均身高高于其他群体( P<0.05)。在控制了城乡、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后,18岁男女青少年身高在 P 5、 P 25、 P 50、 P 75和 P 95都有随时间增长的趋势,不同百分位点身高的性别差值在0.45 cm/10年~0.57 cm/10年之间。地区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除东北地区身高 P 5和 P 95外,东北地区其他百分位点和其他地区各百分位点身高增长幅度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1985-2014年,身高的性别差异在扩大,男性青少年身高增长更为明显,东北和东部地区青少年身高增幅更大,未来要增加对中西部青少年的关注,发挥其身高发育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