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吲哚美辛成功治疗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23岁,面部红斑、肿胀3月余,伴脓疱1周。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双侧面颊部出现水肿性红斑,无自觉症状。曾在外院诊断为"湿疹、日光性皮炎",给予口服抗过敏药物(具体药物和剂量不详)、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之后疑为红斑狼疮,多次行免疫学检测均未见异常,给予糖皮质激素、羟氯喹、复方甘草酸苷片(具体剂量和用药时间不详)等治疗,皮损未见明显改善,并逐渐扩大。遂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服药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史。发病以来,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光敏、脱发及口腔溃疡,否认低热、乏力和体重下降,两便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0年1月山东省泰山医院106例慢性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与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随访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估湿疹严重程度,瘙痒VAS量表评估瘙痒程度;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E水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记录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对照组为77.36%(41/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9, P=0.012)。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EASI、瘙痒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97、6.31、10.61, P值均<0.001);血清IgE水平[(57.19±7.54)IU/ml比(81.55±12.08)IU/ml, t=12.45]、EOS计数[(310.54±52.84)×10 6/L比(465.51±58.04)×10 6/L, t=14.37]均低于对照组( 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9%(8/53)、观察组为3.77%(2/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8, P=0.046)。观察组复发率为6.00%(3/50)、对照组为21.95%(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1, P=0.025)。 结论: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可有效改善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患者皮损和瘙痒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远期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重度痒疹型特应性皮炎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例1 女,55岁,因全身红斑、结节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8年、加重1年于2020年6月18日就诊。8年前无明显诱因左手背反复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自行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后消退。后在情绪剧烈波动后皮疹反复并扩散至全身,于外院诊断为"泛发性湿疹",予复方甘草酸苷、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卤米松乳膏治疗后未见好转,皮疹逐渐由红斑、丘疹转变为结节样皮损,辗转就诊于多个医院,先后予多种抗组胺药、复方甘草酸苷、泼尼松、沙利度胺、硫唑嘌呤、环孢素治疗,皮疹及瘙痒症状未见好转。2年前,于外院行"自体血回输免疫治疗",病情好转,至1年半前皮疹及瘙痒症状基本消退。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膝关节处出现小丘疹伴瘙痒,未予重视,皮疹逐渐发展。8个月前皮疹泛发全身,呈结节状,伴剧烈瘙痒,夜间为著。患者20多年前曾有数次荨麻疹发作病史,其父兄均有过敏性鼻炎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性皮肤病——坏死松解性肢端红斑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44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红斑、丘疹,上覆黏着性灰褐色鳞屑,逐渐增厚呈疣状,未见明显破溃,瘙痒明显。在外院曾反复按慢性湿疹、银屑病诊治,予以口服硫酸羟氯喹片、复方甘草酸苷片、复方昆明山海棠片、氯雷他定片等,外用倍他米松尿素乳膏、松馏油氧化锌软膏等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瘙痒难忍。既往有1年静脉吸毒史,无家族性遗传病史或婚外性接触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荨麻疹样损害为首发表现的M5a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22岁,因面部及胸腹部出现风团样损害3个月就诊。患者于2017年5月无明显诱因面部、胸腹部出现散在肤色风团样损害,直径0.5 ~ 1.0 cm,不易消退,无瘙痒及疼痛。自行口服盐酸赛庚啶片(具体剂量不详),效果不佳,遂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就诊。拟诊为"荨麻疹",予以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5 mg/d,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每日3次,治疗10余天皮损未见改善,再次就诊。考虑"肥大细胞增生症",予以氯雷他定颗粒10 mg/d;玉屏风颗粒5 g每日3次,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1次。皮损未见消退反而增多,面部出现丘疹和结节(图1),局部正常皮肤摩擦后出现水肿,似风团样损害,不易消退。右侧颞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部分区域棘层略薄,真皮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呈黏液样变性,吉姆萨染色阴性,排除肥大细胞增生症。遂调整治疗为甲泼尼龙片24 mg/d、硫酸羟氯喹0.2 g/d,治疗1 d后患者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急查尿常规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稍高,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4.02 × 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0.24(参考值:0.40 ~ 0.75,下同)、淋巴细胞比例0.64(0.20 ~ 0.50)、红细胞计数3.0 × 10 9/L、血红蛋白106.0 g/L。血生化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132.6 U/L(14.0 ~ 36.0 U/L)、乳酸脱氢酶9 306 U/L(313 ~ 618 U/L)。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未见异常。2 d后患者发热,体温最高达38.7 ℃,伴寒战、大汗、咽痛、乏力,无咳嗽、咳痰,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d,治疗3 d,上述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61 × 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0.08、淋巴细胞比例0.84、红细胞计数2.66 × 10 9/L、血红蛋白91.0 g/L,抗核抗体、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抗双链DNA抗体、IgA、IgM、IgG及补体C3、C4均阴性,丙氨酸转氨酶101.8 U/L,乳酸脱氢酶3 116 U/L。骨髓穿刺活检示约90%异常原始单核细胞,考虑M5a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遂收住血液内科,发病以来患者无牙龈出血,无鼻衄、皮肤黏膜出血、呕血、黑便史,否认特殊物质接触史。右侧颞部皮损组织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中层散在核大、深染的异形细胞,灶状分布,部分区域黏液样变性;CD43阳性、骨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Ki67 25%阳性、CD3阴性、CD117散在阳性,见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方甘草酸苷与他克莫司联合红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红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将80例[男7例,女73例,年龄19~58 (30.25±6.83)岁]患者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复方甘草酸苷片与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增加红光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6,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0, 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在外用药局部,试验组4例,治疗组3例,表现为面部红斑加重或刺痛,均能忍受,继续使用1周不适反应逐渐消失。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与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红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期口服甘草酸制剂致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低钾性横纹肌溶解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50岁女性患者因反复肝功能异常不规律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约22个月,后改用复方甘草酸苷3片、3次/d。复方甘草酸苷治疗4个月后,患者出现肌肉疼痛伴乏力,症状逐渐加重,以致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停用复方甘草酸苷1周,但症状未见好转,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血钾1.9 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5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04 U/L,肌酸激酶(CK)>2 200 U/L,肌红蛋白542.1 μg/L,血pH 7.56。给予静脉和口服补钾及对症治疗,3 d后患者四肢乏力及肌痛症状明显好转,血钾恢复至3.5 mmol/L;2周后,患者肌力恢复正常,血压100/71 mmHg,血钾4.2mmol/L,ALT 45 U/L,AST 38 U/L,CK 44 U/L。为明确诊断,行醛固酮体位激发试验及卡托普利抑制试验,结果示醛固酮水平正常、肾素浓度降低。诊断为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低钾性横纹肌溶解,考虑与长期服用甘草酸制剂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引起"度普利尤单抗面部红斑"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65岁,全身皮肤对称红斑、丘疹伴瘙痒9个月。9个月前患者躯干、四肢出现黄豆大小丘疹、红斑伴瘙痒,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湿疹",予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口服,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皮疹反复发作并逐渐增多,干燥、瘙痒加重,影响患者睡眠。就诊于我院门诊,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依巴斯汀及外用醋酸曲安奈德擦剂、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瘙痒均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既往体健,父亲有湿疹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例难治性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诊疗及随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性,44岁,已婚。2018年11月在喀什CDC行HIV抗体检测确认阳性,CD4 +T细胞计数205个/μL,进行拉米夫定0.3 g+替诺福韦0.3 g+依非韦伦0.6 g治疗,1次/d,自诉规律服药。2019年2月因咳嗽咳痰至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住院诊治,完善相关检查:CD4 +T细胞计数24个/μL。胸部CT(2019年2月11日,见图1?):考虑双肺感染性病变;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少量积液。B超定位处行胸腔积液穿刺术,送检胸水显示:李凡他试验阳性。初步诊断考虑:1、艾滋病相关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遂予HRZE方案化疗,异烟肼(H)注射液0.3 g,静脉输液;利福平(R)注射液0.6 g,静脉输液;吡嗪酰胺片(Z)0.5 g,口服;盐酸乙胺丁醇片(E)0.75 g,口服。抗结核联合头孢甲肟2 g,每12小时1次抗感染治疗,同时予复方甘草酸苷80 mg/d保肝治疗。2月20日及3月5日连续复查胸部CT(见图1?和?):两肺病变较2月11日时进展。同时,复查CD4 +T细胞计数为20个/μL,考虑患者病情进展与免疫重建炎症反应有关,故继续行抗结核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阿奇霉素片预防机会性感染,并口服泼尼松片30 mg/d减少炎性渗出,但治疗效果不佳。截止3月20日,患者规律HAART治疗近5个月,CD4 +T细胞计数未见升高,会诊后建议调整抗病毒药物方案为:多替阿巴拉米片,余维持原治疗方案。3月21日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诊断:支气管内多发血管性病变:卡波西肉瘤可能性大(图2,因支气管黏膜活检出血风险较大,故未予活检)。4月23日复查,原各项异常炎症指标较前恢复正常,CD4 +T细胞数升至61个/μL。调整HAART方案为多替阿巴拉米片50 mg/d带药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误服黄独零余子致急性中毒性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59岁女性患者为保健误将黄独零余子当作何首乌每日1枚蒸熟服用,服用10 d(第10天服2枚)后出现黄疸、乏力、纳差、恶心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 09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 620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8 U/L,总胆红素(TBil)566.3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01.5 μmol/L,总胆汁酸(TBA)351.4 μmol/L。诊断为黄独零余子中毒性肝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熊去氧胆酸片和中药汤剂口服。25 d后肝功能明显好转,ALT 39 U/L,AST 90 U/L,γ-GT 115 U/L,TBil 60.6 μmol/L,DBil 34.5 μmol/L,TBA 121.5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