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砷输入对河口沉积物微生物厌氧发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探究外源五价砷(arsenate,As(Ⅴ))输入对砷污染环境沉积物原位微生物厌氧发酵和群落结构影响,阐释As(Ⅴ)与砷污染河口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互作效应,本研究以辽宁省葫芦岛市某锌厂排污口下游高砷污染的五里河河口沉积物为对象,通过外源添加As(Ⅴ)(1、10、60mg·L-1)进行富集培养,测定产氢产酸、pH与碳源消耗等理化参数,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同时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方法筛选高浓度As(Ⅴ)富集菌液中优势菌株.结果表明,富集培养过程中,所有处理组的砷形态都发生了转化,其中在60 mg·L-1外源As(Ⅴ)投加下,约43%的As(Ⅴ)转化为三价砷(tarsenite,As(Ⅲ));微生物群落组成自原始沉积物的11个门转为单一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占据优势生态位.自60 mg·L-1的As(Ⅴ)输入的富集菌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厌氧发酵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CXL-1),该菌株具有较高的As(Ⅲ)耐受性(≥200 mg·L-1),并能利用葡萄糖发酵代谢产生有机酸和H2等发酵产物,为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古菌等提供氢气和碳源.本研究结果可为砷污染环境微生物厌氧矿化修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胃转流术后Petersen疝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35岁,上腹痛8 d,进食后疼痛,不剧烈,呈持续性,无放射,能耐受,无发热,无皮肤黄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可见多个手术瘢痕,无腹壁静脉曲张,上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47.3 mg/L,总蛋白61.6 g/L,前白蛋白0.15 g/L,葡萄糖6.89 mmol/L,血红蛋白88 g/L,平均红细胞体积63.2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19.8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3 g/L。当地医院CT检查怀疑胆囊结石收入我院微创外科,临床医生要求腹部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可见一大小约21.2 cm×8.2 cm×6.5 cm巨大囊性结构占据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外形呈不规则囊袋状,内透声差呈点状低回声,循其走行方向移动探测其右上为盲端,而左下似与扩张的肠管结构相延续,扩张的肠管可见"琴键征"(图1)。该囊性结构位于胆囊左下,胰腺前方,脾脏右下(图2,3)。以上发现提示该囊性结构可能为高度扩张的胃腔,但询问患者并无呕吐。为查明该巨大囊性病变的来源,嘱患者少量饮水,超声实时观察饮水后该囊性结构的变化以确定其与胃的关系。结果发现水并未进入该囊性结构内而是进入其浅侧的狭小管道内(图4),该简单试验说明最初胃扩张的推测是错误的。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曾有腹腔镜下Roux-en-Y胃-空肠吻合胃转流减重手术史,推测该囊性结构可能为旷置胃扩张,结合病史及超声表现认为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后内疝(Petersen疝?)造成的胆胰袢梗阻不能除外。CT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扩张积液,但X线钡餐造影显示上消化道通畅(图5)。根据以上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医生考虑Petersen疝不除外,决定进行腔镜下探查及治疗手术。术中发现了上腹部巨大囊性结构为扩张的旷置胃,循其出口即十二指肠端探查发现Roux-en-Y术式的胆胰端肠袢经Petersen间隙疝出形成了内疝伴不完全梗阻,但梗阻位于十二指肠与空肠端侧吻合口的近端,所以并不影响胃转流手术的新建通路,因而患者并未出现呕吐等肠梗阻症状。腔镜下将疝出的肠管复位(图6)并缝合Petersen裂孔(图7)。术后患者排出大量墨绿色稀便,症状减轻,复查CT显示胃及十二指肠扩张积液消失,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蜕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高糖老化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高糖老化模型,探讨人蜕膜间充质干细胞(dMSC)来源外泌体对高糖老化HDF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的4例男性包茎患者(18~22岁)环切术后废弃包皮组织,分离培养获取原代HDF。取第6代HDF,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糖组和高糖组,分别采用低糖完全培养基和高糖完全培养基进行每72小时换液、不传代培养,10 d后取细胞,于接种后24 h,采用β-半乳糖苷酶试剂盒检测细胞衰老情况;于接种后48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16、p53表达情况;于接种后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于接种后48 h,采用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于接种后24 h,采用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迁移能力。取人dMSC培养48~72 h,采用差速高速离心法获取其外泌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dMSC外泌体形态,采用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法检测dMSC外泌体的粒径分布,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MSC外泌体标志蛋白CD9、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的表达。取dMSC外泌体及前述高糖完全培养基诱导老化的HDF共孵育24 h,采用PKH67试剂盒检测细胞摄取外泌体的情况。取前述高糖完全培养基诱导老化的HDF,同前分为单纯高糖组、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分别于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终质量浓度为50 μg/mL dMSC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0 μg/mL dMSC外泌体进行常规细胞培养。分组后同前于对应时间点采用CCK-8法和EdU染色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及细胞迁移情况。根据前述结果,另取经高糖完全培养基诱导老化的HDF,分为单纯高糖组、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并同前处理。分组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单纯高糖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细胞衰老相关的微小RNA-145-5p(miR-145-5p)、miR-498、miR-503-5p及其靶基因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1D(CAMK1D)、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 PTEN基因)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mRNA表达情况。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接种后24 h,高糖组HDF 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率为(38.4±4.2)%,明显高于低糖组的(16.5±2.2)%( t=4.65, P<0.01)。接种后48 h,高糖组HDF的衰老相关蛋白p16和p53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低糖组( t值分别为11.85、3.02, P<0.05或 P<0.01)。接种后24、48、72 h,高糖组HDF的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低糖组( t值分别为4.13、9.90、15.12, P<0.01)。接种后48 h,高糖组HDF的EdU阳性染色率明显低于低糖组( t=3.83, P<0.05)。接种后48 h,高糖组HDF周期的G2/M+S亚群在3个亚群(G0/G1、S和G2/M)的占比明显低于低糖组( t=8.74, P<0.01)。接种后24 h,高糖组HDF穿过Transwell滤膜到达下室的细胞数量为(37±6)个,明显少于低糖组的(74±7)个( t=8.42, P<0.01)。接种后48 h,高糖组HDF凋亡率明显高于低糖组( t=8.48, P<0.01)。dMSC外泌体为边缘清晰、大小分布均匀的杯状或者圆形囊泡,粒径基本处于80~200 nm。dMSC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TSG101表达均呈阳性。共孵育24 h,外泌体被HDF摄入胞内,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周围。分组培养24、48、72 h,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单纯高糖组( t值分别为6.36、6.10、7.76,8.92、12.17、10.74, P<0.01),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 t值分别为7.92、4.82、4.72, P<0.01)。分组培养48 h,与单纯高糖组比较,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 EdU阳性染色率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5.32、9.88, P<0.01);与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比较,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 EdU阳性染色率显著升高( t=5.27, P<0.01)。分组培养48 h,与单纯高糖组比较,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中的G0/G1期亚群占比均显著降低( t值分别为3.81、4.31, P<0.05),G2/M+S亚群占比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3.81、4.31, P<0.05)。分组培养24 h,与单纯高糖组相比,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穿过滤膜的数量均明显增多( t值分别为10.14、13.39 ,P<0.01);与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相比,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穿过滤膜的数量明显增多( t=6.27 ,P<0.01)。分组培养48 h,与单纯高糖组比较,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凋亡率均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3.72、5.53, P<0.05或 P<0.01)。分组培养48 h,与单纯高糖组相比,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的miR-145-5p、miR-498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上升( t值分别为13.03、8.90, P<0.01),miR-503-5p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 t=3.85, P<0.05);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中HDF的CAMK1D、 PTEN基因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单纯高糖组( t值分别为8.83、5.97, P<0.01),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纯高糖组( t=4.03, P<0.05)。 结论:人dMSC来源外泌体可显著提高高糖老化HDF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抑制其凋亡。这可能与HDF内miR-145-5p和miR-498表达增高抑制了CAMK1D和 PTEN基因的表达及miR-503-5p表达下降促进了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25(OH) 2D 3对柯萨奇病毒B3诱导小鼠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 3[1,25(OH) 2D 3]对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小鼠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将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OH)ase -/-]小鼠分为WT组、WT+CVB3组、1(OH)ase -/-+CVB3组和1(OH)ase -/-+CVB3+VD 3组,每组8只。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Fluo-4/AM荧光探针检测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WT组相比,WT+CVB3组小鼠心肌中促炎症因子IL-1β(14.88±3.32比1.03±0.02, P=0.009)、IL-6(7.00±1.09比1.81±0.18, P=0.005)、IFN-γ(4.70±1.11比1.34±0.34, P=0.006)、TNF-α(17.20±3.22比1.02±0.12, P<0.001)mRNA水平均升高,炎症细胞浸润增多,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16.66%±1.09%比7.85%±1.12%, P=0.012),心肌细胞胞质中游离Ca 2+增加(2.98±1.05比0.96±0.10, P=0.006),磷酸化CaMKⅡ(pCaMKⅡ)(1.97±0.34比1.00±0, P<0.001)、GRP78(1.78±0.19比1.00±0, P=0.005)及CHOP(1.62±0.09比1.00±0, P=0.002)蛋白表达增加;上述心肌细胞损伤指标在1,25(OH) 2D 3缺乏的1(OH)ase -/-+ CVB3组更显著;而在给予1,25(OH) 2D 3补充的1(OH)ase -/-+CVB3+VD3组,上述心肌细胞损伤指标均改善(均 P<0.05);此外,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可同样降低CVB3感染小鼠的心肌损伤和细胞凋亡率。 结论:1,25(OH) 2D 3缺乏可通过CaMKⅡ过度活化加重小鼠心肌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iR-181a通过靶向PTEN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miR-181a通过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软骨肉瘤及软骨瘤组织各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别检测miR-181a在软骨肉瘤及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体外培养软骨肉瘤细胞SW1353,分别转染miR-181a抑制剂(miR-181a抑制组)及其对照(对照miR-NC)到细胞中,通过CCK-8细胞计数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miR-181a对SW1353细胞生长及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arget Scan数据库预测miR-181a与PTEN之间的结合位点,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分别转染miR-181a模拟物(miR-181a组)及其对照(miR-NC组)到软骨肉瘤细胞SW1353中,检测细胞中ATP含量、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分析miR-181a对SW1353细胞糖酵解的影响。结果:软骨肉瘤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明显高于软骨瘤组织( P<0.05);miR-181a抑制组的细胞生长及克隆形成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经Target Scan在线网站预测,miR-181a与PTEN之间可能存在结合位点,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共转染野生型PTEN和miR-181a可显著降低荧光素酶活性( P<0.05);miR-181a组的ATP含量、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均明显高于miR-NC组(均 P<0.05)。 结论:miR-181a通过PTEN介导糖酵解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氯吡格雷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老年男性,因“发作性出汗、心悸22d”就诊,否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史,否认外源性胰岛素用药史,否认胰腺占位及手术史,有氯吡格雷服药史。多次查随机血浆葡萄糖<2.8 mmol/L,血清胰岛素>1 000 mIU/L,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DRB1*0403与0701,DQB1*0302与0202。停用氯吡格雷,调节饮食结构,口服阿卡波糖后低血糖症状逐渐缓解,出院5个月后复查血清胰岛素及C-肽明显下降,IAA转阴,遂停用阿卡波糖,减少进餐次数,发作性出汗及心悸未再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源性活性肽spexin调控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外源性活性肽spexin调节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饮食16周诱导肥胖模型(DIO)小鼠和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分别腹腔注射spexin(50 μg/kg),连续给药3周,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分析各组小鼠体重、内脏脂肪重量及血浆生化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组织Krüppel样转录因子9(KLF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基因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脂肪组织KLF9、PGC-1α、GLUT4及p-p38/p38蛋白水平。结果:与DIO模型对照组小鼠相比,spexin给药组小鼠体重和脂肪均明显减少( P=0.043和 P<0.001),血糖、胰岛素及HOMA-IR均显著下降( P<0.001、 P=0.008和 P<0.001),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水平均显著提高( P=0.006和 P=0.002);与db/db模型对照组小鼠相比,spexin给药组小鼠的体重和脂肪均明显减少(均 P<0.001),血糖、胰岛素及HOMA-IR均显著下降( P=0.041、 P=0.009和 P=0.007),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水平均显著提高( P=0.008和 P=0.031)。与DIO模型对照组小鼠相比,脂肪组织KLF9、PGC-1α及GLUT4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基因( P<0.001、 P<0.001和 P=0.005);蛋白( P=0.047、 P=0.022和 P=0.001)],而p-p38/p38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P=0.002);与db/db模型对照组小鼠相比,脂肪组织KLF9、PGC-1α及GLUT4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基因( P<0.001、 P<0.001和 P=0.005);蛋白( P=0.001、 P=0.004和 P<0.001)],而p-p38/p38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P=0.001)。 结论:外源性活性肽spexin可能通过调控p38MAPK介导炎症和KLF9-PGC-1α-GLUT4通路介导葡萄糖摄取,改善DIO小鼠和db/db小鼠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68Ga-FAPI PET/CT在胃及结直肠肿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是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标志性蛋白,其在多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现已成为肿瘤诊疗的重要靶点。 68Ga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的PET/CT显像具有不受血糖水平的影响、肿瘤摄取迅速以及可获得较高的靶/本底比值图像等特点,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胃及结直肠肿瘤具有发病隐匿、易复发转移,且腹膜转移不易检出等特点,患者预后较差。与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相比, 68Ga-FAPI PET/CT在胃及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分期与疗效评估中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笔者重点就 68Ga-FAPI-04 PET/CT在胃及结直肠肿瘤诊疗中的临床价值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源性左旋肉碱对过度内质网应激介导的严重烫伤大鼠肝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外源性左旋肉碱对过度内质网应激介导的严重烫伤大鼠肝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15只6~8周龄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肉碱组,每组5只,单纯烫伤组和烫伤+肉碱组大鼠背部制作30%体表总面积的Ⅲ度烫伤,其中烫伤+肉碱组大鼠另外给予腹腔注射左旋肉碱。伤后72 h,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损伤生物化学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样本数为5。伤后72 h,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伤后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q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标志物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内质网应激相关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mRNA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GRP78、CHOP、NLRP3、caspase-1、caspase-1/p20、消皮素D-N、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均为5。取人肝癌细胞HepG2,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0.1 μmol/L衣霉素组、0.2 μmol/L衣霉素组、0.4 μmol/L衣霉素组、0.8 μmol/L衣霉素组,分别作相应处理。培养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筛选衣霉素干预浓度(样本数为5)。取HepG2人肝癌细胞,分为DMSO组、单纯衣霉素组和衣霉素+肉碱组,分别作相应处理。培养24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GRP78、CHOP、NLRP3、caspase-1、caspase-1/p20、消皮素D-N、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 t检验。 结果:伤后72 h,单纯烫伤组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水平分别为(640±22)、(157±8)U/L,均分别明显高于假伤组的(106±13)、(42±6)U/L( t值分别为-46.78、-25.98, P<0.01);烫伤+肉碱组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水平分别为(519±50)、(121±10)U/L,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 t值分别为4.93、6.06, P<0.01)。伤后72 h,假伤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基本正常,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与假伤组相比,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细胞排列紊乱;与单纯烫伤组相比,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伤后72 h,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消皮素D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 t值分别为34.42、41.93、30.17、15.68, P<0.01);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消皮素D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 t值分别为34.40、37.20、19.95、7.88, P<0.01)。伤后72 h,与假伤组相比,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caspase-1/p20、消皮素D-N、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12.28、26.92、5.20、10.02、24.78, P<0.01);与单纯烫伤组相比,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caspase-1/p20、消皮素D-N、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10.99、27.96、12.69、8.96、12.27, P<0.01)。伤后72 h,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CHOP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 t值分别为21.00、16.52, P<0.01),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CHOP的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 t值分别为8.92、8.21, P<0.01);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 t值分别为22.50、14.29, P<0.01),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 t值分别为14.29、5.33, P<0.01)。培养24 h后,与DMSO组相比,0.1 μmol/L衣霉素组、0.2 μmol/L衣霉素组、0.4 μmol/L衣霉素组、0.8 μmol/L衣霉素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4.90、9.35、18.64、25.09, P<0.01);选择0.8 μmol/L作为后续衣霉素的干预浓度。培养24 h后,与DMSO组相比,单纯衣霉素组细胞GRP78、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10.48、17.67, P<0.01);与单纯衣霉素组相比,衣霉素+肉碱组细胞GRP78、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8.08、13.23, P<0.05或 P<0.01)。培养24 h后,与DMSO组相比,单纯衣霉素组细胞NLRP3、消皮素D-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13.44、27.51, P<0.01),caspase-1、caspase-1/p20、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 P>0.05);与单纯衣霉素组相比,衣霉素+肉碱组细胞NLRP3、消皮素D-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20.49、21.95, P<0.01),caspase-1、caspase-1/p20、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在严重烫伤大鼠中,外源性左旋肉碱可能通过抑制过度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焦亡相关通路发挥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催产素对摄食及糖脂代谢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催产素是一种由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神经元合成,经神经垂体释放入血的肽类激素。研究发现催产素除促进宫缩和泌乳之外,还能抑制摄食、促进脂肪氧化分解、刺激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在机体糖脂代谢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机体存在糖脂代谢异常时,外源性催产素的作用及血清催产素的变化存在差异。全面认识催产素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催产素通路作为代谢相关疾病治疗靶点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