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水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 quadrupole-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 Kimura&Migo)水提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种萃取组分进行定性表征的方法.方法 提取铁皮石斛水提物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旋蒸浓缩后,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组分.样品经UPLC-Q-Orbitrap-MS分析,根据元素组成、分子量、质荷比、离子碎片等确定化合物信息并推导裂解规律,通过与文献、MzCloud、MzVault、PudChem、本地数据库比对确定鉴定结果.结果 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化合物62种,包括黄酮类成分20种,联苄类成分6种,羧酸及其衍生物6种,脂肪酸及其衍生物6种,酚类成分4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3种,糖类成分2种,生物碱类、苯丙素、蒽醌、萜类化合物各1种,其他类成分3种,还检测到8种含量较高、质谱信号较强的未知成分.其中水提石油醚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7种,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36种,正丁醇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48种.通过与文献比对,62种化合物中有7种化合物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提取得到.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分析铁皮石斛中多种化学成分,可为铁皮石斛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DPPH法评价黄精及炮制品抗氧化活性方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建立DPPH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黄精及炮制品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和溶剂萃取提取滇黄精及其炮制品中乙醇提取物、粗皂苷、低聚糖、粗多糖4种有效组分,考察确定DPPH法测定滇黄精抗氧化活性的最佳条件,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测定比较滇黄精有效组分的抗氧化能力.结果 DPPH初始浓度为0.08 mg/mL,波长为523 nm,反应时间为60 min(或180 min)为最佳条件.滇黄精炮制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提高,各有效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维生素C>粗皂苷>乙醇提取物>低聚糖>粗多糖.结论 建立的DPPH法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灵敏、简便、快捷,可用于滇黄精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黄芪六一汤抗糖尿病肾病的药效组分筛选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对黄芪六一汤中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及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甘草多糖分别进行提取、分离,并筛选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的药效组分.方法 单因素法筛选树脂型号、上样浓度和体积、洗脱溶剂及用量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法对黄芪总皂苷、总黄酮进行富集分离;运用碱液萃取法对甘草酸、甘草总黄酮进行分离,采用水提醇沉法对黄芪多糖、甘草多糖进行纯化.12周龄雄性db/m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将12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六一汤和各组分的高、低剂量(临床等效剂量的4、1倍)组,小鼠一般情况及血生化指标以盐酸罗格列酮片(RSG)为阳性对照;尿白蛋白(U-Alb)水平以缬沙坦分散片(API)为阳性对照,每组8只.各组小鼠分别在ig给药12周前、后,称质量.禁食12 h,自由饮水,收集24 h尿液,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 U-Alb浓度;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FBG);摘取眼球取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芪六一汤高、低剂量组小鼠肾组织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Masson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制得的黄芪总黄酮、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甘草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0.58±2.16)%、(72.97±1.06)%、(67.12±2.60)%、(81.02± 1.04)%、(53.56±1.63)%、(64.62±1.27)%.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黄芪六一汤治疗后的各组小鼠肾纤维化程度较轻;与给药前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减轻(P<0.05),甘草总黄酮高、低剂量和甘草多糖低剂量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0.01),其他给药组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甘草酸FBG、24hU-Alb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总皂苷、黄芪六一汤、黄芪总黄酮、甘草酸组Scr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多糖、甘草酸、黄芪总黄酮组BUN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甘草酸、黄芪多糖高剂量组TG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组TC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各组分确定的制备工艺稳定、科学、可行;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酸可能是黄芪六一汤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扁刺峨眉蔷薇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对扁刺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f.pteracantha全株的化学成分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扁刺峨眉蔷薇样品进行干燥、粉碎,采用溶剂提取法、MCIHP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RP-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D-NMR、MS等多种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B16F10细胞建立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评价模型,利用多巴氧化法评价化合物对B16F10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扁刺峨眉蔷薇75%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野鸦椿酸(1)、negundonorin A(2)、覆盆子酸(3)、刺梨苷(4)、野蔷薇苷(5)、2α,3α-dihydroxy-19-oxo-18,19-seco-urs-11,13(18)-dien-28-oicacid(6)、胡萝卜苷(7)、小麦黄素(8)、8-甲氧羰基儿茶素(9)、柚皮素(10)、槲皮素(11)、3,3'-O-二甲基鞣花酸(12)、1-hydroxy-2,6-bis-epi-pinoresinol(13)、东莨菪素(14)、3-吲哚甲醛(15)、短叶苏木酚酸甲酯(16)、3,4,5-trimethoxyphenyl-(6'-O-galloyl)-O-β-D-glucopyranoside(17)、没食子酸甲酯(18)、原儿茶酸(19)、β-羟基-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20)、异香草酸(21).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浓度40 μmol/L时,化合物1~3、5、13、14、16、21有显著酪氨酸酶抑制活性(P<0.05、0.01),且抑制作用高于阳性药曲酸.在浓度20μmol/L时,化合物1、3、5、14、21具有显著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P<0.05、0.001).结论 2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扁刺峨眉蔷薇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6、12、15、17、20为首次从蔷薇属中分离得到;多数化合物都具有显著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且活性高于阳性药曲酸.扁刺峨眉蔷薇资源在用于美白功效日用品的开发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葡萄穗霉属真菌Stachybotrys sp.CPCC 401591的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以葡萄穗霉属真菌Stachybotrys sp.CPCC 401591为研究对象,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分离并评价单体化合物抗肿瘤活性.采用溶剂萃取、正相硅胶柱、反相硅胶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目标菌株 CPCC 401591 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相进行以抗肿瘤活性为导向的化合物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以及文献检索比对,共分离鉴定了 6 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satratoxin G(1)、mytoxin A(2)、12'-hydroxyroridin E(3)、roridin E(4)、4-acetoxy-12,13-epoxy-9-trichothecene(5)和arthproliferin A(6).其中,化合物1-5为单端霉烯类化合物,化合物6为聚酮类杂萜化合物.采用CCK-8比色法对化合物1-6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6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活性,化合物4-5对人肺癌细胞 A549 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该研究为从葡萄穗霉属类真菌发现更多的抗肿瘤活性分子提供了依据和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辛夷挥发油提取方法及辛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辛夷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如散风寒、宣通鼻窍等,常用来治疗风寒头痛、鼻塞、鼻渊等病症,其主要作用物质为其挥发油.辛夷主要含有挥发油类、木脂素类、水溶性成分等.辛夷挥发油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微波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现对辛夷挥发油的提取方法、辛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辛夷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UPLC-Q-TOF/MS2联用技术的菖蒲属中药7H-薁[1,2,3-i,j]异喹啉-7-酮类成分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研究不同产地菖蒲属中药中 7H-薁[1,2,3-i,j]异喹啉-7-酮(7H-azulene[ 1,2,3-i,j]isoquinoline-7-one,7H-AI7O)类成分的种类和分布.综合运用溶剂提取法、溶剂萃取法、柱色谱分离技术和薄层色谱法,以菖蒲新碱(neo-tatarine)为对照品,富集菖蒲属中药中7H-AI7O类成分,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2)技术分析其组成.在10批菖蒲属中药中,S2、S4和S5批藏菖蒲和S6批石菖蒲中检测出7H-AI7O类成分,其中,藏菖蒲S2批检测到5个7H-AI7O类化合物,藏菖蒲S4批检测到2个7H-AI7O类化合物,藏菖蒲S5批和石菖蒲S6批中仅检测到菖蒲新碱.虽然检测样本数量有限,但就目前的结果分析,菖蒲属中药藏菖蒲和石菖蒲均存在7H-AI7O类成分,含7H-AI7O类成分的藏菖蒲较石菖蒲的产地分布广,藏菖蒲所含7H-AI7O类成分的种类较石菖蒲丰富.该研究为7H-AI7O类成分的多植物来源、微量成分检测及相关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中药配方颗粒难溶性物质与高分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建立中药配方颗粒所含难溶性物质和高分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方法:将中药配方颗粒样品溶于热水,分离沉淀,溶液部分用三氯甲烷萃取,剩余水层进行醇沉处理.红外光谱检测不同溶剂分离部位,通过官能团解析、化合物比对等识别难溶性物质和高分子化合物.结果:本研究所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均检出高分子辅料,普遍添加麦芽糊精,个别含聚氧化乙烯.中药配方颗粒的难溶性物质较为复杂,有硅胶、硬脂酸钙、麦芽糊精等辅料成分,也有草酸盐、硅酸盐、蛋白质、多糖等饮片成分.有些配方颗粒会同时添加多种辅料.结论:红外光谱结合溶剂分离可以快速检测中药配方颗粒所含难溶性物质和高分子化合物,识别辅料种类,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提供更丰富的化学成分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丁香内生死亡谷芽孢杆菌DX78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植物内生菌往往产生与植物相同、相似或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丁香具有广谱优异的抗菌活性,可从中分离到强抑菌作用的内生细菌.[目的]筛选抑制姜瘟病菌的丁香内生细菌并分离其活性成分.[方法]牛津杯法筛选拮抗内生细菌;根据 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菌株;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制备色谱分离活性成分;测定 1H NMR、13C NMR和DEPT(135°)并对分离的活性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滤纸片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活性成分抑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到 112 株丁香内生细菌,从叶中分离最多,占 37.4%.其中 17 株对姜瘟病菌有抑制,DX78 菌株抑制作用最好,经鉴定为死亡谷芽孢杆菌,并从其发酵液中追踪分离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DBP对姜瘟病菌、猕猴桃溃疡病菌的MIC分别为 0.3 mg/disc、0.25 mg/disc;其还可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特别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EC50仅分别为 3.751、18.568 和 22.019 μg/mL.以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为靶标菌,戊唑醇抑制毒力约为DBP抑制毒力的 4.5 倍,DBP抑制毒力约为多菌灵抑制毒力的 12.5 倍.[结论]丁香抗病内生细菌丰富,从死亡谷芽孢杆菌DX78 中分离的DBP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抑制作用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南海海绵Dactylospongia elegans的二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利用溶剂分步萃取、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ODS柱层析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中国南海海绵Dactylo-spongia elegan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手段并结合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 8 个化合物:dactylospene F(1)、scalarin(2)、honulactone A(3)、honulactone B(4)、honulactone E(5)、honulactone F(6)、honulactone I(7)、honulactone J(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海绵中分离得到.对8个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1、3、4在10 μmoVL时对脂多糖诱导的一氧化氮生成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5.5%、48.5%、46.0%,且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无细胞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