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混悬液辅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反流性食管炎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 将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儿127例,按照对照、随机、双盲的分配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治疗组(n=64)及对照组(n=63).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哮喘方案上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及消化道促动力剂,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哮喘方案加用消化道促动力剂治疗.观察两组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各参数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较为明显,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治疗组食管pH小于4的反流次数及总时间百分率分别为(42.35±5.36)次、(5.84±1.25)%,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89.06%,对照组仅为66.67%,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致支气管哮喘时,需更加注重病因治疗,辅加质子泵抑制剂及消化道促动力剂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摩腹捏脊推拿法对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疗效及肠黏膜吸收功能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分析摩腹捏脊推拿法对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患儿的疗效及肠黏膜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门诊收治的105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摩腹捏脊推拿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胃排空1/2时间、唾液淀粉酶、血锌以及D-木糖吸收试验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胃排空1/2时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胃排空1/2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胃排空1/2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唾液淀粉酶、血锌以及D-木糖吸收试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升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摩腹捏脊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增强患儿胃动力,缩短胃排空所需时间,并改善患儿肠黏膜吸收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运脾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运脾颗粒对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7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组)1 5只,造模组55只,按适度夹尾刺激为主的复合因素建立肝郁脾虚型FD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2组各随机抽取5只,并测定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造模结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运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每组1 0只.空白组及模型组的大鼠每日用生理盐水以0.01 mL/g灌胃,运脾颗粒高、中、低各剂量组分别配置成0.216 g/mL、0.108 g/mL、0.054 g/mL均以0.01 mL/g灌胃,西药组将多潘立酮片研碎成粉末制成0.27 mg/mL的混悬液以1 mL/100 g灌胃,6组均2次/d,给药14天.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食量、毛色、激惹情况、精神状态及粪便性状等一般情况;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的体质量、食量,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运脾颗粒各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进食量、体质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脾颗粒各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运脾颗粒各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血清MTL、GAS含量升高,血清CCK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且运脾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MTL、GAS、CCK含量变化与西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颗粒可增加肝郁脾虚型FD大鼠进食量及体质量,改善模型大鼠的精神状态、粪便、毛色等宏观表征,可能与运脾颗粒上调模型大鼠血清MTL、GAS及下调血清CCK的水平有关,也是运脾颗粒防治FD的作用机理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剂量平胃消导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平胃消导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SPF级雄性Wistar大鼠120只,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平胃消导胶囊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平胃消导胶囊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平胃消导胶囊小剂量组(小剂量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采用夹尾激怒法对其余5组大鼠进行FD造模,造模成功后次日起大剂量组给予3.2 g/kg生药和蒸馏水配制成的0.32 g/ml的混悬液灌胃,中剂量组给予1.6 g/kg生药和蒸馏水配制成的0.16 g/ml的混悬液灌胃,小剂量组给予0.8 g/kg生药和蒸馏水配制成的0.08 g/ml的混悬液灌胃.多潘立酮组给予2.7 mg/kg的多潘立酮片磨粉后与蒸馏水配制成0.27 mg/ml的混悬液灌胃,给予对照组和模型组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术后第8天记录各组大鼠胃电活动,检测并对比各组大鼠血清胃促生长素(GH)、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胃窦消化间期的移行综合肌电(IMC)模型、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结果 大剂量组GH水平明显高于多潘立酮组和中、小剂量组(均P<0.05),而VIP水平明显低于多潘立酮组和中、小剂量组(均P<0.05).模型组、多潘立酮组和中、小剂量组的IMCⅢ相时程和MICⅢ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大剂量组的MICⅢ相发生率明显高于多潘立酮组和中剂量组(均P<0.05).模型组的IMC周期明显大于其他5组,多潘立酮组和大、中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均P<0.05).其他5组的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中、小剂量组又明显低于大剂量组和多潘立酮组(均P<0.05).结论 平胃消导胶囊能够升高FD大鼠的GH水平,降低VIP水平,改善FD大鼠胃电活动和增强胃排空作用,从而促进FD大鼠的胃肠动力,大剂量的平胃消导胶囊治疗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隔山消水溶性部位对阿托品抑制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隔山消水溶性部位对阿托品所致小鼠胃肠运动及胃肠激素分泌抑制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酸阿托品)、阳性药组(多潘立酮组)、隔山消水溶性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多潘立酮组以0.5 mg/10 g灌胃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隔山消低、中、高组灌胃分别给予0.18、0.36及0.72 g/kg隔山消水溶性部位提取物混悬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d,每天2次;末次给药30 min后,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小鼠均腹腔注射硫酸阿托品建立胃肠功能障碍模型(0.5 mg/kg),取血、取胃及小肠组织,采用酚红测定各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同时检测血清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隔山消水溶性部位低、中、高剂量组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显著提高(P<0.01),其中中剂量组与多潘立酮组相当;胃肠激素水平测定结果表明隔山消水溶性部位中、高剂量组显著提高了模型小鼠的MTL、GAS含量(P<0.05或P<0.01),降低了VIP含量(P<0.05).结论:隔山消水溶性部位提取物能促进小鼠胃排空和肠推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肠道MTL及GAS的释放和抑制VIP的释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餐前30m in口服多潘立酮混悬液,4~6岁5 mL/次,7~9岁7 mL/次,10~14岁9 mL/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餐后30m in口服复合凝乳酶胶囊,4~6岁1粒/次,7~14岁2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情况、胃动力学参数水平、胃电节律异常情况和胃肠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饱胀、早饱、嗳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胃排空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胃窦收缩幅度(CA)、收缩次数(CF)值均显著增大(P<0.05),且治疗组胃动力学参数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餐前和餐后胃电节律异常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胃电节律异常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MLT)、胃泌素(GAS)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浆MLT和GAS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明显消除消化不良症状,改善胃肠动力,调节胃肠激素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艾灸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胃肠癌 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艾灸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胃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湖北省中医院收治82例胃肠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湖北省肿瘤医院收治82例胃肠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混悬液经胃管注入+维生素B1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予以艾灸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治疗,2组均治疗3 d,对比2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各指标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并记录2组术后胃肠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进固体食物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并发症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P<0.05).结论 对胃肠癌患者于根治术后开展艾灸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治疗,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芪多糖对厌食大鼠胃肠动力及氧自由基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黄芪多糖对厌食大鼠胃肠动力与氧自由基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SD大鼠105只,将其中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他90只作为建模组,空白对照组给予常规饲养与自由饮水,建模组喂养特制饲料、自由饮水;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建模组分为6组,均为15只,模型组:不给药;中成药对照组:给予江中健胃消食片;西药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吗丁啉);黄芪多糖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100 mg/kg)黄芪多糖;黄芪多糖中剂量组:给予中剂量(200 mg/kg)黄芪多糖;黄芪多糖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300 mg/kg)黄芪多糖.每日详细记录并对比空白对照组与建模组大鼠的摄食量及体重,对比摄食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两组大鼠摄食量与体重变化情况;记录各组模型大鼠实验结束时的胃肠动力变化情况,包括胃排空能力、小肠推进能力,即胃内残留率与小肠推进率,记录各组模型大鼠实验结束时氧自由基表达变化情况,即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变化;记录各组模型大鼠实验结束时的胃动素(MTL)表达变化,包括外周血MTL、下丘脑MTL.结果 摄食第1天两组大鼠摄食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摄食第7、14、21、28、35天,两组大鼠摄食量均呈递增趋势,但建模组大鼠升高幅度不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摄食第1、7、14、21、35天两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摄食第28天,建模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组大鼠中,黄芪多糖高剂量组胃内残留率最低、小肠推进率最高,其次为黄芪多糖中剂量组、西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中成药对照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组中,空白对照组大鼠SOD表达最高,其次为黄芪多糖高剂量组、黄芪多糖中剂量组、中成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组大鼠中,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下丘脑MTL表达最高,其次为黄芪多糖中剂量组、西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中成药对照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多糖利于促进厌食症大鼠小肠推进、胃排空功能加强与氧自由基表达改善,对提高患者血内、下丘脑内氧化自由基表达有重要应用价值,可能是治疗厌食症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身消导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健身消导颗粒对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纳入符合罗马Ⅳ标准的FD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身消导颗粒治疗组(观察组)和多潘立酮对照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健身消导颗粒+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正确的饮食指导.健身消导颗粒具体服药方法:<1岁,每次半包,每日2次;1~6岁,每次1包,每日2次;>6岁,每次1包,每日3次.在餐间或餐后开水冲服.疗程14 d.对照组:多潘立酮混悬液+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正确的饮食指导.多潘立酮混悬液具体服药方法:按照0.3 mg/kg标准给药,3次/d.就餐前30 min予以冲服.疗程14 d.受试者于基线期(治疗前)、治疗2周和停药后随访8周时接受3次访视,评价临床症状积分、胃电节律和疗效.结果 2组患儿治疗前胃动过缓及胃电节律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餐前餐后胃动过缓及胃电节律异常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观察组治疗后胃动过缓及胃电节律异常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2周总有效率为95%,停药随访8周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停药随访8周有效率7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身消导颗粒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提高FD患儿疗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且疗效持续至停药8周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多潘立酮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多潘立酮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节律、血浆P物质及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0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儿餐前30 min口服多潘立酮混悬液,3岁以内3~4 mL/次,3次/d;4~6岁患儿5~6 mL/次,3次/d;7岁以上患儿7~10mL/次,3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6岁患儿1.0g/次,2~3次/d;6岁以上患儿1.0~1.5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胃电节律异常发生率、血浆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餐前及餐后胃电节律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胃电节律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浆P物质及胃动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P物质及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多潘立酮可通过改善胃电节律、提高血浆P物质及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