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成年居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值范围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适合深圳市成年居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正常值范围。方法:本研究数据源自2021—2022年开展的深圳市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收集深圳市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一般信息、心血管疾病(CVD)相关行为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等资料。数据分析排除具有CVD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史、颈动脉斑块,以及无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调查对象,并利用分数多项式回归模型估计年龄、性别的CIMT正常值范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163名成年居民,其中男性576名(26.6%),女性1 587名(73.4%)。男性CIMT均值(mean)和标准差(SD)的分数多项式回归模型分别为mean CIMT=0.324 7+0.006 9×年龄,SD CIMT=0.076 9+0.001 2×年龄;女性分别为mean CIMT=0.354 9+0.005 4×年龄,SD CIMT=0.041 6+0.002 0×年龄。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深圳市成年居民年龄、性别CIMT的正常值范围,为亚临床CVD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最新数据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人自我忽视行为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识别老年人自我忽视行为发展轨迹,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2011—2018年3次调查数据构建固定队列,选取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医疗保健4个维度共8个变量评价自我忽视,采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老年人自我忽视行为发展轨迹,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其影响因素。统计软件为Stata16.1。结果:最终纳入2 754名≥60岁老年人。根据组基轨迹模型老年人自我忽视行为发展轨迹可划分为平稳-较低组( n=268,9.7%),下降-中等组( n=2 224,80.8%),下降-较高组( n=262,9.5%)。多项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平稳-较低组相比,农村( B=1.116, OR=3.053,95% CI= 2.278~4.091),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较高( B=0.137, OR=1.147,95% CI=1.046~1.258)是下降-中等组的危险因素;教育年限1~6年( B=-0.398, OR=0.672,95% CI= 0.469~0.963)、>6年( B=-1.072, OR=0.342,95% CI=0.229~0.513),在婚( B=-0.476, OR=0.621,95% CI=0.444~0.870),自评健康好( B=-0.808, OR=0.446,95% CI= 0.213~0.932),健康变化变好( B=-0.704, OR=0.495,95% CI=0.320~0.766),自评经济一般( B=-1.065, OR=0.345,95% CI=0.148~0.802)、自评经济好( B=-1.634, OR=0.195,95% CI=0.082~0.467),认知功能得分高( B=-0.142, OR=0.867,95% CI= 0.798~0.942)是下降-中等组的保护因素。除以上因素外,与平稳-较低组相比,年龄75~89岁( B=0.481, OR=1.617,95% CI=1.057~2.473)是下降-较高组的危险因素。 结论:本研究识别出了3种老年人自我忽视行为发展轨迹,提示躯体健康、经济状况等是老年人自我忽视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甘肃省大骨节病流行的长期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甘肃省大骨节病监测数据,了解大骨节病发病长期变化趋势。方法:自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1990 - 2021年甘肃省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查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以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对观察指标进行趋势分析;同时构建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1990 - 2021年,甘肃省儿童大骨节病X线累计检查儿童126 726人次,阳性检出为3 011人次,2019 - 2021年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为0。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990 - 2018年甘肃省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 = - 14.40%, P = 0.001)。1990 - 1998、2002 - 2008和2008 - 2012年APC分别为- 17.75%、- 21.89%和- 49.89%,均呈下降趋势(均 P < 0.05);2012 - 2018年,APC = 6.15%,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 P = 0.475)。甘肃省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拟合的四次多项式模型方程为 y = 0.000 314 5 x4 - 0.021 37 x3 + 0.487 1 x2 - 4.635 x + 22.08。 结论:甘肃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以后,X线检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019年后达到消除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预后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进展为AKI 3期(肾衰竭)的预判模型,从而协助医生早期及时决策是否提前干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入住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38例AKI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住院期间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每日尿量数据,以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干预节点时间。基于临床采集的实际病例病理数据,经清洗、筛选、归一标准化后,建立标准化肌酐值比率均值多项式拟合模型作为判断进展为AKI 3期的第一标准,建立标准化肌酐值比率指数拟合模型作为判断进展为AKI 3期的第二标准。结果:共纳入38例AKI患者,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58.45±12.94)岁;入院时APACHEⅡ评分(24.13±4.17)分;治疗干预节点(4.42±0.95)d。基于双回归模型的综合应用,可以较少的统计数据样本量,对标准化肌酐值比率数据进行统计模型拟合,给出患者标准化肌酐值比率相对于第 n天的散点指数非线性回归模型, y=1.246?2 x1.164?9,其中自变量 x为第 n天, y是对应的标准化肌酐值比率,该模型 R2=0.860?1,统计拟合度较合理。辅以给出患者标准化肌酐值比率统计均值相对于第 n天的二次非线性回归模型, y=-0.260?6 x2+3.010?7 x-1.612,同样地,自变量 x为第 n天, y是对应的标准化肌酐值比率,该模型 R2=0.998?9,统计拟合度非常完美。以健康状态下基准SCr值为66 μmol/L的患者为例,双回归模型预测结果显示,该患者会在3~5 d进展至AKI 3期。基于此模型,对其他早期干预肾损伤患者SCr值进行预测分析得到相同的结果。 结论:该模型可以较为很好地预测患者进展至AKI 3期(肾衰竭)的时间区间,从而协助重症医生对AKI患者尽早进行干预,阻止病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构建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模型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增强MRI影像组学技术筛选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相关因素构建的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模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09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6例,女性13例,年龄(58.3±10.7)岁。依据术后12个月内是否复发分为早期复发组( n=31)和对照组( n=78)。109例患者按1∶4随机分为验证集( n=23)和训练集( n=86)。基于术前MRI多期增强扫描,在Radcloud平台上勾画肿瘤病灶并提取1 409个定量影像组学特征。利用方差阈值、SelectKBest和LASSO对特征进行降维、筛选,联合临床相关因素(甲胎蛋白、肿瘤长径等),通过机器学习,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准确率、召回率、平衡F分数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早期复发组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边界不清比例以及肿瘤长径高于对照组,假包膜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利用方差阈值方法从1 409个特征中筛选465个特征,再使用SelectKBest最佳方法筛选38个特征,最后使用LASSO方法筛选了7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相关因素,通过机器学习构建了5种预测模型,分别是:支持向量机、高斯朴素贝叶斯、逻辑回归、多项式朴素贝叶斯、K最近邻。5种模型中K最近邻模型的预测效能较高,在训练集中ROC曲线下面积、准确率、召回率、平衡F分数分别为0.90、0.98、0.74、0.84,在验证集中分别为0.76、0.92、0.75、0.83。最终选择了K最近邻模型作为预测模型。 结论:基于术前增强MRI的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构建的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模型K最近邻,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血钾异常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患者血钾异常的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并探索血钾异常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2011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全国39家医院纳入3 190例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通过基线调查获得患者的一般人口学指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通过主动监测获得患者截至2017年12月发生终末期肾脏病、心血管疾病事件和死亡的情况。根据基线血清钾离子浓度将患者分为低钾(<3.5 mmol/L)、正常血钾(3.5~<5.0 mmol/L)和高钾(≥5 mmol/L)三组。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低钾组和高钾组对比正常血钾组的相关因素。采用基于竞争风险亚分布的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价血钾与各类终点事件的关联。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年龄(50±14)岁,男性占57.6%(1 839/3 190)。患者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59.7%,1 668/2 792),并且多数为慢性肾脏病3~4期(70.8%,2 260/3 190),血钾水平为(4.4±0.7)mmol/L。低钾和高钾的发生率分别为3.7%(118例)和17.6%(561例)。心血管疾病( OR=0.33,95% CI:0.13~0.83, P=0.019)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OR=0.95,95% CI:0.91~0.98, P=0.001)与低钾负相关,而使用噻嗪类或袢利尿剂( OR=2.06,95% CI:1.51~2.81, P<0.001)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OR=1.13,95% CI:1.12~1.16, P<0.001)与高钾正相关。调整心血管和肾脏相关危险因素后,低钾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 HR=2.12,95% CI:1.06~4.24, P=0.034)。 结论:高钾血症在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比低钾血症更常见。低钾血症独立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肾功能水平与死亡风险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孕中晚期正常胎儿双肾体积Z-评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正常胎儿双肾体积随孕周(GA)、双顶径(BPD)、腹围(AC)、股骨长(FL)的变化规律并建立Z-评分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4-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孕20~38周单胎妊娠孕妇580例,用二维超声对胎儿常规生长参数及肾脏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进行测量,并利用椭圆体体积公式V=6/π×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计算肾体积,以GA、BPD、AC、FL为自变量,建立双肾体积值及标准差的拟合方程,并根据公式Z值=(实际测得肾体积值-预测肾体积值)/预测标准差,建立Z-评分模型。结果:最终纳入543例胎儿,左、右肾体积随GA、BPD、AC、FL增长而增大,呈正相关,二次多项式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775、0.771、0.811、0.738( P<0.001)和0.747、0.735、0.754、0.745( P<0.001),并建立了预测肾脏体积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标准差随GA、BPD、AC、FL增长而增大,呈正相关,直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146、0.225、0.071、0.155( P<0.001)和0.091、0.157、0.091、0.123( P<0.001),经绝对残差加权回归建立了直线回归方程。计算所得Z-评分经Shapiro-Wilk检验满足正态性分布( P>0.05)。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以GA、BPD、AC、FL预测双肾体积的Z-评分模型,为产前超声检查评估肾脏生长发育及发现肾脏发育异常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中晚孕周胎儿椎体骨化中心发育轨迹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测量中晚孕周胎儿椎体骨化中心形态学参数,探讨椎体的生长发育轨迹。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晚孕周正常发育的胎儿并行胎儿脊柱SWI扫描。分析胎儿椎体骨化中心影像表现并测量第4颈椎(C4)、第6胸椎(T6)、第3腰椎(L3)、第1骶椎(S1)椎体骨化中心的矢状径、横径、高度、横截面积,计算体积。利用线性或非线性回归分析法确立回归方程并拟合生长轨迹曲线。结果:112例胎儿纳入本研究,均为单胎,孕周21~39(29.4±3.9)周。其中,包含C4椎体骨化中心30例,T6 58例,L3 92例,S1 62例。SWI显示宫内胎儿脊柱整体曲度后凸,呈现2个原发性弯曲(胸椎和骶椎后凸)。C4椎体骨化中心的形态学参数矢状径、横径、高度、面积和体积在孕25~38周期间生长轨迹遵循二次多项式规律(R 2=0.938、0.943、0.952、0.957、0.982);T6椎体骨化中心的矢状径、横径、高度在妊娠21~38周期间生长轨迹遵循指数生长规律(R 2=0.915、0.923、0.849),面积和体积增长遵循二次多项式生长规律(R 2=0.943、0.961);L3椎体骨化中心的形态学参数在妊娠21~39周期间生长轨迹遵循二次多项式规律(R 2=0.910、0.916、0.914、0.942、0.948);S1椎体骨化中心矢状径、横径、高度在妊娠23~39周期间遵循线性生长规律(R 2=0.905、0.911、0.922),面积和体积遵循二次多项式生长规律(R 2=0.930、0.964)。 结论:孕中晚期,胎儿C4、T6、L3、S1椎体骨化中心的生长发育与孕周呈良好的相关性,胎儿椎体骨化中心前期增长缓慢,而随着孕周的增长,椎体的生长速度加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胰岛α细胞功能受损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胰岛α细胞功能受损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择自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BMI)等人体参数;记录糖尿病病程和用药处方(降糖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检测血清ChE、肝功能指标、血脂、血肌酐(SCr)、尿酸(UA)、胱抑素C(Cys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等;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步检测空腹(0 min)、糖负荷后30、60、120和180 min葡萄糖、胰岛素及胰高糖素(GLA)。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使用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 glu)评估糖负荷后总体血糖水平。胰岛α细胞功能指标包括GLA 0、GLA 30、GLA 60、GLA 120、糖负荷后总体GLA水平[GLA曲线下面积(AUC gla)]。根据血清ChE水平进行三分位数分组: T1组(血清ChE 3.71~7.84 kU/L,167例)、 T2组(血清ChE 7.85~9.44 kU/L,168例)和 T3组(血清ChE 9.45~17.94 kU/L,167例)。使用线性多项式对比的单因素方差分析、Jonckheere-Terpstra检验或线性相关的 χ2检验分析临床资料在组间变化的趋势;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hE与胰岛α细胞功能的相关性;使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ChE是否为胰岛α细胞功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502例T2DM患者。随着血清ChE水平的升高,BMI、HOMA-IR、GLA 0、GLA 30、GLA 60、GLA 120和AUC gla水平逐渐升高(趋势 P值<0.001),但HbA 1c在 T1、 T2和 T3三组间无明显变化趋势( 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E水平与GLA 0、GLA 30、GLA 60、GLA 120和AUC gla明显相关( r=0.264、0.230、0.217、0.229、0.245,均 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BMI、血压、糖尿病病程、降糖药物、他汀类药物、肝功能指标、血脂、UA、SCr、CysC、HbA 1c、AUC glu 和HOMA-IR等其他临床指标后,血清ChE是GLA 0(β=0.196, t=4.333, P<0.001)、GLA 30(β=0.188, t=4.309, P<0.001)、GLA 60(β=0.175, t=3.936, P<0.001)、GLA 120(β=0.186, t=4.195, P<0.001)和AUC gla(β=0.199, t=4.525, P<0.001)的影响因素。 结论:血清ChE水平升高与T2DM患者空腹及糖负荷后GLA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因此是胰岛α细胞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985—2019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趋势及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1985—2019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流行趋势并进行预测。方法:利用 1985、1995、2000、2005、2010、2014、2019年的七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分别纳入 409 945、204 931、209 209、234 420、215 317、214 353和212 711名7~18 岁儿童青少年。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判定儿童超重与肥胖,计算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及年均增长值,采用ArcGis 10.6软件分析2019年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项式回归模型对1985—2019年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仅肥胖检出率和年均增长值进行拟合,并预测7~18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发展趋势。结果:2019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为23.4%,仅肥胖检出率为9.6%,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城市高于乡村(25.4%比21.5%),男生高于女生(28.4%比18.4%)(均 P<0.001)。2019年各省份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差异较大,最低为广东(12.2%),最高为山东(38.9%),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由1985年的1.2%增长至2019年的23.4%,增长了18.1倍;仅肥胖检出率由1985年的0.1%增长至1985年的9.6%,增长了75.6倍。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和乡村女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别由1985年的1.3%、1.5%、0.5%和1.6%增长至2019年的31.2%、19.4%、25.6%和17.4%,分别增长了22.3倍、11.7倍、54.2倍和10.1倍。多项式回归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我国7~18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将由2019年的23.4%增长至2030年的32.7%;仅肥胖检出率将由2019年的9.6%增长至2030年的15.1%,乡村儿童青少年增长明显;2025年全国乡村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将全面超过城市,出现“城乡逆转”;我国低、中、高流行区儿童肥胖也将持续增长,2035年中流行区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将超过高流行区,出现“省份逆转”。 结论:1985—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增长趋势具有地区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