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侧优先逆时针顺序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头侧优先,逆时针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烟台毓璜顶医院胃肠外一科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30例,均采用头侧优先,进而尾侧,最后中间入路,逆时针顺序全结肠系膜切除的入路进行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学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enle干及属支损伤出血例数,是否中转开腹、术后病理学资料(TNM分期,总清扫淋巴结数目及转移性淋巴结数目)、术后恢复(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拔除引流管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如出血、吻合口瘘、二次手术、淋巴漏、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术后1年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等方法进行随访。结果:总手术时间(197.80±31.20)min,范围150~275min,术中出血量(58.33±30.30)ml,范围10~100 ml。无术中Henle干属支损伤出血及中转开腹病例。术后排气时间(2.97±0.67)d,范围2~4d;术后进食流质时间(3.67±0.76)d,范围3~5 d;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6.60±4.00)d,范围4~25 d;术后住院时间为(7.87±3.94)d,范围5~26 d。pTNM分期:Ⅰ期9例、ⅡA期5例、ⅡB期1例、ⅢA期6例、ⅢB期4例、ⅢC期5例。清扫总淋巴结数目(29.50±8.18)枚,范围19~51枚;转移淋巴结数目(1.40±1.77)枚,范围0~6枚。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淋巴漏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经过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头侧优先,逆时针顺序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替换术采用非体外循环不中断脑供血弓部分支优先重建和全脑灌注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介绍非体外循环下采用不中断脑供血的弓部分支动脉优先重建技术和"全脑灌注"优先脑保护行全弓替换术后的早期结果。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本中心采用非体外循环、不中断脑部供血的弓部分支优先重建并全弓支架技术治疗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非体外循环、不中断脑部供血的弓部分支优先重建技术:经横断的无名动脉(IA)根部真腔插入24F主动脉插管,连接体外循环动脉端之一,该通路经Y形接头连接14F动脉插管,插入IA腔内保持脑部血供,在非体外循环下,将四分支人工血管的10 mm分支与无名动脉IA吻合,其灌注侧支连接体外循环动脉端之二(单泵双管),继续为IA供血。同法完成左颈总动脉LCA和左锁骨下动脉(LSCA)的重建。吻合IA和LCA时,其远端供血不中断。弓部三分支吻合完毕后开始转机、降温、阻断升主动脉,完成根部和弓部其他手术操作,下半身停循环期间,全脑低流量灌注。结果:所有9例患者无死亡、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体外循环(192.4±58.1)min,主动脉阻断(128.3±52.4)min,下半身停循环(29.1±1.3)min,术后清醒时间(8.2±3.7)h。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弓部分支优先重建可提供生理性全脑灌注,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矫治成人骨性牙颌面畸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矫治成人骨性牙颌面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用手术优先方案矫治217例(男97例,女120例,年龄18~38岁,平均23.6岁)骨性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头颅三维CT,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根据畸形情况分别用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上颌前牙根尖下截骨、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骨、颏部截骨等手术矫正颌骨畸形,术后2周进行正畸治疗。结果:术中下颌骨折5例(2.3%)术中行坚强内固定后愈合良好,术后下唇麻木124例(57.1%), 98例在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26例麻木范围减小,症状缓解。9例(4.1%)患者术后出现暂时开 现象,经颌间牵引1个月后开 消失。所有患者均无骨坏死、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其他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手术后均完成正畸治疗,治疗周期6~15个月(平均9.6个月)。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较为满意的面形和咬合关系,效果满意。 结论: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方案矫治治成人骨性牙颌面畸形可行,能更快获得面部轮廓和咬合功能改善,降低正畸治疗难度、缩短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满意,患者更易接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侧钩突优先入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左侧钩突优先入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施行的1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88例,女性64例,中位年龄[ M( Q R)]62.0(14.7)岁(范围:16.0~84.0岁);选取同期接受非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5例,女性52例,中位年龄64.0(13.0)岁(范围:13.0~84.0岁)。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组中15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为222.5(77.0)min(范围:117.0~480.0 min),左侧钩突优先切除时间(从空肠离断至钩突部完全游离的时间)为11.0(4.5)min(范围:7.5~20.0 min),胰头切除时间(从空肠离断至胰十二指肠标本移除的时间)为26.0(8.5)min(范围:20.0~41.0 min),术中出血量200(150)ml(范围:50~800 ml),术中输血率为9.2%(14/152)。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2(9)d(范围:6~55 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9.9%(91/152),无围手术期死亡。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组中壶腹周围恶性肿瘤R0切除率为64.3%(72/112),其中钩突切缘阴性率为91.1%(102/112);胰腺导管腺癌R0切除率为46.9%(30/64),其中钩突切缘阴性率为89.1%(57/64)。与同期非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组[222.5(77.0)min]和9.2%(14/152)比较,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组手术时间[246.0(94.0) min]短( Z=3.964, P<0.01)、术中出血量少( Z=4.843, P<0.01)、术中输血率[18.8%(22/117)]低(χ2=5.248, P=0.029),但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 Z=1.682, P=0.093)、术后各级总体并发症发生率( P=0.549)、壶腹周围恶性肿瘤R0切除率(χ2=2.012, P=0.156)和钩突切缘阴性率(χ2=2.108, P=0.14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左侧钩突优先入路可在直视下于肠系膜左侧完全切除胰腺钩突部,尤其是钩突尖端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后侧及左侧时,可提高壶腹周围恶性肿瘤胰腺钩突切缘阴性率及总体R0切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术治疗尺骨鹰嘴撕脱骨折伴桡骨头骨折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尺骨鹰嘴撕脱骨折伴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2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3例尺骨鹰嘴撕脱骨折伴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4例;主力侧6例,非主力侧7例;年龄(38.1±11.7)岁;桡骨头骨折Mason分型: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1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且优先处理桡骨头骨折。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式:10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3例患者采用桡骨头置换治疗;尺骨鹰嘴撕脱骨折的治疗方式:11例患者行肌腱止点修复,2例患者仅行肌腱修复。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并应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分别评定肘关节功能、疼痛和主观上肢功能情况,同时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13例患者术后获(37.6±18.5)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的患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2.3°±19.6°,范围值为70°~130°;旋前-旋后活动度为149.6°±20.0°,范围值为110°~170°。并发症:桡骨头骨折不愈合1例,肘关节僵硬3例,尺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共有3例患者行4次手术。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的MEPS评分为100.0(85.0,100.0)分,范围值为75~100分,其中优9例,良4例;疼痛VAS评分为0.0(0.0,2.0)分,范围值为0~3分;DASH评分为2.5(1.3,8.3)分,范围值为0~21分。结论:尺骨鹰嘴撕脱骨折合并桡骨头骨折较少见,正确的识别和诊断对这种损伤至关重要,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 cinoma,PTM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10例单侧PTMC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by gasless unilateral axillary approach,ETGUA)组30例和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video-assisted thyroidectomy,MIVAT)组80例,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3个月美观满意率及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颈前区功能状态差异。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得出结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ETGUA组淋巴结清扫数(6.60±4.41)枚少于MIVAT组淋巴结清扫数(9.63±6.25)枚( P<0.05);ETGUA组手术总时长(169.83±28.76)min、术后引流量(173.60±94.33)ml、术后拔管时间(5.73±1.86)d显著高于MIVAT组手术总时长(145.56±33.89)min、术后引流量(107.28±53.82)ml、术后拔管时间(2.88±1.07)d( 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阳性数、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TGUA组美观满意率较MIVAT组具有显著优势(90% vs 70%)( P<0.01)。对比两组术后颈前区功能状态,术后1周,ETGUA组吞咽不适或伴牵拉感发生情况优于MIVAT组( P<0.05),两组在颈部疼痛评分、感觉功能异常(颈部压迫感、异物感、麻木及针刺感)及发声困难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ETGUA组颈部感觉功能异常(颈部压迫感、异物感、麻木及针刺感)和吞咽不适或伴牵拉感发生情况优于MIVAT组( P<0.05),两组颈部疼痛评分和发声困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至今,两组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征象。 结论:两种微创腔镜手术治疗单侧PTMC均安全可行且有效,其中,ETGUA术式创口隐蔽且有利于保护颈前区功能,更加适用于具有强烈美容需求的适应证患者,可作为其优先推选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3例行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的LPD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完成术中探查后优先由肠系膜下静脉与Treitz韧带之间进入胰头十二指肠后间隙,显露下腔静脉、左肾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完成16组淋巴结探查,同时在肠系膜上动脉左侧离断胰腺钩突系膜,切断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明确肿瘤可切除后常规切除标本,按照Child顺序进行全腔镜下消化道重建。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LPD,手术时间为(379.2±64.8)min,左后下入路肠系膜上动脉探查及钩突离断时间为(40.7±16.3)min,术中出血量为(276.4±103.5)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4.4±5.6)枚,R 0切除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4%(13/33),其中胰瘘发生率为27.3%(9/33),B或C级胰瘘发生率为12.1%(4/3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4±6.7)d。 结论: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解剖层面清晰、操作简单,可优先完成对肠系膜上动脉及胰腺钩突的解剖及探查,并可实现肠系膜上动脉右侧至少180°的钩突系膜切除,提高手术R 0切除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jugulo-omohyoid lymph nodes,JOHLN)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的预警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于本中心行侧颈清扫的患者资料,分析JOHLN与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JOHLN预测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3.5%、46.4%、82.0%、49.1%、74.1%,上部肿瘤JOHLN预测的准确率为84.3%;本研究有11例出现侧颈跳跃式转移,均有JOHLN转移,其中9例为上部肿瘤,2例位于中部。跳跃式转移中有6例出现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且均为上部肿瘤。结论:JOHLN能有效预测侧颈转移的风险。尤其是上部PTC,术前评估JOHLN,可帮助决策侧颈淋巴结清扫,减少再次手术或避免侧颈部过度治疗;对于上部肿瘤,JOHLN可能是癌细胞向侧颈转移的优先通道;JOHLN可能是上部肿瘤发生跳跃式转移的媒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锁骨上切口联合单孔胸腔镜治疗颈胸交界处神经源性肿瘤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1 女性,27岁,主因“左侧眼睑下垂进行性加重3个月伴左上肢麻木1个月”于2017年8月7日入上海市肺科医院。患者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入院体检:先天愚型面容,左侧眼球内陷、左上睑下垂,双瞳孔不等大,左侧缩小,对光反射存在,左上肢感觉减退。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CT增强扫描示左侧胸顶处占位,大小约7 cm×8 cm,肿瘤占据左侧胸廓出口,与锁骨下动脉紧邻,锁骨下动脉有一细小分支疑似穿过肿瘤上极(图1A);MRI提示神经源性肿瘤。诊断:霍纳综合征,起源于交感干的神经节细胞瘤可能。该类型肿瘤通常质地较硬且本例瘤体相对较大,从胸腔内处理如果损伤胸顶锁骨下细小分支引起出血,则术野暴露及出血控制会比较困难。该肿瘤为良性肿瘤,经影像科、胸外科、手外科等多学科诊疗团队评估后决定优先处理肿瘤上极,后通过单孔胸腔镜处理肿瘤下半部分。于2017年8月11日行锁骨上切口联合单孔胸腔镜胸顶肿瘤切除术。双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患侧胸部垫高,头转向健侧,患侧左手臂外展,消毒颈部区域后铺巾,于左侧颈部锁骨上方做一长8 cm切口,自此切口逐步向胸顶游离。首先游离出锁骨下动脉,探查其下为肿瘤顶部,质地较硬;仔细寻找到锁骨下动脉细小分支,见该血管紧贴肿瘤上极,两端分别双线结扎后切断。橡胶带牵拉锁骨下动脉,继续向脊柱侧逐步分离,分离出C 5~T 1神经根,分别予橡胶带牵拉暴露。手指钝性分离肿瘤顶部,向胸腔内压入。此时肿瘤上极与胸顶大血管和臂丛神经根完全分离。无菌纱布覆盖颈部切口后更换为右侧卧位,左手臂悬吊,打开颈部切口覆盖纱布后,再次消毒下颌缘至脐平面皮肤,铺巾,暴露颈部切口和侧胸壁,自腋中线第4肋间做一长4 cm切口,逐层进入胸腔后,置入切口保护套,单孔胸腔镜操作。探查胸顶部,为肿瘤占据,肿瘤无法与远端交感干游离。胸腔内向下牵拉游离肿瘤,同时配合经锁骨上切口予手指钝性向胸腔内游离肿瘤,最后电凝钩仔细操作于胸腔内完整切除肿瘤,自胸部切口取出肿瘤(图1B、1C)。肿瘤切除后,暴露胸顶后进一步探查,见胸廓入口处交感干位于肿瘤起始部,远端随肿瘤切除后局部缺如(视频1)。胸腔内留置胸管1根,自胸部切口引出,颈部切口一期皮内缝合不放置引流。颈部游离操作时间1.5 h,单孔胸腔镜切除肿瘤1.0 h,术中出血量20 ml。术后第1天复查胸部X线片,左肺复张良好引流少,拔除胸管,术后第3天出院。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1个月随访胸部X线片显示恢复良好(图1D),左上肢麻木感消失,霍纳综合征未改善。由于患者依从性较差,未再通过门诊随访,电话随访情况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股骨头骨骺滑脱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2022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股骨头骨骺滑脱(SCFE)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13岁5个月,双下肢跛行1.5年,加重1个月。髋关节X线检查示双侧股骨头骨骺滑脱,考虑患儿体重指数为18.2 kg/m 2,无明显外伤史,不符合典型的SCFE特点,遂入院进一步完善甲状旁腺超声检查发现合并甲状旁腺腺瘤,考虑为甲状旁腺腺瘤导致PHPT进而引发的SCFE。手术切除甲状旁腺肿瘤后,患儿双侧股骨头、颈融合,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遂未行SCFE固定术。结合本例患儿诊疗经验,发现对于SCFE合并PHPT患儿,在甲状旁腺腺瘤切除后,若股骨头与股骨颈已融合,髋关节功能改善,疼痛好转,可不使用内固定治疗骨骺滑脱。对于SCFE合并PHPT的患儿,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管理优先于SCFE的治疗。急性股骨头滑脱和慢性滑脱急性发作者,无论有无PHPT引起的高钙血症,应先行SCFE固定术,尽快或同时进行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对于慢性滑脱,有轻、中度高钙血症及1种或多个相关症状,则应先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待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稳定后再考虑SCFE固定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