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围术期血糖及乳酸变化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儿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水平变化以及术后乳酸水平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共103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CPB组和非CPB组.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血糖水平、术后乳酸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CPB组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平均值高于术前血糖水平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7,P<0.001).非CPB组为患者术后血糖水平高于术前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P=0.001).两组患者术前血糖比较无明显差异(t=0.11,P=0.91),CPB组术后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CPB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55,P<0.0001).CPB组患者术后乳酸水平明显高于非C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01),且两组患者中乳酸水平与术后血糖水平明显正相关(P=0.042),与总体外转流时间和主肺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相关(P=0.049).结论 CPB儿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血糖水平升高更加明显,术后血糖水平与乳酸水平明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血量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行体外循环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2022年 1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 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外循环术后是否出现低心排血量,将病人分为低心排血量组(52例)和非低心排血量组(102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情况,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影响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混杂变量,分析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与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关联性.GRACE风险评分探讨支链氨基酸和传统标志物结合后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Cox回归评价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建立回归方程y=1-1/(1+e-z)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脑钠肽、肌钙蛋白 I、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等是低心排血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脑钠肽、肌钙蛋白 I、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水平的升高,与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关联效应也更强.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结合,会提高 GRACE风险评分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异亮氨酸联合脑钠肽前体对低心排血量事件的预测效应最高.经Bootstrap自抽样,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较好.结论: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低心排血量密切相关.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加入传统标志物中,会提高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消化道出血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预测效果.方法:纳入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1 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 1 002 例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n=47)和非消化道出血组(n=955).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 χ2 检验模型预测效果.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消化道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纳入 4 个预测因子:主动脉阻断时间(OR=1.021,95%CI:1.012~1.030)、消化系统疾病病史(OR=5.710,95%CI:1.697~19.212)、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OR=22.180,95%CI:5.870~83.808)、连续肾脏替代治疗(OR=12.159,95%CI:5.066~29.181).模型公式:Logit(P)=-5.821+0.021×主动脉阻断时间+1.742×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病史+3.099×是否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2.498×是否连续肾脏替代治疗.ROC的AUC为 0.812(95%CI:0.746~0.877),灵敏度为 64.6%,特异度为 85.7%,Youden指数为 0.503.经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校正后一致性指数为 0.81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辅助预测效能,可以更快速地对患者进行评估,预测体外循环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度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心脏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重度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ff-pump CABG)的可行性.方法 筛选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无法介入干预或介入干预失败同时不伴有其他需外科干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变患者32例,其中男28例、女4 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30%,年龄为(62.1±7.4)岁.术前均行心肌核素扫描,术前、术中同期预置主动脉球囊反搏.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湿备下非体外循环Off-pump CABG术.结果 无患者死亡,32例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3个不同时期(术前、术后10~14 d、术后1年)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的重度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采用Off-pump CABG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瓣反流的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肺动脉参数对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出现肺动脉瓣反流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法洛四联症,行一期根治术的婴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跨环手术组与非跨环手术组.根据随访期间内有无新出现肺动脉瓣反流分为反流组与非反流组,对入组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术前肺动脉参数资料、手术方式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相关指标的预测效果.结果:共纳入124例患儿.其中男性72例,女性52例;平均患儿手术年龄(11.9±6.4)个月.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61.9个月.124例行一期根治术的患儿中,新出现肺动脉瓣反流111例(89.5%),其中24例(19.4%)为中度至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手术方式与术后发生中重度PR相关.术后PR与MaGoon比值、肺动脉瓣瓣环Z值、行TAP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有关.行ROC曲线分析显示肺动脉瓣瓣环Z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同时PAAI(AUC=0.659)对术后肺动脉瓣反流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预测效果与PV z-score大致相当.结论: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术前的肺动脉瓣环Z值可以较好地预测术后肺动脉瓣反流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治疗结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6例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临床资料,男9例,女7例;日龄4 h~25 d;入院体重1.6~4 kg,平均(3.22±0.65)kg.所有患儿初期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中位随访时间33(12,55)月.初期治疗措施包括以下术式:体外循环下房间隔扩大、B-T分流、镶嵌治疗、非体外下经胸肺动脉瓣切开术等,每例患儿选择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术式.结果 患儿院内死亡1例,院外无死亡病例.再次治疗6例,其中行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5例,行双向Glenn术1例.其余9例患儿术中后已5年1例,经皮血氧饱和度>95%,房间隔转为左向右分流,远期免于再干预,其余患儿仍在随访中,存在再次干预可能.首次根治后1个月较大的肺动脉根部直径远期行双心室根治可能性大.结论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是需要序贯性治疗和观察的疾病,为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初次治疗应依据右心室发育程度选择个性化措施,然后密切主动随访,适时给予再次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腺激素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甲状腺激素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22年12月间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390例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分析甲状腺激素等对其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2.1±13.0)岁,男性79.7%;高血压66.9%,肾功能不全39.5%;术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长(144±39.8)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长(24.4±16.9)d;死亡组57例,非死亡组333例,病死率14.6%;两组之间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hyroxine3,FT3)和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hyroxine4,FT4)存在明显差异(P<0.05);FT3(OR=0.834,P<0.001)和 FT4(OR=0.982,P=0.003)两种激素的水平越高患者的病死率越低.结论 FT3和FT4是一种有利于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侧或右侧原位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系统血运重建后的血流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比较两侧原位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系统血运重建后的血流表现。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363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行左侧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LIMA-LAD)和右侧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RIMA-LAD)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按照不同动脉移植血管分为左侧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组(LIMA-LAD组,329例)和右侧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组(RIMA-LAD组,34例)。术前行经胸乳内动脉超声检查,术中使用TTFM测量并记录移植血管的血流量、搏动指数和舒张期血供比例(DF值)等参数,术后1周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术前右侧乳内动脉相较于左侧直径更粗、流量更大、搏动指数更优( P<0.05)。吻合于前降支系统后,左、右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在流量、搏动指数和DF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右侧骨骼化获取的原位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并未体现出血流量增加的优势。与术前自身乳内动脉血流相比,术中左或右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在血流量和搏动指数方面均明显改善( P<0.001)。考虑到两组间年龄因素差异巨大,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再次比较流量、搏动指数以及DF值,组间差异仍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LIMA-LAD组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313例,其中4例存在不同程度问题。RIMA-LAD组34例均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1例提示远端显影浅淡,余者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两组在术后冠状动脉CTA完成率( P=0.381)和旁路移植血管失败率( P=0.4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术前自身乳内动脉血流相比,术中左、右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的血流量、搏动指数均显著改善。尽管术前右侧乳内动脉血流参数优于左侧,但吻合于前降支靶血管后两组在流量、搏动指数以及DF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骼化获取的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的血流量优势并未体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OPD患者行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不良事件的差异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N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不良事件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CABG手术的COPD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接受体外循环,分为ONCABG组(64例)及OPCABG组(154例),对其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FEV160%为分界点分为4个亚组(ON1、ON2、OP1、OP2),探讨术后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18例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63.81±7.72)岁,其中男149例(68.35%)。ONCABG组和OPCABG组在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亚组分析中,ON1(FEV1≤60% ONCABG,22例)组术后肺部感染(72.73%对45.65%, P<0.05)、术后心房颤动(59.09%对32.61%, P<0.05)的发生率高于OP1(FEV1≤60% OPCABG,46例)组。 结论:FEV1≤60% COPD患者ONCABG术后肺部感染、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于OPCAB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站式"颈动脉支架置入加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重度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比"一站式"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和分期序贯CAS+OPCABG两种术式围手术期情况及早期随访资料,评估"一站式"同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北京安贞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因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行CAS+OPCABG杂交手术的患者共26例,其中12例采用了"一站式"同期CAS+OPCABG、14例采用了分期序贯CAS+OPCABG,对其围手术期及术后3个月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连续变量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两组的累计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呼吸机辅助、ICU滞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同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分期组,但两组均无二次开胸止血发生。术后住院天数同期组显著少于分期组。分期组围手术期发生脑梗塞、心肌梗死各1例,同期组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脑梗塞发生,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均无新发脑梗塞,颈动脉超声支架均通畅,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一站式"同期CAS+OPCABG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对于心肌缺血症状重或重度左主干病变的患者推荐首选同期手术。优化抗凝方案和减轻颈动脉窦反射是需要继续研究的主要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