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马哈系统在骶神经调节器植入术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在骶神经调节器植入术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构建患者的延续护理方案,对35例行骶神经调节器植入术的患者,从Ⅰ期术后出院当天至Ⅱ期术后1个月进行连续7次护理干预活动,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在各领域主要护理问题的认知、行为和状况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经延续护理干预,至Ⅱ期术后1个月,患者在生理、心理、健康相关、环境领域、较临时刺激器植入术后当天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的骶神经调节器植入术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结局,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方法: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及护理结局分类为理论依据,采用Delphi法对27名炎症性肠病护理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构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3%、96.43%,意见的提出率分别为42.86%、18.52%;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64、0.899,第2轮函询一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175~0.308。最终形成15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97个三级指标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及护理结局分类构建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能够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奥马哈系统理论在银屑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在银屑病患者出院后照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12月住院银屑病患者13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皮肤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健康认知-行为-状况评分、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皮肤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健康认知-行为-状况评分、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皮肤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为(6.29 ± 2.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1 ± 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9.661, P<0.05);干预组的健康认知-行为-状况评分分别为(58.33 ± 20.52)、(41.39 ± 14.26)、(52.68 ± 18.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72 ± 18.17)、(38.64 ± 15.37)、(43.37 ± 16.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9.744、6.138、5.751,均 P<0.05);干预组PASI评分为(2.05 ± 0.94)分,低于对照组的(2.84 ± 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557, P<0.05)。 结论:应用奥马哈系统的银屑病延续护理方案,明显提高银屑病患者的健康认知,改变不良健康行为,改进健康状况,促进皮损消退,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奥马哈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构建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奥马哈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构建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开展ICU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奥马哈护理结局分类系统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确立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的内容,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00%、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0.892,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2轮专家咨询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在0.296~0.667、0.240~0.804,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60.77~288.17,均 P<0.01)。最终确立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52项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系数,并通过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率<0.1)。 结论:构建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为临床护理质量与开展ICU患者出院后随访工作提供参考,为ICU后随访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临床护士颈肩腰痛远程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践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临床护士颈肩腰痛远程干预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于2020年7—10月按病区随机抽取某三级医院颈肩腰痛护士94名。采用信封法按病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名,其中干预组脱落1名,余46名,对照组脱落4名,余43名。干预组采用远程干预方案(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临床护士颈肩腰痛远程干预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锻炼依从性调查表、认知-行为-症状评分(K-B-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护士锻炼依从性为78.26%(36/46),对照组为39.53%(1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6周后,干预组护士认知和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VAS得分、颈肩腰部疼痛发生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临床护士颈肩腰痛远程干预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科学性,可改善颈肩腰痛护士认知和行为,降低疼痛强度和频率,且护士依从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奥马哈系统理论为框架的冠心病患者干预方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以奥马哈系统理论为框架,构建适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案,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的专科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奥马哈系统中的问题分类系统及干预系统为理论依据,在回顾病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冠心病患者的专科护理干预计划,通过Delphi法对其进行修改。结果:回顾病历结合奥马哈系统理论,初步制订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方案。对干预方案进行专家函询2轮,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1.67%、93.94%,权威系数为0.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4、0.47,最终确定出冠心病患者专科护理干预计划。结论:基于奥马哈理论构建的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计划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奥马哈理论在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护理模式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连续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奥马哈组及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奥马哈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该院编辑的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护理指导手册护士版给予密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出血时间及总出血量、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奥马哈组成功止血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奥马哈组患者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奥马哈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止血率、降低病死率、减少患者出血量及缩短出血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奥马哈理论辅助认识行为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奥马哈理论辅助认识行为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心理、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结直肠癌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认知行为干预,干预组给予奥马哈理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进行评定和分析。并评估术后并发症。结果: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SAS、SDS、SF-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干预组SAS、SD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干预组SF-36评分(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躯体健康问题导致的生理角色限制、活力、社会功能、情感问题导致的情绪角色限制、心理健康)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发生率为63.3%,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奥马哈理论辅助认识行为干预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谵妄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老年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谵妄防控体系,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参照奥马哈系统管理框架和内涵,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人口学信息、病情特征、临床治疗等明确谵妄发生的风险点,制订老年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谵妄防控方案及符合实际使用要求的谵妄防控交接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谵妄护理防控的老年骨科创伤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长海医院收治的111例行手术治疗并行常规护理的老年骨科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围手术期谵妄防控方案实施前后患者的谵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谵妄防控干预后至术前1 d时的谵妄风险评分较入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 d内的谵妄风险虽有提高,但经谵妄防控干预后至术后7 d时的谵妄风险评分较术后3 d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住院期间,试验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为14.2%(17/120),低于对照组的24.3%(2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构建的围手术期谵妄防控方案可以降低老年骨科创伤患者的谵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安宁疗护研究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安宁疗护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安宁疗护发展现状,为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与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安宁疗护领域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分析及讨论。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队列研究、质性研究等,试验研究中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概念框架包括安宁疗护6S模式、过渡护理4C模式、奥马哈系统、慢性病护理模式,服务结构主要是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服务形式主要为家访和电话随访,各研究项目服务频率不固定,服务内容是提供躯体、心理、社会及精神支持,结局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的再住院率、生活质量、症状负担、成本效益、照顾者负担。队列研究的结局指标主要是患者的治疗偏好及死亡地点。质性研究主要涉及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及医疗服务提供者居家安宁疗护的体验。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安宁疗护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建议在规范居家安宁疗护模式的基础上,明确居家安宁疗护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以及居家安宁疗护发展的障碍及促进因素,推动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安宁疗护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