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新苗运用四辨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介绍姚新苗教授运用四辨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经验.姚新苗教授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为"因虚致瘀,亏瘀致痿",以亏虚为本,虚瘀夹杂,脾虚为始,肾虚为渐.临证以辨病、辨证、辨部、辨度为要诀,即在注重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必须兼顾骨痿之病、骨痿之位和骨痿之脏腑演变.以补肾健脾活血为治法,创益骨汤化裁施治.临证标本兼施,脾肾同治,固本以强筋骨,延缓骨痿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姚新苗教授治疗膝痹病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浙派中医"骨伤医家姚新苗教授治疗膝痹病的用药规律及思路.方法:收集整理2011 年1 月—2018 年8 月姚新苗名中医治疗膝痹病的医案,经过筛选并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以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处方为基础,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膝痹病患者的有效处方192 则,药物193 味.姚新苗治疗膝痹病善于使用经方,最常用的方剂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频数分析得出最常使用的药物为牛膝、桂枝、土茯苓、甘草、生地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归肝、脾、肾经为主.结论:姚教授治疗膝痹病注重使用经方,主张标本兼治,肝、脾、肾同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姚新苗从筋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姚新苗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康复科学术带头人,现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悬壶30余载,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师从姚教授,特将其“从筋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学术思想总结如下,以飨同道.姚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实属中医伤筋病,因此,强调对“筋”的治疗应贯穿疾病的始终,包括“理筋、柔筋、强筋”3方面,现分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姚新苗教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学术思想略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姚新苗教授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学术思想.[方法]基于姚新苗教授"益骨汤"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分析筋与骨、血瘀、脾胃亏虚、肾精亏虚等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中的主次地位,阐述相应治法的理论及临床依据.[结果]姚新苗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在"筋骨并重"的基础上更重视"筋"的作用,通过针刀治疗、康复锻炼等"理筋为先",实现筋复骨正.基于骨质疏松症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责于脾肾,而标实则多系瘀血等,遣方用药时主张在补肾、健脾的同时,佐以活血化瘀之药,主要学术思想可以归纳为"理筋为先""从瘀论治""健脾为要"和"补肾为本"等四个方面.[结论]姚新苗教授"理筋为先""从瘀论治""健脾为要"和"补肾为本"的学术思想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学习效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姚新苗教授“动静结合”理论基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基于动静结合理论基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经验.方法 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动静结合理论基础的康复锻炼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DI指数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动静结合理论为基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促使患者更快康复,巩固治疗效果,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现代筋膜研究的视角诠释姚新苗名中医“以筋为主”“理筋为先”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从现代筋膜研究的角度进一步阐述浙江省国医名师姚新苗教授“以筋为主”“理筋为先”的学术思想,以期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方法]回顾与整理该学术思想及现代筋膜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分析与演绎,通过筋膜是遍及全身的网络系统、筋膜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只是“漂浮在张力的海洋中”三个方面,阐述“以筋为主”“理筋为先”学术思想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结果]“筋”与“骨”同属于结缔组织,共同发挥着人体的“塑形”功能,而筋膜(含肌腱、韧带)由于与骨骼肌之问具有互相协同作用,以及其所构成的全身网络系统,使得“筋”在人体运动及塑形中所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同时,筋膜具有丰富的感受器,起着传递力学信号的作用,并为功能细胞的再生提供细胞储备和支持作用;中医治疗技术可以通过干预筋膜而发挥作用,“以筋为主”“理筋为先”学术思想,正是基于对各类筋组织的属性及功能更深刻认知下,对“筋骨并重”原则的进一步升华.[结论]姚新苗教授“以筋为主”“理筋为先”学术思想与现代筋膜研究相暗合,同时筋膜亦是中医经络现代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姚新苗"温阳祛瘀"法治疗足痹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和总结姚新苗教授采取"温阳祛瘀"法治疗足痹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整理姚师治疗足痹的病案,对其病机病因、治疗原则及遣方用药之独特之处加以归纳总结,并列举验案两则予以佐证.[结果]足痹多由痹邪侵袭日久,迁延不愈,致阳气虚衰,阳虚则寒凝脉络,四肢末端气血瘀滞,脉道失于贯注温养,发为该病.姚师从"久病多虚"和"久病多瘀"的角度,选择温阳祛瘀的经方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所举医案分别为久病及外伤术后,外邪侵踞,或虚瘀夹杂,以致阳气虚衰,或内生血瘀,虚、邪、瘀胶着不去,深入肌肤、骨节而致足痹,以桂枝茯苓汤合四味健步汤加减以温阳祛瘀通络,治疗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结论]姚师治疗足痹,以"温阳祛瘀"为治疗原则,首重扶正而兼顾祛邪,温阳祛瘀通络,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姚新苗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项痹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5
姚新苗教授从事中医学教育、临床30余年,擅长针药结合治疗项痹病[1]、腰痛病、膝痹病等骨伤科疾病,姚新苗教授倡导“以筋为主,理筋为先”[2]治疗骨伤科疾病,现将其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项痹经验总结如下.1 从筋脉失和论项痹项痹在西医学中类似于颈椎病[1],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3]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研究表明项痹的发病率日趋升高[4],年轻化趋势明显[5].姚新苗教授认为由于长期伏案、坐姿不端以及信息化办公的影响,导致筋脉气血受阻,不通则痛,而长期气血不通,又会影响局部筋脉的濡养,导致不荣则痛.由于在疾病初起时不加以重视,从而导致病情加重,出现筋脉痹阻,局部疼痛不适,并可伴随出现肩部不适、上肢麻木等,严重者头晕目眩,影响工作生活,导致焦虑等心理疾病的产生.由此产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不适.项痹病是以筋脉痹阻不通为主要病机,从而使气血运行失和,局部拘挛不畅,而致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姚新苗教授运用备化汤治疗寒湿型腰痛病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5
腰痛是临床非常普遍的症状,据有关研究显示,患病率高达84%,可由外伤、腰椎疾病、运动系统以及其他器官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与不良坐姿、久立等习惯有关,以单侧或双侧腰部疼痛为主证,伴或不伴下肢疼痛,临床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骨质增生、急慢性腰肌劳损与骶髂关节炎等疾病[1].腰痛病具有病因复杂、影响广泛、患者年龄跨度大、高复发率等特点.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逐年增加[2].目前药物治疗以消炎镇痛为主[3],虽然立竿见影,但容易复发,对患者身体、心理造成巨大负担.中医药目前在治疗腰痛病方面优势明显,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益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益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与"骨肉不相亲"理论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临床跟师、临证记录及参阅文献,对"骨肉不相亲"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益骨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探讨益骨汤与"骨肉不相亲"理论之间的联系.[结果]姚新苗教授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为"亏瘀致痿",据此提出"补肾活血法",并创制"益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骨肉不相亲"理论则揭示"骨痿"的发病机制为"土胜水",由此进一步提出"骨痿者生于大热",并据此提出"治痿独取阳明"治疗痿证."亏瘀致痿"理论是"骨肉不相亲"理论的继承创新,"补肾活血法"是"治痿独取阳明"理论的传承发展.在该指导思想下创制的骨质疏松症经验方益骨汤,经过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能够补肾壮骨、健脾活血,从多方面改善骨质疏松症.[结论]益骨汤从"骨肉不相亲"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理论可行,证据充实,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