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光质对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代谢产物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蛹虫草子实体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将转色后的蛹虫草罐头瓶分别置于黑光(BK)、白光(W)、青色光(CY)、红光(R)、蓝光(BE)、洋红色光(CA)、太阳色光(SU)、黄光(Y)和绿光(G)9种光质条件下培养,分析不同光质条件下蛹虫草子实体色泽、生物量、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光质Y处理的蛹虫草子实体颜色最优;光质Y处理的蛹虫草子实体生物量和腺苷含量最高,分别为29.97 g和2.45 mg/g;光质W处理的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为8.95 mg/g;光质BE处理的蛹虫草子实体虫草素含量最高,为0.30 mg/g;蛹虫草子实体被检测出的氨基酸种类有17种,其中光质BE处理的子实体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5.32 g/100 g.结论:光质Y有助于提高子实体色泽、生物量和腺苷含量,光质W有助于提高子实体多糖含量,光质BE有助提高虫草素和总氨基酸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不同遮光处理对黑木耳菌丝抗氧化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6
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全日光栽培模式下,在出耳期持续的光照刺激使菌丝处在不适宜的生长环境.本研究采用不同遮光程度的黑菌袋,设置 CK(正常菌袋,0%遮光)、T1(50%遮光)、T2(70%遮光)和T3(90%遮光)共4个处理,分析黑木耳菌丝在不同遮光程度下对黑木耳子实体的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和菌丝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遮光处理下黑木耳原基形成时间相对缩短、出耳整齐、未出芽数减少,各处理第一茬产量呈显著性差异,CK处理为22.09 g,T1处理为25.20 g,T2处理为25.35 g,T3处理为25.58 g;遮光处理下不同时期菌丝的漆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CK处理,在采收期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的含量低,同时保持着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activity,CA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低,缓解了对机体的损伤,与CK处理呈显著性差异,其中T1 处理和T2 处理表现较好;遮光处理下子实体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较高,CK处理的粗脂肪含量较高,各处理存在差异.本研究重点讨论黑木耳菌丝在出耳期持续光照胁迫对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黑木耳栽培提供一种更高效的栽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橙脐菇属(蜡伞科,蘑菇目)在中国的发现及一新种描述
编辑人员丨2024/4/6
橙脐菇属 Haasiella是蜡伞科 Hygrophoraceae下一罕见的属,此前该属仅含 2 个欧洲种,分别为H.venustissima和H.splendidissima.本文对8份采自中国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的标本进行了系统发育学和形态学研究,结果证实这些标本属于橙脐菇属,代表了 1 个新物种,命名为中华橙脐菇 H.sinensis.该种形态与欧洲种相似,子实体小型,菌盖呈浅橙色,成熟后中央凹陷呈脐状,担孢子经甲酚蓝染色后呈红色;与后者的主要区别是菌丝具锁状联合,同一子实体具有 1 个、2 个和 4 个小梗的担子,子实体生于林中腐殖土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金针菇Ⅱ类过氧化物酶基因在子实体发育与胁迫应答过程的表达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1/13
Ⅱ类过氧化物酶(Class Ⅱ peroxidase,CIIp)是活性氧代谢的重要抗氧化物酶,参与机体氧化应答过程.基于金针菇全基因组数据鉴定到两个Ⅱ类过氧化物酶基因,并分别命名为FfCIIp1、FfCIIp2,采用在线网站软件对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基因在金针菇不同子实体组织和胁迫应答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FfCIIp1全长 1 638 bp,包含一个 1 13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 376 个氨基酸.FfCIIp2全长 1 410 bp,包含一个 1 03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 343 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及进化树分析表明,FfCIIp1 和FfCIIp2 分别归属于锰过氧化物酶和通用过氧化物酶家族.RT-Qpcr结果表明,两个FfCIIp基因均在伸长期菌柄中高表达,且在快速伸长区段显著上调;损伤和氧化胁迫处理均能诱导FfCIIp1和FfCIIp2上调表达,FfCIIp2的上调幅度明显高于FfCIIp1.以上结果表明,金针菇两个CIIp家族基因参与菌柄伸长与胁迫应答过程,且FfCIIp2对损伤和氧化胁迫更为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兰茂牛肝菌子实体发育的关联物质及其主要通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等外生菌根真菌的子实体形成和发育机制仍然未知.[目的]揭示调控子实体发育的关联物质.[方法]同时运用核磁共振、气相质谱和液相质谱3 种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兰茂牛肝菌纯培养 8 d 原基(Y8)与野生子实体(Z0)的小分子物质.[结果]Y8 及Z0 分别共指认出 451、473 种化合物;Y8 vs.Z0,有 362 种显著或极显著上调(206 种)及下调(156 种)差异物质,其涉及 47 条调控通路.[结论]推测通过 9 条主要通路完成物质的深度转化及调控,极显著上调及下调差异物质如牛肝菌素可能对子实体的发育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3 种方法互相补充扩大了检测的泛度及灵敏度,这为探究兰茂牛肝菌子实体发育机理及人工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采自东南亚的变色卧孔菌一新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报道了采自新加坡的多孔菌一新种,硫色变色卧孔菌,并对该种进行了描述和显微绘图.该种的主要特征是子实体一年生,平伏,新鲜时软,硫磺色,干后浅橄榄色至蜜黄色,单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具简单分隔,存在菌丝状囊状体和锥形拟囊状体,担孢子近球形至球形,具一大液泡.基于ITS和LSU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新种属于变色卧孔菌属分支的一个明确的支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草菇exo-β-1,3-葡聚糖酶基因可变剪接体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可变剪接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本研究利用RT-PCR克隆鉴定到草菇exo-β-1,3-葡聚糖酶基因(exg2)的4种可变剪接体(exg2V1,exg2V2,exg2V3和exg2V4),其中,exg2V1第7个内含子保留;exg2V2第11个内含子保留同时剪切掉第12个外显子的后58bp;exg2V3同时保留第7个和第17个内含子;exg2V4同时保留第2、第9和第17个内含子.4种剪接体均在可变剪接位点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导致预测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不完整的结构域.定量PCR结果显示:草菇5个发育时期中,4种可变剪接体表达量均比标准剪接体exg2低,但4种可变剪接体的表达也表现出一定的时期和组织差异性.初步推断发现的草菇exg2基因4种可变剪接体均为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通过此方式达到对exg2基因标准剪接转录本的精准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与红汁乳菇L.hatsudake子实体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分离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与红汁乳菇L.hatsudake子实体内可培养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为后期细菌与乳菇的相互作用研究奠定基础.利用传统平板法分离培养乳菇子实体内的细菌,进行16S rDNA片段的扩增和测序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和物种多样性分析.从松乳菇中获得66株细菌,红汁乳菇中获得48株细菌.松乳菇子实体内细菌隶属于3个门6个属10个种,其中变形菌门的γ-变型菌纲为优势类群,占细菌总数的77.28%,β-变形菌纲的Pandoraea和拟杆菌门的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分别占细菌总数的12.12%和10.6%.红汁乳菇子实体内共分离、鉴定出细菌3个门7个属7个种,其中变形菌门中的γ-变型菌纲为优势类群,占细菌总数的77.09%,厚壁菌门的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拟杆菌门的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分别占细菌总数的14.58%和8.33%.松乳菇与红汁乳菇子实体内存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细菌,其中荧光假单胞菌Psedomonas fluorescens和美洲爱文氏菌Ewingella americana为优势细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参与草菇子实体分化的VvHox1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草菇基因组注释,得到一含有同源框(homeobox)保守结构域的转录因子WHox1,根据其在草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量变化,推测其可能与草菇的子实体分化相关.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该基因结构,发现VvHox1由2 856个碱基组成,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荧光定量PCR和数字基因表达谱结果显示WHox1在草菇的异核菌丝体、原基期和蛋形期的表达量不断升高,并且在蛋形期表达量达到最高,但是,在伸长期的表达量却显著下降.因此,我们推测转录因子VvHox1可能调控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的相关基因,从而影响草菇子实体的形态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草菇芳香醇氧化酶基因vvaao1的序列特征与差异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芳香醇氧化酶编码基因vvaao1序列特征及差异表达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vvaao1在草菇基质降解与子实体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应用ZOOM软件分析基因结构与序列准确性;通过生物信息分析网站预测氨基酸序列的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及三级结构;采用MEGA 5.1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数字基因表达谱(DGE)、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质组(iTRAQ)分析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vvaao1全长3091 bp,含有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长1803 bp,编码60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VvAAO1具备信号肽,为分泌蛋白;其三级结构由20个 α-螺旋和19个 β-折叠组成,与模式蛋白3FIM的一致性(Identity)达到48%.进化树结果显示,VvAAO1属于AAO家族,与侧耳属菌株Pleurotus.eryngii和P.pulmonarius的AAO序列最为接近.DGE、RT-qPCR及iTRAQ的分析结果表明,vvaao1在可孕异核体菌丝上的表达量分别是两个同核体菌株之和的51.0、49.8和2.13倍;进一步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子实体样品进行RT-qPCR检测,结果显示vvaao1在原基时期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的样品.VvAAO1具备信号肽,为分泌蛋白,其编码基因在异核体菌株H152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两个同核体菌株之和,存在协同增效表达,且在原基时期表达量最高,vvaao1的高表达可能有利于草菇子实体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