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和神经内科的融合与发展——访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围绕针灸和神经内科的融合与发展对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进行深度访谈,追溯孙申田教授创立国内首个"针灸神经内科病房"、提出"经颅重复针刺刺激疗法"的渊源,以期促进针灸学的进一步发展.孙申田教授在访谈中指出,组建针灸神经内科病房是基于针灸与神经的关系、神经内科疾病自身的特点以及独特的个人经历和临床体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提出的.同时,为规范头针疗法具体选穴,进一步阐明头针作用机制,他创新性提出"经颅重复针刺刺激疗法",使头针疗法操作愈精、理论愈明、疗效愈好.最后孙申田教授指出针灸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应该牢牢把握"继承、实践、创新"原则,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探索,推动针灸学创新性发展,迈向新的历史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国医大师孙申田"神安病减"理论治疗癫痫抑郁共病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癫痫抑郁共病是癫痫患者最常见的情绪障碍共病模式,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是风火痰瘀虚等内外邪气致形神失调,病机关键在于神损,在治疗癫痫抑郁共病时,强调"治神"与"治形"相结合,从颅脑(元神)、腹脑(谷神)、肤脑(五脏神)入手调神,治疗原则为调神治本、神安病减,处方为头针百会、宁神,采用经颅重复针刺刺激疗法以安元神,腹一区以调谷神,背俞穴以平五脏神;治法再结合经络辨证,祛除风、火、痰、瘀、虚等内外邪气,标本同治;临证操作强调首尾取穴、动静结合、腹脑结合、肤脑结合四位一体,以达到形与神俱,神安病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孙申田针灸治疗窍闭临床经验荟萃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介绍孙申田教授针灸治疗窍闭的临床经验.认为窍闭的病机为气机郁滞,升降失常,"官窍闭"为标,"脑窍闭"为本,治疗应标本同治,提出调神通窍的治则.选取百会、认知情感区以调神通脑窍治其本,根据窍闭的症状与大脑皮层功能对应关系选取不同的头部穴区以治其标,配合四关穴、原穴,并采用表里经配穴法,头针行经颅重复针刺手法增强疗效,为临床窍闭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孙申田教授以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调神治疗疾病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孙申田教授认为,疾病的发生均与“神损”有关,治疗应注重“调神”.孙教授基于“脑为元神之府”“凡刺之法,必本于神”的中医理论以及西医对大脑解剖学及功能的探索,以经颅重复针刺激(rTAS)手法在特定穴、区(百会穴、情感区)进行针刺刺激,通过调神来治疗临床各类病症,此方法可概括为“神安病减”.该方法仅应用于头针,并强调足够的刺激量.研究介绍了孙教授“神安病减”的理论基础、中西医机理、操作方法,并提出rTAS可能的作用途径,为临床针刺治疗疾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30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复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等,已严重困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且缺乏规律性,失眠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据流行病学统计,国内人群近1 年内患有不同程度失眠症的患病率约为 43. 3% [1],在欧美一些国家失眠的患病率已达 20% ~ 30% [2],失眠已经成为全球共性问题.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其病因多与外邪、情志、劳逸等有关,而病机则属阴阳失交,其病位多在心、肝、脾、肾等脏.中医辨证肝郁脾虚型为失眠的常见证型.笔者师承孙申田教授,采用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同时在针刺头穴时运用经颅重复针刺技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孙申田教授治疗痛症选穴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挖掘孙申田教授治疗痛症的选穴处方特点,为痛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本研究收集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病案处方75个.由专人手工检索《孙申田针灸治验》痛症章节,纳入符合标准的处方22个.以孙申田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纳入符合处方7个.按纳入标准,排除重复处方1个,最终纳入处方103个.将收集到的病案信息按基本信息、西医诊断、中医诊断、穴位个数、穴位名称、归经、部位等存入数据库.并对穴位名称、归经及部位进行规范化处理.保留部分孙申田教授临床常用的头部功能分区及经验穴.对存在别名的穴位,统一按教材中规定的命名处理.除十四正经外,增加功能分区、经外奇穴、阿是穴三项.将穴位分布部位分为头、颈、胸腹、腰背、上肢、下肢.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按处方穴位数目、高频穴位、穴位归经、特定穴情况进行挖掘.结果 共统计处方103个,选穴93个,累计用穴频次501次,使用5个腧穴的处方最多,频率为23.5%,选穴频率排在前十的腧穴为百会、外关、太冲、足临泣、风池、足三里、丝竹空、颈夹脊、昆仑、情感区,使用最多的经脉为足少阳胆经,该经选穴达82次,在所有腧穴中占16.4%,下肢部位的腧穴及频次居首位,共计使用22个穴位,频率为31.3%,所有93个腧穴中,60个是特定穴,占75.4%,交会穴的使用频率最多,达33.7%.结论 运用数据挖掘软件对孙申田教授治疗痛症选穴规律进行了探析,为临床治疗痛症选穴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挖掘孙申田教授学术经验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针刺治疗任务诱导型书写痉挛18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任务诱导型书写痉挛1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8例均为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申田名中医工作室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6岁,平均(28±5)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52个月,平均(18±4)个月.均符合《实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1]中任务诱导型书写痉挛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都存在(右或左利)手部震颤,导致书写困难.用该手做熟练工作和工具使用时也可出现震颤,但程度较轻.排除姿态敏感型书写痉挛,中枢系统损伤、代谢性、脑血管病变所致书写痉挛,药源性书写痉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孙申田教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经验撷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介绍孙申田教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学术思想和证治经验.孙教授根据面瘫的不同分期,治疗方案各有侧重.急性期强调西医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提倡尽早针刺治疗,治以疏风、散寒、活血、通络为主;恢复期采用"滞针提拉"法,并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施加经颅重复针刺手法;后遗症期重视调神.治疗过程中强调灵活取穴和经颅重复针刺法、"滞针提拉"法、点按法、巨刺法的应用,结合电针、靶向注射.孙老还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判断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常用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头针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等上腹不适症状,同时可伴有烦躁、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情绪方面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流行病调查显示,全球 FD的发病率在 10% ~30%[1],我国的发病率达到23. 5%[2].孙申田教授是全国名中医,针灸大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60年,其头针及经颅重复针刺治疗方法独具特色.本研究以辨证取穴体针治疗作为对照,观察头针联合经颅重复刺激法治疗FD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孙申田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思维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总结国家名老中医孙申田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思维与经验.孙申田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建立在中风病的整体病因病机之上,北方地区的干寒气候、饮食习惯及脾气秉性,导致气、血、痰、瘀滞于脑,使得局部脑络(大脑言语区)受损.治疗应以神智调节为基础,针刺大脑功能相应分区投影区(以运动、感觉区,言语一、二、三区及情感区为主),通过手法达到治疗预期刺激量,并与精准辨证前提下应用经典方药相结合.孙申田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行针手法是决定临床中能否有更好疗效的关键,且中风失语症治疗难度较大,周期较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