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前预防使用意愿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h men,MSM)HIV暴露前预防(PrEP)使用意愿,探索相关因素,为贵阳市及贵州省推广PrEP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4-6月,通过贵阳市两家社会组织,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MSM酒吧、微信群等社交场所及互联网招募调查对象,问卷使用"问卷星"平台收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行为学特征、PrEP知识知晓及使用意愿等情况,PrEP使用意愿的单因素分析运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PrEP使用意愿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608份,共有146人(24.0%)知晓PrEP,216人(35.5%)既往使用过PrEP,如果发生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525人(86.3%)愿意采用暴露前预防.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贵阳市户籍(OR=3.09,95%CI:1.42~6.73)、在贵阳市居住 7~12 个月(OR=5.12,95%CI:2.25~11.65)和 12个月以上(OR=4.19,95%CI:1.85~9.49),在职(OR=17.05,95%CI:4.14~70.26)、待业或无业(OR=6.29,95%CI:1.18~33.59),最近 1 年检测过 HIV(OR=3.77,95%CI:1.70~8.38),既往使用过 PrEP(OR=15.85,95%CI:5.12~49.11)和知晓PrEP(OR=4.82,95%CI:1.88~12.38)的调查对象使用PrEP的愿意较高.结论 贵阳市接受调查的MSM人群PrEP知晓率较低,PrEP使用意愿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PrEP用药知识宣传措施,进一步提高MSM人群的PrEP知识知晓、对使用PrEP效果的信心和使用意愿,在使用安全套等艾滋病综合防治的前提下推广使用PrEP,降低感染HIV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职院校大学生性行为及艾滋病知识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青年学生性行为及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为制定预防艾滋病策略、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医药类、师范类、综合类高职院校各一所,由抽取班级的1 466名学生现场进行纸质问卷填答.结果 高职院校青年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4.91%,安全套使用率为61.11%;预防艾滋病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89.56%,不同类型高职院校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在校内外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比例为84.31%;学生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以学校教育占比最高,为80.08%,其次是移动手机和电脑网络,分别为69.65%、68.08%;学生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率为2.12%.结论 高职院校大一、大二青年学生已有一定的安全套使用和VCT意识,预防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低于国家要求的95%标准.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加强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及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婚恋观念,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东省鲁中地区农村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淄博市为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做好鲁中地区农村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提升农村地区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能力.方法 2022年冬季—2023年春季,采用全员调查法,对淄博市每个区县所有村居实现全覆盖摸底排查,使用统一的调度统计表,对农村地区燃煤取暖住户开展实地走访、现场调查、交流座谈,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农村地区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 淄博市农村冬季燃煤取暖住户总数为25.64万户.全市居民冬季燃煤取暖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仅沂源县、高青县、淄川区3个区县燃煤取暖户数就占到了全市燃煤取暖总户数的74%以上.因境内山地较多,村居多而分散,集中供暖管道施工难度大,淄博市村居集中供暖普及受到极大阻碍.城镇化率与燃煤取暖户数占比呈负相关(r=-0.64,P<0.05),即城镇化率越高,农村燃煤取暖户数占比越少.淄博市各区县农村地区已部署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为群众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开展安全宣传引导、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但仍存在农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缺乏、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应急处置能力薄弱、政府部门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结论 应针对发现问题对标整改,从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引导、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安全监管机制等方面施策,全面提升淄博市农村地区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网约护士"上门服务真实工作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互联网模式下"网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的真实工作体验,为政府及管理部门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9年8月—11月,采用立意抽样,以最大差异化为原则,选取宁波市某三甲医院及其托管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提供过上门护理服务的20名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访谈资料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影响"网约护士"护理服务工作体验的2个主题,其中积极因素包括职业价值感明显提升,政策支持保障,患者需求剧增,保险保障,急救安全保障;消极因素包括投入与收获不平衡,服务费用未纳入医保,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团队支持缺乏,"网约"护理服务宣传不足,多学科护理知识薄弱,"网约"护理病历标准化不规范。结论:"网约"护士在服务体验中有职业价值感提高等正向性体验,同时也存在收支不平衡,团队支持不足等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医院-社区-企业间的协作,多角度多方位逐步完善"网约"护理服务规范,为网约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45岁已婚HIV感染者生育安全认知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18~45岁已婚HIV感染者生育安全认知现状,为艾滋病感染家庭生育安全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市6个区和四川省自贡市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接受随访的18~45岁已婚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史、生育意愿、生育安全认知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Poisson回归分析研究对象生育安全认知的相关因素。结果:266名研究对象中,女性占58.3%(155/266),有生育意愿的HIV感染者占48.9%(130/266)。研究对象的生育安全知识知晓率为59.4%(158/266),生育安全知识知晓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生育安全知识知晓率是男性的2.14(95% CI:1.25~3.66)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生育安全知识知晓率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88(95% CI:1.08~3.27)倍;有生育意愿者生育安全知识知晓率是无生育意愿的1.88(95% CI:1.10~3.22)倍,接受过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者生育安全知识知晓率是未接受过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的9.06(95% CI:2.46~33.32)倍。生育安全措施知晓率为5.3%(14/266),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育安全措施知晓率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8~45岁已婚HIV感染者生育安全认知水平较低,存在家庭内夫妻间和母婴传播HIV的风险,应加强针对性生育安全健康教育和干预,从而降低因生育造成的HIV家庭内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8名向男性提供性服务的男性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预防服务需求的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为换取现金或物品而向男性提供性服务的男性(MB)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对预防服务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用非概率目的性抽样方法,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访谈。结果:共访谈28名MB,年龄20~67岁,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6名已婚,户籍来自15个省,性取向多样化,主要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流动。入行主要为经济原因,依靠会所和个人网络寻找顾客,同伴口口相传为主获取知识和技能。性服务对象除男性同性恋外,5/28同时为男性异性恋、 6/28同时为女性提供性服务。但半数以上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12/28有药物滥用史。3名已知感染了HIV仍然在做MB。简单、直观的宣传更受欢迎,接受相关健康服务时首先关注保护隐私。结论:MB群体在HIV传播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需要强化针对MB人群的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0~6岁儿童家长疫苗信任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0~6岁儿童家长对疫苗信任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6月通过线上自填式问卷,开展我国0~6岁儿童家长的基本情况、疫苗的信任度及接种态度的横断面调查,采用χ 2检验比较儿童家长对疫苗信任度、同时接种态度以及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态度不同组间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10 916名0~6岁儿童家长,其对疫苗的信任度为67.20%,其中安全性(55.80%)是限制疫苗信任度的关键因素。37.94%(4 142/10 916)的儿童家长愿意同时接种两种以上疫苗,85.07%(9 286/10 916)的儿童家长担心接种疫苗后会发生异常反应。家长年龄大、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高是儿童家长对疫苗信任的促进因素( P<0.05);通过接种APP或公众号( OR=1.330,95% CI:1.188~1.489)以及接种门诊派发的科普传单( OR=1.120,95% CI:1.020~1.228)获得疫苗知识是儿童家长疫苗信任度的促进因素。儿童年龄小和家长年轻、家庭年收入和文化程度高是儿童家长愿意同时接种的促进因素( P<0.05),儿童年龄小和家长年轻、家庭年收入和文化程度低是担心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诱发因素( P<0.05);中部地区儿童家长为儿童同时接种的接受度高,西部地区儿童家长担心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程度低( P<0.05);自己看书上网获取疫苗知识( OR=1.257,95% CI:1.153~1.371)、城市居民( OR=1.173,95% CI:1.062~1.295)、有工作( OR=1.109,95% CI:1.015~1.212)的儿童家长同时接种的意愿更高;选择接种进口疫苗是儿童家长担心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促进因素( P<0.05)。 结论:0~6岁儿童家长对疫苗的信任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现阶段创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式,重视疫苗安全性知识的宣传,对提高儿童家长疫苗信任度十分必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400例危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博山地区三甲医院危重创伤患者的特点,为该地区危重创伤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7年在淄博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00例急危重、急重症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就诊时间、性别、年龄、住址、生命体征、诊断、创伤原因、转归、急诊科滞留时间等。结果:400例患者中,2015—2017年分别就诊86例(21.50%)、122例(30.50%)和192例(48.00%);男女比例为3 ∶ 1;年龄(51.76±17.89)岁,以≥40岁(315例,78.75%)和远城区(143例,35.75%)患者为主。急诊死亡52例,死亡率为13.00%。患者主要为多发伤274例(68.50%),单一伤126例(31.50%)。创伤原因主要为车祸伤204例(51.00%)。夏季就诊例数最多134例(33.50%);累计月分布8月份(53例,13.25%)最多;以20∶01~22∶00时段(59例14.75%)及16∶01~18∶00时段(55例,13.75%)为主。结论:山东博山地区应重视40岁以上男性非城区居民急性创伤的宣传教育,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生产管理,建议本地区多设立院前急救站,保证远城区居民急救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加速康复外科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加速康复外科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妇产科医护人员90名,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对妇产科医护人员关于加速康复外科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加速康复外科的认知现状整体处于低下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职业、学历、工作年限、ERAS培训、年龄及职称均为影响妇产科医护人员对ERAS认知现状的相关因素(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工作年限及职称均为影响妇产科医护人员对ERAS认知现状的独立因素( OR>1, P<0.05)。 结论:我院妇产科医护人员对ERAS认知水平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若想促进ERAS的临床应用,则必须要加强ERAS理念相关知识的健康宣传,建立多渠道资源获取方式,让更多医护人员了解和认识这一理念的先进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利用循证医学指导和修正既往传统的临床行为,不断优化和改进当前临床诊疗欠缺之处,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和安全的临床诊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救情境模拟演练配合竞赛活动在急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救情境模拟演练配合竞赛活动在急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级护理学2个本科班级共计103名学生,根据学生所在班级,将其分为两组,护理一班为研究组,护理二班为常规组。常规组学生采取常规教学方法,研究组学生采取急救情境模拟演练配合竞赛活动。比较两组学生日常考试及学期末考试结果,同时比较两组学生在竞赛前后的岗位胜任力评分。结果:研究组学生在急救流程、基础护理、安全护理、用药护理、监护护理、宣传指导、记录填写等日常考试内容中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同时,研究组学生在护理能力、操作技术、理论知识及急救技能等出科考试内容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另外,竞赛前,研究组学生各项岗位胜任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竞赛后,两组学生岗位胜任力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学生在护理评估、护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病例分析及健康教育等方面评分仍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优势进一步明显。 结论:在急救护理学课程中进行急救情境模拟演练配合竞赛活动,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急救护理理论说及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其岗位胜任力的提高,进而通过提高其护理意识,促进其在参加工作后护理质量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