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玄府-腠理-三焦"理论探讨干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玄府-腠理-三焦"皆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门户通路,从微观到宏观,辩证统一,形成一个相对连贯的气液循环系统,共同维系着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以及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玄府启闭,腠理开合,三焦畅达,对调节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干眼是以泪膜稳态失衡为特点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多因素眼表疾病之一,随着社会压力增大、环境污染、视频终端品广泛使用等,本病发病率逐渐增加.遵循"玄府-腠理-三焦"理论,提出以"开宣玄府、疏固腠理、畅达三焦"为治法,以期丰富干眼内涵和提高临床疗效,为干眼的中医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创微循环监测指标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脓毒症是由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一种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认识的不断深入,其评分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 [2,3,4]。Sepsis-3.0将脓毒性休克定义为脓毒症患者尽管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仍需要用血管升压药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且血乳酸≥2 mmol/L [5]。液体复苏是脓毒性休克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临床上目前常用宏观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去指导液体复苏。然而,部分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宏观血液动力学参数恢复后,仍然存在持续的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如何早期快速地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灌注状况是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复苏的关键。基于此,本文总结了临床无创微循环监测指标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脓毒性急性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肾灌注视角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从宏观循环和微观循环灌注的角度,分析脓毒性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CEUS)血流参数的变化,以探讨超声在该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确诊为脓毒性AKI的ICU住院患者53例,根据2012 KDIGO AKI诊断标准,将脓毒性AKI患者分为1~3期,1期为轻度组(17例),2、3期为重度组(21例),同期未发生AKI的脓毒性患者为对照组(15例)。测量宏观循环肾动脉相对血流量(RBF)、时间平均速度(TAV)等超声参数以及心排出量、心脏指数等心功能参数,并通过CEUS分析软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计算微观循环中肾皮质叶间动脉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RT)、降半时间(FHT)和平均渡越时间(MTT)等造影参数,比较各组之间超声多普勒及CEUS参数的差异。使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在重度AKI中的诊断效能。结果:①宏观循环方面,随着疾病的进展,脓毒性AKI患者RBF和TAV逐渐减少( P=0.004, P<0.001)。而三组的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7,0.12)。②微观循环方面,脓毒性AKI患者肾叶间动脉超声多普勒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舒张期血流比值(S/D)逐渐升高(均 P<0.05),CEUS时间参数TTP、RT、FHT和MTT均延长( P<0.001, P=0.003, P=0.004, P=0.009)。③RI联合TTP有利于重度脓毒性AKI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0.93(0.85~1.00)]。 结论:多普勒超声联合CEUS能够发现脓毒性AKI患者的肾脏宏观及微观循环减少,尤其是重度组AKI患者,且与心排出量或心脏指数的变化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RNA-Seq探讨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循环免疫细胞丰度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揭示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外周免疫环境的微观差异.方法: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81例及健康人50例,分别为原发性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其中原发性肝癌组包括脾虚湿困证17例、湿热蕴毒证20例、气虚血瘀证26例及肝肾阴虚证18例,提取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于RNA-Seq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两组外周28种免疫细胞浸润丰度进行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与原发性肝癌组的循环免疫细胞群存在广泛差异,其中原发性肝癌组效应CD8+T细胞、效应记忆CD8+T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自然杀伤样T细胞、中央记忆CD4+T细胞、效应CD4+T细胞、Th1辅助细胞、肥大细胞、幼稚及活化B淋巴细胞丰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CD56+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幼稚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丰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8种循环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效应CD8+T细胞、效应记忆CD8+T细胞、效应CD4+T细胞、γ-δ-T细胞、巨噬细胞及Th17辅助细胞在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中存在差异(P<0.05).其中气虚血瘀证及肝肾阴虚证效应CD8+T细胞表达水平低于脾虚湿困证及湿热蕴毒证(P<0.05);效应记忆CD8+T细胞在肝肾阴虚证患者中丰度最低,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应CD4+T细胞在气虚血瘀证中浸润丰度最低,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δ-T细胞在脾虚湿困证水平最低,Th17辅助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在气虚血瘀证丰度最低,与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肝癌循环免疫细胞丰度存在差异,可能成为中医药宏观论治指导下的微观干预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怒江-萨尔温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力
编辑人员丨2024/2/3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全球碳循环和气候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怒江-萨尔温江流域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跨境河流之一,其植被变化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和气候.研究以怒江-萨尔温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1年MODIS NDVI数据,利用BFAST模型、Hurst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研究了其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趋势和未来可持续性以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1年,怒江-萨尔温江流域植被覆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FVC(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为0.73,以高植被覆盖和较高植被覆盖为主.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下游和中游植被覆盖明显优于上游.(2)BFAST趋势表明,近22年怒江-萨尔温江流域植被覆盖改善和退化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71.24%、28.76%,改善的区域远大于退化的区域,说明研究区植被得到较好的保护.Hurst指数显示,未来植被将持续改善和退化的区域占比分别为94.89%、2.76%.BFAST与Hurst二者叠加共耦合了 17种植被覆盖的未来趋势情形,整体上未来植被呈持续改善为主,将持续改善和持续退化状态的面积占比分别为68.99%、29.09%.(3)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海拔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分布具有宏观控制作用,影响最大,其次是气温、降水等气象因子.各区域植被覆盖影响因素又具有差异性,其中,海拔和土地利用方式对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的影响比中游和下游区域显著;中游高山峡谷地区以海拔以及海拔差异带来的气温、降水差异对植被覆盖影响重大;下游地区以人口、GDP等人为因素影响为主.研究结果对了解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及未来变化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气滞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型,它的形成与饮食、情绪、环境等因素有关.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情志不舒在所难免,再加上饮食油腻等方面的原因,很容易引发气滞血瘀型疾病.临床研究和治疗大都停留在外部宏观手段和技术上,很难对证型发展的微观改变及证型演变规律进行深入系统的了解,这就需要制作和临床发病机制相关的动物模型.为了了解近些年气滞血瘀证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本文就造模方法、检测指标及造模原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气滞血瘀证常见的造模方法有肾上腺素法、右旋糖酐法、声光电复合刺激法、束缚法、夹尾法、高脂寒凝法、睡眠剥夺法等.模型成功与否的验证指标主要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次还有旷场试验、微循环、体重、神经递质、血管内皮因子等方面的检测.常见的气滞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模型、气滞血瘀证妇科疾病特点模型、糖尿病气滞血瘀证模型、非小细胞肺癌气滞血瘀证模型、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等.不同的造模方法应用不同,本文通过将近些年造模方式、原理、检测指标进行汇总,为规范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场域”视野下社交媒体对医患关系的重构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固有“场域”中的医患之间拥有信息不对称、“认知循环”差异明显以及“主体间性”丧失几个显著特征,导致医患关系失衡和紧张.兼具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社交媒体的出现,重新构建了宏观社会语境,为医患双方的互动交流开辟了新的“场域”.社交媒体通过打破医患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加强健康信息传播力度,拓宽医患认知边界以及促使医患双方进行平等交流,为医患双方信任感的搭建提供新的契机,进而对失衡的医患权力关系进行重构,但社交媒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具有局限性,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土高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黄土高原水文过程为主线,围绕水资源短缺、水量分布不均衡、水文过程的复杂性和非稳态等特性,梳理了黄土高原水文过程的主要现状及研究进展,包括水资源分布、水量平衡和水文循环等过程;融合生态水文尺度效应,从土壤、微生物、植物冠层、坡面、流域和景观等方面归纳和总结了黄土高原生态水文过程;针对该区生态水文过程的时空异质性,提出未来更需要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手段,加强宏观与微观过程的集成与联网研究;采用多尺度、多要素、多时空的综合观测与模拟手段,定量重要生态功能区水分承载力及生态阈值;从生态学和水文学方面揭示不同时空尺度下水分转移与分配特征;为解决黄土高原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与最优分配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目标、原则和基本框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快速城市化必将导致生态用地流失、生态系统服务下降和环境健康风险加剧,由此影响到城市生态安全.尽管生态安全的概念已经为社会广泛接受,但对生态安全的内涵和如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仍然缺乏统一认识.在分析生态安全内涵、生态安全概念辨析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基本原则基础上,结合城市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认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一个涉及多尺度的区域性、综合性问题,除了要遵循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一般性原则外,还必须考虑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流域适应原则、区域协调原则和有限目标原则.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宏观与微观尺度之间的关系协调、城市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协调、理想与现实目标之间的权衡、人类生存需求与生态服务需求之间的权衡关系.通过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需要实现以下目标:控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维持城市地区正常的物质循环与代谢功能、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人居环境健康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满足现有城市居民可预见时期内生态服务需求.从景观、城市和区域三个尺度上,分析了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需要面对的实体、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短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超短波具有扩张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刺激新陈代谢;增加结缔组织顺应性与关节活动范围,减轻关节僵硬;抑制感觉神经,阻断痛觉冲动传导以缓解疼痛等生理效应[1].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超短波透热疗法尤以治疗骨关节炎被广泛研究.查阅近十年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已证实超短波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确有疗效,但其基础研究甚少,有些作用机制仍不明了.本文从宏观物理生物学效应及微观分子水平两个角度,就其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