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结节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癌结节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新的TNM分期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Pubmed、Embase、Medline和Cochrane library上检索了从数据库建立以来至2021年6月的所有相关文献。审查和筛选出所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应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的风险比。应用Stata 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包括19 996例胃癌患者。合并的总体生存率风险比为1.487(95%置信区间:1.379~1.595),无异质性和发表偏倚;合并的无复发风险比为1.625(95%置信区间:1.332~1.917),无异质性;合并的无疾病风险比为1.463(95%置信区间:1.292~1.633),无异质性。结论:癌结节可以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纳入胃癌TNM分期中的N分期较为合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重复细针穿刺活检术对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临床管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为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重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repeat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rFNAB)的时机及特征,并进一步优化穿刺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初次FNAB结果为Bethesda Ⅲ类,行rFNAB的71例(73枚结节)患者资料,女57例,男14例,年龄(45.7±10.4)岁。按照rFNAB结果将结节进行分组,BethesdaⅡ为良性组21枚、Bethesda Ⅴ/Ⅵ为恶性组39枚,以上两组统划为诊断明确组,其余分类为非明确诊断组13枚。记录rFNAB结果、穿刺间隔时间、术后病理、超声特征、FNAB特征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和数字表示,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 ± s)表示,应用 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 结果:本研究对73枚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进行了rFNAB,结果显示60枚(82.2%)结节得到明确诊断,13枚(17.8%)结节未非明确诊断。恶性组的钙化特征与良性组、非诊断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恶性组中,29例接受手术治疗,初次FNAB后间隔时间超过3个月再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仅2例(8.0%),复发风险为中危。重新审查rFNAB恶性组的31个初次穿刺样本,其中9个(29%)镜下细胞轻度异型,22个(71.0%)取材不良,多以纤维及钙化成分为主。 结论:初次FNAB为Bethesda Ⅲ类的结节在超过3个月随访后,新增或持续存在可疑超声征象尤其是存在微钙化征象时应行rFNAB,但穿刺时应针对结节边缘非钙化区进行多点穿刺,以提高rFNAB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外医学院校教育阶段置信职业行为研究进展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综述国外医学院校教育(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UME)阶段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的框架构建流程与内容、理论依据及评价方法。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及Scopus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5月国外发表的UME阶段EPAs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研究共纳入文献17篇,发现UME阶段EPAs框架构建主要流程为:参考现有EPAs框架并广泛开展多轮咨询与修定。EPAs内容包括核心基本EPAs、核心特定专业EPAs,以及个人选择性EPAs。EPAs框架制定的理论依据主要参考米勒金字塔能力评估(Miller’s pyramid of assessment)模型及德雷福斯专业技能获得模型(Dreyfus and Dreyfus’s model of skills acquisition)。主流EPAs胜任力框架有加拿大CanMEDS、美国ACGME六大核心胜任力及其相应的里程碑(milestones),突出UME阶段评价的EPAs置信等级为9级分层,置信决定评价方法则主要包括观察、交流及审查结果等。结论:国外UME阶段EPAs相关研究已较为成熟,国内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我国医学教育研究者可借鉴国外EPAs开发经验,结合国情,积极构建涵盖UME阶段的医学教育一体化EPAs框架和置信等级评价标准,推动胜任力导向评价与反馈,加快构建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深部开放伤口疼痛管理循证护理审查指标的实施及困难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深部开放伤口疼痛管理循证护理审查指标的实施及困难因素。方法:自2018年5月至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采用目的性取样的方法选取2名创伤骨科换药护士,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例有深部开放性伤口的患者。根据疼痛管理最佳循证护理指南13项实践标准,结合伤口护理和疼痛管理的研究证据,制定深部开放伤口无痛换药方案,实施并评估方案实施的执行情况和疼痛缓解的效果,采用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和GRiP软件对深部伤口无痛换药最佳循证实践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评价分析。采用IBM 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方案实施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PACES结果显示,在项目期间,护士对最佳实践的执行率显著提高,并在项目完成后1个月保持在合理水平。基线评估时和后续评价1时患者在换药前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2±2.3)、(3.5±1.2)分,基线评估时和后续评价1时换药中的疼痛评分分别为(5.4±2.3)、(4.2±2.4)分;对基线评估和后续评价1中,采用护理措施降低伤口换药疼痛的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疼痛管理对最佳实践的执行率,其中面临了尤其是跨学科合作和组织机构中的困难。本研究将护理循证指南转化为临床实践的经验为循证护理提供了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方向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正常人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方向OCT (D-OCT)观察并分析正常人视网膜外核层(ONL)厚度分布及随年龄、性别及解剖部位改变的变化规律。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且经常规检查受检眼无异常者及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应用Cirrus HD-OCT仪5线高清单线扫描模式对黄斑区进行水平、垂直扫描,所有受检眼瞳孔直径>6 mm。操作方法参考威斯康辛医学院机构审查委员会提供的D-OCT操作标准。探测光于距瞳孔中央约1.5~2.0 mm的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入射,得到倾斜且清晰显示Henle纤维层(HFL)的图像。人工标记HFL上界、下界及外界膜。以黄斑中心凹为中点向外,水平和垂直径线上以150 μm为间隔测量并记录多个位点ONL与HFL+ONL厚度。比较不同解剖部位、不同年龄及性别者ONL厚度。年龄对ONL的影响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对ONL的影响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共入组67名67只眼。其中,男性27名27只眼,女性40名40只眼。平均年龄为(39.97±16.98)岁;男性、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38.48±15.33)、 (40.98±17.78)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82, P=0.562 )。年龄<20、20~39、40~59、≥60岁者分别为11、22、22、12名,并据此分为A组、B组、C组、D组。按解剖部位,中心凹ONL厚度最厚,其后随离心率增大,厚度逐渐降低。水平扫描,鼻侧0.90 mm、颞侧0.75 mm处ONL/ONL+HFL值最低,分别为36.1%、38.3%。垂直扫描,下方0.75 mm、上方0.90 mm处ONL/ONL+HFL值最低,分别为36.2%、35.6%。A组、B组、C组、D组受试眼中心凹ONL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区ONL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男性受试眼ONL厚度较女性厚,旁中心凹及中心凹周围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正常人中心凹ONL厚度最厚,距中心凹越远,ONL越薄;随年龄增长,旁中心凹及中心凹周围区ONL厚度逐渐变薄;男性ONL厚度较女性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行气囊漏气试验的最佳循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定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行气囊漏气试验的最佳循证实践策略。方法:遵循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利用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并运用证据的可行性、证据的适宜性、证据的临床意义、证据的有效性(FAME)结构展开讨论,采纳所有有效的证据,然后将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标准。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再插率、喉头水肿发生率以及对于基于循证的各项审查标准护士执行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再插率较应用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证据应用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发生率较应用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证据应用后护士对标准的执行情况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应用基于证据的气囊漏气试验策略,可预防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的发生,降低气管导管再插率,提高了护士依从性,明显提升了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CL11A基因变异所致Dias-Logan综合征1例患儿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例Dias-Log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1例言语障碍、自幼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确定可疑致病变异后,应用Sanger测序在该家系中进行验证。本研究通过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2023-K-011)。结果: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小头畸形、特殊面容及行为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 BCL11A基因存在c.561_567delACACGCA(p.Q187fs*7)杂合移码变异,父母未携带该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被判定为致病性(PVS1+PS2+PM2_Supporting)。 结论:BCL11A基因杂合变异可能是导致该患儿Dias-Logan综合征的遗传学病因,为临床决策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宫颈癌靶区自动分割勾画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验证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癌靶区自动分割勾画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535例宫颈癌CT影像,参照RTOG及JCOG标准勾画宫颈癌临床靶区(CTV),经专家审查后作为参考勾画,用于自动分割勾画训练和测试。另从测试组中随机挑选根治4例及术后6例,分别由初、中、高级医师手动勾画CTV。统计Dice系数(DSC)、平均表面距离(MSD)和豪斯多夫距离(HD)用于自动分割勾画测试,以及比较医师手动勾画和自动勾画相对于参考勾画的准确性。同时,分别记录算法和手动勾画耗时。结果:数据经VB-Net网络训练得到根治CTV 1(dCTV 1)、dCTV 2、术后CTV 1(pCTV 1)自动分割模型,自动勾画结果与参考勾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SC:0.88、0.70、0.86;MSD:1.32、2.42、1.15 mm;HD:21.6、22.4、20.8 mm)。dCTV 1算法与三组医师勾画相近( P>0.05);dCTV 2及pCTV 1算法均优于初中级医师勾画( P<0.05),自动分割勾画耗时较手动勾画显著缩短。 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癌靶区自动分割勾画准确性与高级医师手动勾画相当,应用于临床中将有助于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提高勾画一致性和准确性的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诊成人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止血措施的最佳证据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创伤是全球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1]。据WHO报道,2018年有13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创伤是5~29岁人群个体死亡的首要原因 [2]。预计到2030年,创伤将上升至全球第3位致残原因。致死性出血和失血性休克占创伤24 h内死亡的70%以上,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出血是可救治性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创伤急救面临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挑战 [3,4]。创伤性活动性出血是指机体受创伤作用后,较大的血管破裂,血液不停地从损伤血管流出,若不及时采取止血措施,患者常因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 [5]。针对创伤活动性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高效出血控制、允许性低压复苏、延迟黄金救治时间窗等新的理念和技术的提出可有效的控制出血,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6,7,8]。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医护人员对于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的急救存在止血药物使用时间、止血带使用绑定部位、止血带加压压力及时间等疑惑,影响患者的紧急处理。本研究以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本院自2022年3月至9月在急诊抢救室开展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项目,旨在促进急诊成人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止血措施最佳证据的转化,建立急诊成人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止血标准,提高急诊医护人员对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的评估和规范管理能力,提高止血效率及止血措施执行依从性,减少急诊停留时间,减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委托伦理审查面临的挑战和实践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探讨我国委托伦理审查相关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能面临的实际挑战,为委托审查提出操作层面的初步建议,更好地推动委托审查的实践应用。方法:系统梳理国内相关法规关于委托审查的相关规定,结合国内外委托审查开展现状及笔者实践体会,总结分析委托审查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相关原因。结果:委托审查是伦理审查制度的重要补充。在实践中可能存在适用情形与操作程序不明确、受委托伦理委员会资质和能力未认定、受理标准和路径不畅通、伦理审查责任划分不清、伦理委员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结论:委托审查是值得探索的方式,细化委托审查工作指引、发掘优势伦理资源、加强伦理委员会能力建设、推进伦理委员会评估、建立优势互补的伦理审查网络、搭建信息系统、构建治理体系是推进委托审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